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资料图片遇上“新闻热点”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在新闻现场参与报道的有600多名记者,咔嚓的快门声、闪光灯的频闪伴随着整个会面过程,新闻大战的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在“习马会”前期报道中,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编发的、记录两岸关系进展的资料图片通过海外华文报纸、各大门户网站、新媒体传播平台进入读者视野,被广泛阅读、广为传播。
  “习马会”报道中资料图片应用成功,向我们展示了资料图片不只是记录过去的档案图片,在很多情况下,它能旧貌焕新颜,在新闻报道中成为生力军,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抚今追昔的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FILE PHOTO)是指过去拍摄的图片,一般是指历史资料图片,也包括拍摄于较早时间,现在才被使用、被发布的图片。资料图片往往作为记载过去的档案被尘封在图片库中,在特定时候,它们会被重新编辑、刊发、使用,在热点新闻报道中焕发新的魅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
  兰登书屋的总裁哈洛德·埃文思说过:“这些历史资料图片就像一个宝藏,在静静地等待我们去开发。”一张图片成为资料图片,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资料图片有时候会被重新印制放大,作为展览图片与观众见面;有的资料图片在特定的纪念日前后被新闻媒体重新编发、刊载,作为历史回忆,重新与世人见面。前者如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很多抗日战争中的图片被作为展览图片,后者如有的媒体推出的“历史上的今天”栏目等。
  作为展览、展示的资料图片是新闻图片记录情境的真实还原,图片中所包含的新闻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等信息被完整重现。通过展览、展示,资料图片重新回到读者的视野,向人们展示了图片拍摄时的情境,让读者观看照片时,犹如穿越时空,体味到照片拍摄时刻的人情事物。
  二、资料图片渲染新闻热点效果
  现在的对外图片报道中,除了即时新闻图片外,资料图片的应用占了很大的比重。在中新社的对外图片通稿业务中,资料图片应用非常广泛。在2015年1月16日至10月16日的发稿采样中,资料图发稿942张,与33604张图片通稿相比,占了2.8% 。中新社对外图片通稿所发布的资料图片依据新闻重要程度、发稿数量多少可分为简要资料配图和资料配图专题两大类。
  (一)简要资料配图
  资料图片应用时大多主题先行。当图片编辑觉得需要调用资料图片时,都是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有时是要为某个政经事件做前期准备,有时是为配合某类经济数据的发布,有时是为某个新闻人物的获奖、升迁、获罪等变动配图。
  1.人物肖像配图。此类配图一般为一个新闻内容配发一至两张图片,去年下半年,资料图片发稿比较多的内容是中纪委网站公布的涉贪腐人员。例如,2015年10月7日晚,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苏树林是中共十八大后福建落马的第二名省部级官员,很受海外媒体关注。中新社根据该消息,调取资料图片,配发苏树林的资料图片,共被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澳门日报》、加拿大《星岛日报》、《澳洲新报》、香港《经济日报》等海外华文报纸采用14家次。
  2.财经配图。此类配图主要围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PPI,相关研究机构发表的经济数据配图。如中新社10月份配合PMI数据《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49.8%小幅上升》发布的一张工厂内工人忙碌生产的资料图片被加拿大《明报》和香港《太阳报》刊载,产生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经济政策的发布和经济会议内容公布时,也需要作资料配图。10月13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中新社发布一张突出厦门当地国税、地税局牌子的资料图片,该图片中只突出了最重要的两个视觉元素“国税局、地税局”。因为主题突出,被香港《文汇报》要闻版作为该版头条《习近平:鼓励各地差别化探索改革》的配图刊载。
  一篇新闻报道必须具备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即5W+1H六个新闻要素。对外图片报道也要向读者交代新闻要素。
  资料配图中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元素被割裂开来,部分要素被舍弃,保留下来的往往只有一两个要素信息。在简要资料配图的应用中时间要素(WHEN),往往是最先被舍弃的。在人物肖像配图中,图片一旦被作为即时新闻配图使用时,图片原始的拍摄信息只保留了何人(WHO)一个要素;财经配图中大多保留下来的是何地(Where)、何事(What)等新闻要素。
  (二)资料配图专题
