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企合作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良好途径,却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不能长期运作。本文从内外因角度分析现今校企合作存在的矛盾,得出“缺乏双师素质教师”是限制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如何培养“双师”素质人才,进而推动校企合作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长期发展 “双师”教师 培养途径 推动作用
1. 问题的提出
日前看到浙江义乌工商学院淘宝班上了央视新闻。2005年,在对学生“群体厌学”、“毕业后无法养活自己”的困境进行深思后,学院派出两名教师去杭州接受“淘宝”网站操作的培训,回来之后给学生上课。2008年,校内学生蜂拥创业的形势造就了该校的“创业园”,学校提供场地和老师力所能及的指导,删减了一些理论性强的课程,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网页设计、摄影等在淘宝创业中实用的课程的指导教师,三年时间里出了好几个百万富翁。该院与淘宝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最好诠释。指导了这批不一般的学生的教师也与众不同,是“双师”教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 “双师”的教师?对比鲜明的是,校企合作在蓬勃发展,但欠缺长期性和稳定性,高校的“双师不足”是重要因素。由此看来培养“双师教师”在推动校企长期合作与发展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素质界定和问题分析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赵淑英老师分类了六种对“双师教师”的界定,其中我认为“双素质”最符合高校对教师队伍的近期培养目标,即“教师既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还要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赵老师还提到“双来源”,即从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毕业的教师,又有来自工、矿、企业等地方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现在全国高校的软件不足,大部分是这两点不足。以我校为例,现有教职工700余人,从事一线教学岗位的400余人,从相关企、事业单位聘请的客座教授不超过20人,其中只有1/2真正给学生上过课,而且课时数相当少。从工、矿单位聘请的兼职能工巧匠人数为零,一旦学生需要金工实习,则把学生送去某对口单位,请一两位技术人员领着几百号学生做参观,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得到技师指点的人数比远远达不到期望值。
3. 培养途径与推动效果
打造企业所需、学生所求、社会所望、能适应教学岗位和一线生产岗位两种角色的“双师”教师问题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3.1教育部门从对高校师资建设指导方针和高校从对教师员工自身要求两方面制定有利于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措施。对“双师”教师的待遇和管理制度应形成完善的分层方案。有无一定量的科研成果,有无一定时间的企业实践经验,有无担任专业带头人职务,是否某专业骨干教师等因素都应成为考评教师资质,决定薪酬待遇的标准。有目的的给予出国培训的机会,给予享受学术休假、项目开发补贴等奖励有利于“双师”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通过校企合作,这类机制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流通,是对企业人才管理的促进和提高,也是企业吸引高级人才、保留人才的有效方法。
3.2不拘形式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拓宽教育师资来源。要想迅速拥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这是捷径。从生产一线聘请部分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交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活力的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为专业调整、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等提供有效信息。如需高层次“双师”人才,可特别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权威技术人士为学校教授,既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还能用模范人物激发教师自觉钻研业务。企业人士在进入学校讲学过程中,不但能在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素养方面形成阶段进步,提升自身价值水平,还能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情况,理解“校企合作”的内涵和长远意义,为其长期性和稳定性打下意识形态基础。义乌工商学院采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在把握就业指导方向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與淘宝企业的长期合作更加顺利、稳定。
3.3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从内部入手,对现有校内教师进行相关职业培训是解决校内教师队伍“双师化”的根本途径。安排专业课教师尤其是缺乏专业时间经验的新教师和年轻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规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鼓励专业教师和相关教师取得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证或其它类似资格证书;有目的的安排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和企业需求接轨,采集、利用企业一线生产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践和实验,不做在实验室里凭想象和理论数据教学的教师,这些都是从内部着手的重点。教师进入企业一线部门,既是学习的过程,对企业来说,也是得到指导的机会。相对于一般生产人员,教师在常识、理论水平和创造力水平方面普遍较高,能对一般员工进行理论指导,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实际上是将员工作为“后毕业”学生进行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切实结合,教师和员工都能在专业技术和实践动手能力上跃上新台阶,借以推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远合作。
结语
义务工商学院的成功证明了一点:在具有专业技能资质的教师悉心指导和相关企业的协作配合下,校企长期合作是可以成功的,也是能够发展壮大的。学校派遣教师进入企业一线生产岗位,培养“双师”教师,回到教学岗位的“双师”利用生产岗位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周而复始不间断,这就是我们盼望的“学工互促式”良性循环。
※课题项目:本文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互动研究”(课题编号GZYLX201101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孟祥林.高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J]. 教育与职业,第29期.
[2] 赵淑英,余运英.新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个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
[3] 北京青年报.“淘宝店主”的速成样本.2012(10).
[4] 陈嫔荣.高职“双师型”师资发展制约因素及策略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
[5] 董大奎.基于现状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案例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6] 粟显进.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7).
