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国家对出版业政策的调整,出版企业已经逐步摆脱过去完全与市场隔绝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不断向现代企业方向发展。而传统分散的财务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市场管理的需要,在这一新形势下,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必须结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出版业的业务实际,在财务管理目标、预算管理、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一、出版企业改制后存在财务管理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出版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粗放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使得我国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始终流于形式、信息不畅、执行力弱。此外,受计划经济影响,集团内部各企业间条块分割严重、资金周转速度慢、使用效率不高,无法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
(二)资金管理方式落后
由于历史和行业特点,改制前的出版单位资金一般都来源于财政拨款,下属单位多头开户,资金管理不严,资金周转速度慢,使用效率不高,无法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对资金的重要性了解不够,只关注利润、收入等会计指标,在资金管理上普遍存在方式落后的问题。
(三)缺乏全面预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预算管理是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贯穿于出版企业业务的各个方面。然而,近年来出版企业销售增长缓慢,而成本费用却不断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主要原因在于预算管理的缺失。首先,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不完善。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对预算指标的设定没有经过可行性、合理性测试,形成预算控制的真空地带,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了预算的执行、监控和管理的有效运行。其次,缺乏全面预算。预算管理仅仅局限于成本费用的控制,缺乏全面预算和战略预算管理的意识,忽视了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使预算指标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不相匹配。最后,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只重视预算的编制,而对于预算的执行过程则疏于管理,缺乏监督、反馈、控制、考评和激励机制。
(四)缺乏全面的财务信息管理
改制前的出版企业由于市场化、企业化程度不高,各业务部门大多随着业务需要自行进行财务核算,导致出现多种核算方法并存,缺乏规范,统一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同时,各业务部门彼此都无法沟通和共享数据和信息,导致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五)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需提高,缺乏财务分析能力
由于历史和行业特点,新闻出版业单位资金大多来源依赖于财政经费,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不高,财务人员只满足于传统的记账、报账等日常工作,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分析,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主观能动作用。改制后作为现代企业的出版企业,要求会计人员由记账、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核算方法向现代化和网络化转化。
二、改制背景下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思路
(一)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出版企业应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通过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所属不同部门的财务行为,利用统一的财务报表计量原则和计量方法,控制资金流向,避免各部门问财务账目的条块分割,达到控制和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支持主业发展、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财务费用等目的。
1.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出版企业作为特殊的企业,承担着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出版企业应转变思路,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这与出版企业整体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首先,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正确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得与失,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正确处理好出版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从而使出版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化,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其次,能够促使出版企业合理经营,科学考虑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充分考虑资金周转时间,降低成本费用。将可预见的经营风险控制在可承担的范围之内,选择和采用最优化的财务会计政策,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最后,能够促使出版社克服短期行为,努力实现出版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其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促进出版行业的良性循环。
2.加强资金管理,实现资金优化配置。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和条件,贯穿于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资金使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出版企业的资金管理还仅限于出纳、现金和银行结算、记账、核算等内容,许多重要的资金管理工作没能开展。主要有以下工作:(1)加强融资管理。出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任务和销售特点,分析经营过程中资金的供求情况。在保证合理节约的前提下,确定某个时期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数量,既要保障业务资金需求,又要尽量降低资金成本,及时筹集资金,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2)建立资金使用计划、监督、评价机制。出版企业要组织各部门编制资金计划,将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计划管理,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计划。财务人员负责按计划批准资金的使用,随时监督资金占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督促其修正。(3)资金占用管理。出版企业要考虑日常经营需要、市场变化以及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好资金的使用。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随时做好资金调度,使企业资金结构和分布状况既能适应企业经营发展,又能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3.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政策和程序,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是出版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可靠的财务与管理数据,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首先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标准。将合理性、有效性、完整性和与时俱进作为内部控制标准的设计原则,以防范规避风险为主、查处错弊为辅。出版企业各项业务都应在管理模式的控制之下,且环环相扣,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和相互牵制原则,以最小的控制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内部控制制度要涵盖企业运行的各环节。出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涵盖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及资产管理等业务环节,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运行各个环节,有效地降低各项损失,确保资产的完整。再次,要建立风险管理系统。采取多元的监控措施,从成本控制、发行销售、资金管理等多个领域,对影响出版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出应对措施,建立 全面的财务控制体系。
