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论述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基于创新驱动下的机电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为最大限度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 键 词] 创新驱动;机电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140-02
在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双创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扩大双创教育的范围,逐步建立起“全链条”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探究创新驱动下的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途径。
一、高职学生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当前的制造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传统制造朝着智能制造的方向转型升级,而生产方式也逐步按照大规模的流水线标准朝着小批量的作坊式生产发展,这样通过充分依托先进的技术和孵化平台,严格依托国家所制定的创业政策,有效降低了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业门槛。因此,通过强化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能够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二)双创教育能够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不断提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通过对机电类高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利用技术、商业等带动创业,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质量。通常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倡导的是多学科、多领域的相互交融,有效突破了传统机电专业以实践技能为主的被动式培养模式的束缚,快速打破机电类专业学科的思维限制,这样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不会局限于本专业领域,从而能够有效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范围,最大限度扩大高职学生的就业数量。
(三)双创教育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不断升级,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创新型的企业需要更多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其中,以往机电类的企业岗位常常局限于大规模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部分企业片面重视员工的单一技术水平培养,尤其是机电制造类的企业,生产方式逐步向小规模、个性化作坊转变,对员工的技术迁移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而双创教育正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突破口。
二、机电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脱节,彼此独立、不统一
为了最大限度提升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让创新创业教育结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机电类专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着重强调机电类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以此来带动创业。但当前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尚未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则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始终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片面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针对少数部分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所展开的,导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呈现“两张皮”的现象。
(二)双创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创业教育碎片化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创业课程,而是一门系统化的学科教育,所以为了切实保证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有专业的教师队伍来向学生讲授创新创业的知识与技能。但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是由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思政教育和行政人员共同担任,授课时也只是将创新思维和技术转化等关键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呈现出碎片化和不系统性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基于创新驱动视域下的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三、基于创新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效途径探索
(一)强化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教育的独角戏,而职业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产教融合的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常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为目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机电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生产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始终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原则,强化校企双方深入合作,统筹整合产业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共同创建双创教育课程,这样便能够建立起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基于创新驱动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坚持以双创通识课程内容作为基础环节,并严格依托各个部门的专业特色的双创专业课程作为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环节,积极开设创业项目的双创实践课程,逐步建立起三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级双创教育平台主要针对通识类的基础理论课程模块;二级专业则主要是针对技术应用所设立的创新创业模块,其由校企合作建設,统筹结合本专业和相关企业的创新需求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以此来引领机电类学生的创业方向;三级专业则是实践创新课程模块所对应的双创孵化平台。通常针对创新创业项目所开展的实践训练来增强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素质。在三级课程中,第一级主要指高职在校生所开设的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第二级则主要是依托相关企业所开设的面向本系的专业技术创新、科技创业等课程,其专业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是创业的重要基础和方向,而技术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便能够有效转化机电类专业的创新成果;第三级则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创业意愿所开设的实践类课程,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团队与校企合作项目对接,优化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专项训练环节,积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 (二)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基于创新驱动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准确把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点,着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通过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定位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又直接决定了学生无法在专业基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所以便需要紧密结合机电类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引导学生从系统、技术集成方面来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效率,更好地满足广大用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三)突破传统的思维界限,开创多领域交融的新思维
当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領域中的逐步渗透,让各个领域中逐步呈现出“互联网+”的新业态,所以通过充分依托“互联网+”模式能够让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更好地应对市场发展需求,并将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全面辐射到相关的服务领域中。同时,通过将多个学科相互交融起来突破传统学科的束缚,这样便能够逐步形成“互联网+”模式下的新业态,有效推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例如,在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创业项目的研发过程中,部分教师逐步将机械设计、传感与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内容融入相关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并合理地将机电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紧密融合起来,从而成功研制出具有模块创新型的机械结构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新一代咖啡机系统,真正实现了由线上支付到自动制作的全自动化无人值守的消费模式。这个项目的成功有效突破了传统机电类专业以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的被动式培养模式的束缚,真正突破了学生的传统思维界限,并成功将机电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辐射到现代服务业内,逐步形成了“互联网+”下的新业态的多领域交融新思维。
(四)强化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多形态的育人平台
在机电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尽量结合机电类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着力于提升机电类学生的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并依托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创新能力来解决日常岗位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因此,通过强化校企合作,积极搭建双创教育平台、技术应用平台和双创孵化平台,让机电类高职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创新创业的魅力所在,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使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实现更好的成长。
(五)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着力增强学生的创业技能
当前创新创业大赛逐步成为机电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参与大赛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出来,不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这样的双创教育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而且还能全面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机电类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李韦璇,侯蕊,王金枝,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考: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6):271-272.
[2]石冯珺.试论就业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的作用: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4):283-284.
[3]王营,张宝中,卞春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对策研究: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2(7):43-44.
