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6岁儿童,因住房是商业房改住宅,户籍地没有对口小学,其父母经向教育局反映后,教育局将女童就近安排至一所小学就读。可是,女童父母发现,教育局安排的学校并非距离其住处最近的学校,遂以违背“就近入学”原则为由将教育局告上了法庭。那么,教育行政部门为学校划定学区,强制适龄儿童舍近求远就读合法吗?上海市两级法院经过审理,对“就近入学”是否等于“最近入学”给出了明确答案。
孩子无学可上 多次信访求解
6岁女童郭文清,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她家住房为新建住宅,且为商业房改住宅,并未配套教育公建设施,没有对口学校,她的入学问题就成为了父母的烦心事。2014年春节过后,郭文清年满6岁,已到入学年龄,但学校的事还没有着落,她的父母十分焦急。当年3月13日,郭文清的父亲郭皓轩来到上海市浦东教育局第二教育署,就女儿小学入学问题进行咨询。3月19日,郭皓轩又到浦东教育局反映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教育局即将对社会公布《2014年浦东新区义务教育招生小学招生地段公示》(下称《招生地段公示》),可根据公示选择孩子就读的学校。教育局工作人员还表示,不管什么情况,一定会让孩子有学可上,有书可读。
同年4月3日,郭皓轩从浦东教育局网站看到发布的《招生地段公示》。郭皓轩对照公布的小学招生地段发现,女儿户籍地没有对口小学。郭皓轩再次到浦东教育局反映情况。4月9日,郭皓轩又通过挂号信以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浦东教育局局长信箱投送了信函。当天,教育局通过电子邮件回复称:经了解,由于你们的住房是商业房改住宅,现房屋开发商正在和相关部门洽谈孩子入学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结果,请耐心等待。次日,在浦东教育局领导接待日上,郭皓轩再次反映了孩子入学问题。
指定学校偏远 无法调和成讼
接到郭皓轩提出的问题后,浦东教育局十分重视,立即加以研究解决方案,最终根据《招生地段公示》的精神和“就近入学”的原则,提出了让郭文清就读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六师二附小”)、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二中心小学”)的方案征求郭文清及其父母的意见。
可是,郭文清及其父母认为,离他们家住宅小区由近及远的公办小学依次为: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花园校区(以下简称“福外花园校区”)、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张杨校区(以下简称“竹园张杨校区”)、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六师二附小西校区、六师二附小东校区。但教育局安排的学校不是离家最近的,而是提供了离家较远的两个学校让他们选择,显然不符合“就近入学”的原则,因而拒绝了教育局提出的方案。
2014年4月15日,在经过多次交涉无果后,郭皓轩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郭文清为原告,以自己为法定代表人,将浦东教育局推上了被告席。2014年5月7日,浦东法院对这起为孩子“就近入学”的行政案件,公开开庭审理。法庭上,双方围绕“就近入学”是否等同于“最近入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郭文清诉称,在浦东教育局2014年4月1日公布的《招生地段公示》上,本人的户籍地址,也是房产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没有对口的小学。本人强烈要求参与到本区域内离本人户籍地由近及远的所有公办小学招生生源的入学资格排名比较中,保证给予本人公开、公平、公正的小学就学学额。本人因为争取就学学额而精神紧张,同时诉请要求判令浦东教育局赔付本人精神损失费人民币1元。
浦东教育局辩称,我局履行了法定职责,通过网站公开了各小学对应的地段及入学通知,对于郭皓轩的提问均予以了答复,我局并非拒绝将郭文清户籍划入对口小学,而是因为其户籍地的住宅从规划到建成均没有任何部门向我局征求有关该住宅建设所涉及的教育公建配套设施的意见。郭文清提出相关申请后,我局曾先后提出就读六师二附小、二中心小学的方案,并书面通知郭文清将就读的小学,故请求驳回郭文清诉请。
开庭后第二天,浦东教育局下属的浦东新区招生办公室再次向郭文清发送《告知书》,告知郭文清于5月17、18日到二中心小学报名。考虑到孩子上学的紧迫性,不能因为打官司而耽误了孩子的读书,郭皓轩很不情愿地带着郭文清到二中心巨野校区进行了报名。名虽然报了,但郭皓轩决定官司还得继续打下去。
“就近”并非“最近”
浦东新区法院经审理认为,浦东教育局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具有按照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和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和相关政策,确定各校对口招生入学范围等法定职权。因此,浦东教育局有权对郭文清就读小学作出具体安排。
虽然郭文清户籍所在地即房产所在地未被纳入公示中的小学招生对口地段,但浦东教育局根据本地区以及郭文清的实际情况,提出就读方案征求郭文清意见,并最终于2014年5 月9日安排郭文清就读第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故可以认为浦东教育局已经履行了法定职责。郭文清要求浦东教育局赔偿精神損失费的诉讼请求缺乏法律和事实依据,不予支持。
2015年3月11日,浦东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郭文清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郭文清不服,向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提起上诉称:浦东教育局安排就读第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系距户籍地址第三近的公办小学,不符合浦东教育局强调的就近入学原则,浦东教育局未履行法定职责,本人未得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小学就学学位(学额)。
浦东教育局辩称:教育局经统筹安排,根据郭文清小区位置尽量安排“就近入学”,“就近入学”并不一定是距离最近的小学,目前已安排郭文清就读第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该小学距离郭文清户籍地并不远且属比较好的小学,郭文清也已经进行报名,教育局已经履行法定职责。
上海一中院经审理认为,浦东教育局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具有根据义务教育法等规定,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职责。虽然浦东教育局在最初作出的《招生地段公示》上小学对口地段中没有郭文清户籍地,但浦东教育局下属浦东新区招生办公室向郭文清发放了《告知书》,已安排郭文清就读第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故浦东教育局辩称其已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和相关政策、并已履行相应法定职责保障郭文清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意见,可予采信。浦东教育局指定郭文清就读第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尚属“就近入学”合理范围。郭文清主张浦东教育局未按照学校离家距离从近到远顺序给郭文清安排入学不符合“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安排郭文清就读第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的行为未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意见,缺乏依据,难以支持。2015年12月30日,上海一中院作出了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文中人名系化名)
