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州武庙拜关公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stop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州因其重要的历史地理位置,古迹甚多。雁门关、边靖楼、阿育王塔等自然闻名遐迩,城内文庙和武庙规格、建制也非同凡响。2020年9月27日有幸随代县作协的文朋诗友一道去访武庙、拜关公。
  武庙坐落于代县城西南街。据《代州志》记载:建于元天历2年,即公元1324年,之后屡有修葺、增建。占地八千平方米,坐西向东,是一处两进四合院落式的古老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北方金、元建筑风格。门前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平整光洁,高大的门楼翘角重檐,正中竖着“武庙”和“壮穆忠武”两块匾额,匾额下是对开的红漆大门,大门两侧蹲着两只石狮子。于闹市中独享幽静,古朴中尽显庄严。
  武庙院内,中轴线上建有正殿和献殿,正殿砖砌台基,四周是汉白玉的围栏。正殿面阔五间,屋顶采用中国古建筑中较高等级的单檐庑殿顶,是代县现存年代最早的唯一的庑殿顶木结构建筑。另一处细节在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其中涤环板上雕刻着五爪龙。这两处足以彰显代州武庙的规格建制之高。正殿门口地上铺着一块元代时期的巨大条石,雕刻着隐约的莲花图案,在历史的风烟打磨下,条石和莲花圆润光洁、厚重雅致。
  殿内正中是关羽塑像,正襟危坐,手持笏板,一派儒雅,背后为九龙护法的背光,高大庄严的塑像在红袍映衬下金光闪闪,与两侧捧印的关平、持刀的周仓等人共同护佑着代州百姓的安宁和乐。
  “摸摸老爷刀,灾难年年消;摸摸老爷印,财运天天进”,朴素美好的夙愿心口相传。手指小心翼翼地从闪着寒光的青龙偃月刀上滑过,想它伴着关老爷“战华雄败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镇江东”,南征北战,纵横沙场几十载,屡破顽敌,立奇功无数,尽显关公神勇英武。祈愿它能帮我消除灾患,福佑安康。
  武庙院里“战功房”内绘有关老爷的壁画。新塑的壁画着色艳丽,用笔工细,秀润灵动,气韵传神,生动详尽记录关公由人入圣,由圣成神,由神封帝的全过程。
  年少时行侠仗义,打抱不平,除暴安良,致使自己身处险境,被迫背井离乡却无怨无悔,这是关公一生忠勇仁义的起点。
  刘关张“桃园结义”,赢得关云长一生肝胆相照、生死相随,被后人奉为美谈,堪称典范。
  督邮索贿,张飞怒打督邮获罪,刘备弃官,弟兄三人同投代州署衙刘恢处避祸,使关老爷和代州有了历史的渊源。代州人民用如此高规格的武庙来奉祀圣迹达六七百年。历经风雨飘摇、时代变迁而衷心不改。
  小沛兵败,三兄弟失散,关羽被困土山,与曹操约三事而归降,足显智谋。面对曹丞相所赠金银、美女不为所动,只对大哥刘备两位夫人恭敬有礼,早间请安,夜晚屋外通宵读书守护,尽心竭力,丝毫不敢懈怠。
  袁绍伐曹,以颜良为先锋,连败曹军几员大将,关羽应曹丞相之命迎战,单骑入阵斩颜良首级,大败袁军。回报曹丞相知遇之恩。曹操因关羽战功显赫,表奏朝廷,帝封云长为“汉寿亭侯”,铸印送关公。曹操将赤兔马相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屡赠金银锦缎无数。曹操一代枭雄,对关羽如此赏识有加,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足显其大将风范。关羽封金挂印别离后,丞相心中万分不舍,也信守诺言,命人一路不得拦阻,成就了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义薄云天的赤膽忠心。
