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的话:
人工费用在涨、饲料成本在涨、油价在涨、建筑材料在涨,猪肉价格能不上去么?猪肉价格问题所以这么突兀,是因为老百姓对它的感触最直接、最敏感。为了避免一轮接一轮的暴涨暴跌、大起大落,对进入这个领域应该适当提高一点门槛、建立一套准入制度;从食品安全角度考量,在生猪屠宰之前,还应该设定一个休药期,而兴办休药期猪场,不仅可以为市场加设了一道过滤网,本身也是有利可图的。
时间:2011年8月23日下午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人物: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秘书长、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学分会副秘书长 :王楚端
记者:如果说现在的猪价是历史最高位,准确吗?现在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肉价什么时候才能落下来吗?
王楚端教授:准确。那么肉价何时才能回落?根据以往经验,过去十多年里养猪都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我每年年底也都会做一些相关报告。我们说养猪的周期一起一落大概三年,2010年6月份,猪价才开始真正探底并往上升,到2011年现在为止才14个月,我们说整个周期是36个月,应该有18个月是往上涨,所以猪价应该还有三四个月上升的潜力,之后再往下走。所以我个人感觉如果没有意外的情况,这个行情到顶峰再往下走得到明年三四月份。
记者:猪肉还会回到几块钱一斤吗?
王楚端教授:不可能回去了,实事求是地说,这个价位的猪是不是贵?应该说现在猪肉的价格并不算离谱。作为一个商品经济社会,现在你一个工厂或者专业户雇人养猪都要花钱,还有其它养猪成本都在增加。那你把所有成本都加上,再横向比较一下已经涨价的其它产品,就可以看出肉价也不算太高只能说稍微有点高。这次为什么大家这么敏感呢?主要是因为电视里报道说猪肉占CPI比例比较高,这一说好像猪肉涨价是所有东西涨价的罪魁祸首,其实不是,猪肉如果跌倒5块钱,老百姓也要遭殃,你会发现吃的都是病死猪肉。一分钱一分货,现在的所有成本都涨了,比如说我们要新建一个万头猪场(年出栏1万头),现在大概要投入2000万左右,而在10年前投资800万就够了,你看看,猪价能不上去吗?所以现在养猪场现在行情可以,要是猪粮比价在6.0以下,就是肉猪一斤7块以下,猪场没啥赚头。
记者:猪肉这么贵就有人说了,享受廉价农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种说法能成立么?
王楚端教授:要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产品的价格应该适当提高,否则农民很困难。我们现在说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城市跟农村发展差距的不平衡在加大,在这个阶段应该适当往农村倾斜。猪肉价格低,影响每一个生产者,反过来也影响我们消费者。我刚才也说了,猪肉一斤三块五块是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养猪的生产成本都不止五块钱,只有让生产者有所盈利,他才会好好干。这次国务院有一条政策我非常赞同,适当补助消费者,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给补助。物价涨了就补贴,达到收入标准的就不给,这样很好,这样做反过来实际上补贴了农村。所以农产品价格上涨可以给城市中低收入者进行一些适当补助,这样的方式在西方国家很普遍,这个政策非常合理、合法、也很公平,一般老百姓也都非常拥护。
记者:现行的国家补贴能起多大作用,怎么补效果才好?
王楚端教授:国家从2006年开始就启动了八个政策。包括能繁母猪补贴、保险、生猪大县、良种补贴等。从宏观角度来说促进了这个行业发展,也有些政策可能会引起一些老百姓误会。比如能繁母猪补贴:2007年启动时候是补贴50块钱,老百姓感觉这是国家要引导大家全民养猪,很多人开始养猪,但是到2009年初,猪价下跌,一头猪的损失可就不止50元100元,损失可能就是500元1000元了。我们理解国家政策趋向,是鼓励规范、规模、专业的厂家担纲主角,这样会使产品数量更稳定,质量更有保障。所以我想,相关政策的推行应该跟制定政策的目标更贴近,效果才会更好一些。我们有些目标很好,但是在制定一些政策措施方面,比如恢复能繁母猪补贴,我认为这个政策跟我们的政策目标就不是很贴切,这是鼓励所有人都来养猪。而我们的目标是引导规模化,专业化。我们国家有些补贴是先给钱,立项目,然后验收、审计等,但是毕竟中国的散户非常多,要搞平均分也是不现实的,这里面也做不到绝对的公平。我个人意见是,以奖代补。你先做起来,达到政策的指标,比如你一栏出多少头猪,有专人去统计,包括猪的质量,健康水平达到设定标准,我就给你补,以奖代补。这样相对就更公平。
记者:保险推行的似乎并不是很快,什么原因呢?
