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海鸟的纳米比亚狮子

来源 :故事家·高考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un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比亚共和国位于非洲的西南部,这里干旱少雨,一年四季分明,虽然属于沙漠国家,却有着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
  纳米比亚的“骷髅海岸”位于纳米布沙漠和大西洋冷水域之间,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干燥的地方,每年降雨量仅为5毫米。这里生活着百兽之王——纳米比亚狮子,它们通常以捕猎到的羚羊和鸵鸟等动物为食。虽然狮子是食物链中顶级的掠食动物,但是沙漠地带可以捕食的动物毕竟数量有限,而且还都很瘦弱,所以它们常常面临忍饥挨饿的情况。
  不过,邻近的海洋中食物却非常丰富,海岸线上有大量的海鸟和毛皮海狮。由于沙漠地带食物严重稀缺,纳米比亚狮子们只好转移阵地,被迫学着去捕食海鳥等海洋生物,像毛皮海狮、火烈鸟和鸬鹚等也都在它们的食谱之中。而且根据科学家观察,它们的食物种类如今已涵盖了更多的海洋生物,比如贝类、螃蟹和海龟等。
  纳米比亚狮子是世界上已知的唯一一种以海洋生物为食的狮子种群,说起来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由此可见,纳米比亚狮子们已经认识到“饮食适应”才是其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
  面对艰难的环境,只有主动去适应,才是生存的最大智慧。
  适合话题:
  适应;生存;
  改变
其他文献
适合话题:  担当;坦荡;  贪婪;裂痕;  旷达;生活  清代雍正年间,市面上流行着一种叫作“盖碗”的茶具。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饮茶器皿。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其中暗含着天地人和之意。故而,这种碗又被称作“三才碗”。  这区区一只碗,所装的可不仅是一泓清茶,它还承载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人生如碗,参透了碗中的玄机,也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人生如碗,什么都能承擔。餐桌上一只小小
适合话题:危害;处罚;立法;生命;社会秩序;高空抛物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提出16条具体措施,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其中规定,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根据具体情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特定情形要从重处罚。这种较之以往明显“加码”的惩罚,赢得了广泛的赞同。  高空抛物、坠物的危害,不必赘言,行走在城市的高楼大廈之间
不需要每一株植物都朝着我微笑  每一个雨滴  在春天的洗礼中落到我的额头  不需要每一棵小草为我顶起小小的花冠  每一只烛火  在我的梦境里留下一点小奇迹  我在乎月光升起时好心的星宿呼应着它的颤动  我的亲人 像园圃里的草莓  一个个长着寶石般的心  我在乎人心从未阑珊 不为一道彩虹产生嫉妒  每一次晴好  都是为了青稞们的荣耀……  我越来越像一株忘忧草……
适合话题:  阅读;习惯;  精神修行;  涵养气质;  坚持  南方汛情牵动人心。安徽枞阳县城关小学安置点一位81岁的老人上了热搜:夜色已深,他却端坐床边、捧书静读,网友感叹,“爷爷眼里有光”。  这位老人的家境不算宽裕,平日也很是劳苦,但生活的压力,并没有让他放弃阅读,甚至撤离家园转移至安置点后,他也带来了精心包裹着的一摞书。洪水将至,但阅读带来的精神抚慰足以让他保持平和、乐观、豁达。一位平凡
在海底世界里,双髻鲨是最凶残的鱼类之一,它们专门捕食弱小的鱼类。而黄貂鱼看似弱小,但当群体出现时,却具有极强的攻击性,能将强大的双髻鲨毁灭。  在一个午后,一条名叫腾冲的双髻鲨,带着它的兄弟悠闲地潜入海底。  一条名叫马克的黄貂鱼,体重达50公斤,体形扁平,尾巴呈长长的鞭状,并长有带锯齿的毒刺,是海洋中危险的生物。它们整日埋伏在泥沙中,伺机捕获一些小鱼小虾类。马克一家就埋伏在腾冲的必经之路上,伺机
名言速记: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气力,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被誉为“金融巨鳄”的乔治·索罗斯平生最怕的不是赚不到钱,而是担心自己的后代无法面对各种失败的打击。为了训练儿子承受各种打击的能力,索罗斯在这方面没少下功夫。  一天,索罗斯拿出200美元给亚历山大当本钱,鼓励儿子把他手中的100美元赢过去。亚历山大欢喜地答应下来。于是索罗斯一边下棋,一边跟儿子聊起了往事:他年少时九死
很多题目上课时听懂了,课后的习题也会做,但一到考试时就不会了;很多知识点平时记忆了许多遍,但考试时就是想不起来;试卷上的题目很简单,但自己就是做不对……  很多同学反映,自己在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习仿佛陷入了一个“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之中,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  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学习时三心二意,注意力不够集中。有些新知识当时觉得自己记
忽然盛夏,倏然寒冬,我们总在某一个瞬间触摸到记忆的尾巴。还记得那年的冬夜,室外是一望无垠的黑影与浅淡的夜空,我站在阳台上呵着气,试图从寒冷的空气里夺回一丝热量。那一刻虽然清凉刺骨,我却感到了难得的一丝惬意,因为数分钟前,我还在堆积如山的作业里奋战到抓耳挠腮。  那是高三的寒假,也是让我惊慌失措的半个月。我不知道前路在何方,“985”“211”更像是老师描述的画饼,落在耳朵里总感觉是极其遥远的事物。
钱钟书、杨绛的父辈和陈寅恪的父輩是旧交,多年来两家一直保持联系。  陈流求和陈美延是陈寅恪的大女儿和三女儿。前些年,陈流求和陈美延一起搜集整理父亲的著作。这天,陈美延收到杨绛先生托人捎来的一份陈寅恪手写稿件,是杨绛整理家人遗物时找到的。资料非常珍贵,为了感谢杨绛先生,陈流求和陈美延专程来到北京。故人来访,杨绛热情地接待了两姐妹,三个人坐在一起回忆往事。  谈话间,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陈流求和陈美
高三開学分班的时候,我是以班级第35名的成绩进入我们班的,而班里一共45个人。  高二文理分科,所有人都劝我学我擅长的文科,可是骨子里并不喜欢理科的我愣是不服输地选了理科。那时的我怀着满腔斗志,觉得女生不适合学理科的说法都是假的,只要自己肯学,肯定不会比别人差。  然而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却很骨感。高二下学期学的理科,高三刚开学,我就从曾经大综合时的班级前十掉到了理科班的倒数后十。数学、物理、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