  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云长虽立有军令状,仍放过曹操,自己甘受军法处置。这虽为领军之大忌,但云长的形象因有情有义而更显丰满,你往日待我情深,我今还你义重。关老爷用独特的方式将对兄长刘备的“忠肝”和对曹丞相的“义胆”演绎成了千古绝唱。战场上是非恩怨岂是简简单单一个对错评判了得。
  “义释黄忠”也让人拍案叫绝。古人云成者为王败者寇,战场向来以成败论英雄,好男儿自是横刀立马,保家卫国,用赫赫战功为自己扬名立世,加官进爵。云长和黄忠在生死、名利面前却惺惺相惜,相比那些常胜将军,关云长和黄忠不分胜负的仗打得更为仁义、有趣。最终云长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得黄忠归顺蜀国,不费一兵一卒为蜀国赢得一员猛将,真可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下,恩怨分明,仁义尽显。关云长的战场自带三分侠气,一抹温情。而如今多少人却将诗意的人生过成了满是硝烟的战场。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上猛将如云,人才辈出,开疆拓土、功勋卓著、封侯拜相者比比皆是,唯关公不仅勇武,更以忠义显圣,成为人间正气的象征,上至皇权下至黎庶,千秋百代世所敬仰。
  正殿北侧新建的药王殿里,供奉着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以及药圣李时珍三座塑像。华佗和关羽这对好友在此相聚,也实乃让人欣慰。
  大殿前硕大的香炉内香烟缭绕,“天日同昭”的匾额,“伐魏征吴匡昭互同投代州千古地;称王封帝尊伽蓝永护赤县一方天”的楹联,寄托着代州百姓对关老爷绵延无尽的敬仰和追思。我静静地折返入殿,拈香礼拜。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这一拜,保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我深深地弯腰鞠躬,祭奠我心中的英雄、精神的家园、理想的丰碑。我的拜和关云长的拜,隔了上千年的风雨,却有一脉相承的赤诚。
  ——选自《中华散文网》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秋冬时节,芦苇最是漂亮。此时,风已有些清冷,一缕一缕,从芦苇荡中扫过,美极了。  我得闲时,喜欢静静地伫立在芦苇荡前,看荡中芦苇随风摇曳。那毛茸茸的、轻飘飘的芦苇枝,原以为它会经不住风吹,就此夭折,然而事实是:不管被风压得多低,过一会儿,风变小之后,它又倔强地直起了腰,也难怪古人会用“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来形容人的坚贞和不屈。这种深入骨髓的坚韧,让我想起了一个身姿清丽的女子——李清照。  对芦
期刊
(一)  亲爱的景:  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还有八天就是我们大喜的日子。可是,我不知该如何面对你。当疫情蔓延荆楚大地,全国人民即将陷入水深火热之时,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跟随医疗队伍毅然决然支援武汉。  今夜寒风刺骨,我看见医院旁边的一名执勤民警,潸然泪下。思念的泪水浸湿了我的衣袖。  象牙塔时代,你我相识。你是否还记得,我第一次哭,泪湿了你的警服。此刻,我多么想回到你的身旁。看着医院里躺着的病人,
期刊
拜访三月,一定要去丽山音乐农场。  农场应该更有自然的味道。  3月3号跟着导航一路寻去,过了东屏镇,左拐右拐一路往山里走,四月未到,山还没有完全睡醒,树林上方光秃秃的树枝,显得一片空旷。当肆意的野草蔓延到路中间,丽山音乐农场就到了。  没想到竟然扑了个空,因为防止疫情,农场不对外开放。  隔着大门里面隐约有几个人在劳动,好心的门卫看我一副失望的样子,主动打电话给他们老板,结果可想而知。可是,可是
