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类“特色小镇”快速兴起,其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本身商业复合性、内容创造性的特点符合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更为双创人才的发展和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鉴于此,以“中国特色小镇视域下的双创人才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佛山高新区IT小镇这一案例,探究双创人才的培养路径,以期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人才供给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特色小镇双创人才IT小镇高新园区2016年7月18日,住建部、发改委及财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在我国培育出1000个左右涵盖休闲旅游、现代制造、商贸物流、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等美丽宜居富有特色的小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产业是核心、人才是关键,能不能真正意义上留住人才、聚拢精英,决定特色小镇的发展潜力与价值的生成。2016年11月,佛山高新区为响应国家制造业创造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依托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启动了制造小镇、IT小镇、生命健康小镇、星光小镇及制造业创新小镇——五个特色小镇为内容的“科技创新小镇群”项目,迄今近乎两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在发展产业、聚拢精英、培养“双创人才”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尤以IT小镇为最。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这一特色小镇发展历程中培养“双创人才”的策略和方法展开探究。
一、特色小镇的萌生与其视域下的人才需求
特色小镇,以“特色”为魂,彰显在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当中,体现在别具一格的产业中。一个特色小镇从创意萌发到落地建设,不是依靠房地产公司(或项目)所进行的大刀阔斧的土建工程;也不是任何营造在不切实际幻想中的肆意描绘与盲目投入;更不是人有我有、人云亦云的复刻、模仿和跟踪——这样会导致所谓的特色小镇陷入同质化的尴尬境地,缺乏个性,亦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设别具一格,能够长期发展并符合地方建设实际的小镇,通过挖掘当地的生态、产业及人文特色,找准定位,进行科学规划,将产业、就业、文化和社区文明等相融合,自然十分重要。
在发展中国特色小镇这一宏观号召下,产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产生了高度的关联性。严格意义来说,中国特色小镇视域下,每一处特色小镇的建设更加需要的是“双创型”人才。所谓“双创型”人才指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这是在2015年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过程中所衍生出的词汇。由于产业是发展特色小镇的核心,因此围绕产业及专业,聚拢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创业意识和能力,同时能够高频度整合资源,生成“产创一体”链条的人才恰恰是地方所需要的。
二、以佛山高新区IT小镇为例,探究双创人才培养路径
作为科创小镇的“重头戏”,IT小镇以广东东软学院为核心、以东软华南IT型创业园为载体,以“高校资源 产业支撑 政府引导”的模式,重点发展新媒体和动漫创意、工业设计、健康诊断和可穿戴设备、智能交通、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及3D打印等泛IT技术。其理念的建构、建设目标的达成、发展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各类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与供给,而其所生成的独具特色的双创人才培养路径,足以为相关产业及其它特色小镇所借鉴。
(一)建设科创孵化链条,为双创人才的挖掘、培育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佛山高新区IT小镇所需的双创人才主要来自于周边各大高校,但是其人才培养过程却并非局限于校园和课堂,通过整合周边高校以及佛山高新区的各类IT资源,建设创科孵化链条,有助于为培育和聚拢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
以由广东东软学院与佛山高新区共同建立的“创业18Mall”大学生创业孵化加速器为例,截至目前入孵团队已经超过30家,包括9个创意设计团队、11个互联网及软件开发团队、3个智能制造团队。其通过开办创业分享会、训练营等活动,有效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为大批创业团队和企业入驻创造了条件,更为諸多优秀学生的创业理想“搭桥铺路”。再如,IT小镇内部建立了大量开放式的实验室和公共研发平台,其通过引进和整合新媒体、工业设计、健康诊断和智能可穿戴设备、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3D打印及智能交通等技术工具,提升人才培养的“性价比”。
(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为双创人才的挖掘、培育和发展提供全方位资源
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及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平台,高校自然在培养双创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仅围绕高校所展开的人才培养难以避免与社会脱节、与特色小站建设和产业发展相脱离。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及新形势的全面推进,高校对于双创人才的培养逐渐彰显出局限性,这就需要高校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工作中来,形成协同创新、优势互补的机制,为特色小镇双创人才的培育提供全方位的资源。
以“智慧城市系列论坛活动”为例,其围绕IT小镇周边的高校,将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学生纳入到论坛或活动中来,同时将与IT相关的产业精英、企业管理者、社会专家同样邀请到论坛当中,就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校园、安全出行等与IT小镇建设内容相关的话题展开讨论。参与论坛的学生不仅可以和专家互动,更可以为IT小镇的建设、为相关话题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与“点子”——一旦这些观点、想法引起相关企业或专家的重视,那么其将在小镇内的各类创业平台当中,找到能够对想法进行验证、实施的舞台,并得到相关资源的支持。除此之外,IT小镇定期还会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围绕周边高校举办以“IT”为主题的设计展,这样做一方面打破了高校之间的壁垒,为其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发展提供契机,同时也为社会化指向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条件。
(三)构建联合培养生态链,生成校企深度融合双创人才培养共同体
