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已成为引领普惠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中小城商行在构建普惠金融创新战略时,应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和禀赋,精准地开展有效、务实的各类普惠业务创新。
2019年央行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国内已有2087家银行网点关停,银行业之间在规模和增速上的竞争已相当激烈,再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银行业的目光前所未有地聚焦在了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
中小城商行应以创新升级的普惠金融谋发展
科技引领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面对经济增速结构性换挡、利率市场化带来利差逐渐收窄、新冠疫情等挑战,数字化驱动下的创新升级普惠金融已逐渐成为中小城商行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支撑点之一。这一方面是政府、人行和监管对小微企业和银行机构的政策红利释放,另一方面创新升级后的普惠金融也有利于中小城商行群体充分发挥自身本地优势。
众多中小城商行结合国情、区域、经济和民生,聚焦市场和客户,围绕营销、产品、服务、渠道、运营和管理等“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使传统普惠金融迭代升级焕发新的面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战略委员会委员,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服务专委会专家王轶为指出:“创新已成为引领普惠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必须看到创新需要大量“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因此中小城商行在构建普惠金融创新战略时,应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和禀赋,精准地开展有效、务实的各类普惠业务创新。
创新模式是普惠创新战略的核心组成,当前银行普惠金融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4个类型。
第一是产品创新。针对普惠客群需求特点,尤其是融资需求“期限短、额度小、需求频、抵质押少”等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目前普惠信贷产品的创新主要聚焦在不同风控大数据来源创新、各类担保方式创新,用信期限和频度及还款方式等信贷要素创新、定价方式创新、本外币一体化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搭配等多领域创新。
第二是渠道创新。普惠金融业务渠道创新在“线上”和“线下”两个领域同时展开。线上渠道创新主要聚焦在网银、手机和微信多渠道融合,打造用户体验一致的服务入口及通过OCR、语音及人脸识别等AI技术提高服务的便捷性,而线下渠道创新则更多体现在网点自助机功能的多样化和智能化层面。
第三是服务创新。时下银行普惠金融服务要更多地考虑到客群的综合服务需求,如小微企业,不仅有金融需求,也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升等方面有一系列非金融需求,等待银行通过资源整合和生态圈建设去满足。国内部分专注于普惠金融的领先银行,已经在通过打造开放科技平台或整合外部信息科技、培训机构、事务所等机构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非金融增值服务。
第四是运营和管理创新。现实中,银行普惠业务中后台运营和管理的创新,能为前台业务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服务普惠业务前台的管理创新,如风控数据来源和模型算法创新、基于AI技术的智能客服、智能催收及基于信贷工厂技术的信贷集中作业中台模式等都是银行服务普惠金融业务的创新热点。
中小城商行普惠金融创新升级除了一系列普惠金融模式创新以外,还需要在创新目标设定、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保障机制建设以及创新管理工具打造等方面狠下功夫。同时,银行还需进一步培育创新氛围及创新容错文化,提升创新风险容忍度,激活创新基因,为规模化组织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数字化转型确保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
数字化普惠金融是数字化时代传统普惠金融的迭代升级,是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为目标,从客户体验和满意度出发,通过应用各类金融科技等数字化手段,针对传统普惠业务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风控难等弊端,进行优化、迭代和提升,持续提升普惠金融业务内涵、质量,确保普惠金融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当前,国内银行业正着力向以数字生态为中心、敏捷开放组织、全方位服务入口整合、前中后台高效整合和数据驱动为特征的银行4.0转型。數字普惠金融业亦呈现出相同的特征,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和开放银行建设、数字全渠道和网点有机融合及“业务中台”和“风险中台”对市场前台的“灵活”支撑等既迎合了普惠客群“千人千面”“百行百业”的特点,又顺应普惠客群自身的数字化升级趋势。
