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的初中语文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的教学目标已不仅仅是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忽视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 语文素养 提升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就要掌握一定的实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获取相对多的信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我从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多年,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问题做了认真的研究和尝试。
  一、追本求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初中生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教师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更多地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性知识,多做习题,学生在题海中很难抽出空闲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时间一长,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减少,阅读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退化了。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丰富精彩。以往物质生活水平不高,信息不太发达,学生能参与的休闲活动很少,除了运动,就是看几本感兴趣的书,以此放松一下。但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休闲娱乐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在家可以看DVD,或是家庭影院,很多学生把休息时间用于上网打游戏、聊天等,根本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读书方面。
  经常听到有些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一有时间就看电视、上网,也不会找点书读读。其实,学生不爱阅读已经是普遍现象,教师如何改变这种困局,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呢?首先,应和学生分析阅读在学习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阅读。其次,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快乐,当阅读是习惯而不是任务。学生通过阅读,容易和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陶冶自己的情操。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一些美好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的思想和意识潜移默化,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最后,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轻松的阅读环境。初中生有一定的模仿倾向,如果大家都能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阅读,学生就会相互产生影响,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循序渐进,指导学生阅读技巧
  如果阅读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开展阅读,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鼓励学生大声朗读
  阅读最基本的形式就是朗读,它可以锻炼学生眼睛、耳朵、嘴巴和大脑的协调能力。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不仅可以提升阅读的能力,掌握正确的发音,而且可以提高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朗读的作用,鼓励学生大声地进行朗读。
  2.训练学生速读能力
  只有重视阅读的效率,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所以,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速读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初中语文考试重视考查考生的速读能力,由于考试时间相对紧张,如果学生掌握速读的技巧,获得好成绩的几率就要高得多。
  3.适当背诵经典名段
  新课程改革要求明确强调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在落实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灵活操作。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摒弃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老路,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背诵一些经典名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积累语言材料,在提高阅读语感的同时,也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4.养成阅读笔记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用来摘记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美词妙句,及时记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悟。学生在阅读后,也可以从自己的阅读笔记中取得新的收获。
  三、多措并举,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阅读量的提高有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所以仅靠课堂上的45分钟和教科书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初中生的年纪较小,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弱,所以,教师应从旁协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可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或是名著,让学生边阅读边做笔记,也可以在阅读后,让学生写一些读后感。教师认真地审阅学生的笔记和读后感,不仅可以适当监督学生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而且可以从学生的笔记中了解学生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关心学生的生活,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当有些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读不到喜欢的书籍时,教师可以在班级的一角设立“读书园地”,鼓励学生将一些读过的好书拿出来和同学交换、分享,这样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好书。
  四、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有阅读价值的材料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时上网的时候,不能总是玩游戏或是聊天,可以搜集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网上浏览新闻,发现一些社会热点时事。也可以进入一些有关阅读的网站或论坛,通过与网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手段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充实自己的知识量,即使走上社会,也仍旧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契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保证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泳.语文阅读指导探索[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丹寿汤防治抗心磷脂抗体致复发性流产的最佳药物配伍组合。为该方药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及实验研究基础。  方法:实验分两步:1.主药分析:将10周龄SD孕鼠随机分为12
爱因斯坦曾说:“只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接受。”这正体现了当前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所倡导的“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这是我们老师在新教改的形势下必须要做到的。  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带着
目的:本试验通过试验组(穴位埋线、耳压、敷脐疗法配合口服西药),与对照组(单纯口服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进行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初步观察穴位埋线、耳压、敷贴法治疗顽固性
摘 要: 作为人的精神自由的外化,语文教育有利于实现人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这便是语文教育个性化或人道化。这样,实现语文教育的个性化或人道化,实现语文教育的个别化与个体化,使学校语文教育具有个性特色,并让这三者联成一体,就能共同奏出语文教育个性化深沉激越的旋律。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人性化 个别化 个性化    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
摘 要: 多媒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恰当运用    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中国传统教育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多媒体这一新技术凭借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
目的:通过分析研究单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接受宫腹腔镜治疗后,中医治疗或空白对照1年内的妊娠率,并随访妊娠患者的妊娠结局,评价宫腹腔镜手术联合中医治疗单侧输卵管阻塞性
情感教育理论源于丹尼尔·戈尔曼的情商,又称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是让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达到契合的境界,就会出现共鸣,也就是学生真正的心动,从而使课堂活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