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滥用冲淡了语言文字的品味;拓展延伸的无度迷失教学的方向;独特体验的片面忽视价值观的引领,语文教师应致力探讨,改变思想,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重任。
关键词:阅读教学;多媒体; 拓展延伸;独特体验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课堂特别是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聆听音乐,欣赏图片;比赛游戏,小品表演;掌声雷动,笑声不断。冷眼观察,静心思考,这样的阅读教学是真的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还是纯属搞花架子,耍弄“花拳绣腿”?这种貌似丰盈,实则苍白的阅读教学实在令人深思。
一、多媒体的滥用冲淡了语言文字的品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硬件设备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辅助阅读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毋容质疑,这种辅助教学手段集图片、文字、声音于一体,具有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效地增加课堂的容量,给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过于看重多媒体的作用,很多阅读课上,图片目不暇接,动漫多姿多彩,音乐不绝于耳,课文的视频朗读、音频朗读代替了教师范读,大量优美图片、活灵活现的动漫、动听音乐的欣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挤占了学生的朗读时间,学生读书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有位教师教《苏州园林》这一课时,先利用视频欣赏苏州美景,然后配上曲子给学生展示了许多美丽的图片,一会亭台轩榭,一会假山池沼……结果一篇课文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学生也被搞得眼花缭乱,接下来教师播放视频朗读,这样,一堂课时间已过大半,然后在学生未读课文的情况下,教师就开始分析讲解。结果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下课铃声已经响起。学生在课堂上看得热热闹闹,课后心里空空荡荡。试想上这样的阅读课,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应“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阅读教学就要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上下功夫,要以研究语言文字为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与文本对话,对语言文字进行品读、感悟、积累来获得阅读感受、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如果失去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学生就不能深刻领悟文意、深刻体验文境。其实很多课文,特别是一些经典文章,需要我们朗读、咀嚼、品味。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语言文字的品味,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从而不能感受语言的朦胧美。这种脱离了语言文字品味的阅读教学,其实也就偏离教学重心,这样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应是教学的配角,而不应是主角。运用要合理、要适时,让它“该出手时才出手”,真正辅助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真正“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拓展延伸的无度迷失教学的方向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已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时尚,许多老师认为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是否有趣,课堂是否有亮点,与课堂上有没有拓展,拓展能不能精彩有很大关系。于是老师们为了达到活跃课堂、追求亮点、展现精彩的目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无不绞尽脑汁设计拓展的题目,有的设计比赛游戏,有的设计小品表演;有的拓展写作,有的开展辩论……形式可谓丰富多彩。诚然,有效的拓展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更好地理解文本,促进阅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度,拓展不当,就会舍本逐末。以笔者的亲身课堂经历为例,在讲《变色龙》时,我在拓展延伸环节设计了一个小品表演,本意是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但在课堂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不够严肃,表演不到位,其余学生们的兴奋点全部集中在表演同学身上了,并不是看他们表演的人物,嘻嘻哈哈,笑声不断,结果没有取得深化理解、促进阅读的预期效果。这一失败的教训告诉我:切不可只顾追求拓展形式而迷失教学方向。
我认为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拓展,并不是每堂阅读课必须有拓展环节,拓展与否要看能否深化理解、促进阅读。一个成功的拓展延伸,应是原有文本的拓展,其内容既要扣住文本,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例如,在教授《孔乙己》一文时,最后作者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来作结。孔乙己到底死了吗?我让学生围绕“孔乙己走出咸亨酒店以后”展开想象。有的学生结合上文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断定孔乙己是必死无疑。说孔乙己来到一个破庙里,做着考中举人后重回到咸亨酒店受到众人尊重的美梦,被倒塌的庙砸死的。但也有的学生却认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孔乙己在路上遇到祥林嫂,两个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续写”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认识到拓展延伸环节的必要,也要意识到拓展延伸并非无度。既做到有拓展,又不能“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迷失教学的方向。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必将会既充满趣味,又真正体现语文的价值。
三、独特体验的片面忽视价值观的引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些老师对此理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片面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只要学生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不管学生说什么,教师都一味的给予掌声,明明学生信口开河却说成“你的想象力丰富”,生怕被扣上违背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阅读新理念的帽子。比如在一次《背影》公开课上,一位学生谈到文中父亲托茶房照顾我,说父亲应给茶房钱,茶房“拿别人钱财就应替人消灾”。对学生这样错误的体验,教师竟未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引导。这样的阅读教学,怎能不令人担忧?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由于文本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文本的反应自然是多元的,再加上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生活阅历的不足,难免会有片面或错误的体验,甚至有违背文本价值取向的理解。所以无论学生的体验多么富有创意,教师也要坚持真善美的原则。如果教师不及时正确引导,任其发展,甚至推波助澜,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会迷失方向。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不是放纵学生,让学生胡乱体验。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出现一些偏差时,教师要担当好“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要进行价值观的引领。正如《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引领》谈到:“要敢于拿起剪刀,去修剪学生认知和思想道德园地中的恶草残花。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是,教师们在谨防不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的宰场的同时,自己却成了学生不良思想的纵容者、怂恿者。”教师在引领时,不能生硬地灌输,而要对症下药,因势利导,适当的点拨与启发,让学生自己感悟,拨正认识方向,完善认知面,使他们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融合。切忌简单否定,以免损伤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使精湛的语言文字大放异彩,而且它们承载的思想、智慧、高尚的纯净的感情会伴随着语言文字流淌到学生的心中。”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既要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又要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因此,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应努力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李德俊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2版