  不同于简要资料配图,资料配图专题更注重报道策划,更强调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作用。新华社、中新社等对外传播媒体的图片编辑,在一些重大事件的对外报道中,为让海外读者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刻的认知,经常做一些资料配图专题,以提高传播效果。
  1.重大政经事件专题配图。一般要用五到八张左右的资料图片,来反映新闻事件的不同侧面。
  在“习马会”的报道中,资料配图被作为历史背景重新发布,图片原始拍摄信息中所包含的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等新闻要素都做了完整的保留,每一个新闻要素都包含着特定的信息。从时间要素、地点要素、人物要素看“汪辜会谈”、“胡连会”、“陈江会”、“习连会”等资料图片记录了1993年的汪辜会谈、2005年国共两党破冰、2008年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2014年国台办和海基会直接会面等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抚今追昔,让海外读者对“习马会”的背景和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的重大意义有了深刻认识。
  2.人物专题配图。党政要人重大职务变更、国内外政要逝世、知名人士获奖等新闻人物报道也需要应用资料配图,图片编辑依据新闻人物的生平、重要工作、生活节点对资料图片进行精选,一般要用五到八张左右的资料图片来报道。   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报道中,为满足读者对屠呦呦过往、研究生涯、生活等多方面的知晓欲,中新社派记者采访屠呦呦曾经就读的中学拍摄图片《屠呦呦高中学籍册展示 少年时期照片曝光》,同时向屠呦呦所工作的中药所约稿多张资料图片,所发稿的多幅图片向读者展示了屠呦呦较为立体的形象。屠呦呦的多幅资料图片在国内各大平面媒体、新媒体平台广为刊载的同时,被香港《明报》《信报》《东方日报》《星岛日报》及美国《侨报》等海外华文媒体多次刊载。
  三、新闻图片与资料图片的平衡
  即时新闻图片记录现在进行时,负责向读者揭示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新闻人物的最新面貌;资料图片负责向读者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人物的过往生活、交代家国世界的世事变迁。
  人物专题配图要处理好即时新闻图片和资料图片的比例关系,要明确资料为辅,不能让资料图片喧宾夺主。例如,在屠呦呦获诺奖的图片报道中,中新社派记者采访拍摄《中国卫计委、科协官员当晚前往屠呦呦家中祝贺荣获诺奖》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就屠呦呦获诺奖接受媒体采访》等即时新闻图片。
  事件性图片报道中也要注意平衡好新闻图片和资料图片。在9·3阅兵报道中,中新社的9·3阅兵图片报道中不仅当天播发大量现场图片,还播发了十几张资料图片,内容包括空军副司令空中领航、空中梯队的训练、新机型的展示、从飞机拍摄飞行梯队的新鲜视角等,向读者展示了即使在现场也看不到的画面。这十几张资料配图在当天新华社近千张即时图片通稿、中新社几百张即时图片通稿、美联路透法新三大通讯社的大量新闻图片的集中轰炸中,能被海外华文媒体的编辑挑选、编发,充分体现了资料图片在对外报道中的生力军作用。
  当今世界,各种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通过多种方式用好资料图片,给即时新闻更大的渲染力,获得受众的认可,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在对外报道中,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同时,通过资料配图、专题配图等形式用好资料图片,才能更有助于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吕艺、陈彦蓉:《从“新华体”到新新华体——浅析新华社报道文风创新的实践与意义》,《中国记者》2015年第10期。
  2.盛希贵:《新闻摄影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4版。
  3.曾璜、任悦:《图片编辑手册》,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年第2版。
其他文献
中国的媒介融合趋势给新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随着2010年光明云媒的诞生及此后上海、湖北、安徽、河南和浙江等各地传统媒体纷纷选择适合自身的媒介融合路径实现全媒体传播,媒介融合已成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最新发布的《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4-2015)》①称2014年为“媒体融合元年”。媒介融合不仅改变了报业的媒介生态环境,促使传统的媒体格局急速转型,同时也在倒逼传统新闻教育的转型。  本
期刊
2015年,中日关系在经历了数年的严峻局面后开始逐步回稳改善。在2014年11月双方就处理和改善两国关系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的基础上,两国领导人先后实现两次会晤,双方各领域各层级交流合作有序恢复。作为中日两国间持续时间最长、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公共交流平台,北京-东京论坛在进入“新十年”之际,深入分析、准确把握2015年度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所传达的民意信息,将有助于双方理顺相互认知和定位,把中日之间的政治