王轶为认为,中小城商行的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执行呈现出5个趋势:第一,凭借数字化媒介在全渠道接触客户,掌握客户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数据。第二,构建普惠金融新型平台生态圈,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小微企业的经营场景和供应链中,嵌入到普惠个人客户“衣、食、住、行、玩”等日常生活场景中,实现“高频接触、海量获客”。第三,夯实普惠金融中后台关键能力,通过数字化重塑关键业务和运营流程,提升智能风控水平,实现数字化运营,“用数据说话”。第四,通过大数据分析建模,开展智能精准营销。第五,数字化时代的组织变革,围绕普惠目标客群,打造敏捷数字化组织,构建组织体系内的“金融加速器”和“创新孵化器”,并培养具有普惠数字商的“种子人才”。
未来普惠金融属于科技
运用新兴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普惠金融服务移动化、模型化、便捷化,借助金融科技“快速、开放、共享、智能”等优势,用系统代替人工,将复杂、繁琐的服务流程简化,使普惠客群享受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便捷、更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
王轶为建议,中小城商行应在普惠金融领域深入应用新兴金融科技技术,助力业务发展的同时需同步打造更多的核心能力,如强大的信息科技架构规划和实施、有效的数据治理和数据资产在经营和管理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科学的信息科技需求管理机制等。
信息科技架构规划能为银行的信息科技建设实施指明方向,提供一个全面可借鉴的框架,形成新一代信息系统架构规范和标准;数据治理能够保障数据资产质量,数据在经营和管理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则进一步挖掘和体现了高质量数据资产给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带来的价值;标准化需求管理流程结合需求价值评估机制则能打通信息科技需求管理闭环价值链,促成业务、科技更密切配合和协同。
百舸争流,奋楫金融科技者先。
懂金融,懂科技,更懂自己。与大银行们不同,中小城商行囿于资金、区位、人才等资源限制,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但“惟其艰难,方显勇毅”,通过综合采用自主建设、投贷联动、同业联盟互助、科技生态建设等手段提前布局金融科技及数字化创新的中小城商行未来将与大银行们一起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御风而行、乘风破浪!
2019年央行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国内已有2087家银行网点关停,银行业之间在规模和增速上的竞争已相当激烈,再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银行业的目光前所未有地聚焦在了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
中小城商行应以创新升级的普惠金融谋发展
科技引领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面对经济增速结构性换挡、利率市场化带来利差逐渐收窄、新冠疫情等挑战,数字化驱动下的创新升级普惠金融已逐渐成为中小城商行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支撑点之一。这一方面是政府、人行和监管对小微企业和银行机构的政策红利释放,另一方面创新升级后的普惠金融也有利于中小城商行群体充分发挥自身本地优势。
众多中小城商行结合国情、区域、经济和民生,聚焦市场和客户,围绕营销、产品、服务、渠道、运营和管理等“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使传统普惠金融迭代升级焕发新的面貌。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战略委员会委员,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服务专委会专家王轶为指出:“创新已成为引领普惠金融发展的持续动力。”必须看到创新需要大量“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因此中小城商行在构建普惠金融创新战略时,应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和禀赋,精准地开展有效、务实的各类普惠业务创新。
创新模式是普惠创新战略的核心组成,当前银行普惠金融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4个类型。
第一是产品创新。针对普惠客群需求特点,尤其是融资需求“期限短、额度小、需求频、抵质押少”等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目前普惠信贷产品的创新主要聚焦在不同风控大数据来源创新、各类担保方式创新,用信期限和频度及还款方式等信贷要素创新、定价方式创新、本外币一体化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搭配等多领域创新。
