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j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的时间。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弄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评、导或精湛的讲解。
  一、揭示课题时质疑,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揭示课题时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教学前要先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使学生敢问、想问,让问题走进课堂。
  可以抓课题中的重点词语提问。这是训练学生见题思考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形式,抓住课文的中心内容。如《云雀的心愿》,我在教學一开始,就先出示两只展翅飞翔的云雀图,再揭示课题,然后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两位朋友吗?”话音刚落,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入了审题的阶段,他们把云雀当成自己的朋友,使枯燥、乏味的揭示课题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往往会迫不及待地积极思维,从中产生并提出与课题或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如:云雀,你们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心愿?你们怎样完成这个心愿?……
  学生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既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能从课题切入提出种种问题时,钻研课文的兴趣也提高了。
  二、整体感知时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会有一定的感受、疑惑。如《云雀的心愿》,当学生自主读了全文后,再次设疑:“读了课文,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这时,我又把学生引入了问题的天地,让学生有疑质疑。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然后各抒己见,对课文中的新知识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中,朗朗书声之后,有些学生发现课文里有“乱砍滥伐”和“泛滥成灾”两个词中,都有“滥”字,那么他们的意思是不是一样呢?如果不是,又分别作何解释呢?……
  这样,学生置身于问题中,形成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了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发挥了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细读体悟时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教学《云雀的心愿》的过程中,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教学画面:“那是因为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夏天,林子里枝叶茂密,挡住了强烈的太阳光,自然就凉快些;冬天,由于树木的遮挡,林子里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所以就暖和些……”当我班一个学生读到这句话时,忽然停下来,好奇地问:“老师,冬天,树上叶子早就落光了,都是光秃秃的,怎么遮挡热量呀?”我就通过生动的课件,激活学生思维、联想的情感。学生通过观察体悟,又联系生活实际经验,努力思考、积极发言。有的学生认为:“森林里树木种类繁多,有许多常青树,像青松、樟树,即使到了北风呼啸的冬天,它们照样郁郁葱葱。”也有学生说:“因为这是森林,有许多许多树木,即使有些枝叶落了,密密的枝干紧挨在一起,我认为也能遮挡一些热量的”……学生发言热烈,问题解决圆满,令人信服。
  学生细读体悟时,往往会对课文的语言表达以及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内容提出问题。这时要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切入进行提问。通过引导学生对准确、生动、形象、有感情色彩的词进行提问,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遣词造句、描写人物的能力。可以抓突出课文中心的词提问。学生对课文关键词的提问,体会该词对表达中心的作用,理解了字、词、句与课文中心的联系,训练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基本功。也可以抓领悟课文内容的关键词提问。帮助学生深入探讨,成为理解课文的突破口,养成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动、多谈、多看、多思考,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摘果子,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只有在自主质疑、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放飞思维,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蓝天上自由自在、尽情翱翔。
  李艳平,吉林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提升,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老师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常常面临一些的瓶颈.由于农村初中学生阅读量少,懒于动
新課改要求教育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语文课的性质决定了它比其它学科更有利于实施生命教育,因此,加强初中语文课堂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一、案例代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认知  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生命”产生基本的概念,带着这个概念与初步的感触深入学习,效果才会更好。《热爱生命》是一篇非常好的课文,要借助这篇课文实施生命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引入“热爱生
期刊
21世纪,传统教学与现代社会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小学生作文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本文从小学生作文心理入手,分析了作文教学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作文的动机心理、作文
一、翻转课堂教学法适应现代教学潮流  网络技术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对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据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有大约3亿网民,其中许多为中小学生。中小学生已经成为网络大军中的一员,网络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思想。当前,我国建立了许多网络教学平台,如慕课网站、微课网站、远程教育网站等,这些网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方便学生课前自学,促进学生学习
期刊
所谓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简短的视频而记录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中的某个环节而录制的精彩活动资源,借助这些视频资源而引导学生学习的微小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通过视频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而引导学生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获得感悟,也可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然而在中职阶段,由于学生的语文素质较差,作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开展教学反思,认识到学
罗吉·福勒说,张力“是互补物、相反物和对立物之间的冲突或摩擦。一般而论,凡是存在着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力量、冲动或意义的地方,都存在着张力。”是的,一个物体,在作用与反作用的牵拉和扯拽之下,产生内在的张力,人若触碰它,会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强度,一种内在的力度。而一篇作品如果有张力,它能够屹立起来,以雄浑、博大和金刚怒目,以柔细、轻巧和浅唱低吟,给人真力弥满、意蕴深沉的生命振作的强烈感受。那么,在创新作
近几年来,高考《考纲》对作文立意提出了“有创新”的要求,显然,这呼应了创新教育的需要。关于创新意识,《考纲》列出了如下几点要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这五点中,最具创新意义的当数“见解新颖”和“有个性特征”,因为这是立意方面的要求。换一句话说,是考查作者对社会、生活、人生等问题的见解和认识,是最能体现作者才识的地方。形式的创新固然也重要,但只有当别致的形式和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创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被应用于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教学活动寓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
本文通过对玉米以不同浓度稀土溶液拌种处理 ,再浇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的试验说明 :在盐胁迫环境下 ,稀土拌种能提高玉米发芽率 ,促进幼苗生长 ,增加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