期刊
如果把 2015年土耳其安塔利亚 G20峰会结束后的第一次协调人会议作为2016年G20峰会“中国时间”起点的话,那么,2015年12月初就将正式启动中国G20峰会的筹备工作。2016年G20峰会将在杭州举行,作为G20峰会的主办国,中国实际上扮演着 2016 年全球治理的主导者角色。迄今为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已经构建了超过500 位的G20研究学者的全球专家库,成功承办了3
期刊
服饰指服装及其配饰。一方面,服饰是穿着者身份、角色、自我认知的体现,协助当事人实现身份的宣誓。另一方,服饰还是一种社会符号,反映着所属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变化。而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说,服饰更是一种传播文化的载体与途径。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并日益趋同,服饰成为一种文化区别另一种文化的鲜明符号。服饰还能清晰表达文化的关键议题,比如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全球与地区的连接。①  彭丽媛自201
期刊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独具中华文化魅力。植根于春节文化,每年农历除夕之夜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自1983年创办以来,至2015年已历时32年。三十多年来春晚在继承与弘扬传统春节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品牌影响日益扩大。它不仅是中国最著名、播出历史最长的电视节目之一,还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全世界收看人数最多的晚会”。2015年春晚
期刊
2015年9月10日,由中国中车策划的“高铁梦之旅”系列活动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历时一周,分别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春田市(Springfield)、波士顿、芝加哥和纽约举办了中国中车美国基地(春田)奠基仪式、中美铁路合作高层演讲、《高铁梦之旅——中美铁路合作》图片展、《中美铁路150年》纪录片展映等活动。这是中国高铁企业首次面向世界开展大规模、连续性的品牌推廣活动,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传播做出了先行性探
期刊
当中国在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杨玉梅仍在了解她从未见过面的外公张琦。二战时他在缅甸的一场最激烈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1942年4月,在缅甸发生的仁安羌战斗解救了大约被日军围困的7000名英军士兵。在这场恶仗中,张琦是中国远征军中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军官。  缅甸的盟军部队在开始向北撤退之前,英军被日军断了后路。孙立人将军带领中国远征军新38师一个团救援。一共有202名中国军人在拯救威廉·史利姆将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的对外传播实践往往基于国内传播的框架、思维和方法。虽然作为一种提法,我们讲外宣、对外稿,但是没有注意中国和海外的舆论机制和舆情机制有着完全不同的肌理、机制、层次和结构。因此有必要站在海外看中国的宣传和传播,对其概念和模式进行厘清,同时思考如何深刻理解海外不同类型国家的舆情机制和舆情结构。本文的案例就是通过具体的国别案例来梳理一种海外舆论观,姑且可以理解为一种出海捕“舆”尝试。  中国
期刊
中国动画人需要一次长征,长征的起点应该是从编排故事开始。要取得动画的话语权,绝不是发表宣言、呼喊口号,我们要表现我们的故事,我们对世界未来的想法,最终表达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大圣归来》是今年暑期的热门话题,它给沉寂多年的中国动画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我们看到了在夹缝中求生的中国动画前景的那一抹曙光。这一抹曙光的出现,显然代表了正在动画产业里苦苦挣扎拼搏的国内动画人那种困惑中的期盼,那种在美日动画
期刊
环境议题近年来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国如何秉持“环保”这一世界理念开展国际对话以消除隔阂,是环境传播与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地球一小时”这一国际环保活动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和效果,可以被视为中国在环保领域与国际对话卓见成效的一个案例。  “地球一小时”是非政府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起的一项倡议,通过号召公众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熄灯一小时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