4.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通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信息一体化系统,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从而保障出版企业从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对企业成本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制预算的主要目的是将事后算账转变为事前控制,预测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保证经营活动有序顺利进行。出版企业应以预算年度工作要点为目标,通过采取“统筹兼顾,上下结合”的编制程序进行预算编制,用于指导、监督、考核全年经营计划的运行情况,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除非遇到不可抗力及不可预见事项外,不得突破预算指标。出版企业财务、审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指导,确保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1.以经营规模和利润目标为基础建立预算控制制度。2.实行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按其经济内容及相互关系有序排列组成的有机体,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3.划分预算责任。4.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
(三)引入知识成本、知识收益等财务评价指标
出版企业与一般企业的区别在于,出版企业主要以智力为生产要素,以知识来获取、创造财富,拥有知识就拥有创造效益的可能。而智力作为经济要素中最稀缺的资源,成为出版企业最主要的劳动形式,出版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利益分配机制中必将对智力进行必要的尊重。因此,出版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除偿债能力、赢利能力、社会贡献力、存量、流量之外,还要增加知识成本、知识收益等指标,不仅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社会财富,而且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出版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浪潮下,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已远远不只局限于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成为完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加强会计电算化,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信息,通过不同的核算方式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随时获取财务收支、图书产品库存、利润等详尽的数据信息。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与实时,极大提高提高工作效率。2.实现财务信息共享。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经营管理的各项数据形成信息流,汇入企业财务数据库,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各部门通过数据库获取各自所需数据,从而按既定流程规则运作。3.实现对各部门的实时监控。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数据库中汇集了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成本费用、资金流向、库存、利润等信息,可以确保对企业运行各环节、各部门实时监控,从而确保企业按照既定的目标运行。
(五)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1.转变思想,从简单记报账型向经营理财型的转变。2.重视职业道德教育。3.加强会计继续教育,优化会计知识结构。4.加强国际视野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伴随着出版业改革的进程,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方向发展,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出版企业要制定长远规划,吸收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将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使财务管理在出版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出版企业改制后存在财务管理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出版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着粗放型的财务管理模式,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使得我国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始终流于形式、信息不畅、执行力弱。此外,受计划经济影响,集团内部各企业间条块分割严重、资金周转速度慢、使用效率不高,无法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
(二)资金管理方式落后
由于历史和行业特点,改制前的出版单位资金一般都来源于财政拨款,下属单位多头开户,资金管理不严,资金周转速度慢,使用效率不高,无法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对资金的重要性了解不够,只关注利润、收入等会计指标,在资金管理上普遍存在方式落后的问题。
(三)缺乏全面预算,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预算管理是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贯穿于出版企业业务的各个方面。然而,近年来出版企业销售增长缓慢,而成本费用却不断上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主要原因在于预算管理的缺失。首先,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不完善。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对预算指标的设定没有经过可行性、合理性测试,形成预算控制的真空地带,导致各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了预算的执行、监控和管理的有效运行。其次,缺乏全面预算。预算管理仅仅局限于成本费用的控制,缺乏全面预算和战略预算管理的意识,忽视了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使预算指标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不相匹配。最后,缺乏监督、考核机制。只重视预算的编制,而对于预算的执行过程则疏于管理,缺乏监督、反馈、控制、考评和激励机制。
(四)缺乏全面的财务信息管理
改制前的出版企业由于市场化、企业化程度不高,各业务部门大多随着业务需要自行进行财务核算,导致出现多种核算方法并存,缺乏规范,统一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同时,各业务部门彼此都无法沟通和共享数据和信息,导致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五)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需提高,缺乏财务分析能力
由于历史和行业特点,新闻出版业单位资金大多来源依赖于财政经费,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不高,财务人员只满足于传统的记账、报账等日常工作,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分析,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主观能动作用。改制后作为现代企业的出版企业,要求会计人员由记账、报账型向管理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核算方法向现代化和网络化转化。
二、改制背景下出版企业的财务管理思路
(一)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出版企业应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通过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所属不同部门的财务行为,利用统一的财务报表计量原则和计量方法,控制资金流向,避免各部门问财务账目的条块分割,达到控制和减少企业财务风险、支持主业发展、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财务费用等目的。
