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在新闻现场参与报道的有600多名记者,咔嚓的快门声、闪光灯的频闪伴随着整个会面过程,新闻大战的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在“习马会”前期报道中,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编发的、记录两岸关系进展的资料图片通过海外华文报纸、各大门户网站、新媒体传播平台进入读者视野,被广泛阅读、广为传播。
“习马会”报道中资料图片应用成功,向我们展示了资料图片不只是记录过去的档案图片,在很多情况下,它能旧貌焕新颜,在新闻报道中成为生力军,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抚今追昔的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FILE PHOTO)是指过去拍摄的图片,一般是指历史资料图片,也包括拍摄于较早时间,现在才被使用、被发布的图片。资料图片往往作为记载过去的档案被尘封在图片库中,在特定时候,它们会被重新编辑、刊发、使用,在热点新闻报道中焕发新的魅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
兰登书屋的总裁哈洛德·埃文思说过:“这些历史资料图片就像一个宝藏,在静静地等待我们去开发。”一张图片成为资料图片,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资料图片有时候会被重新印制放大,作为展览图片与观众见面;有的资料图片在特定的纪念日前后被新闻媒体重新编发、刊载,作为历史回忆,重新与世人见面。前者如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很多抗日战争中的图片被作为展览图片,后者如有的媒体推出的“历史上的今天”栏目等。
作为展览、展示的资料图片是新闻图片记录情境的真实还原,图片中所包含的新闻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等信息被完整重现。通过展览、展示,资料图片重新回到读者的视野,向人们展示了图片拍摄时的情境,让读者观看照片时,犹如穿越时空,体味到照片拍摄时刻的人情事物。
二、资料图片渲染新闻热点效果
现在的对外图片报道中,除了即时新闻图片外,资料图片的应用占了很大的比重。在中新社的对外图片通稿业务中,资料图片应用非常广泛。在2015年1月16日至10月16日的发稿采样中,资料图发稿942张,与33604张图片通稿相比,占了2.8% 。中新社对外图片通稿所发布的资料图片依据新闻重要程度、发稿数量多少可分为简要资料配图和资料配图专题两大类。
(一)简要资料配图
资料图片应用时大多主题先行。当图片编辑觉得需要调用资料图片时,都是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有时是要为某个政经事件做前期准备,有时是为配合某类经济数据的发布,有时是为某个新闻人物的获奖、升迁、获罪等变动配图。
1.人物肖像配图。此类配图一般为一个新闻内容配发一至两张图片,去年下半年,资料图片发稿比较多的内容是中纪委网站公布的涉贪腐人员。例如,2015年10月7日晚,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苏树林是中共十八大后福建落马的第二名省部级官员,很受海外媒体关注。中新社根据该消息,调取资料图片,配发苏树林的资料图片,共被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澳门日报》、加拿大《星岛日报》、《澳洲新报》、香港《经济日报》等海外华文报纸采用14家次。
2.财经配图。此类配图主要围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PPI,相关研究机构发表的经济数据配图。如中新社10月份配合PMI数据《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8%小幅上升》发布的一张工厂内工人忙碌生产的资料图片被加拿大《明报》和香港《太阳报》刊载,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经济政策的发布和经济会议内容公布时,也需要作资料配图。10月13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中新社发布一张突出厦门当地国税、地税局牌子的资料图片,该图片中只突出了最重要的两个视觉元素“国税局、地税局”。因为主题突出,被香港《文汇报》要闻版作为该版头条《习近平:鼓励各地差别化探索改革》的配图刊载。
一篇新闻报道必须具备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即5W+1H六个新闻要素。对外图片报道也要向读者交代新闻要素。
资料配图中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元素被割裂开来,部分要素被舍弃,保留下来的往往只有一两个要素信息。在简要资料配图的应用中时间要素(WHEN),往往是最先被舍弃的。在人物肖像配图中,图片一旦被作为即时新闻配图使用时,图片原始的拍摄信息只保留了何人(WHO)一个要素;财经配图中大多保留下来的是何地(Where)、何事(What)等新闻要素。
(二)资料配图专题
不同于简要资料配图,资料配图专题更注重报道策划,更强调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作用。新华社、中新社等对外传播媒体的图片编辑,在一些重大事件的对外报道中,为让海外读者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刻的认知,经常做一些资料配图专题,以提高传播效果。
1.重大政经事件专题配图。一般要用五到八张左右的资料图片,来反映新闻事件的不同侧面。
在“习马会”的报道中,资料配图被作为历史背景重新发布,图片原始拍摄信息中所包含的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等新闻要素都做了完整的保留,每一个新闻要素都包含着特定的信息。从时间要素、地点要素、人物要素看“汪辜会谈”、“胡连会”、“陈江会”、“习连会”等资料图片记录了1993年的汪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破冰、2008年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2014年国台办和海基会直接会面等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抚今追昔,让海外读者对“习马会”的背景和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认识。
