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德思想在幼教大学生专业伦理教育中的借鉴意义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entla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专业伦理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伦理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实施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的前提下,幼儿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教师资格证的考取,更要突出教师专业伦理的教育。儒家道德思想具有丰富的伦理教育智慧,在内在修养、外在规范和自觉实践等三个方面,对幼教大学生专业伦理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
  [关 键 词] 儒家道德思想;幼教大学生;专业伦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020-03
  一、内在修养为“仁”——提高自身专业伦理修养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个体伦理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充分体现。儒家道德思想核心“仁”的精神内涵,可以促进幼教大学生教师专业伦理的建设。
  (一)幼教大学生要以“仁者爱人”的精神提升自身的专业情感
  各级各类教育都以人为对象,而感情是所有教育的首要因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即使各个方面素质都很出色,但是如果没有发自内心地对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的“爱”,这样的人不宜进入幼儿教育队伍。儒家的“仁者爱人”提倡尊重、爱护和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困难、成全他人的幸福、理解他人的意愿。幼教大学生要以“仁者爱人”的精神要求和激励自己。首先,要孕育自身的亲情之爱。孔子提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只有能够做到对父母长辈的孝顺、对兄弟姐妹的尊敬,才能做到对他人、朋友、熟人的尊重。其次,要培养对幼儿的爱心。对幼儿的热爱是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的核心要素,选择进入幼儿教育队伍的人必须培养对幼儿的真诚爱心。最后,要学会尊重领导、同事。
  (二)幼教大学生要以“忠恕之道”的原則提高自身的专业道德
  教育工作者要与不同的人交往,交往的顺利与否取决于自身
  的素质,特别是是否具有“宽恕之心”。不能正常与领导、同事、家长和幼儿良好交往的教师,不能保证幼儿教育工作的质量。儒家的“忠恕之道”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向。孔子提出“尽己之心谓忠,推己及人谓恕”。幼教大学生要以“忠恕之道”的精神要求和激励自己。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利益和需要。每个人都有自身特有的需要、愿望和欲求。但是每个个体都是在社会集体中生存和发展的。在满足和追求自身利益、实现自身需要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自身利益,心中要有他人和社会。其次,要设身处地地关心和帮助他人。要跳出“自我中心”状态,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心情。最后,要以德化人。面对别人所犯的错误、失误,抑或对你的伤害,要以恢弘的气量、宽广的胸襟来对待。
  (三)幼教大学生要以“博施济众”的精神提高自身的专业责任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通过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是一项崇高的社会职业。因此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精神。儒家的“博施济众”思想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社会责任。孟子提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引导人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幼教大学生要以“博施济众”的精神要求和激励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责任思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不仅是谋生或兴趣的需要,更是为社会培养人的需要,要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高度认识幼儿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其次,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是社会正能量的代表。教师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学生和社会树立榜样。最后,要有积极的进取意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丰富的知识,教师必须积极进取,汲取和创造新知识,才能保证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二、外在规范为“礼”——加强人际交往规范学习
  教师专业伦理主要体现为处理教师职业过程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人际交往基本规范是幼教大学生学习教师专业伦理的主要内容。儒家十分重视为人之礼,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儒家道德思想的“礼”的要求就是对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这对幼教大学生履行教师专业伦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幼教大学生要学会“尊重”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与各种人打交道,无论是学生、同事、领导,还是学生家长,教师均要以“尊重”为前提。尊重意味着对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主体的尊敬。儒家十分关心与人交往的“尊重”态度。“恭者,礼之本也”“有礼者敬人”。对人的尊敬是“礼”的根本,有“礼”的人能尊敬人。幼教大学生要强化自身的“尊重”意识。尊重意味着能够平等待人,在人格上人人平等,人人都值得尊重。在与人交往中,训练和提高自身的“尊重”水平和能力。“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出门见到任何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都像对待贵宾一样敬重。为官于一方、领导人民,要向盛大祭祀时一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高度负责。
  (1)在家中,对父母的“尊重”。对父母的尊重是幼教大学生对人尊重的前提和基础,不懂得尊重父母,其他的尊重就没有根基。(2)在学校,对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对教师的尊重不仅是自身感恩之情的体现,也是对专业伦理的认同,没有对老师的尊重,就无法感受将来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对同学的尊重,是和谐相处、平等相处的前提,没有对同学的尊重,就无法感受将来工作中对同事的尊重。(3)在社会中,对他人的“尊重”。对社会中人们的尊重是自身尊重意识的充分体现,没有任何亲情、友情或者感恩的前提下,依然能够对人尊重,这才是一个人人际交往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只有真正认识到尊重的价值,并在各种交往实践中尊重他人,才能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对领导、同事、幼儿和家长的“尊重”。
