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化学实验有效开展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化学实验活动是学生认知知识、理解化学现象的重要环节。在当前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习惯于采取重复性开展实验活动的方法,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认知。通过加强和优化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从固有的实验模仿中走出,使其围绕实验现象、过程提出问题,也可以围绕特定的探究任务进行知识探究, 促使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和操作中获得探究能力的提高。本文立足初中化学实际,重点研究优化探究性实验的策略及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效果
从整体角度看,探究性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意识、能力,使其能够在认知知识、动手实验中发现问题,并以独立或协同形式展开探究,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这就需要学生建立起已学习知识和新发现问题的联系,主动成为探求未知问题的探究者。
鉴于此,教师应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让学生打破课本知识的限制,促使其主动将知识迁移到探究活动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将新问题与已学知识相融合,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笔者立足初中生实际,对探究性实验效果优化进行探讨。
一、打造探究情境,激发实验热情
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热情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所以,教师应根据初中生这方面特性,打造探究性课堂情境,让学生对实验充满探究热情,使其成为主动参与活动的主体,在加深其对化学现象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促使其自主地完善自身化学思维。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探究情境,组织学生对比理论性知识和实验活动,使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为深入,便于其总结和归纳整个实验流程,增强其实验获得感,激发其探究热情。
例如,在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空气组成设计探究性氛围,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使其自觉地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刺激其探究事物本质的好奇心。在顺利带领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后,教师可以揭示肉眼不可见物质的本质,让学生对氧气、二氧化碳等实验探究内容充满学习热情。
二、关注学生角色,设定探究问题
探究性活动的实施和开展要求学生具备探究思考的意识,还会对其操作、动手能力进行考验。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的主体角色,使其成为参与设计、优化和完成实验的主人,展现实验活动的探究性价值。
只有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探究思考,学生才能在实验中加深对化学反应、实验步骤的认知,强化其实验探究能力,促进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所以,教师应在给予学生自主操作和实验空间的同时,注重探究性问题的设定,让学生们在“思”中“做”。例如,在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实验活动时,需要教師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氧气相关性质的了解。
比如,在具体的实验步骤中,其中一步是学生在将高锰酸钾物质装入试管后,需要在固定试管时注意倾斜方向。这时,教师可以直接提出探究问题:“大家认为试管口正确倾斜方向应如何调整?”“向下倾斜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在实验操作前设定探究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围绕上述问题和已学知识进行讨论,得出防止冷凝水回流等结论。
在这样的探究环境下,若缺乏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其往往十分容易出现理解不深入、甚至实验失败的现象,而探究问题的设定恰好解决了学生的疑惑,真正体现了实验的探究性价值。
三、演化探究内容,提高实验效果
对初中探究性化学实验而言,其安全性往往较高,可以直接以演示形式为学生们呈现实验过程、现象和结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反应物,对其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在满足实验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一系列设备放置于讲台,在手动演示的同时,通过设置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们体验、感悟和思考物质的反应和变化过程。
对于条件要求较高、安全系数不高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短视频,以慢放形式引导学生们观看实验现象,让学生们对生动的实验演化环节产生探究热情。
例如,在讲解《酸和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相关实验材料,或制作相关微课程,让学生观察和探究不同酸碱指示剂会产生的变化。在课堂演示环节,教师需要选择浓度合理的酸、碱,避免学生在尝试中出现操作不当而导致皮肤损伤。在具体探究环节,教师应让学生们预先进行猜想,然后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台前演示,引导其借助指示剂判断不同溶液的酸碱度。
此外,在微课程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专门制作关于中和反应的粒子动态图象,让学生联系化学方程式探究这一反应的原理。在直观且生动的探究实验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思维将更加灵活, 促使其深入地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性化学实验是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内化、科学探究精神培养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应做好探究性实验的统筹设计,通过打造探究性情境、设定实验探究问题、多元演化实验内容等方式,真正体现和优化探究性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重新燃起化学探究和学习热情,提高实验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闵亚东 . 实验探究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5):82-83.
