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述了20、21世纪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的发现与研究简况,认为现代新一代青年人的漠然冷淡自私心理与白头叶猴的保护恢复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是互悖的,因此建议建立在生态旅游框架内的森林动物环境教育观,保护恢复白头叶猴生存的栖息地,首先让当地农户通过教育学习改变贫困与陋习。
【关键词】广西白头叶猴;研究简史;森林动物环境教育观
1. 20世纪白头叶猴的发现与研究
1955年我国学者谭邦杰先生在广西发现并命名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俗称乌猿、白乌猿、白叶猴等,隶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并指出白头叶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珍贵而稀少的动物如何使这种野生动物能够接受人工饲养,并繁殖后代,北京动物园经过一番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果。
1979年建立白头叶猴保护区,1980年和1981年原板利自然保护区和岜盆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崇左市江州区和扶绥县,分别于经广西人民政府批准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白头叶猴、黑叶猴等珍稀濒危动物。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白头叶猴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以及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的报道。
1980年经国家批准,专为保护白头叶猴而设的罗白白头叶猴保护区位于崇左县城东南31公里的板利乡与罗白乡交界处,由弄官山、弄挑山、弄火山等200多座大小山岭组成,总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
1981年谭邦杰在论中国的猿猴指出有些收购部门至今还敞开收购白头叶猴的皮张;龙州乌猿酒厂仍在收购乌猿进行生产;宁明县派阳山林场制药厂以白头叶猴为原料,配制加味桂龙羔,销售区内外。宁明县驮龙公社一个社员,才二十六岁,经他打死的白头叶猴就有七十多只。1982年南宁动物园成功进行了白头叶猴的室内繁殖。
在20世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采取果断的措施,大规模收缴猎枪,基本消除了对这些灵长类动物的人为猎杀。我国学者对该物种的栖息生境和野外行为生态学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到白头叶猴栖息生境的植被组成、食性、日活动时间分配、家域和栖息地选择以及社会行为的研究。除此这外,我国学者还开展了白头叶猴的系统演化和种群遗传学研究。
1991年白头叶猴目前仅分布于广西省西南部的左江以南及其支流明江以北的扶绥、崇左、宁明、龙州共4县、11个乡的范围内,其中以扶绥县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
2. 21世纪白头叶猴的保护与研究
2002年8月的第十九届世界灵长类学大会上,白头叶猴已经被确定为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动物之一。
2003年潘文石感到“以白头叶猴为中心开展生态旅游,”是一个可以实现的计划,其成功的基础,就是依赖于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昔日地球的象征白头叶猴及维持白头叶猴生存及繁衍生态系统的存在。2004年发现左江东岸的崇左仁良地区为白头叶猴分布区,也发现了似白头叶猴而又非白头叶猴的居间群;左江西岸为黑叶猴分布区,而在大新六榜地区,发现群体中混有白头叶猴的色型。李汉华等把白头叶猴的形态解剖和分布与黑叶猴进行比较。2004胡艳玲等已经通过杂交代的成功繁殖表明白头叶猴与黑叶猴不存在生殖隔离,从而断定白头叶猴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贵阳市黔灵动物园再次证明了白头叶猴的分类地位。
2004年陈培栋指出与白头叶猴同时代的许多种动物早已埋没在地层之中,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可爱的热带猴子,它们还是这个星球上生命进化长河中的一个环节。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了桂政涵〔2005〕100号文件,将板利自然保护区和岜盆自然保护区合并建立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这对于整个野生白头叶猴种群的恢复和集合种群的建立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5年黎向东 ,李士諹进行白头叶猴采食植物初析,2008年.黎向东 殷丽洁 等指出白头叶猴是典型的植物杂食性动物,从全程录像直接观察到白头叶猴采食的植物总数应该是两次记录数量之和,即共有62科130属169种植物。
2007年山冈指出作为一个物种,白头叶猴仅仅在一个地域的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栖息繁衍,地盘实在是太“专一”、太狭小了。再说,种群数量也是极少的,总共只有600~700只。因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宣布承认白头叶猴命名之后不久,就在红皮书中将白头叶猴列为了“极危”物。
