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学习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有限任务,要在一定时间内满足一系列特定目标的多项相关工作的学习。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尝试运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指导学生展开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在项目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文以类聚,词以群分”的方法领取任务,展开组内分工,并尝试解决问题,最后能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促使学生完成自主探究的文言文复习项目。
一、细节切入,搭建认知平台
项目学习强调整体阅读,在组织学生展开文言文项目学习时,首先要从细节入手,对零散的知识整合学习,积极搭建学生的认知平台。教师要让学生从某一个字、某一种文体入手,尝试纵观全部文言文课文,然后从中搜索相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打破文章界限,从而提高认识,掌握各种文言文知识。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为九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课文,《小石潭记》为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课文,它们虽然位于课本的不同位置,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文章的文体都是“记”。在项目学习中要从“记”这个入手,让学生展开探究,在整合阅读后说说“记”这个文体具有怎样的特点,其内容一般是什么,表现手法又是什么。学生发现,课本中的几篇“记”基本都用来记录景物,展现名山大川,有着浓浓的主体性色彩。教师提醒学生关注“记”的表现手法,学生发现,“记”中大部分都是记叙,同时也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成分。教师又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记”这种文体如果对应到现代文的文体,和哪一种文体比较相似。学生发现:“‘记’这种文体和现代文中的散文有很大的相似点。”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古代文体,总结其特点。
由细节入手能让学生全面回顾文言文中的各种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将各种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和逐篇阅读相比,这种从细节入手进行归纳的方法能避免知识被割裂,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自主构筑起完整的文言文知识体系。
二、比较探究,力求融会贯通
比较探究也是一种项目学习的好方法。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若干探究项目主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该主题寻找相关的文言文篇目,将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思考。在对比的过程中,既要找到文言文作品的相同点,又要尝试发现它们的不同点。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在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在学习九年级上第五单元的《陈涉世家》时,教师要让学生展开比较探究。首先尝试展开课外阅读,找到《史记》中介绍项羽的部分,然后对比分析一下,项羽和陈涉都是秦朝末年起义之人,他们在性格上有什么异同之处呢?学生首先尝试发现两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如有学生提出:“这两个人都是志气高远之人。如陈涉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农民,但是他考虑的并不是如何生存下去,而是思考如何能积极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明白穷人要想改变命运不能靠个人,而应该靠团结的力量。而项羽也有着远大的理想,他看到秦始皇后说‘彼可取而代也。’这表达了他的伟大理想。”
其次学生又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寻找两人性格上的不同点。如有学生发现:“陈涉是一个十分有智慧的人,他十分懂得韬晦之道。因此他一开始并没有急于称王,而是号召当地人前来讨论,当最后起义军势如破竹后才表达了自己的目的,‘乃立为王’。但是项羽就不一样,他沉不住气,入关后就开始大肆屠戮。但是他又不懂得计谋,目光短浅,所以才会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酿成大错。”在比较后,学生对《陈涉世家》中的人物理解更为深刻。
比较探究的内容多种多样,学生可对比作品的文字风格,思考作品的表达方式;也可对比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看看这些人物在性格特点上有什么异同;还可对比同一作者在不同时间段的作品,对比分析其创作风格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三、求证疑难,发挥小组力量
小组合作探究是项目学习的灵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文言文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不少学习难点,如文言文中的虚词、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项目学习中,要围绕这些难点设计学习项目,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小组的力量,组内互相补充完善知识点,逐步突破这些学习中的难点。
《曹刿论战》是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中有不少词汇都具有古今异义的现象。古今异义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设计项目学习时要让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例,找到其中的古今异义词,然后再展开拓展阅读,找到其他更多的古今异义现象。如有学生发现:“‘齐师伐我’中的‘师’就存在古今异义的现象,在现代一般意思是‘老师’,但是在古代的意思则是‘军队’。”又如:“‘又何间也’中的‘间’也是古今异义现象,现在的意思一般是隔开,间隔的意思,而在文章中则是‘参与’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有的小组成员提出可以对其中的某些词语进行专门突破,如搜索“间”在其他文言文作品中还有什么意思。该建议得到了小组成员的认可,大家就展开了分别探究,最后总结观点,发现“间”在文言文中还有“离间”的意思,如“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中的“间”就是这个意思。在活动中,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古今异义词。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要展开合理分组,每一个学生都尝试完成项目学习中的一个版块。最后所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和同学进行探讨,尝试突破难点。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更主动地展开探究,复习活动的效果也会更好。
四、成果展示,拓宽认知视野
在组织学生展开项目学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现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的成果,更能从同伴的成果中获得启迪,尝试拓展自己的认知视野。
学习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桃花源记》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究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在学生展开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到了学生的讨论中,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有学生提出:“我不愿意在桃花源中生活,因为那里交通不方便,而且生活水平很低。”此時教师提出:“如果桃花源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自然是很差的,但是作者生活在什么时代呢?尝试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情况吧。”这话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尝试寻找相关的作品,了解社会背景。在成果展示中,学生在小论文中分析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分析了陶渊明为何会拒绝当官,选择归隐,最后结合《桃花源记》总结其主题思想,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看作是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教师要站在项目学习活动参与者的角度对学生的成功展开评价。在学生活动期间,教师就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了解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在活动结束后,也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更深入的活动中。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被动记忆的状态过渡到主动探究中。学生要采用项目学习进行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文言文作品的兴趣,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成为学习的主体。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掌握复习文言文的方法,还能提高学习素养,养成自主阅读文言文作品的好习惯。