[2]邬非凡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探究实验创新研究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9):63-6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〇二团学校,新疆 五家渠 831300)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效果
从整体角度看,探究性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意识、能力,使其能够在认知知识、动手实验中发现问题,并以独立或协同形式展开探究,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这就需要学生建立起已学习知识和新发现问题的联系,主动成为探求未知问题的探究者。
鉴于此,教师应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让学生打破课本知识的限制,促使其主动将知识迁移到探究活动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将新问题与已学知识相融合,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笔者立足初中生实际,对探究性实验效果优化进行探讨。
一、打造探究情境,激发实验热情
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热情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所以,教师应根据初中生这方面特性,打造探究性课堂情境,让学生对实验充满探究热情,使其成为主动参与活动的主体,在加深其对化学现象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促使其自主地完善自身化学思维。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探究情境,组织学生对比理论性知识和实验活动,使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为深入,便于其总结和归纳整个实验流程,增强其实验获得感,激发其探究热情。
例如,在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空气组成设计探究性氛围,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使其自觉地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刺激其探究事物本质的好奇心。在顺利带领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后,教师可以揭示肉眼不可见物质的本质,让学生对氧气、二氧化碳等实验探究内容充满学习热情。
二、关注学生角色,设定探究问题
探究性活动的实施和开展要求学生具备探究思考的意识,还会对其操作、动手能力进行考验。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的主体角色,使其成为参与设计、优化和完成实验的主人,展现实验活动的探究性价值。
只有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探究思考,学生才能在实验中加深对化学反应、实验步骤的认知,强化其实验探究能力,促进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所以,教师应在给予学生自主操作和实验空间的同时,注重探究性问题的设定,让学生们在“思”中“做”。例如,在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探究实验活动时,需要教師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氧气相关性质的了解。
比如,在具体的实验步骤中,其中一步是学生在将高锰酸钾物质装入试管后,需要在固定试管时注意倾斜方向。这时,教师可以直接提出探究问题:“大家认为试管口正确倾斜方向应如何调整?”“向下倾斜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在实验操作前设定探究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围绕上述问题和已学知识进行讨论,得出防止冷凝水回流等结论。
在这样的探究环境下,若缺乏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其往往十分容易出现理解不深入、甚至实验失败的现象,而探究问题的设定恰好解决了学生的疑惑,真正体现了实验的探究性价值。
三、演化探究内容,提高实验效果
对初中探究性化学实验而言,其安全性往往较高,可以直接以演示形式为学生们呈现实验过程、现象和结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实验反应物,对其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在满足实验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一系列设备放置于讲台,在手动演示的同时,通过设置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们体验、感悟和思考物质的反应和变化过程。
对于条件要求较高、安全系数不高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短视频,以慢放形式引导学生们观看实验现象,让学生们对生动的实验演化环节产生探究热情。
例如,在讲解《酸和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相关实验材料,或制作相关微课程,让学生观察和探究不同酸碱指示剂会产生的变化。在课堂演示环节,教师需要选择浓度合理的酸、碱,避免学生在尝试中出现操作不当而导致皮肤损伤。在具体探究环节,教师应让学生们预先进行猜想,然后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台前演示,引导其借助指示剂判断不同溶液的酸碱度。
此外,在微课程的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专门制作关于中和反应的粒子动态图象,让学生联系化学方程式探究这一反应的原理。在直观且生动的探究实验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思维将更加灵活, 促使其深入地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性化学实验是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内化、科学探究精神培养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应做好探究性实验的统筹设计,通过打造探究性情境、设定实验探究问题、多元演化实验内容等方式,真正体现和优化探究性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重新燃起化学探究和学习热情,提高实验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闵亚东 . 实验探究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5):82-83.
[2]邬非凡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探究实验创新研究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9):63-6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〇二团学校,新疆 五家渠 8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