第二是渠道创新。普惠金融业务渠道创新在“线上”和“线下”两个领域同时展开。线上渠道创新主要聚焦在网银、手机和微信多渠道融合,打造用户体验一致的服务入口及通过OCR、语音及人脸识别等AI技术提高服务的便捷性,而线下渠道创新则更多体现在网点自助机功能的多样化和智能化层面。
第三是服务创新。时下银行普惠金融服务要更多地考虑到客群的综合服务需求,如小微企业,不仅有金融需求,也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提升等方面有一系列非金融需求,等待银行通过资源整合和生态圈建设去满足。国内部分专注于普惠金融的领先银行,已经在通过打造开放科技平台或整合外部信息科技、培训机构、事务所等机构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非金融增值服务。
第四是运营和管理创新。现实中,银行普惠业务中后台运营和管理的创新,能为前台业务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服务普惠业务前台的管理创新,如风控数据来源和模型算法创新、基于AI技术的智能客服、智能催收及基于信贷工厂技术的信贷集中作业中台模式等都是银行服务普惠金融业务的创新热点。
中小城商行普惠金融创新升级除了一系列普惠金融模式创新以外,还需要在创新目标设定、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保障机制建设以及创新管理工具打造等方面狠下功夫。同时,银行还需进一步培育创新氛围及创新容错文化,提升创新风险容忍度,激活创新基因,为规模化组织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数字化转型确保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
数字化普惠金融是数字化时代传统普惠金融的迭代升级,是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为目标,从客户体验和满意度出发,通过应用各类金融科技等数字化手段,针对传统普惠业务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风控难等弊端,进行优化、迭代和提升,持续提升普惠金融业务内涵、质量,确保普惠金融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当前,国内银行业正着力向以数字生态为中心、敏捷开放组织、全方位服务入口整合、前中后台高效整合和数据驱动为特征的银行4.0转型。數字普惠金融业亦呈现出相同的特征,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和开放银行建设、数字全渠道和网点有机融合及“业务中台”和“风险中台”对市场前台的“灵活”支撑等既迎合了普惠客群“千人千面”“百行百业”的特点,又顺应普惠客群自身的数字化升级趋势。
王轶为认为,中小城商行的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战略执行呈现出5个趋势:第一,凭借数字化媒介在全渠道接触客户,掌握客户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数据。第二,构建普惠金融新型平台生态圈,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小微企业的经营场景和供应链中,嵌入到普惠个人客户“衣、食、住、行、玩”等日常生活场景中,实现“高频接触、海量获客”。第三,夯实普惠金融中后台关键能力,通过数字化重塑关键业务和运营流程,提升智能风控水平,实现数字化运营,“用数据说话”。第四,通过大数据分析建模,开展智能精准营销。第五,数字化时代的组织变革,围绕普惠目标客群,打造敏捷数字化组织,构建组织体系内的“金融加速器”和“创新孵化器”,并培养具有普惠数字商的“种子人才”。
未来普惠金融属于科技
运用新兴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普惠金融服务移动化、模型化、便捷化,借助金融科技“快速、开放、共享、智能”等优势,用系统代替人工,将复杂、繁琐的服务流程简化,使普惠客群享受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为客户提供更精准、更便捷、更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
王轶为建议,中小城商行应在普惠金融领域深入应用新兴金融科技技术,助力业务发展的同时需同步打造更多的核心能力,如强大的信息科技架构规划和实施、有效的数据治理和数据资产在经营和管理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科学的信息科技需求管理机制等。
信息科技架构规划能为银行的信息科技建设实施指明方向,提供一个全面可借鉴的框架,形成新一代信息系统架构规范和标准;数据治理能够保障数据资产质量,数据在经营和管理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则进一步挖掘和体现了高质量数据资产给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带来的价值;标准化需求管理流程结合需求价值评估机制则能打通信息科技需求管理闭环价值链,促成业务、科技更密切配合和协同。
百舸争流,奋楫金融科技者先。
懂金融,懂科技,更懂自己。与大银行们不同,中小城商行囿于资金、区位、人才等资源限制,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但“惟其艰难,方显勇毅”,通过综合采用自主建设、投贷联动、同业联盟互助、科技生态建设等手段提前布局金融科技及数字化创新的中小城商行未来将与大银行们一起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御风而行、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