该生态链的建立有助于将高校、企业、政府与人才相结合,让高校的双创教育与特色小镇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政府作为IT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创始人,在此期间所发挥的作用便是尽可能地为高校和企业搭建桥梁、创设平台,为特色小镇各大企业所需的双创人才培育提供助力。 而作为IT小镇核心的广东东软学院,早于2003年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Student Office
【关键词】特色小镇双创人才IT小镇高新园区2016年7月18日,住建部、发改委及财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在我国培育出1000个左右涵盖休闲旅游、现代制造、商贸物流、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等美丽宜居富有特色的小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产业是核心、人才是关键,能不能真正意义上留住人才、聚拢精英,决定特色小镇的发展潜力与价值的生成。2016年11月,佛山高新区为响应国家制造业创造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依托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启动了制造小镇、IT小镇、生命健康小镇、星光小镇及制造业创新小镇——五个特色小镇为内容的“科技创新小镇群”项目,迄今近乎两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在发展产业、聚拢精英、培养“双创人才”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尤以IT小镇为最。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这一特色小镇发展历程中培养“双创人才”的策略和方法展开探究。
一、特色小镇的萌生与其视域下的人才需求
特色小镇,以“特色”为魂,彰显在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当中,体现在别具一格的产业中。一个特色小镇从创意萌发到落地建设,不是依靠房地产公司(或项目)所进行的大刀阔斧的土建工程;也不是任何营造在不切实际幻想中的肆意描绘与盲目投入;更不是人有我有、人云亦云的复刻、模仿和跟踪——这样会导致所谓的特色小镇陷入同质化的尴尬境地,缺乏个性,亦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设别具一格,能够长期发展并符合地方建设实际的小镇,通过挖掘当地的生态、产业及人文特色,找准定位,进行科学规划,将产业、就业、文化和社区文明等相融合,自然十分重要。
在发展中国特色小镇这一宏观号召下,产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产生了高度的关联性。严格意义来说,中国特色小镇视域下,每一处特色小镇的建设更加需要的是“双创型”人才。所谓“双创型”人才指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这是在2015年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过程中所衍生出的词汇。由于产业是发展特色小镇的核心,因此围绕产业及专业,聚拢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创业意识和能力,同时能够高频度整合资源,生成“产创一体”链条的人才恰恰是地方所需要的。
二、以佛山高新区IT小镇为例,探究双创人才培养路径
作为科创小镇的“重头戏”,IT小镇以广东东软学院为核心、以东软华南IT型创业园为载体,以“高校资源 产业支撑 政府引导”的模式,重点发展新媒体和动漫创意、工业设计、健康诊断和可穿戴设备、智能交通、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及3D打印等泛IT技术。其理念的建构、建设目标的达成、发展愿景的实现,离不开各类双创型人才的培养与供给,而其所生成的独具特色的双创人才培养路径,足以为相关产业及其它特色小镇所借鉴。
(一)建设科创孵化链条,为双创人才的挖掘、培育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佛山高新区IT小镇所需的双创人才主要来自于周边各大高校,但是其人才培养过程却并非局限于校园和课堂,通过整合周边高校以及佛山高新区的各类IT资源,建设创科孵化链条,有助于为培育和聚拢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
以由广东东软学院与佛山高新区共同建立的“创业18Mall”大学生创业孵化加速器为例,截至目前入孵团队已经超过30家,包括9个创意设计团队、11个互联网及软件开发团队、3个智能制造团队。其通过开办创业分享会、训练营等活动,有效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为大批创业团队和企业入驻创造了条件,更为諸多优秀学生的创业理想“搭桥铺路”。再如,IT小镇内部建立了大量开放式的实验室和公共研发平台,其通过引进和整合新媒体、工业设计、健康诊断和智能可穿戴设备、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3D打印及智能交通等技术工具,提升人才培养的“性价比”。
(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为双创人才的挖掘、培育和发展提供全方位资源
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及创新第一驱动力的重要平台,高校自然在培养双创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仅围绕高校所展开的人才培养难以避免与社会脱节、与特色小站建设和产业发展相脱离。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及新形势的全面推进,高校对于双创人才的培养逐渐彰显出局限性,这就需要高校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工作中来,形成协同创新、优势互补的机制,为特色小镇双创人才的培育提供全方位的资源。
以“智慧城市系列论坛活动”为例,其围绕IT小镇周边的高校,将富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学生纳入到论坛或活动中来,同时将与IT相关的产业精英、企业管理者、社会专家同样邀请到论坛当中,就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校园、安全出行等与IT小镇建设内容相关的话题展开讨论。参与论坛的学生不仅可以和专家互动,更可以为IT小镇的建设、为相关话题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与“点子”——一旦这些观点、想法引起相关企业或专家的重视,那么其将在小镇内的各类创业平台当中,找到能够对想法进行验证、实施的舞台,并得到相关资源的支持。除此之外,IT小镇定期还会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围绕周边高校举办以“IT”为主题的设计展,这样做一方面打破了高校之间的壁垒,为其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发展提供契机,同时也为社会化指向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条件。
(三)构建联合培养生态链,生成校企深度融合双创人才培养共同体
该生态链的建立有助于将高校、企业、政府与人才相结合,让高校的双创教育与特色小镇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政府作为IT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创始人,在此期间所发挥的作用便是尽可能地为高校和企业搭建桥梁、创设平台,为特色小镇各大企业所需的双创人才培育提供助力。 而作为IT小镇核心的广东东软学院,早于2003年成立大学生创业中心(Student 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