  (二)幼教大学生要学会“辞让”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与人交往不仅需要尊重,也需要辞让。孟子说:“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没有辞让之心,简直不是人。辞让之心就是推辞谦让之心,人的谦让之心是为人的又一最基本的心理特征之一,为人不能没有谦让之心,如果人一旦失去了谦让之心,也就失去了人与人共同生活、包容和谐的生活环境。这种保障人类和谐生活的辞让之心,也就构成了人类“礼”的心理基础。因此,孟子又说:“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辞让之心是“礼”的开始。   幼教大学生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辞让”的习惯。首先,要有谦逊胸怀。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面对成绩和荣誉的时候,要能谦虚对待;在对待失败和过错的时候,要能勇于担当。“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为人要“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其次,要有礼让风度。正确对待荣誉,与人合作成功时,要能将功劳多归结给合作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在学生荣誉面前,要感谢他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将成绩和荣誉让给他人,自己担当默默的幕后英雄。最后,要有规矩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的专业伦理都是建立在各种规矩之上的。上至党纪国法,中到公共秩序,下至道德良心,都是一种“规矩”。幼教大学生要遵守法制、制度、规则,要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秩序,要遵守道德和良心。
  (三)幼教大学生要学会“和谐”
  首先,要提高自身修养。人际交往的状况取决于自己,成败的决定因素在自身。《论语》中说“德不孤,必有邻”“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君之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引导教育幼教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做人要亲切、善良、节俭、谦虚、懂得尊重、胸怀宽广。其次,要正确认识他人。人际交往中,不和谐现象常常是因为对他人的误解、误会引起的。幼教大学生在大学时代主要交往的对象是老师、同学以及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师生,客观合理地认识所交往的对象,可以为与他人和谐奠定基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擔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不理解他人所说的话中的真正意图,就难以真正地了解别人。最后,要掌握交往原则。与他人和谐要知道交往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并懂得运用一定的技巧。幼教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必须铭记尊重、信用、宽容、互助以及因人而异等要求,又要铭记距离、称赞、忍耐等方法和技巧。“不知礼,无以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说,不懂得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要终身奉行一个“恕”字;不要犯“妄度臆测、草率武断、固执己见、唯我独尊”四种毛病。
  三、自觉实践为“行”——主动实践教师专业伦理
  教师专业伦理的落脚点是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实际行动。幼教大学生的教师专业伦理既不是在坐教室里通过与教师交流讨论而产生的,也不是在教师高深的理论灌输下产生的,更不是在自己的自我想象中产生的,只能在具体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情境中慢慢孕育而成。儒家道德思想重视“行”的思想,强调修身要通过实践反复训练而提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幼教大学生要通过儒家强调的慎独、中庸和自省等方式和途径,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伦理。
  (一)慎独
  良心是教育专业活动中个体道德自律的重要表现。缺少良心的根基,教师就不能找到一种指导自己进行正确选择、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有效约束机制,教师的行为就可能背离规范。所以,一个人是否真正有道德,不但要关注其表现出来的、别人能观察到的言行举止,更主要的取决于别人看不到时的举动和个体内心真实的想法。《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道”这个东西,一刻也不能背离的;可以背离,就不是道了嘛。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就特别小心谨慎,因为他们知道总会有没有见到的,总会有没有听到的。隐藏的会没有见到,细微的会没有察觉,所以人在独自一人时要谨慎行事。《大学》说:“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也就是说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人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时刻,也不要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能否真正“慎独”以及“慎独”所能达到的水平,是检验人们自我修身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依据。幼教大学生在教师专业伦理学习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健康水平。要借鉴和采用“慎独”的方法,在个人独处时,能够严于律己,小心对待自己的言行举止,防止违反道德的想法和行为发生,使道德和正义时刻伴随自己,奠定自身专业伦理的基石。所以,“慎独”是幼教大学生实践教师专业伦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2.中庸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们的高兴、愤怒、悲伤、快乐等情绪没有表现出来时,称作“中”,表现出来以后有节制,称作“和”。“中”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本性,也就是内心不受所有情绪的干扰,保持平静、安宁、祥和的状态,这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和基础。“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即始终保持和的状态,不受情绪的影响,自我控制情绪,不让情绪失控,让情绪在一个合理的度里变化,是天下最高明的道理。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各自处在应有的位置,万物就自然生长和繁育了。一方面,喜怒哀乐的情绪要适合于各自的本性,该高兴就高兴,该悲伤就悲伤;另一方面,喜怒哀乐的情绪要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它要恪守各自的边界,高兴就是高兴,愤怒就是愤怒。唯有如此,喜怒哀乐才能中节,才能合于中庸之道。
  幼教大学生要学习“中庸”的基本思想,就业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情绪情感主要体现为“爱”: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终身从教的理想;热爱学生,将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给予公正、无私的关怀与照顾;热爱教师集体,能够与同事精诚团结,共同发展事业。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真正地用“情”、用“爱”、用“心”,这样才能在专业上取得佳绩。所以,“中庸”也是幼教大学生实践教师专业伦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自省
  自省是指每个人在生活中要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
  调整。自省不仅是了解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最根本的是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意愿。柏拉图说,自省是做人的责任,没有自省力的人不配做人,人只有透过自省才能实现美德与道德。儒家关于“自省”的思想非常豐富。《论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人要以人为镜,经常自我反省,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经常自问做到“忠诚、信用”了吗?当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当管理民众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当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论语》又说“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通过自省发现自己的不足后,要勇于改正。
