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从5个方面分别探究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如何优化的问题。①有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②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③使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真正实现;④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⑤培养中学语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有效教学 思维 能力 合作
“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时刻面临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因而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更有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期盼教师帮助学习的依赖心理,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和具有新异的个性化理解。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较好的改变传统课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在积极查询调用网络中丰富的语文资料库的过程中,自主性学习得到了体现。
以往的语文教学,学生除了看黑板就是看老师和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语文资料,成为井底之蛙,而现在,学生不用出门,就可以多角度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生、观察大自然,给予学生的心灵以丰富的营养以及展翅飞翔的精神力量,老师指导学生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敢看、会看,学生从外部世界吸取了大量停息,内心世界得到空前的丰富,这就为学生敢想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基础。
2、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他们往往只对直接刺激于感官的事物感兴趣。但中学生的情感又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其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我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毛泽东在长城之巅即兴赋诗影像。学生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雪海,那雄浑的声音,那博大的胸怀之中。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用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经完全感受到了。
3、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使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真正实现。
运用信息技术,使协作交流真正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构建了新的教学结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索、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或写作,同时同学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使多媒体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计算机将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了综合处理,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的叠摞,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拓宽了学习空间的广度,所以丰富了学生的头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我在语言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网络搜索资料,筛选、分类、编排后制作成“公益广告集锦”“新新词汇”“错别字门诊”“精彩店名举隅”等并制作成电子小报,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意识,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同时,他们的心胸随之宽广,精神世界得以丰富。
5、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中学语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中学阅读的审美对象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都是可以感知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结合教材的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以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调动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美。例如,我们学习《三峡》,对“素湍、绿潭、倒影、绝巘、怪柏、悬泉、飞瀑”,可以亲自体验文字的描述,可以听录音,可以看电视录象,还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总之调动一切可行方式,能让学生有最直接有效的感觉、知觉,来树立美的意识,激发美的情趣。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课堂教学上的一个薄弱点。自从我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了作文课堂后,发现这对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有巨大的作用,学生们也觉得在现代教育技术下作文轻松多了。我让学生写“感动”这一话题作文时,第一次有一大半的学生都写的是对亲情的感动,千篇一律。为了开拓学生思维,我收集了几个简短的视频,都是一些感人、优美的片段。还放上了几个“感动中国”中的人物,精心选择了几篇颁奖词,并收集了网络上流行的关注现实令人感动的一些图片。把这些资料整合起来制作成一个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感悟。结果效果很好,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那节课后能开拓自己思维,写出了很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好文章。
口语表达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特别是教材中规定的口语训练更是重点,但一直教学比较单一,训练多而演示少。有了多媒体的辅助就很不一样了。上《当一次主持人》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就展示了几个名主持人的图片,迅速调动起学生兴趣,纷纷述说他们心中最喜欢的主持人并总结优秀的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接下来我精选了几个很有特点的节目,又让学生学写串词,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引向高潮。最后又让他们分成男女两个部分,现场模拟主持,整堂课在多媒体的多重效果中上完,学生收获很大,很多学生甚至爱上了当主持人,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多媒体引进语文课堂是一种手段,用这种形式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注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站在学生立场,一切以学生为本,从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实现有效的、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
[2]百度文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有效教学 思维 能力 合作
“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时刻面临的问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因而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更有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期盼教师帮助学习的依赖心理,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和具有新异的个性化理解。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较好的改变传统课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在积极查询调用网络中丰富的语文资料库的过程中,自主性学习得到了体现。
以往的语文教学,学生除了看黑板就是看老师和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语文资料,成为井底之蛙,而现在,学生不用出门,就可以多角度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观察人生、观察大自然,给予学生的心灵以丰富的营养以及展翅飞翔的精神力量,老师指导学生利用学校网络资源敢看、会看,学生从外部世界吸取了大量停息,内心世界得到空前的丰富,这就为学生敢想打下了良好的信息基础。
2、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他们往往只对直接刺激于感官的事物感兴趣。但中学生的情感又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一定能达到其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我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时,在课件中引入一段毛泽东在长城之巅即兴赋诗影像。学生完全陶醉在那浩瀚的雪海,那雄浑的声音,那博大的胸怀之中。学生们进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不用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学生对诗歌所体现的诗人豪迈的襟怀已经完全感受到了。
3、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使语文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真正实现。
运用信息技术,使协作交流真正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构建了新的教学结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索、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或写作,同时同学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使多媒体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计算机将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了综合处理,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的叠摞,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节省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拓宽了学习空间的广度,所以丰富了学生的头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我在语言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网络搜索资料,筛选、分类、编排后制作成“公益广告集锦”“新新词汇”“错别字门诊”“精彩店名举隅”等并制作成电子小报,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意识,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调动了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同时,他们的心胸随之宽广,精神世界得以丰富。
5、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中学语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中学阅读的审美对象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都是可以感知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结合教材的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以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调动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美。例如,我们学习《三峡》,对“素湍、绿潭、倒影、绝巘、怪柏、悬泉、飞瀑”,可以亲自体验文字的描述,可以听录音,可以看电视录象,还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总之调动一切可行方式,能让学生有最直接有效的感觉、知觉,来树立美的意识,激发美的情趣。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课堂教学上的一个薄弱点。自从我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了作文课堂后,发现这对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有巨大的作用,学生们也觉得在现代教育技术下作文轻松多了。我让学生写“感动”这一话题作文时,第一次有一大半的学生都写的是对亲情的感动,千篇一律。为了开拓学生思维,我收集了几个简短的视频,都是一些感人、优美的片段。还放上了几个“感动中国”中的人物,精心选择了几篇颁奖词,并收集了网络上流行的关注现实令人感动的一些图片。把这些资料整合起来制作成一个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感悟。结果效果很好,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那节课后能开拓自己思维,写出了很多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好文章。
口语表达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特别是教材中规定的口语训练更是重点,但一直教学比较单一,训练多而演示少。有了多媒体的辅助就很不一样了。上《当一次主持人》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就展示了几个名主持人的图片,迅速调动起学生兴趣,纷纷述说他们心中最喜欢的主持人并总结优秀的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质,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接下来我精选了几个很有特点的节目,又让学生学写串词,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引向高潮。最后又让他们分成男女两个部分,现场模拟主持,整堂课在多媒体的多重效果中上完,学生收获很大,很多学生甚至爱上了当主持人,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多媒体引进语文课堂是一种手段,用这种形式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注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站在学生立场,一切以学生为本,从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实现有效的、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
[2]百度文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