点评
学区划分,牵动万千家长心。因不能“最近入学”引发的纠纷,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法律明明规定“就近入学”,却不让孩子在离家最近的学校就读,一些家长和学生想不通。因此,判决结果备受关注。其实,“就近入学≠最近入学”缘于划片规定。当某片地区被划归某所学校后,能享受本校资源的,只能是区域内的学校,如果没被划入,即便离学校最近也不能上。划片的根本目的是平均生源,让每位学生上得了学,又让各区域学校有所发展。虽然划片规定的结果,必然会让部分学龄儿童不得不“舍近求远”,但“划片”作为在教育资源不平衡、名校挤破头而普通学校无人问津的情况下,为平均分配各区域生源而推行的一项政策,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
有关教育人士指出,不能以入学儿童户籍地和学校的直线距离作为划分学区唯一原则。根据法律规定,划分学校施教区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保障适龄儿童在其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二是应根据当地行政区划;三是应结合学校布局;四是应考虑适龄儿童数量和分布状况。这四个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划分学校施教区应充分考虑,以最终保障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有关法律人士指出,根据相关规定办法,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就近入学”原则,综合考虑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布局以及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施教区范围、招生规模,从总体上满足所划分的区域符合“就近入学”原则。适龄儿童教育问题家长关心、舆论关注、社会关切,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决策应当在合法的基础上,努力追求能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最大合理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听取意见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公开性,合理配置辖区内的教育资源,从而使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接受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尽可能做到公开、阳光、透明。
2015年11月,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教育部正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也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这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措施。针对当下教育困境,各地教育部门不妨评估“多校划片”可行性,而后决定是否推行。
孩子无学可上 多次信访求解
6岁女童郭文清,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她家住房为新建住宅,且为商业房改住宅,并未配套教育公建设施,没有对口学校,她的入学问题就成为了父母的烦心事。2014年春节过后,郭文清年满6岁,已到入学年龄,但学校的事还没有着落,她的父母十分焦急。当年3月13日,郭文清的父亲郭皓轩来到上海市浦东教育局第二教育署,就女儿小学入学问题进行咨询。3月19日,郭皓轩又到浦东教育局反映情况。得到的答复是,教育局即将对社会公布《2014年浦东新区义务教育招生小学招生地段公示》(下称《招生地段公示》),可根据公示选择孩子就读的学校。教育局工作人员还表示,不管什么情况,一定会让孩子有学可上,有书可读。
同年4月3日,郭皓轩从浦东教育局网站看到发布的《招生地段公示》。郭皓轩对照公布的小学招生地段发现,女儿户籍地没有对口小学。郭皓轩再次到浦东教育局反映情况。4月9日,郭皓轩又通过挂号信以及电子邮件方式向浦东教育局局长信箱投送了信函。当天,教育局通过电子邮件回复称:经了解,由于你们的住房是商业房改住宅,现房屋开发商正在和相关部门洽谈孩子入学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结果,请耐心等待。次日,在浦东教育局领导接待日上,郭皓轩再次反映了孩子入学问题。
指定学校偏远 无法调和成讼
接到郭皓轩提出的问题后,浦东教育局十分重视,立即加以研究解决方案,最终根据《招生地段公示》的精神和“就近入学”的原则,提出了让郭文清就读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六师二附小”)、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二中心小学”)的方案征求郭文清及其父母的意见。
可是,郭文清及其父母认为,离他们家住宅小区由近及远的公办小学依次为: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花园校区(以下简称“福外花园校区”)、上海市浦东新区竹园小学张杨校区(以下简称“竹园张杨校区”)、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六师二附小西校区、六师二附小东校区。但教育局安排的学校不是离家最近的,而是提供了离家较远的两个学校让他们选择,显然不符合“就近入学”的原则,因而拒绝了教育局提出的方案。
2014年4月15日,在经过多次交涉无果后,郭皓轩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郭文清为原告,以自己为法定代表人,将浦东教育局推上了被告席。2014年5月7日,浦东法院对这起为孩子“就近入学”的行政案件,公开开庭审理。法庭上,双方围绕“就近入学”是否等同于“最近入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郭文清诉称,在浦东教育局2014年4月1日公布的《招生地段公示》上,本人的户籍地址,也是房产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没有对口的小学。本人强烈要求参与到本区域内离本人户籍地由近及远的所有公办小学招生生源的入学资格排名比较中,保证给予本人公开、公平、公正的小学就学学额。本人因为争取就学学额而精神紧张,同时诉请要求判令浦东教育局赔付本人精神损失费人民币1元。
