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只有保障农业建设的有利发展,才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动力。在农业发展中,水利灌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基础措施。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缺乏的形势下,在农业用水方面要合理利用,尽量的节约用水。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这个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为目的。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一、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没有统一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管理混乱,农户各自为战
我国多数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属公用设施,而对其管理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责任归属,或者即便有相关规定,却难以落实。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不能很好维护,出现问题无人问津,使农田水利设施荒废或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影响水利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此外,多数农户对水资源的利用各自为营,农田水利技术难以形成规模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及使用成本增加,同样不利于先进农田水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二)投入机制不完善
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节水灌溉工程投入机制不是很完善。虽然我国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各级财政投入与节水灌溉发展的需求差距存在较大差距。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收入水平也较低,而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一次性投入大,国家对用于节水灌溉的投入不足,运行维护费用不是很高,节水灌溉也难以快速发展。
(三)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不健全
国家投入兴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极大推动全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由于人们对于节水灌溉的思想意识还比较淡薄,再加上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前期投资较大,不能再短时间内见到效益。但真正能够落实节水灌溉建设的技术覆盖面积还相对较少。现今节水灌溉设备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节水灌溉行业准入制度,也没有培养一批可承担节水灌溉技术的设备生产企业,因此难以形成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四)没有形成配套的灌区管理体系
目前,有关节水灌溉政策法规与实际节水灌溉发展情况不配套,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约束机制,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农民的节水意识不强,同时也没有建立适应灌区节水灌溉的管理办法,对于节水灌溉管理无法可依,无法可管,灌区管理体系不健全。
二、提高完善节水灌溉的措施
(一)工程措施
工程节水措施通常分为三个内容:(1) 防渗渠道区的工程建设,譬如: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把明渠改成管道输水,配套完善渠系、管道上的各种闸、阀,安装水的量测计量装置等。(2)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设施的建设,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灌水方法,改进沟灌、畦灌、淹灌等传统地面灌水技术,推广使用注水灌等点灌抗旱保苗措施。(3)蓄水工程的建设,譬如兴建水池、水窖、山塘、水库等水源工程,扩建地表蓄水工程和桥类、涵洞、水闸、渡槽、跌水、倒虹吸等各类水工构筑物。
(二)农艺措施
(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2)对耕作覆盖加强措施,比较常用的覆盖方法有秸秆覆盖与塑膜覆盖以及砂石覆盖等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3)大力施用化学保水剂,推行节水灌溉制度;其它耕作技术等等;(4)耕作保墒技术;(5)水肥耦合技术;(6)筛选技术;(7)化控节水。
(三)管理措施
(1)调整水价,用经济当作杠杆促进人们节水行为;(2)用节水型的灌溉制度指导灌水,达到科学利用水源;(3)完善基层用水管水组织,健全节水规章制度,落实节水责任制等;(4)加强节水宣传,经验交流,举办培训班,普及节水知识,提高人民的节水意识。
三、节水灌溉技术的概要分析
我国的大部分农田在栽种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灌水,灌溉技术即是把田间地头的灌溉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浇灌在作物的根系中去,浇灌方法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来进行选择,如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一)地面灌溉
在我国传统的灌溉方法当中,地面灌溉是最早应用于农田水利当中的灌溉方法,随着地面灌溉技术的不断应用,在长期的应用实践当中该技术也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但相比于其他灌溉技术节水性还要差一些。
(1)灌水技术要素指沟、畦规格、入畦流量,改水成数。这些灌水技术要素的合理组合就会得到节水的效果,一般经验表明对沟灌和畦灌采用较小的畦、沟尺寸,可以提高灌溉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2)传统的沟畦灌水是用人工从配水渠开口放水入沟畦,而且常因放水口渗漏造成田间损失。国外早采用明渠输水或闸门孔管放水,可以有效提高田间水利用率。
