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人们一谈到孝道,就认为那是封建腐朽的东西,从而持否定态度,以致它从我们的课本中消失了,从我们的日常行为规范中消失了;孝道教育几乎被全盘抹杀,传统的“孝道”美德正渐渐地被遗忘,出现了严重的孝道缺失的道德危机。我们还明显地感觉到,在教育、文艺、宣传、舆论、出版物及影视作品中,对孝道的宣传和不孝的鞭挞几乎是少的可怜,孝道似乎成了一个古老且丝毫引不起人兴趣的话题,没有‘卖点’和‘看点’。”
并且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却看不到子女对父母的爱。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因为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便成了天经地义之事,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以致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再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所以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所以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人的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
对于学校来说,肩负的责任更重。而现在的孩子又出现各种问题,如他们往往是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的。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还有不少孩子,他们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
而且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材中,关于对父母及长辈知恩、感恩、报恩的内容不多,既或有,大概也像“尊老爱幼”式的宣传口号,空泛、苍白,没有具体内容和事例。
并且,一个人在家中不尽孝,必然使亲情失和,关系紧张,这样的人在单位、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也会重利轻情。而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过去生份了,真诚淡了,信任少了,距离远了。血缘都维系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必将会大大降低。所以,抓孝道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而且孝道教育要从幼儿园、小学的娃娃抓起,因为小朋友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在他们开始懂事的时候,就告诉他们要孝敬父母这样的道理,必然能影响他们一辈子。尤其童年少儿时期,是整个人生阶段的预备期。在此阶段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就是使孩子从小就沐浴在仁爱忠信的光辉里。
我校地处曾子山下,是孝道文化的发源地,汲取曾子文化的营养,开展学校孝道文化践行活动,传颂孝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而我校也确实在传播曾子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首先,现在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中“四二一”的结构越来越普遍,即老人四位,父母两个,众星捧月般守着一个小宝贝。一脉单传,加以生活优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想被溺爱也几乎不可能。由此使现代的孩子几乎都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精神不足。在学校里,表现为与同学相处过于自私,与周围环境多有冲突,那学校如何逐步泯除私欲,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好的、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从家庭入手,从教导孩子孝道入手。家庭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有时是决定性的。让孩子从小即体会爱父母是什么滋味,孩子易懂易学易做,且感到特别亲切。以此为第一步,孩子自可慢慢体会出爱同学、爱老师的滋味,再逐步引导至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
今日学校、社会的品德教育,多从家庭外部着手,一开始即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其道理固然千真万确,惜乎其方法有大而无当、流于空洞之弊。不从身边最亲密的父母、家人、老师、同学入手,不由近及远、由易及难,如何使孩子能够真正体会爱祖国、爱人民是何等滋味?相形之下,中国传统教育以孝道教育为第一步,确实是极其科学、极其合理的。究其原因,它符合人性,符合孩子的天性。
其次,弘扬孝道文化,提升广大师生的孝道、敬业、乐业的精神文明境界,作为教师,应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所以我们教师要在精神上要和父母多交流,主動排解父母精神和思想上的压力和负担,做父母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每月回家看看父母,让父母过的开心舒适。
最后,作为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倡导学生要从小懂得孝道,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做到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回家向父母道一声“爸爸您今天辛苦了;妈妈您今天辛苦了”;每天晚上给父母倒一杯水;每星期给父母洗一次脚;父母生病时,要主动给他们端水倒茶、精心伺候、请安问好,吃东西时先礼让老人;平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尽力减少父母的辛劳,做父母的小帮手;要积极听取父母的意见或建议,虚心接受长辈的教诲,认真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
总之,整个学校充满着浓厚的曾子孝道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曾子孝道文化教育。为使曾子孝道文化教育规范、全面、科学、有效,学校将以校为辐射源,从学校向家庭、社会传播的工作思路,使之事半功倍。并组织学生参加曾子孝道文化夏令营,选择敬老院、曾庙、曾林作为孝道文化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本源。
“百善孝为先”,“夫孝道,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人类最基本的伦理,被称为元道德,它是一切道德习惯最原始的来源,离开孝道谈道德是缘木求鱼,舍本就末,所以,我们会继续弘扬好孝道教育,将孝道文化传播到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