编辑 司 楠
[关 键 词] 创新驱动;机电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9-0140-02
在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双创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扩大双创教育的范围,逐步建立起“全链条”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探究创新驱动下的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途径。
一、高职学生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一)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当前的制造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传统制造朝着智能制造的方向转型升级,而生产方式也逐步按照大规模的流水线标准朝着小批量的作坊式生产发展,这样通过充分依托先进的技术和孵化平台,严格依托国家所制定的创业政策,有效降低了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业门槛。因此,通过强化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能够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二)双创教育能够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不断提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通过对机电类高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利用技术、商业等带动创业,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质量。通常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倡导的是多学科、多领域的相互交融,有效突破了传统机电专业以实践技能为主的被动式培养模式的束缚,快速打破机电类专业学科的思维限制,这样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不会局限于本专业领域,从而能够有效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范围,最大限度扩大高职学生的就业数量。
(三)双创教育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不断升级,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创新型的企业需要更多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其中,以往机电类的企业岗位常常局限于大规模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部分企业片面重视员工的单一技术水平培养,尤其是机电制造类的企业,生产方式逐步向小规模、个性化作坊转变,对员工的技术迁移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而双创教育正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突破口。
二、机电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脱节,彼此独立、不统一
为了最大限度提升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让创新创业教育结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机电类专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着重强调机电类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以此来带动创业。但当前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尚未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则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始终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片面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针对少数部分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所展开的,导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呈现“两张皮”的现象。
(二)双创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创业教育碎片化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创业课程,而是一门系统化的学科教育,所以为了切实保证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有专业的教师队伍来向学生讲授创新创业的知识与技能。但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是由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思政教育和行政人员共同担任,授课时也只是将创新思维和技术转化等关键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呈现出碎片化和不系统性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基于创新驱动视域下的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三、基于创新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效途径探索
(一)强化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教育的独角戏,而职业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产教融合的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常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为目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机电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生产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始终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原则,强化校企双方深入合作,统筹整合产业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共同创建双创教育课程,这样便能够建立起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基于创新驱动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坚持以双创通识课程内容作为基础环节,并严格依托各个部门的专业特色的双创专业课程作为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环节,积极开设创业项目的双创实践课程,逐步建立起三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级双创教育平台主要针对通识类的基础理论课程模块;二级专业则主要是针对技术应用所设立的创新创业模块,其由校企合作建設,统筹结合本专业和相关企业的创新需求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以此来引领机电类学生的创业方向;三级专业则是实践创新课程模块所对应的双创孵化平台。通常针对创新创业项目所开展的实践训练来增强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素质。在三级课程中,第一级主要指高职在校生所开设的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第二级则主要是依托相关企业所开设的面向本系的专业技术创新、科技创业等课程,其专业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是创业的重要基础和方向,而技术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便能够有效转化机电类专业的创新成果;第三级则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创业意愿所开设的实践类课程,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团队与校企合作项目对接,优化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专项训练环节,积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 (二)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基于创新驱动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准确把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点,着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通过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定位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又直接决定了学生无法在专业基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所以便需要紧密结合机电类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引导学生从系统、技术集成方面来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效率,更好地满足广大用户不断增长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三)突破传统的思维界限,开创多领域交融的新思维
当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領域中的逐步渗透,让各个领域中逐步呈现出“互联网+”的新业态,所以通过充分依托“互联网+”模式能够让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更好地应对市场发展需求,并将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全面辐射到相关的服务领域中。同时,通过将多个学科相互交融起来突破传统学科的束缚,这样便能够逐步形成“互联网+”模式下的新业态,有效推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例如,在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创业项目的研发过程中,部分教师逐步将机械设计、传感与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内容融入相关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并合理地将机电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紧密融合起来,从而成功研制出具有模块创新型的机械结构和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新一代咖啡机系统,真正实现了由线上支付到自动制作的全自动化无人值守的消费模式。这个项目的成功有效突破了传统机电类专业以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的被动式培养模式的束缚,真正突破了学生的传统思维界限,并成功将机电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辐射到现代服务业内,逐步形成了“互联网+”下的新业态的多领域交融新思维。
(四)强化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多形态的育人平台
在机电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尽量结合机电类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着力于提升机电类学生的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并依托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创新能力来解决日常岗位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因此,通过强化校企合作,积极搭建双创教育平台、技术应用平台和双创孵化平台,让机电类高职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创新创业的魅力所在,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使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实现更好的成长。
(五)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着力增强学生的创业技能
当前创新创业大赛逐步成为机电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参与大赛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出来,不断深化双创教育改革。这样的双创教育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机电类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而且还能全面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机电类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李韦璇,侯蕊,王金枝,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考: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6):271-272.
[2]石冯珺.试论就业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的作用: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4):283-284.
[3]王营,张宝中,卞春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对策研究: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2(7):43-44.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