(3)膜上灌。近几年在农田灌溉方面有采用在地膜上灌溉的方法,把地膜铺在地上做成沟状,这样灌溉的水通过在地膜上的流动渗入到作物当中,这种方法即简单又方便,不需要专门的设备,成本较低,同时还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二)喷灌式灌溉
在气候温度的平原和山丘位置,可以采取喷灌式灌溉技术,此项技术需要专业的设备,使水产生压力通地专门的管道输出,然后经过喷头直接以细小水珠的形式对农作物直接进行喷洒,此种方法对旱地作物较为适合。
(三)滴灌
滴灌真正实现了节水的目的,是将一定低压的灌溉水,通过低压输、配水管道,输送到设施内最末级管道以及安装在其上的滴头,以较小的流量一滴滴均匀而准确的滴入作物根区附近的土壤表面或作物根系所在的土壤层中的灌水方法、灌水技术。只对需要水的农作物进行灌溉,而不是对整个土地进行灌溉,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这种方法也多在南方和大面积土地上使用。
四、加强节水技术措施的几点建议
(一)必须建立完善的节水技术体系
农业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无论是那一种节水灌溉模式或节水灌溉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改善当前我国缺水状况。农民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相关部门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在技术上要得到水利部门、农业部门以及气象部门等的支持;在研究推广上得到科技、教育、宣传等部门支持;在资金投入上要得到财政、银行部门支持。
(二)科学搞好农灌规划和配套设计
(1)农田要确定灌区规模,要建立适应现有河网水系;(2)灌区规模需符合客观实际和适应形势,建立起现阶段最佳农业灌溉模式;(3)渠系布置及泵站(电灌站)、渠道设计要配套,提高灌溉经济效益。
(三)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农田相关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农业节水工程投资大多数是靠国家补助建设,也有少部分是集体出资或者农民筹资。但是国家补助资金相对较少,而很多农村还不富裕,很难出资建设农业节水工程,导致相关的水利设施配套资金严重不足。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结语
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节水事业,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以水定需,量水而行,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水和谐。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中国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战略举措。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可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条件得以改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逐渐增强,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步入有序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友好的文明發展之路,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来提高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廷珍.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137.
[2]蒋建荣.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9:175+225.
[3]徐建合.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新思路[J].中外企业家,2013,28:240.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一、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没有统一的农田水利管理制度,管理混乱,农户各自为战
我国多数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属公用设施,而对其管理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责任归属,或者即便有相关规定,却难以落实。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不能很好维护,出现问题无人问津,使农田水利设施荒废或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影响水利节水技术的推广和利用。此外,多数农户对水资源的利用各自为营,农田水利技术难以形成规模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及使用成本增加,同样不利于先进农田水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
(二)投入机制不完善
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节水灌溉工程投入机制不是很完善。虽然我国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各级财政投入与节水灌溉发展的需求差距存在较大差距。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收入水平也较低,而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一次性投入大,国家对用于节水灌溉的投入不足,运行维护费用不是很高,节水灌溉也难以快速发展。
(三)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不健全
国家投入兴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极大推动全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由于人们对于节水灌溉的思想意识还比较淡薄,再加上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前期投资较大,不能再短时间内见到效益。但真正能够落实节水灌溉建设的技术覆盖面积还相对较少。现今节水灌溉设备质量良莠不齐,缺乏节水灌溉行业准入制度,也没有培养一批可承担节水灌溉技术的设备生产企业,因此难以形成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四)没有形成配套的灌区管理体系
目前,有关节水灌溉政策法规与实际节水灌溉发展情况不配套,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和约束机制,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农民的节水意识不强,同时也没有建立适应灌区节水灌溉的管理办法,对于节水灌溉管理无法可依,无法可管,灌区管理体系不健全。