[7] 张晓玲.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建设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1(1).
作者简介:王莹(1982-),女,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长期发展 “双师”教师 培养途径 推动作用
1. 问题的提出
日前看到浙江义乌工商学院淘宝班上了央视新闻。2005年,在对学生“群体厌学”、“毕业后无法养活自己”的困境进行深思后,学院派出两名教师去杭州接受“淘宝”网站操作的培训,回来之后给学生上课。2008年,校内学生蜂拥创业的形势造就了该校的“创业园”,学校提供场地和老师力所能及的指导,删减了一些理论性强的课程,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网页设计、摄影等在淘宝创业中实用的课程的指导教师,三年时间里出了好几个百万富翁。该院与淘宝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最好诠释。指导了这批不一般的学生的教师也与众不同,是“双师”教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 “双师”的教师?对比鲜明的是,校企合作在蓬勃发展,但欠缺长期性和稳定性,高校的“双师不足”是重要因素。由此看来培养“双师教师”在推动校企长期合作与发展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素质界定和问题分析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赵淑英老师分类了六种对“双师教师”的界定,其中我认为“双素质”最符合高校对教师队伍的近期培养目标,即“教师既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还要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赵老师还提到“双来源”,即从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来说,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既有来自高校毕业的教师,又有来自工、矿、企业等地方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等。现在全国高校的软件不足,大部分是这两点不足。以我校为例,现有教职工700余人,从事一线教学岗位的400余人,从相关企、事业单位聘请的客座教授不超过20人,其中只有1/2真正给学生上过课,而且课时数相当少。从工、矿单位聘请的兼职能工巧匠人数为零,一旦学生需要金工实习,则把学生送去某对口单位,请一两位技术人员领着几百号学生做参观,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得到技师指点的人数比远远达不到期望值。
3. 培养途径与推动效果
打造企业所需、学生所求、社会所望、能适应教学岗位和一线生产岗位两种角色的“双师”教师问题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3.1教育部门从对高校师资建设指导方针和高校从对教师员工自身要求两方面制定有利于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措施。对“双师”教师的待遇和管理制度应形成完善的分层方案。有无一定量的科研成果,有无一定时间的企业实践经验,有无担任专业带头人职务,是否某专业骨干教师等因素都应成为考评教师资质,决定薪酬待遇的标准。有目的的给予出国培训的机会,给予享受学术休假、项目开发补贴等奖励有利于“双师”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通过校企合作,这类机制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流通,是对企业人才管理的促进和提高,也是企业吸引高级人才、保留人才的有效方法。
3.2不拘形式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拓宽教育师资来源。要想迅速拥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这是捷径。从生产一线聘请部分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交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活力的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为专业调整、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等提供有效信息。如需高层次“双师”人才,可特别聘请企事业单位的权威技术人士为学校教授,既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还能用模范人物激发教师自觉钻研业务。企业人士在进入学校讲学过程中,不但能在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素养方面形成阶段进步,提升自身价值水平,还能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情况,理解“校企合作”的内涵和长远意义,为其长期性和稳定性打下意识形态基础。义乌工商学院采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在把握就业指导方向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與淘宝企业的长期合作更加顺利、稳定。
3.3对现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从内部入手,对现有校内教师进行相关职业培训是解决校内教师队伍“双师化”的根本途径。安排专业课教师尤其是缺乏专业时间经验的新教师和年轻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规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鼓励专业教师和相关教师取得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证或其它类似资格证书;有目的的安排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和企业需求接轨,采集、利用企业一线生产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践和实验,不做在实验室里凭想象和理论数据教学的教师,这些都是从内部着手的重点。教师进入企业一线部门,既是学习的过程,对企业来说,也是得到指导的机会。相对于一般生产人员,教师在常识、理论水平和创造力水平方面普遍较高,能对一般员工进行理论指导,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实际上是将员工作为“后毕业”学生进行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切实结合,教师和员工都能在专业技术和实践动手能力上跃上新台阶,借以推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远合作。
结语
义务工商学院的成功证明了一点:在具有专业技能资质的教师悉心指导和相关企业的协作配合下,校企长期合作是可以成功的,也是能够发展壮大的。学校派遣教师进入企业一线生产岗位,培养“双师”教师,回到教学岗位的“双师”利用生产岗位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周而复始不间断,这就是我们盼望的“学工互促式”良性循环。
※课题项目:本文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互动研究”(课题编号GZYLX201101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孟祥林.高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J]. 教育与职业,第29期.
[2] 赵淑英,余运英.新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个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
[3] 北京青年报.“淘宝店主”的速成样本.2012(10).
[4] 陈嫔荣.高职“双师型”师资发展制约因素及策略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
[5] 董大奎.基于现状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与案例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6] 粟显进.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7).
[7] 张晓玲.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建设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1(1).
作者简介:王莹(1982-),女,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
(作者单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