  幼教大学生在专业伦理锤炼中,要学会通过深入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从而加强自律自控。在日常生活中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断从内心深处省察自己,在待人接物、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有没有违反道德规范的要求。要在思想深处进行思想斗争,排除私心杂念,净化灵魂。要对自己的过错进行自我批评,认真改正错误。自省不是一件难事,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场合进行。如果我们认识到,通过自省可能发现自己身上的致命问题,可以彻底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可能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呢?所以,“自省”也是幼教大学生实践教师专业伦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刘义兵.论师范生的教师专业伦理建构与培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5):48-55.
  [2]张添翼.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精神的反思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孔丘,等.四书五经[M].2版.北京:线装书局,2010-06.
  [4]孔丘,等.四书[M].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05.
  [5]孙碧菡.教师专业伦理:概念、内容及其意义[J].教师教育学报,2014,1(6):18-23.
  [6]陈才俊.论语全集[M].1版.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09.
  [7]新燕顿旺.隐藏的论语[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
  [8]仲伟通.儒家道德思想的合理内核探析[D].吉林大学,2013.
  [9]步社民,姬生凯.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三国品[J].教育发展研究,2014(18):50-56.
  [10]方朝晖.儒家修身九讲[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浪潮下,通过分析吕梁学院物理学专业发展所存在的招生就业困难和课程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于2013年开设物理学专业两个方向进行初步转型探索,于2017年按照国家和学院政策要求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新的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使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为理性和完善。  [关 键 词] 物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根据新时代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要求,要破解思政课教学的瓶颈问题,新升本科院校必须不断贯彻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不断开拓有利于思政课教学的环境,进而实现新升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供给侧改革。  [关 键 词] 新升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瓶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064-02  2015年11
期刊
[摘 要]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类高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一直不尽如人意。以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学院为例,分析当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根据EGP 和ESP 教学理念,探究构建“EGP + ESP”的教学模式,旨在更好地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关 键 词]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EGP + ESP;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从当前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这门课程为例,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四位一体的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以适应传媒时代不断变革对人才的需要,以期对当下的新闻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关 键 词] 新媒体;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期刊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留学教育;SWOT  [中图分类号] G64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172-02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育国际化极速发展的今天,来华留学生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迎来新高峰。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
期刊
[摘 要] 深入有效地开展阅读推广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趵突泉校区图书馆作为山东大学图书馆的医学分馆经过多方调研,依托本馆丰富的医学人文图书馆藏,编辑《精选医学人文素质书目导读》一书,并在此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服务工作的内容,开展一系列医学人文阅读的推广工作,为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和提高医德教育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山东大学;
期刊
[摘 要] 要想摆脱贫困,首先应围绕精准扶贫的战略要求,从教育入手,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精准供给;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教育优惠政策,以现代信息手段普及优质教育资源,以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精准供给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
期刊
[摘 要] 当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主流。高职院校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准目前影响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问题,准确把握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本质,在转变观念、加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统筹着力,全员、全部门、全过程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才能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年年创新高,已经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精准就业帮扶,解决学生因为时间、地域、资源等原因而不能参加线下职业素质能力培训的问题,依托微信群构建线上朋辈帮扶平台,开展职业素质提升类课程,打破传统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参加职业素质相关培训,提高就业技能。  [关 键 词] 朋辈辅导;大学生;职业素质;微信  [中图分类号] G645
期刊
[摘 要] 在高职院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与时俱进,抓住机遇,把握“互联网+”时代自身的优势,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更新教育内容、改变教育途径,找到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载体和抓手,与实践育人相促进,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多维度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守护、薪火相传,发挥好文化立德树人的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