2.人物专题配图。党政要人重大职务变更、国内外政要逝世、知名人士获奖等新闻人物报道也需要应用资料配图,图片编辑依据新闻人物的生平、重要工作、生活节点对资料图片进行精选,一般要用五到八张左右的资料图片来报道。 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报道中,为满足读者对屠呦呦过往、研究生涯、生活等多方面的知晓欲,中新社派记者采访屠呦呦曾经就读的中学拍摄图片《屠呦呦高中学籍册展示 少年时期照片曝光》,同时向屠呦呦所工作的中药所约稿多张资料图片,所发稿的多幅图片向读者展示了屠呦呦较为立体的形象。屠呦呦的多幅资料图片在国内各大平面媒体、新媒体平台广为刊载的同时,被香港《明报》《信报》《东方日报》《星岛日报》及美国《侨报》等海外华文媒体多次刊载。
三、新闻图片与资料图片的平衡
即时新闻图片记录现在进行时,负责向读者揭示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新闻人物的最新面貌;资料图片负责向读者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人物的过往生活、交代家国世界的世事变迁。
人物专题配图要处理好即时新闻图片和资料图片的比例关系,要明确资料为辅,不能让资料图片喧宾夺主。例如,在屠呦呦获诺奖的图片报道中,中新社派记者采访拍摄《中国卫计委、科协官员当晚前往屠呦呦家中祝贺荣获诺奖》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就屠呦呦获诺奖接受媒体采访》等即时新闻图片。
事件性图片报道中也要注意平衡好新闻图片和资料图片。在9·3阅兵报道中,中新社的9·3阅兵图片报道中不仅当天播发大量现场图片,还播发了十几张资料图片,内容包括空军副司令空中领航、空中梯队的训练、新机型的展示、从飞机拍摄飞行梯队的新鲜视角等,向读者展示了即使在现场也看不到的画面。这十几张资料配图在当天新华社近千张即时图片通稿、中新社几百张即时图片通稿、美联路透法新三大通讯社的大量新闻图片的集中轰炸中,能被海外华文媒体的编辑挑选、编发,充分体现了资料图片在对外报道中的生力军作用。
当今世界,各种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通过多种方式用好资料图片,给即时新闻更大的渲染力,获得受众的认可,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对外报道中,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同时,通过资料配图、专题配图等形式用好资料图片,才能更有助于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吕艺、陈彦蓉:《从“新华体”到新新华体——浅析新华社报道文风创新的实践与意义》,《中国记者》2015年第10期。
2.盛希贵:《新闻摄影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版。
3.曾璜、任悦:《图片编辑手册》,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年第2版。
在“习马会”前期报道中,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编发的、记录两岸关系进展的资料图片通过海外华文报纸、各大门户网站、新媒体传播平台进入读者视野,被广泛阅读、广为传播。
“习马会”报道中资料图片应用成功,向我们展示了资料图片不只是记录过去的档案图片,在很多情况下,它能旧貌焕新颜,在新闻报道中成为生力军,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抚今追昔的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FILE PHOTO)是指过去拍摄的图片,一般是指历史资料图片,也包括拍摄于较早时间,现在才被使用、被发布的图片。资料图片往往作为记载过去的档案被尘封在图片库中,在特定时候,它们会被重新编辑、刊发、使用,在热点新闻报道中焕发新的魅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
兰登书屋的总裁哈洛德·埃文思说过:“这些历史资料图片就像一个宝藏,在静静地等待我们去开发。”一张图片成为资料图片,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资料图片有时候会被重新印制放大,作为展览图片与观众见面;有的资料图片在特定的纪念日前后被新闻媒体重新编发、刊载,作为历史回忆,重新与世人见面。前者如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很多抗日战争中的图片被作为展览图片,后者如有的媒体推出的“历史上的今天”栏目等。
作为展览、展示的资料图片是新闻图片记录情境的真实还原,图片中所包含的新闻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等信息被完整重现。通过展览、展示,资料图片重新回到读者的视野,向人们展示了图片拍摄时的情境,让读者观看照片时,犹如穿越时空,体味到照片拍摄时刻的人情事物。
二、资料图片渲染新闻热点效果
现在的对外图片报道中,除了即时新闻图片外,资料图片的应用占了很大的比重。在中新社的对外图片通稿业务中,资料图片应用非常广泛。在2015年1月16日至10月16日的发稿采样中,资料图发稿942张,与33604张图片通稿相比,占了2.8% 。中新社对外图片通稿所发布的资料图片依据新闻重要程度、发稿数量多少可分为简要资料配图和资料配图专题两大类。
(一)简要资料配图
资料图片应用时大多主题先行。当图片编辑觉得需要调用资料图片时,都是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有时是要为某个政经事件做前期准备,有时是为配合某类经济数据的发布,有时是为某个新闻人物的获奖、升迁、获罪等变动配图。
1.人物肖像配图。此类配图一般为一个新闻内容配发一至两张图片,去年下半年,资料图片发稿比较多的内容是中纪委网站公布的涉贪腐人员。例如,2015年10月7日晚,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苏树林是中共十八大后福建落马的第二名省部级官员,很受海外媒体关注。中新社根据该消息,调取资料图片,配发苏树林的资料图片,共被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澳门日报》、加拿大《星岛日报》、《澳洲新报》、香港《经济日报》等海外华文报纸采用14家次。