王楚端教授:保险农民也愿意做。前不久我在下面乡镇走了一圈,好像保险公司不是很乐意做这个事情,为什么保险公司没有积极性?因为这个事情中间费用较高。比如死了两头猪,保险公司在城里,养户在农村,他得专门派人去理赔。陪你200元无所谓,关键是要走程序,开车里外里几百元就进去了,中间环节成本太高。农户也好,猪场也好,赔偿的都是能繁母猪的保险,不是所有猪的保险,如果是所有的那保险公司要赔死了。这个险是国家要求保险公司做的,这也是当时鼓励养猪的时候的政策。
记者:听说您对养猪业发展有一些很好的想法,可以说说吗?
王楚端教授:简单说,我的建议主要有这么几条:
一、提高行业门槛,要建立相应的生产的准入制度
二、为了鼓励专业户、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发展养猪,我建议采用一套与玉米价格连动的保护机制,这样才能稳定养猪市场。粮食已经有最低保护价格,肉猪做为一个很重要的肉食品原料,可以与玉米价格连动起来。比如搞个猪粮比价7:1或者6.5:1,一旦低于这个点,就启动补贴,国家可以出点钱,按规定的最低价格收猪,这样可以稳定猪价。
三、总量控制(出栏量),我们现在养猪效率很低,每头母猪出栏数量13.5,而美国达到20头,差着三分之一。如果控制总量,根据以往情况你能达到100头就出栏100头。随意扩大规模问题就出来了,环保、成本等麻烦都来了。实际上为了未来发展、稳定生产、实行总量控制、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对整个产业来说是最大的低碳。
四、针对从业者技术水平,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差等现实问题。我特别建议建立一种包含休药期的养猪经营模式,因为农户也好,种猪场也好,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讲药物残留问题很多,现在国家允许使用的兽药大概有40多种,如果在出栏前的一定时间范围内继续喂药,出栏后就可能在猪内脏里形成药残。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专设一个休药期养殖场,生猪屠宰前直接进入休药期养殖场饲养一个月,在这里过滤,然后再进入到肉联厂。从公益角度来讲,也可以给老百姓的健康带来保障,相当于加个过滤网。从企业角度来说,提高了产品质量。从物流角度来说形成了一个集散地,肉保质期更长 物流费用相应减少。
人工费用在涨、饲料成本在涨、油价在涨、建筑材料在涨,猪肉价格能不上去么?猪肉价格问题所以这么突兀,是因为老百姓对它的感触最直接、最敏感。为了避免一轮接一轮的暴涨暴跌、大起大落,对进入这个领域应该适当提高一点门槛、建立一套准入制度;从食品安全角度考量,在生猪屠宰之前,还应该设定一个休药期,而兴办休药期猪场,不仅可以为市场加设了一道过滤网,本身也是有利可图的。
时间:2011年8月23日下午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人物: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秘书长、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学分会副秘书长 :王楚端
记者:如果说现在的猪价是历史最高位,准确吗?现在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肉价什么时候才能落下来吗?
王楚端教授:准确。那么肉价何时才能回落?根据以往经验,过去十多年里养猪都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我每年年底也都会做一些相关报告。我们说养猪的周期一起一落大概三年,2010年6月份,猪价才开始真正探底并往上升,到2011年现在为止才14个月,我们说整个周期是36个月,应该有18个月是往上涨,所以猪价应该还有三四个月上升的潜力,之后再往下走。所以我个人感觉如果没有意外的情况,这个行情到顶峰再往下走得到明年三四月份。
记者:猪肉还会回到几块钱一斤吗?
王楚端教授:不可能回去了,实事求是地说,这个价位的猪是不是贵?应该说现在猪肉的价格并不算离谱。作为一个商品经济社会,现在你一个工厂或者专业户雇人养猪都要花钱,还有其它养猪成本都在增加。那你把所有成本都加上,再横向比较一下已经涨价的其它产品,就可以看出肉价也不算太高只能说稍微有点高。这次为什么大家这么敏感呢?主要是因为电视里报道说猪肉占CPI比例比较高,这一说好像猪肉涨价是所有东西涨价的罪魁祸首,其实不是,猪肉如果跌倒5块钱,老百姓也要遭殃,你会发现吃的都是病死猪肉。一分钱一分货,现在的所有成本都涨了,比如说我们要新建一个万头猪场(年出栏1万头),现在大概要投入2000万左右,而在10年前投资800万就够了,你看看,猪价能不上去吗?所以现在养猪场现在行情可以,要是猪粮比价在6.0以下,就是肉猪一斤7块以下,猪场没啥赚头。
记者:猪肉这么贵就有人说了,享受廉价农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种说法能成立么?
