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嘉兴中考对于“新定义”类型的问题要求较高,而学生往往对于这类问题感到畏惧。本文以“新定义”问题的概念以及特征为出发点,把这类题型分为四种类型。教学时从概念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转化迁移→建立模型→解决问题。这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现学现用的能力以及类比和转化思想。
关键词:“新定义”;策略;迁移;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03
“新定义”问题是近几年嘉兴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它是基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及应该具备的能力,通过新定义的方式隐藏问题本源,要求学生在理解新定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从而灵活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现学现用的能力。“新定义”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改变了学生解题的思维方式,而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由于突出了理解定义的内在含义、问题迁移转化等重要环节,所以学生往往遇到“新定义”问题时会感到畏惧,故教师在教学“新定义”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教学策略。
三、“新定义”问题的教学策略
“新定义”问题的一般结构形式为:展现新定义→运用新定义,它特别注重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使考试评价过程转变为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针对这类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重教学策略。
1. “新定义”问题与常规问题的区别
常规问题解题思维流程:如图,学生简单提取已知条件后,建立模型,再结合所学知识直接解决问题。
“新定义”问题解题思维流程:如图,学生首先要通过阅读提取新的信息,再利用已有认知加工信息,将新定义转化为熟悉的旧知,建立模型,最后利用已有经验在新定义的框架内解决问题。
2. 教学策略
“新定义”问题解题思维过程相比常规问题要复杂,主要是加工信息和转化迁移这两个重要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新定义”问题教学中可细化为“阅读→理解→转化”三个重要环节来讲解。
(1)阅读——提取信息
通过仔细阅读新定义的概念,提取出概念中的关键词,用笔把关键词圈出来,明确它“新”在哪里,揭开新问题的面纱,并据此联想其产生的根源,
(2)理解——以旧引新
根据提取的信息,借组已有的认知,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等来分析新定义,通过类比的思想尝试架设新、旧知识相同的桥梁,并能有效对比新、旧知识的区别。
(3)转化——迁移应用
找准新、旧知识结合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新定义的规则,借助已有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技能来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转化思想。对这一新知深刻理解后,可以进行拓展应用。
例:(2016年金华模拟)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ab),若点P′的坐标为(a ■,ka b)(其中k为常数,且k≠0),则称点P′为点P的“k属派生点”。
例如:P(1,4)的“2属派生点”为P(1 ■,2×1 4),即P′(3,6)。
(1)①点P(-1,-2)的“2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 ;
②若点P的“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3,3),请写出一个符合P条件的点的坐标 ;
(2)若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k属派生点”为点P′,且△OP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的k值。
教学策略:环节1(阅读)
问:这个新定义新在哪里?找出概念中关键词。
环节2(理解)
问:如何理解“k属派生点”的本质?
环节3(转化)
问:如何进行转化应用?本题体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
教师点拨:
(上接第104页)
(1)让学生明确本题新在“属派生点”。
(2)本题新定义的本质是整式的运算,将转化为,转化为
(3)对于第(1)小题第①问,依新定义的规律得到(-2,-4)。第(1)小题②问由,可得,所以此题答案不唯一,只有点的横、纵坐标之和为3。
新定义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源于课本,高于課本,虽然它的构思巧妙、题意新颖、隐蔽性强,到处都体现出新意,它考查学生综合的数学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能力,尤其侧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目能够考查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过程。对于这类“新”型题,我们应仔细阅读材料,找出相关的信息,正确理解定义,联想不忘依据。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探索归纳推理,从而发现解题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俞 欣.五年考一题[J].学周刊,2012(5).
[3] 侯绳纲.初中数学经典题解题方法与技巧[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4] 徐守军.“新定义”题型的求解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2010(12).
[5] 王飞兵.阅读理解——类比联想——迁移转化[J].中学数学教育,2015(12).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 314000)
关键词:“新定义”;策略;迁移;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103
“新定义”问题是近几年嘉兴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题型,它是基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及应该具备的能力,通过新定义的方式隐藏问题本源,要求学生在理解新定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从而灵活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现学现用的能力。“新定义”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改变了学生解题的思维方式,而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由于突出了理解定义的内在含义、问题迁移转化等重要环节,所以学生往往遇到“新定义”问题时会感到畏惧,故教师在教学“新定义”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教学策略。
三、“新定义”问题的教学策略
“新定义”问题的一般结构形式为:展现新定义→运用新定义,它特别注重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使考试评价过程转变为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针对这类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重教学策略。
1. “新定义”问题与常规问题的区别
常规问题解题思维流程:如图,学生简单提取已知条件后,建立模型,再结合所学知识直接解决问题。
“新定义”问题解题思维流程:如图,学生首先要通过阅读提取新的信息,再利用已有认知加工信息,将新定义转化为熟悉的旧知,建立模型,最后利用已有经验在新定义的框架内解决问题。
2. 教学策略
“新定义”问题解题思维过程相比常规问题要复杂,主要是加工信息和转化迁移这两个重要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新定义”问题教学中可细化为“阅读→理解→转化”三个重要环节来讲解。
(1)阅读——提取信息
通过仔细阅读新定义的概念,提取出概念中的关键词,用笔把关键词圈出来,明确它“新”在哪里,揭开新问题的面纱,并据此联想其产生的根源,
(2)理解——以旧引新
根据提取的信息,借组已有的认知,包括知识、技能、经验等来分析新定义,通过类比的思想尝试架设新、旧知识相同的桥梁,并能有效对比新、旧知识的区别。
(3)转化——迁移应用
找准新、旧知识结合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新定义的规则,借助已有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技能来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转化思想。对这一新知深刻理解后,可以进行拓展应用。
例:(2016年金华模拟)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ab),若点P′的坐标为(a ■,ka b)(其中k为常数,且k≠0),则称点P′为点P的“k属派生点”。
例如:P(1,4)的“2属派生点”为P(1 ■,2×1 4),即P′(3,6)。
(1)①点P(-1,-2)的“2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 ;
②若点P的“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3,3),请写出一个符合P条件的点的坐标 ;
(2)若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k属派生点”为点P′,且△OP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的k值。
教学策略:环节1(阅读)
问:这个新定义新在哪里?找出概念中关键词。
环节2(理解)
问:如何理解“k属派生点”的本质?
环节3(转化)
问:如何进行转化应用?本题体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
教师点拨:
(上接第104页)
(1)让学生明确本题新在“属派生点”。
(2)本题新定义的本质是整式的运算,将转化为,转化为
(3)对于第(1)小题第①问,依新定义的规律得到(-2,-4)。第(1)小题②问由,可得,所以此题答案不唯一,只有点的横、纵坐标之和为3。
新定义型特点鲜明,内容丰富,源于课本,高于課本,虽然它的构思巧妙、题意新颖、隐蔽性强,到处都体现出新意,它考查学生综合的数学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能力,尤其侧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此类题目能够考查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造的思维过程。对于这类“新”型题,我们应仔细阅读材料,找出相关的信息,正确理解定义,联想不忘依据。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探索归纳推理,从而发现解题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俞 欣.五年考一题[J].学周刊,2012(5).
[3] 侯绳纲.初中数学经典题解题方法与技巧[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4] 徐守军.“新定义”题型的求解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2010(12).
[5] 王飞兵.阅读理解——类比联想——迁移转化[J].中学数学教育,2015(12).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 3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