2008年以来在崇左市板利乡与罗白乡种植了大面积的速生桉,对白头叶猴采食构成影响。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组织了北京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机电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自然博物馆、贵州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当地林业局、气象局、水文局等相关专家编著了广西崇左白头叶猴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指出白头叶猴仅分布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龙州县和宁明县境内面积约200 km2的喀斯特石山地区,个体数量仅存858只。发现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昆虫有15目103科387属585种。
3. 未来白头叶猴的保护与恢复研究的教育观
首先必须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社会群体教育,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白头叶猴是自己家乡的荣誉,保护白头叶猴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这不应仅是国际灵长类学家向广西林业部门领导的进言,应该成为教育界现代学生与老师的共识。
自从有了在建筑物内的老师教授学生学习的系列文字教育模式之后,大自然的野外教育就仅限于美术写生和生物类学生的短暂实习(农林牧中医学科)。真正有成就的学子历来都是在向自然、社会非正式职业老师的潜移默化学习中获益的。特别是在水泥钢筋房屋、汽车、交通道路发达、塑料制品充斥,电脑网络泛滥的追逐金钱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新一代的青年人漠然冷淡自私心理与白头叶猴的保护恢复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是互悖的,因此建议建立在生态旅游框架的森林动物环境教育观,要保护、恢复白头叶猴就必须保护、恢复其生存的栖息地,就必须首先让当地栖息地的农户通过教育学习改变贫困与陋习。
参考文献
[1] 戚静芬 谭邦杰.白头叶猴的饲养.大自然,1980年 第01期
[2] 申兰田 李汉华 .广西的白头叶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年 第00期
[3] 黄乘明 卢立仁 .白头叶猴对阳光和降雨因子的行为对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 第01期
[4] 黎向東 ,李士諹.白头叶猴采食植物初析.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5年 第02期
[5] 彭燕燕, 陈珉, 王爱善, 姚建庄, 张恩迪. 圈养白头叶猴春季昼夜活动节律[J]. 兽类学报, 2010, (01) :21-27
[6] 黄万辉, 潘文石. 广西白头叶猴栖息地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10, (03) :605-610
收稿日期:2011-06-15
【关键词】广西白头叶猴;研究简史;森林动物环境教育观
1. 20世纪白头叶猴的发现与研究
1955年我国学者谭邦杰先生在广西发现并命名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俗称乌猿、白乌猿、白叶猴等,隶属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并指出白头叶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珍贵而稀少的动物如何使这种野生动物能够接受人工饲养,并繁殖后代,北京动物园经过一番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果。
1979年建立白头叶猴保护区,1980年和1981年原板利自然保护区和岜盆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崇左市江州区和扶绥县,分别于经广西人民政府批准为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白头叶猴、黑叶猴等珍稀濒危动物。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白头叶猴的地理分布、种群数量以及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的报道。
1980年经国家批准,专为保护白头叶猴而设的罗白白头叶猴保护区位于崇左县城东南31公里的板利乡与罗白乡交界处,由弄官山、弄挑山、弄火山等200多座大小山岭组成,总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
1981年谭邦杰在论中国的猿猴指出有些收购部门至今还敞开收购白头叶猴的皮张;龙州乌猿酒厂仍在收购乌猿进行生产;宁明县派阳山林场制药厂以白头叶猴为原料,配制加味桂龙羔,销售区内外。宁明县驮龙公社一个社员,才二十六岁,经他打死的白头叶猴就有七十多只。1982年南宁动物园成功进行了白头叶猴的室内繁殖。
在20世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采取果断的措施,大规模收缴猎枪,基本消除了对这些灵长类动物的人为猎杀。我国学者对该物种的栖息生境和野外行为生态学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到白头叶猴栖息生境的植被组成、食性、日活动时间分配、家域和栖息地选择以及社会行为的研究。除此这外,我国学者还开展了白头叶猴的系统演化和种群遗传学研究。
