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底生花。如何提高小学生整体作文水平,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主要做法如下:
1. 引发写作激情,给学生自信、愉快的写作空间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案例告诉我们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作文的内动力,促其乐于作文。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为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尝试:
(1)教师通过鼓励的艺术,通过自己热情的语言和姿态来赢取学生的情感,告诉学生写作无非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克服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努力给学生一个愉快,自信的作文氛围,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亦然;“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巴金”。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给题目松绑,教师在把作文要求及目标确定好后,鼓励学生自己拟题,甚至可以尝试定出大范围之后,把其它大权全部下放。在小学作文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能在拟题、写作内容、写作时间等方面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3)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切合他们实际的文题。文题选得好,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诱其打开记忆的仓库,把自己看的、听的、说的、玩的都倾吐出来。有了这种写作愿望,才能思接千载,心游方向,浮想联翩,就会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理可论,因为写自己,学生才有得写了。
(4)引导学生重视写作之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情感,训练思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应用。
2. 合理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文史艺术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不要在命题上为难学生。
(2)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3. 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审题能力
要写好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的意思。围绕题目提几个“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自问自答,直到能回答出“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如《挖泉水》,学生可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挖泉水?什么时候?为什么挖泉水?怎样挖泉水?结果如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就抓住了重点词“挖”理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记难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难忘”;《记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第二是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此外,还要有选题、配题、拟题训练等。如果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过“审题关”的“金钥匙”。
4. 注重口语训练,把说和写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说和写有密切的关系,作文就是把想说的写下来,教说话就是教写作。可是语文教学中却存在严重的说写脱节现象:教师对作文本上的语病改得细之又细、不遗余力,但对学生平时口语中用词、句法、修辞等方面的毛病却熟视无睹、听而不闻。学生说且不能,怎么能写?
所以,要把纠正学生口语中的每一处语病,当成作文教学工程中细碎而又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说话活动,如十分钟新闻、讲故事、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必然会相应提高。平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
(2)经常给学生读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作文和较好的学生写作,并结合班级实际,表扬勤于刻苦写作的学生。
(3)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即兴作文。
(4)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市内各部门、部队、敬老院、博物馆等参观访问,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达到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善于思考,现场口头描述,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自我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从而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想怎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并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论文发表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把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统一的整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收稿日期:2013-02-21
1. 引发写作激情,给学生自信、愉快的写作空间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作文教学案例告诉我们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作文的内动力,促其乐于作文。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为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尝试:
(1)教师通过鼓励的艺术,通过自己热情的语言和姿态来赢取学生的情感,告诉学生写作无非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克服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努力给学生一个愉快,自信的作文氛围,对学生讲:世上无难事,作文亦然;“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巴金”。
(2)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给题目松绑,教师在把作文要求及目标确定好后,鼓励学生自己拟题,甚至可以尝试定出大范围之后,把其它大权全部下放。在小学作文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能在拟题、写作内容、写作时间等方面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3)选择学生最喜欢的切合他们实际的文题。文题选得好,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诱其打开记忆的仓库,把自己看的、听的、说的、玩的都倾吐出来。有了这种写作愿望,才能思接千载,心游方向,浮想联翩,就会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理可论,因为写自己,学生才有得写了。
(4)引导学生重视写作之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培养情感,训练思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应用。
2. 合理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文史艺术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那么我们的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不要在命题上为难学生。
(2)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3. 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审题能力
要写好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的意思。围绕题目提几个“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自问自答,直到能回答出“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如《挖泉水》,学生可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挖泉水?什么时候?为什么挖泉水?怎样挖泉水?结果如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就抓住了重点词“挖”理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记难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难忘”;《记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第二是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此外,还要有选题、配题、拟题训练等。如果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过“审题关”的“金钥匙”。
4. 注重口语训练,把说和写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说和写有密切的关系,作文就是把想说的写下来,教说话就是教写作。可是语文教学中却存在严重的说写脱节现象:教师对作文本上的语病改得细之又细、不遗余力,但对学生平时口语中用词、句法、修辞等方面的毛病却熟视无睹、听而不闻。学生说且不能,怎么能写?
所以,要把纠正学生口语中的每一处语病,当成作文教学工程中细碎而又重要的经常性工作;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说话活动,如十分钟新闻、讲故事、演讲、辩论等,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口语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必然会相应提高。平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
(2)经常给学生读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作文和较好的学生写作,并结合班级实际,表扬勤于刻苦写作的学生。
(3)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即兴作文。
(4)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市内各部门、部队、敬老院、博物馆等参观访问,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达到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善于思考,现场口头描述,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自我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从而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想怎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并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论文发表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使学生把写话、习作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的加工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把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作为统一的整体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体化地完成,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收稿日期:201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