一、细节切入,搭建认知平台
项目学习强调整体阅读,在组织学生展开文言文项目学习时,首先要从细节入手,对零散的知识整合学习,积极搭建学生的认知平台。教师要让学生从某一个字、某一种文体入手,尝试纵观全部文言文课文,然后从中搜索相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打破文章界限,从而提高认识,掌握各种文言文知识。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为九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课文,《小石潭记》为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课文,它们虽然位于课本的不同位置,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文章的文体都是“记”。在项目学习中要从“记”这个入手,让学生展开探究,在整合阅读后说说“记”这个文体具有怎样的特点,其内容一般是什么,表现手法又是什么。学生发现,课本中的几篇“记”基本都用来记录景物,展现名山大川,有着浓浓的主体性色彩。教师提醒学生关注“记”的表现手法,学生发现,“记”中大部分都是记叙,同时也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成分。教师又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记”这种文体如果对应到现代文的文体,和哪一种文体比较相似。学生发现:“‘记’这种文体和现代文中的散文有很大的相似点。”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了解其他古代文体,总结其特点。
由细节入手能让学生全面回顾文言文中的各种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将各种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和逐篇阅读相比,这种从细节入手进行归纳的方法能避免知识被割裂,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自主构筑起完整的文言文知识体系。
二、比较探究,力求融会贯通
比较探究也是一种项目学习的好方法。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若干探究项目主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该主题寻找相关的文言文篇目,将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思考。在对比的过程中,既要找到文言文作品的相同点,又要尝试发现它们的不同点。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在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在学习九年级上第五单元的《陈涉世家》时,教师要让学生展开比较探究。首先尝试展开课外阅读,找到《史记》中介绍项羽的部分,然后对比分析一下,项羽和陈涉都是秦朝末年起义之人,他们在性格上有什么异同之处呢?学生首先尝试发现两人之间的相似之处,如有学生提出:“这两个人都是志气高远之人。如陈涉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农民,但是他考虑的并不是如何生存下去,而是思考如何能积极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明白穷人要想改变命运不能靠个人,而应该靠团结的力量。而项羽也有着远大的理想,他看到秦始皇后说‘彼可取而代也。’这表达了他的伟大理想。”
其次学生又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寻找两人性格上的不同点。如有学生发现:“陈涉是一个十分有智慧的人,他十分懂得韬晦之道。因此他一开始并没有急于称王,而是号召当地人前来讨论,当最后起义军势如破竹后才表达了自己的目的,‘乃立为王’。但是项羽就不一样,他沉不住气,入关后就开始大肆屠戮。但是他又不懂得计谋,目光短浅,所以才会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酿成大错。”在比较后,学生对《陈涉世家》中的人物理解更为深刻。
比较探究的内容多种多样,学生可对比作品的文字风格,思考作品的表达方式;也可对比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看看这些人物在性格特点上有什么异同;还可对比同一作者在不同时间段的作品,对比分析其创作风格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三、求证疑难,发挥小组力量
小组合作探究是项目学习的灵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文言文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不少学习难点,如文言文中的虚词、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项目学习中,要围绕这些难点设计学习项目,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小组的力量,组内互相补充完善知识点,逐步突破这些学习中的难点。
《曹刿论战》是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中有不少词汇都具有古今异义的现象。古今异义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设计项目学习时要让学生以这篇课文为例,找到其中的古今异义词,然后再展开拓展阅读,找到其他更多的古今异义现象。如有学生发现:“‘齐师伐我’中的‘师’就存在古今异义的现象,在现代一般意思是‘老师’,但是在古代的意思则是‘军队’。”又如:“‘又何间也’中的‘间’也是古今异义现象,现在的意思一般是隔开,间隔的意思,而在文章中则是‘参与’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有的小组成员提出可以对其中的某些词语进行专门突破,如搜索“间”在其他文言文作品中还有什么意思。该建议得到了小组成员的认可,大家就展开了分别探究,最后总结观点,发现“间”在文言文中还有“离间”的意思,如“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中的“间”就是这个意思。在活动中,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古今异义词。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要展开合理分组,每一个学生都尝试完成项目学习中的一个版块。最后所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和同学进行探讨,尝试突破难点。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更主动地展开探究,复习活动的效果也会更好。
四、成果展示,拓宽认知视野
在组织学生展开项目学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现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的成果,更能从同伴的成果中获得启迪,尝试拓展自己的认知视野。
学习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桃花源记》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探究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在学生展开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到了学生的讨论中,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有学生提出:“我不愿意在桃花源中生活,因为那里交通不方便,而且生活水平很低。”此時教师提出:“如果桃花源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自然是很差的,但是作者生活在什么时代呢?尝试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情况吧。”这话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尝试寻找相关的作品,了解社会背景。在成果展示中,学生在小论文中分析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分析了陶渊明为何会拒绝当官,选择归隐,最后结合《桃花源记》总结其主题思想,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于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看作是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教师要站在项目学习活动参与者的角度对学生的成功展开评价。在学生活动期间,教师就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了解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并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在活动结束后,也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更深入的活动中。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从被动记忆的状态过渡到主动探究中。学生要采用项目学习进行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文言文作品的兴趣,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成为学习的主体。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掌握复习文言文的方法,还能提高学习素养,养成自主阅读文言文作品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