2.财经配图。此类配图主要围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PPI,相关研究机构发表的经济数据配图。如中新社10月份配合PMI数据《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8%小幅上升》发布的一张工厂内工人忙碌生产的资料图片被加拿大《明报》和香港《太阳报》刊载,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经济政策的发布和经济会议内容公布时,也需要作资料配图。10月13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中新社发布一张突出厦门当地国税、地税局牌子的资料图片,该图片中只突出了最重要的两个视觉元素“国税局、地税局”。因为主题突出,被香港《文汇报》要闻版作为该版头条《习近平:鼓励各地差别化探索改革》的配图刊载。
一篇新闻报道必须具备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即5W+1H六个新闻要素。对外图片报道也要向读者交代新闻要素。
资料配图中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元素被割裂开来,部分要素被舍弃,保留下来的往往只有一两个要素信息。在简要资料配图的应用中时间要素(WHEN),往往是最先被舍弃的。在人物肖像配图中,图片一旦被作为即时新闻配图使用时,图片原始的拍摄信息只保留了何人(WHO)一个要素;财经配图中大多保留下来的是何地(Where)、何事(What)等新闻要素。
(二)资料配图专题
不同于简要资料配图,资料配图专题更注重报道策划,更强调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作用。新华社、中新社等对外传播媒体的图片编辑,在一些重大事件的对外报道中,为让海外读者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刻的认知,经常做一些资料配图专题,以提高传播效果。
1.重大政经事件专题配图。一般要用五到八张左右的资料图片,来反映新闻事件的不同侧面。
在“习马会”的报道中,资料配图被作为历史背景重新发布,图片原始拍摄信息中所包含的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等新闻要素都做了完整的保留,每一个新闻要素都包含着特定的信息。从时间要素、地点要素、人物要素看“汪辜会谈”、“胡连会”、“陈江会”、“习连会”等资料图片记录了1993年的汪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破冰、2008年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2014年国台办和海基会直接会面等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抚今追昔,让海外读者对“习马会”的背景和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认识。
2.人物专题配图。党政要人重大职务变更、国内外政要逝世、知名人士获奖等新闻人物报道也需要应用资料配图,图片编辑依据新闻人物的生平、重要工作、生活节点对资料图片进行精选,一般要用五到八张左右的资料图片来报道。 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报道中,为满足读者对屠呦呦过往、研究生涯、生活等多方面的知晓欲,中新社派记者采访屠呦呦曾经就读的中学拍摄图片《屠呦呦高中学籍册展示 少年时期照片曝光》,同时向屠呦呦所工作的中药所约稿多张资料图片,所发稿的多幅图片向读者展示了屠呦呦较为立体的形象。屠呦呦的多幅资料图片在国内各大平面媒体、新媒体平台广为刊载的同时,被香港《明报》《信报》《东方日报》《星岛日报》及美国《侨报》等海外华文媒体多次刊载。
三、新闻图片与资料图片的平衡
即时新闻图片记录现在进行时,负责向读者揭示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新闻人物的最新面貌;资料图片负责向读者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人物的过往生活、交代家国世界的世事变迁。
人物专题配图要处理好即时新闻图片和资料图片的比例关系,要明确资料为辅,不能让资料图片喧宾夺主。例如,在屠呦呦获诺奖的图片报道中,中新社派记者采访拍摄《中国卫计委、科协官员当晚前往屠呦呦家中祝贺荣获诺奖》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就屠呦呦获诺奖接受媒体采访》等即时新闻图片。
事件性图片报道中也要注意平衡好新闻图片和资料图片。在9·3阅兵报道中,中新社的9·3阅兵图片报道中不仅当天播发大量现场图片,还播发了十几张资料图片,内容包括空军副司令空中领航、空中梯队的训练、新机型的展示、从飞机拍摄飞行梯队的新鲜视角等,向读者展示了即使在现场也看不到的画面。这十几张资料配图在当天新华社近千张即时图片通稿、中新社几百张即时图片通稿、美联路透法新三大通讯社的大量新闻图片的集中轰炸中,能被海外华文媒体的编辑挑选、编发,充分体现了资料图片在对外报道中的生力军作用。
当今世界,各种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通过多种方式用好资料图片,给即时新闻更大的渲染力,获得受众的认可,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对外报道中,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同时,通过资料配图、专题配图等形式用好资料图片,才能更有助于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吕艺、陈彦蓉:《从“新华体”到新新华体——浅析新华社报道文风创新的实践与意义》,《中国记者》2015年第10期。
2.盛希贵:《新闻摄影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版。
3.曾璜、任悦:《图片编辑手册》,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年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