期刊
重庆,全国四大直辖市其中之一,是最年轻的直辖市,简称渝,也被美称为5D魔幻城市。重庆,行千里,致广大,已经家喻户晓。近年来,重庆热度居高不下,除了红岩村、千年古镇磁器口、轻轨穿楼而过的李子坝站、洪崖洞、长江索道等网红旅游景点,给全国各地的旅游者留下深刻地印象。当然,区县还有很多迷人的地方,像大足石刻、武隆天坑地缝这些旅游景点。今天,笔者要给大家说地是重庆酉阳县的龚滩古镇。  人们都向往良辰美景,世
期刊
“笔杆不拿拿铜锣,状元不做做更夫,悔当初习文不习武,如今有苦向谁诉……”打小我就会唱越剧《状元打更·执更锣》,人到中年,依然喜欢这段有趣的唱腔,时不时唱两嗓子过一把戏瘾。每次唱起这段戏,总会想起故乡大伯家板壁上挂着的那一面旧铜锣。  我的故乡在浙南山区。山里老家保存着一些古老的习俗,在我心目中,“打更”这个由我大伯担当的习俗特别纯朴、厚重。辞旧迎新的春节里,当夜幕降临,随着“咚、咚、咚”的铜锣余音
期刊
每当看到《山海情》中的喊水对着高音喇叭发布消息时,我就突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似乎自己正在小村庄聆听着《新闻联播》和《小红帽》。那是贫穷却很开心的美好时光,我常常会想起它。  一根粗细不均,被风吹雨淋的黑乎乎的碗口粗的4-5米高的木头,硬生生的杵在村外的空地上,很高很孤独。不知从哪里的电线杆上引来一根电线,像秋千一样随风摆动,时不时还会有麻雀站在上面鸟瞰大地。电线的另一头连着一个大喇叭,也连接着
期刊
等你太久,想你太累,惆怅,还有谁?  试把相思付东风,轻抚,放牧于白云深处的心绪,定是那落雪梨花拢起的丘,一念到白头!  我以为,一个眼眸的交换,会是一生一世,所以,我用五百个擦肩遇见你;  我以为,一次心底的触动,会得到你唯一的回答,所以,我用五百个日月等候你;  当那沧海沦为桑田,我已路过曾经,当那爱情出现的时候,我尝到了孤独的滋味,当所有梦里的楼兰不再凄伤,相思,已过了五百个遗忘!  既然,
期刊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行走诗行的村庄定格了,定格在人间四月天,如诗如画,带着温暖,带着希望……  ——题记  车子驶进公路岔路口,缓缓行驶林间,两旁树木徐徐后移着。恰是雨过天晴,一阵风掠过树林,花香和着泥土芬芳扑鼻而来……  鹅黄树叶,沙沙作响;布谷鸟叫着,婉转动听。夕阳西下,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车照在身上,暖暖的,绵绵的,软软的。  车子继续往前,越过溪流,越过重林,转过一个又一个弯,突兀豁
期刊
我喜欢清。喜欢清捡、清理、清扫、清洗。喜欢在柴米油盐中,感受最恬淡的人间烟火和人间清欢。  记得奶奶在世时,一生讲卫生、爱干净、喜欢清。她“针线筐”里的针头线脑都是有编号的,急需用时,得心应手,从不因为找东西而耽误时间。  我父亲不仅自己喜欢清,还经常帮助街坊邻居清,别人都叫他“清道夫”,他不仅不生气,反而乐呵呵的笑。每次在“大清”过程中,都有一批“积压”物品,他把这些物品用来支援那些比自己更需要
期刊
在我看来,诗歌艺术是生活当中的绝对奢侈品,可遇而不可求。一直以来,我对诗歌写作的态度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也正是缘于这样的原因,二十年前,当朋友们怂恿我出版诗集的时候,我婉言谢绝了!迟至今日,当我的手上拿到这册薄薄的集子的时候,我的内心依然充满着忐忑不安。  在更早的时候,我那时大概是七八岁的样子吧。在从外婆家返回的路上,遭逢了一场急雨。泥泞的乡间小路让我步履维艰,我不得不弃掉破旧的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