1991年白头叶猴目前仅分布于广西省西南部的左江以南及其支流明江以北的扶绥、崇左、宁明、龙州共4县、11个乡的范围内,其中以扶绥县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
2. 21世纪白头叶猴的保护与研究
2002年8月的第十九届世界灵长类学大会上,白头叶猴已经被确定为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动物之一。
2003年潘文石感到“以白头叶猴为中心开展生态旅游,”是一个可以实现的计划,其成功的基础,就是依赖于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昔日地球的象征白头叶猴及维持白头叶猴生存及繁衍生态系统的存在。2004年发现左江东岸的崇左仁良地区为白头叶猴分布区,也发现了似白头叶猴而又非白头叶猴的居间群;左江西岸为黑叶猴分布区,而在大新六榜地区,发现群体中混有白头叶猴的色型。李汉华等把白头叶猴的形态解剖和分布与黑叶猴进行比较。2004胡艳玲等已经通过杂交代的成功繁殖表明白头叶猴与黑叶猴不存在生殖隔离,从而断定白头叶猴是黑叶猴的一个亚种。贵阳市黔灵动物园再次证明了白头叶猴的分类地位。
2004年陈培栋指出与白头叶猴同时代的许多种动物早已埋没在地层之中,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可爱的热带猴子,它们还是这个星球上生命进化长河中的一个环节。200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了桂政涵〔2005〕100号文件,将板利自然保护区和岜盆自然保护区合并建立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这对于整个野生白头叶猴种群的恢复和集合种群的建立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2005年黎向东 ,李士諹进行白头叶猴采食植物初析,2008年.黎向东 殷丽洁 等指出白头叶猴是典型的植物杂食性动物,从全程录像直接观察到白头叶猴采食的植物总数应该是两次记录数量之和,即共有62科130属169种植物。
2007年山冈指出作为一个物种,白头叶猴仅仅在一个地域的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栖息繁衍,地盘实在是太“专一”、太狭小了。再说,种群数量也是极少的,总共只有600~700只。因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宣布承认白头叶猴命名之后不久,就在红皮书中将白头叶猴列为了“极危”物。
2008年以来在崇左市板利乡与罗白乡种植了大面积的速生桉,对白头叶猴采食构成影响。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组织了北京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机电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自然博物馆、贵州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当地林业局、气象局、水文局等相关专家编著了广西崇左白头叶猴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指出白头叶猴仅分布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龙州县和宁明县境内面积约200 km2的喀斯特石山地区,个体数量仅存858只。发现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的昆虫有15目103科387属585种。
3. 未来白头叶猴的保护与恢复研究的教育观
首先必须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社会群体教育,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白头叶猴是自己家乡的荣誉,保护白头叶猴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这不应仅是国际灵长类学家向广西林业部门领导的进言,应该成为教育界现代学生与老师的共识。
自从有了在建筑物内的老师教授学生学习的系列文字教育模式之后,大自然的野外教育就仅限于美术写生和生物类学生的短暂实习(农林牧中医学科)。真正有成就的学子历来都是在向自然、社会非正式职业老师的潜移默化学习中获益的。特别是在水泥钢筋房屋、汽车、交通道路发达、塑料制品充斥,电脑网络泛滥的追逐金钱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新一代的青年人漠然冷淡自私心理与白头叶猴的保护恢复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是互悖的,因此建议建立在生态旅游框架的森林动物环境教育观,要保护、恢复白头叶猴就必须保护、恢复其生存的栖息地,就必须首先让当地栖息地的农户通过教育学习改变贫困与陋习。
参考文献
[1] 戚静芬 谭邦杰.白头叶猴的饲养.大自然,1980年 第01期
[2] 申兰田 李汉华 .广西的白头叶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年 第00期
[3] 黄乘明 卢立仁 .白头叶猴对阳光和降雨因子的行为对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 第01期
[4] 黎向東 ,李士諹.白头叶猴采食植物初析.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5年 第02期
[5] 彭燕燕, 陈珉, 王爱善, 姚建庄, 张恩迪. 圈养白头叶猴春季昼夜活动节律[J]. 兽类学报, 2010, (01) :21-27
[6] 黄万辉, 潘文石. 广西白头叶猴栖息地特征[J]. 生态学杂志, 2010, (03) :605-610
收稿日期:20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