1.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出版企业作为特殊的企业,承担着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出版企业应转变思路,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这与出版企业整体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首先,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正确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得与失,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正确处理好出版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从而使出版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化,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其次,能够促使出版企业合理经营,科学考虑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充分考虑资金周转时间,降低成本费用。将可预见的经营风险控制在可承担的范围之内,选择和采用最优化的财务会计政策,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最后,能够促使出版社克服短期行为,努力实现出版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其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促进出版行业的良性循环。
2.加强资金管理,实现资金优化配置。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和条件,贯穿于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资金使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出版企业的资金管理还仅限于出纳、现金和银行结算、记账、核算等内容,许多重要的资金管理工作没能开展。主要有以下工作:(1)加强融资管理。出版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生产任务和销售特点,分析经营过程中资金的供求情况。在保证合理节约的前提下,确定某个时期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数量,既要保障业务资金需求,又要尽量降低资金成本,及时筹集资金,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2)建立资金使用计划、监督、评价机制。出版企业要组织各部门编制资金计划,将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计划管理,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计划。财务人员负责按计划批准资金的使用,随时监督资金占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督促其修正。(3)资金占用管理。出版企业要考虑日常经营需要、市场变化以及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好资金的使用。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随时做好资金调度,使企业资金结构和分布状况既能适应企业经营发展,又能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3.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政策和程序,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是出版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可靠的财务与管理数据,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首先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标准。将合理性、有效性、完整性和与时俱进作为内部控制标准的设计原则,以防范规避风险为主、查处错弊为辅。出版企业各项业务都应在管理模式的控制之下,且环环相扣,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和相互牵制原则,以最小的控制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内部控制制度要涵盖企业运行的各环节。出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涵盖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及资产管理等业务环节,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运行各个环节,有效地降低各项损失,确保资产的完整。再次,要建立风险管理系统。采取多元的监控措施,从成本控制、发行销售、资金管理等多个领域,对影响出版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出应对措施,建立 全面的财务控制体系。
4.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通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信息一体化系统,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从而保障出版企业从预算编制、执行、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对企业成本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制预算的主要目的是将事后算账转变为事前控制,预测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保证经营活动有序顺利进行。出版企业应以预算年度工作要点为目标,通过采取“统筹兼顾,上下结合”的编制程序进行预算编制,用于指导、监督、考核全年经营计划的运行情况,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除非遇到不可抗力及不可预见事项外,不得突破预算指标。出版企业财务、审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指导,确保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1.以经营规模和利润目标为基础建立预算控制制度。2.实行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按其经济内容及相互关系有序排列组成的有机体,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3.划分预算责任。4.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
(三)引入知识成本、知识收益等财务评价指标
出版企业与一般企业的区别在于,出版企业主要以智力为生产要素,以知识来获取、创造财富,拥有知识就拥有创造效益的可能。而智力作为经济要素中最稀缺的资源,成为出版企业最主要的劳动形式,出版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利益分配机制中必将对智力进行必要的尊重。因此,出版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除偿债能力、赢利能力、社会贡献力、存量、流量之外,还要增加知识成本、知识收益等指标,不仅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社会财富,而且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出版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浪潮下,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已远远不只局限于手工记账,会计电算化成为完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加强会计电算化,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信息,通过不同的核算方式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随时获取财务收支、图书产品库存、利润等详尽的数据信息。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与实时,极大提高提高工作效率。2.实现财务信息共享。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经营管理的各项数据形成信息流,汇入企业财务数据库,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各部门通过数据库获取各自所需数据,从而按既定流程规则运作。3.实现对各部门的实时监控。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数据库中汇集了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成本费用、资金流向、库存、利润等信息,可以确保对企业运行各环节、各部门实时监控,从而确保企业按照既定的目标运行。
(五)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
1.转变思想,从简单记报账型向经营理财型的转变。2.重视职业道德教育。3.加强会计继续教育,优化会计知识结构。4.加强国际视野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伴随着出版业改革的进程,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方向发展,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出版企业要制定长远规划,吸收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将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使财务管理在出版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