王楚端教授:要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产品的价格应该适当提高,否则农民很困难。我们现在说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城市跟农村发展差距的不平衡在加大,在这个阶段应该适当往农村倾斜。猪肉价格低,影响每一个生产者,反过来也影响我们消费者。我刚才也说了,猪肉一斤三块五块是不可能的事情,如今养猪的生产成本都不止五块钱,只有让生产者有所盈利,他才会好好干。这次国务院有一条政策我非常赞同,适当补助消费者,对于中低收入家庭给补助。物价涨了就补贴,达到收入标准的就不给,这样很好,这样做反过来实际上补贴了农村。所以农产品价格上涨可以给城市中低收入者进行一些适当补助,这样的方式在西方国家很普遍,这个政策非常合理、合法、也很公平,一般老百姓也都非常拥护。
记者:现行的国家补贴能起多大作用,怎么补效果才好?
王楚端教授:国家从2006年开始就启动了八个政策。包括能繁母猪补贴、保险、生猪大县、良种补贴等。从宏观角度来说促进了这个行业发展,也有些政策可能会引起一些老百姓误会。比如能繁母猪补贴:2007年启动时候是补贴50块钱,老百姓感觉这是国家要引导大家全民养猪,很多人开始养猪,但是到2009年初,猪价下跌,一头猪的损失可就不止50元100元,损失可能就是500元1000元了。我们理解国家政策趋向,是鼓励规范、规模、专业的厂家担纲主角,这样会使产品数量更稳定,质量更有保障。所以我想,相关政策的推行应该跟制定政策的目标更贴近,效果才会更好一些。我们有些目标很好,但是在制定一些政策措施方面,比如恢复能繁母猪补贴,我认为这个政策跟我们的政策目标就不是很贴切,这是鼓励所有人都来养猪。而我们的目标是引导规模化,专业化。我们国家有些补贴是先给钱,立项目,然后验收、审计等,但是毕竟中国的散户非常多,要搞平均分也是不现实的,这里面也做不到绝对的公平。我个人意见是,以奖代补。你先做起来,达到政策的指标,比如你一栏出多少头猪,有专人去统计,包括猪的质量,健康水平达到设定标准,我就给你补,以奖代补。这样相对就更公平。
记者:保险推行的似乎并不是很快,什么原因呢?
王楚端教授:保险农民也愿意做。前不久我在下面乡镇走了一圈,好像保险公司不是很乐意做这个事情,为什么保险公司没有积极性?因为这个事情中间费用较高。比如死了两头猪,保险公司在城里,养户在农村,他得专门派人去理赔。陪你200元无所谓,关键是要走程序,开车里外里几百元就进去了,中间环节成本太高。农户也好,猪场也好,赔偿的都是能繁母猪的保险,不是所有猪的保险,如果是所有的那保险公司要赔死了。这个险是国家要求保险公司做的,这也是当时鼓励养猪的时候的政策。
记者:听说您对养猪业发展有一些很好的想法,可以说说吗?
王楚端教授:简单说,我的建议主要有这么几条:
一、提高行业门槛,要建立相应的生产的准入制度
二、为了鼓励专业户、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发展养猪,我建议采用一套与玉米价格连动的保护机制,这样才能稳定养猪市场。粮食已经有最低保护价格,肉猪做为一个很重要的肉食品原料,可以与玉米价格连动起来。比如搞个猪粮比价7:1或者6.5:1,一旦低于这个点,就启动补贴,国家可以出点钱,按规定的最低价格收猪,这样可以稳定猪价。
三、总量控制(出栏量),我们现在养猪效率很低,每头母猪出栏数量13.5,而美国达到20头,差着三分之一。如果控制总量,根据以往情况你能达到100头就出栏100头。随意扩大规模问题就出来了,环保、成本等麻烦都来了。实际上为了未来发展、稳定生产、实行总量控制、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对整个产业来说是最大的低碳。
四、针对从业者技术水平,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差等现实问题。我特别建议建立一种包含休药期的养猪经营模式,因为农户也好,种猪场也好,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讲药物残留问题很多,现在国家允许使用的兽药大概有40多种,如果在出栏前的一定时间范围内继续喂药,出栏后就可能在猪内脏里形成药残。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专设一个休药期养殖场,生猪屠宰前直接进入休药期养殖场饲养一个月,在这里过滤,然后再进入到肉联厂。从公益角度来讲,也可以给老百姓的健康带来保障,相当于加个过滤网。从企业角度来说,提高了产品质量。从物流角度来说形成了一个集散地,肉保质期更长 物流费用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