并且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却看不到子女对父母的爱。如果说父母疼爱子女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本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因为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泯灭掉。不知不觉中,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便成了天经地义之事,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我也要疼父母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没有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以致渐渐遗忘于脑后,最后则渺然无知矣。幼童时期就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长大后再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所以打小就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从娃娃抓起,这是最关键的,也最容易见成效。所以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人的老话:“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就是义方之最大者。
对于学校来说,肩负的责任更重。而现在的孩子又出现各种问题,如他们往往是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的。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还有不少孩子,他们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
而且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材中,关于对父母及长辈知恩、感恩、报恩的内容不多,既或有,大概也像“尊老爱幼”式的宣传口号,空泛、苍白,没有具体内容和事例。
并且,一个人在家中不尽孝,必然使亲情失和,关系紧张,这样的人在单位、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也会重利轻情。而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过去生份了,真诚淡了,信任少了,距离远了。血缘都维系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必将会大大降低。所以,抓孝道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而且孝道教育要从幼儿园、小学的娃娃抓起,因为小朋友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在他们开始懂事的时候,就告诉他们要孝敬父母这样的道理,必然能影响他们一辈子。尤其童年少儿时期,是整个人生阶段的预备期。在此阶段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就是使孩子从小就沐浴在仁爱忠信的光辉里。
我校地处曾子山下,是孝道文化的发源地,汲取曾子文化的营养,开展学校孝道文化践行活动,传颂孝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而我校也确实在传播曾子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首先,现在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家庭中“四二一”的结构越来越普遍,即老人四位,父母两个,众星捧月般守着一个小宝贝。一脉单传,加以生活优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想被溺爱也几乎不可能。由此使现代的孩子几乎都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精神不足。在学校里,表现为与同学相处过于自私,与周围环境多有冲突,那学校如何逐步泯除私欲,一步步培养出孩子的爱心来?最好的、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从家庭入手,从教导孩子孝道入手。家庭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有时是决定性的。让孩子从小即体会爱父母是什么滋味,孩子易懂易学易做,且感到特别亲切。以此为第一步,孩子自可慢慢体会出爱同学、爱老师的滋味,再逐步引导至爱国家、爱社会、爱人类。
今日学校、社会的品德教育,多从家庭外部着手,一开始即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其道理固然千真万确,惜乎其方法有大而无当、流于空洞之弊。不从身边最亲密的父母、家人、老师、同学入手,不由近及远、由易及难,如何使孩子能够真正体会爱祖国、爱人民是何等滋味?相形之下,中国传统教育以孝道教育为第一步,确实是极其科学、极其合理的。究其原因,它符合人性,符合孩子的天性。
其次,弘扬孝道文化,提升广大师生的孝道、敬业、乐业的精神文明境界,作为教师,应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所以我们教师要在精神上要和父母多交流,主動排解父母精神和思想上的压力和负担,做父母的知心人和贴心人。每月回家看看父母,让父母过的开心舒适。
最后,作为学生,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倡导学生要从小懂得孝道,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做到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回家向父母道一声“爸爸您今天辛苦了;妈妈您今天辛苦了”;每天晚上给父母倒一杯水;每星期给父母洗一次脚;父母生病时,要主动给他们端水倒茶、精心伺候、请安问好,吃东西时先礼让老人;平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尽力减少父母的辛劳,做父母的小帮手;要积极听取父母的意见或建议,虚心接受长辈的教诲,认真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
总之,整个学校充满着浓厚的曾子孝道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曾子孝道文化教育。为使曾子孝道文化教育规范、全面、科学、有效,学校将以校为辐射源,从学校向家庭、社会传播的工作思路,使之事半功倍。并组织学生参加曾子孝道文化夏令营,选择敬老院、曾庙、曾林作为孝道文化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本源。
“百善孝为先”,“夫孝道,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人类最基本的伦理,被称为元道德,它是一切道德习惯最原始的来源,离开孝道谈道德是缘木求鱼,舍本就末,所以,我们会继续弘扬好孝道教育,将孝道文化传播到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