二、提高完善节水灌溉的措施
(一)工程措施
工程节水措施通常分为三个内容:(1) 防渗渠道区的工程建设,譬如:对渠道进行防渗处理、把明渠改成管道输水,配套完善渠系、管道上的各种闸、阀,安装水的量测计量装置等。(2)低压管灌、滴灌、渗灌、喷灌、微喷等设施的建设,采用喷灌、微灌等先进灌水方法,改进沟灌、畦灌、淹灌等传统地面灌水技术,推广使用注水灌等点灌抗旱保苗措施。(3)蓄水工程的建设,譬如兴建水池、水窖、山塘、水库等水源工程,扩建地表蓄水工程和桥类、涵洞、水闸、渡槽、跌水、倒虹吸等各类水工构筑物。
(二)农艺措施
(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2)对耕作覆盖加强措施,比较常用的覆盖方法有秸秆覆盖与塑膜覆盖以及砂石覆盖等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3)大力施用化学保水剂,推行节水灌溉制度;其它耕作技术等等;(4)耕作保墒技术;(5)水肥耦合技术;(6)筛选技术;(7)化控节水。
(三)管理措施
(1)调整水价,用经济当作杠杆促进人们节水行为;(2)用节水型的灌溉制度指导灌水,达到科学利用水源;(3)完善基层用水管水组织,健全节水规章制度,落实节水责任制等;(4)加强节水宣传,经验交流,举办培训班,普及节水知识,提高人民的节水意识。
三、节水灌溉技术的概要分析
我国的大部分农田在栽种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灌水,灌溉技术即是把田间地头的灌溉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浇灌在作物的根系中去,浇灌方法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来进行选择,如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地下灌溉。
(一)地面灌溉
在我国传统的灌溉方法当中,地面灌溉是最早应用于农田水利当中的灌溉方法,随着地面灌溉技术的不断应用,在长期的应用实践当中该技术也得以进一步的完善,但相比于其他灌溉技术节水性还要差一些。
(1)灌水技术要素指沟、畦规格、入畦流量,改水成数。这些灌水技术要素的合理组合就会得到节水的效果,一般经验表明对沟灌和畦灌采用较小的畦、沟尺寸,可以提高灌溉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2)传统的沟畦灌水是用人工从配水渠开口放水入沟畦,而且常因放水口渗漏造成田间损失。国外早采用明渠输水或闸门孔管放水,可以有效提高田间水利用率。
(3)膜上灌。近几年在农田灌溉方面有采用在地膜上灌溉的方法,把地膜铺在地上做成沟状,这样灌溉的水通过在地膜上的流动渗入到作物当中,这种方法即简单又方便,不需要专门的设备,成本较低,同时还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二)喷灌式灌溉
在气候温度的平原和山丘位置,可以采取喷灌式灌溉技术,此项技术需要专业的设备,使水产生压力通地专门的管道输出,然后经过喷头直接以细小水珠的形式对农作物直接进行喷洒,此种方法对旱地作物较为适合。
(三)滴灌
滴灌真正实现了节水的目的,是将一定低压的灌溉水,通过低压输、配水管道,输送到设施内最末级管道以及安装在其上的滴头,以较小的流量一滴滴均匀而准确的滴入作物根区附近的土壤表面或作物根系所在的土壤层中的灌水方法、灌水技术。只对需要水的农作物进行灌溉,而不是对整个土地进行灌溉,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这种方法也多在南方和大面积土地上使用。
四、加强节水技术措施的几点建议
(一)必须建立完善的节水技术体系
农业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无论是那一种节水灌溉模式或节水灌溉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改善当前我国缺水状况。农民为了抗旱保丰收和增加粮食产量,人们一方面在打更多、更深的井,另一方面节水灌溉省下的水又被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为此,相关部门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在技术上要得到水利部门、农业部门以及气象部门等的支持;在研究推广上得到科技、教育、宣传等部门支持;在资金投入上要得到财政、银行部门支持。
(二)科学搞好农灌规划和配套设计
(1)农田要确定灌区规模,要建立适应现有河网水系;(2)灌区规模需符合客观实际和适应形势,建立起现阶段最佳农业灌溉模式;(3)渠系布置及泵站(电灌站)、渠道设计要配套,提高灌溉经济效益。
(三)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农田相关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农业节水工程投资大多数是靠国家补助建设,也有少部分是集体出资或者农民筹资。但是国家补助资金相对较少,而很多农村还不富裕,很难出资建设农业节水工程,导致相关的水利设施配套资金严重不足。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结语
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节水事业,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以水定需,量水而行,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水和谐。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中国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战略举措。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可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条件得以改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逐渐增强,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步入有序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友好的文明發展之路,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来提高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廷珍.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137.
[2]蒋建荣.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9:175+225.
[3]徐建合.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新思路[J].中外企业家,2013,2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