浦东教育局辩称,我局履行了法定职责,通过网站公开了各小学对应的地段及入学通知,对于郭皓轩的提问均予以了答复,我局并非拒绝将郭文清户籍划入对口小学,而是因为其户籍地的住宅从规划到建成均没有任何部门向我局征求有关该住宅建设所涉及的教育公建配套设施的意见。郭文清提出相关申请后,我局曾先后提出就读六师二附小、二中心小学的方案,并书面通知郭文清将就读的小学,故请求驳回郭文清诉请。
开庭后第二天,浦东教育局下属的浦东新区招生办公室再次向郭文清发送《告知书》,告知郭文清于5月17、18日到二中心小学报名。考虑到孩子上学的紧迫性,不能因为打官司而耽误了孩子的读书,郭皓轩很不情愿地带着郭文清到二中心巨野校区进行了报名。名虽然报了,但郭皓轩决定官司还得继续打下去。
“就近”并非“最近”
浦东新区法院经审理认为,浦东教育局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具有按照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和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和相关政策,确定各校对口招生入学范围等法定职权。因此,浦东教育局有权对郭文清就读小学作出具体安排。
虽然郭文清户籍所在地即房产所在地未被纳入公示中的小学招生对口地段,但浦东教育局根据本地区以及郭文清的实际情况,提出就读方案征求郭文清意见,并最终于2014年5 月9日安排郭文清就读第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故可以认为浦东教育局已经履行了法定职责。郭文清要求浦东教育局赔偿精神損失费的诉讼请求缺乏法律和事实依据,不予支持。
2015年3月11日,浦东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郭文清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郭文清不服,向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提起上诉称:浦东教育局安排就读第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系距户籍地址第三近的公办小学,不符合浦东教育局强调的就近入学原则,浦东教育局未履行法定职责,本人未得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小学就学学位(学额)。
浦东教育局辩称:教育局经统筹安排,根据郭文清小区位置尽量安排“就近入学”,“就近入学”并不一定是距离最近的小学,目前已安排郭文清就读第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该小学距离郭文清户籍地并不远且属比较好的小学,郭文清也已经进行报名,教育局已经履行法定职责。
上海一中院经审理认为,浦东教育局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具有根据义务教育法等规定,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职责。虽然浦东教育局在最初作出的《招生地段公示》上小学对口地段中没有郭文清户籍地,但浦东教育局下属浦东新区招生办公室向郭文清发放了《告知书》,已安排郭文清就读第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故浦东教育局辩称其已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和相关政策、并已履行相应法定职责保障郭文清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意见,可予采信。浦东教育局指定郭文清就读第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尚属“就近入学”合理范围。郭文清主张浦东教育局未按照学校离家距离从近到远顺序给郭文清安排入学不符合“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安排郭文清就读第二中心小学巨野校区的行为未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意见,缺乏依据,难以支持。2015年12月30日,上海一中院作出了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文中人名系化名)
点评
学区划分,牵动万千家长心。因不能“最近入学”引发的纠纷,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法律明明规定“就近入学”,却不让孩子在离家最近的学校就读,一些家长和学生想不通。因此,判决结果备受关注。其实,“就近入学≠最近入学”缘于划片规定。当某片地区被划归某所学校后,能享受本校资源的,只能是区域内的学校,如果没被划入,即便离学校最近也不能上。划片的根本目的是平均生源,让每位学生上得了学,又让各区域学校有所发展。虽然划片规定的结果,必然会让部分学龄儿童不得不“舍近求远”,但“划片”作为在教育资源不平衡、名校挤破头而普通学校无人问津的情况下,为平均分配各区域生源而推行的一项政策,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
有关教育人士指出,不能以入学儿童户籍地和学校的直线距离作为划分学区唯一原则。根据法律规定,划分学校施教区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保障适龄儿童在其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二是应根据当地行政区划;三是应结合学校布局;四是应考虑适龄儿童数量和分布状况。这四个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划分学校施教区应充分考虑,以最终保障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有关法律人士指出,根据相关规定办法,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就近入学”原则,综合考虑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布局以及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施教区范围、招生规模,从总体上满足所划分的区域符合“就近入学”原则。适龄儿童教育问题家长关心、舆论关注、社会关切,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决策应当在合法的基础上,努力追求能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最大合理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听取意见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公开性,合理配置辖区内的教育资源,从而使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和可接受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尽可能做到公开、阳光、透明。
2015年11月,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教育部正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也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这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措施。针对当下教育困境,各地教育部门不妨评估“多校划片”可行性,而后决定是否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