[3]程振响 王一军主编《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引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1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杨屯中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多媒体; 拓展延伸;独特体验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语文课堂特别是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聆听音乐,欣赏图片;比赛游戏,小品表演;掌声雷动,笑声不断。冷眼观察,静心思考,这样的阅读教学是真的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还是纯属搞花架子,耍弄“花拳绣腿”?这种貌似丰盈,实则苍白的阅读教学实在令人深思。
一、多媒体的滥用冲淡了语言文字的品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硬件设备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辅助阅读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毋容质疑,这种辅助教学手段集图片、文字、声音于一体,具有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有效地增加课堂的容量,给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笔者发现,有些教师过于看重多媒体的作用,很多阅读课上,图片目不暇接,动漫多姿多彩,音乐不绝于耳,课文的视频朗读、音频朗读代替了教师范读,大量优美图片、活灵活现的动漫、动听音乐的欣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挤占了学生的朗读时间,学生读书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有位教师教《苏州园林》这一课时,先利用视频欣赏苏州美景,然后配上曲子给学生展示了许多美丽的图片,一会亭台轩榭,一会假山池沼……结果一篇课文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学生也被搞得眼花缭乱,接下来教师播放视频朗读,这样,一堂课时间已过大半,然后在学生未读课文的情况下,教师就开始分析讲解。结果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下课铃声已经响起。学生在课堂上看得热热闹闹,课后心里空空荡荡。试想上这样的阅读课,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应“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阅读教学就要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上下功夫,要以研究语言文字为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与文本对话,对语言文字进行品读、感悟、积累来获得阅读感受、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如果失去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学生就不能深刻领悟文意、深刻体验文境。其实很多课文,特别是一些经典文章,需要我们朗读、咀嚼、品味。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语言文字的品味,就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从而不能感受语言的朦胧美。这种脱离了语言文字品味的阅读教学,其实也就偏离教学重心,这样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应是教学的配角,而不应是主角。运用要合理、要适时,让它“该出手时才出手”,真正辅助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真正“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拓展延伸的无度迷失教学的方向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已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时尚,许多老师认为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是否有趣,课堂是否有亮点,与课堂上有没有拓展,拓展能不能精彩有很大关系。于是老师们为了达到活跃课堂、追求亮点、展现精彩的目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无不绞尽脑汁设计拓展的题目,有的设计比赛游戏,有的设计小品表演;有的拓展写作,有的开展辩论……形式可谓丰富多彩。诚然,有效的拓展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更好地理解文本,促进阅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度,拓展不当,就会舍本逐末。以笔者的亲身课堂经历为例,在讲《变色龙》时,我在拓展延伸环节设计了一个小品表演,本意是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但在课堂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不够严肃,表演不到位,其余学生们的兴奋点全部集中在表演同学身上了,并不是看他们表演的人物,嘻嘻哈哈,笑声不断,结果没有取得深化理解、促进阅读的预期效果。这一失败的教训告诉我:切不可只顾追求拓展形式而迷失教学方向。
我认为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要拓展,并不是每堂阅读课必须有拓展环节,拓展与否要看能否深化理解、促进阅读。一个成功的拓展延伸,应是原有文本的拓展,其内容既要扣住文本,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例如,在教授《孔乙己》一文时,最后作者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来作结。孔乙己到底死了吗?我让学生围绕“孔乙己走出咸亨酒店以后”展开想象。有的学生结合上文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断定孔乙己是必死无疑。说孔乙己来到一个破庙里,做着考中举人后重回到咸亨酒店受到众人尊重的美梦,被倒塌的庙砸死的。但也有的学生却认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孔乙己在路上遇到祥林嫂,两个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续写”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认识到拓展延伸环节的必要,也要意识到拓展延伸并非无度。既做到有拓展,又不能“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迷失教学的方向。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必将会既充满趣味,又真正体现语文的价值。
三、独特体验的片面忽视价值观的引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些老师对此理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片面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只要学生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不管学生说什么,教师都一味的给予掌声,明明学生信口开河却说成“你的想象力丰富”,生怕被扣上违背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阅读新理念的帽子。比如在一次《背影》公开课上,一位学生谈到文中父亲托茶房照顾我,说父亲应给茶房钱,茶房“拿别人钱财就应替人消灾”。对学生这样错误的体验,教师竟未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引导。这样的阅读教学,怎能不令人担忧?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由于文本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文本的反应自然是多元的,再加上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生活阅历的不足,难免会有片面或错误的体验,甚至有违背文本价值取向的理解。所以无论学生的体验多么富有创意,教师也要坚持真善美的原则。如果教师不及时正确引导,任其发展,甚至推波助澜,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会迷失方向。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不是放纵学生,让学生胡乱体验。当学生的独特体验出现一些偏差时,教师要担当好“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要进行价值观的引领。正如《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引领》谈到:“要敢于拿起剪刀,去修剪学生认知和思想道德园地中的恶草残花。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是,教师们在谨防不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的宰场的同时,自己却成了学生不良思想的纵容者、怂恿者。”教师在引领时,不能生硬地灌输,而要对症下药,因势利导,适当的点拨与启发,让学生自己感悟,拨正认识方向,完善认知面,使他们与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融合。切忌简单否定,以免损伤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使精湛的语言文字大放异彩,而且它们承载的思想、智慧、高尚的纯净的感情会伴随着语言文字流淌到学生的心中。”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既要发展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又要培养健全人格的重任。因此,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应努力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2]李德俊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第2版
[3]程振响 王一军主编《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引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1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杨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