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进入人脸识别时代 |
人脸识别是指通过人的面部特征对其身份进行识别的技术。不经意间,这项技术已经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得以开发和利用。智能手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解锁;世界各地的机场、交通设施正在普及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闸门;拥有24亿用户的脸书开启人脸识别功能,瞬间判断照片当中人物的身份;银行、ATM机也开始以此确认操作者是否是持卡者本人。
去年二月,西班牙某银行配备了世界上首臺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ATM机,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也相继引入此类设备,日本从去年秋季开始在Seven银行也装配人脸识别ATM机。
在犯罪调查方面,人脸识别是相当宝贵的技术。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强大的人脸识别监控系统“天网”,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纽约、伦敦等大都市也在纷纷引入此类系统。
在安保方面,美国陆军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监控伊拉克军队,观察是否有恐怖分子混入其中;针对参加军事活动、用手机等器材录像的可疑人物,美军中央总部也会通过人脸识别检查此人过去的行为,判断是否需禁止其出入此类场合。以色列也在用人脸识别技术对巴基斯坦进行监控。
毫无疑问,在未来,人脸识别将在日常生活、商务运作、安全保障等方面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现在,各大企业正依托国家级项目进行激烈的开发竞争,鞭策现有技术取得进步。那么,人脸识别技术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对于人类自身而言,当看到对方的容貌时,大脑会首先处理视觉印象,从而实现认识对方,之后基于已有信息来决定对待他的方式。同理,利用摄像头和人工智能,以计算机程序完成这一过程,就是人脸识别技术。
要想让人工智能发挥作用,就离不开数据的收集与匹配。为了让人脸的识别与身份比对,必须有大量的数据基础,用计算机对容貌进行几何测定,快速核对身份信息。
如何获取大量的人脸数据呢?除了街头监视器捕捉到的行人容貌,技术公司还会通过社交网络等平台收集数据。近年来,人脸识别的正确程度飞速提升。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隶属于美国商务部,存储着1200万人的面部图像。从2014年到2018年的四年间,研究所采用的识别系统准确度提升至原先的20倍,误判率从4%降至0.2%。
| 人脸识别的应用推广 |
随着人脸识别准确度的提高,这项技术逐渐在世界各地投入使用,中国尤其值得一提。
2017年12月,英国BBC发布了一则耐人寻味的报道。BBC电视台的记者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进行采访,体验中国的“天网工程”。工作人员为记者拍好照片之后,记者向“天网”发起挑战:“看看我能在被发现之前潜逃多久吧!”他乘车到达市中心,开始了他的“潜逃”之旅。最后,警方利用“天网”,只用了七分钟便找到了这位记者。
2018年4月,中国香港著名歌手张学友举办演唱会,现场的一名在逃嫌疑犯因被系统识别追踪而被警方当场逮捕。
中国的监控摄像头总数已超过1.7亿台,政府计划在2020年将这一数字提升至6.26亿(编者注:原文如此)。从全球监控摄像头市场的占比份额来看,中国分别拥有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公司以及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均可提供人脸识别技术支持。除此之外,商汤科技总部位于中国香港,其产品被应用于监控各城市的“天网工程”以及针对县、乡、村的“雪亮工程”等项目。
在中国,人脸识别系统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地铁闸机、银行ATM机之外,有些学校还用这项技术在30秒内分析学生的课堂行为。2019年6月,中国香港发生反政府示威游行活动,就是因为担心监控摄像头能够对示威队伍人员进行识别,于是一些游行者故意破坏了多台街头摄像头。
现在很多国家正在从中国购入人脸识别的技术成果,德国、乌克兰、亚美尼亚、塞尔维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肯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家均购买了中国企业研发的系统。
俄罗斯政府采用的虽然是本国科技公司NteckLab开发的人脸识别系统,但其使用的监控摄像头硬件同样是从中国购入的。目前,莫斯科已安装了16万台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俄罗斯计划进一步扩大监控网络,在2020年为警察配备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眼镜。
| 人脸识别的利与弊 |
今年五月,欧盟首脑会议首次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确认与会者身份。欧洲各国也开始在边境线使用这项技术。
从2017年开始,德国对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了多次测试,推进了在机场的实际应用。尽管德国已从中国购入系统,且在地方进行过商讨,但似乎很难获得本国国民的理解。
澳大利亚也从2018年开始悄悄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起初,当地政府只是尝试性地在举办大型运动赛事时使用它,后来警方也开始使用。
毫无疑问,在 未 来 ,人脸识别将在日常生活、商务运作、安全保障等方面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
在日本,NEC与松下也因人脸识别系统而展开了激烈的科技竞争。最终,东京奥组委选用了NEC研发的人脸识别系统,将用于确认2020年东京奥运会相关入场人员的身份。全球有40多个国家、超过100个系统正在使用NEC的技术。而松下的人脸识别系统则被广泛应用于机场。
默默进入此技术领域的美国大型公司也不容忽视。亚马逊在2016年正式推出Rekognition人脸识别系统,它可以实时识别并追踪100张面孔。据悉,Rekognition系统还可以监测人的情绪,最近它追加了识别“恐惧”的功能,可辨别的情绪已达到八种。
谷歌在2015年发布了名为faceNet的人脸识别构架。它的识别正确率相当高,现在已经完全转化为开源项目。脸书也在2014年开启了“deepface”人脸识别功能,以97%的准确率对用户照片中的人物进行身份识别,并自动打标签。但是,尽管技術已经处于先进水平,隐私问题依然阻碍了人脸识别系统的应用。有人就对脸书提出了批判,认为该网站随意将用户照片纳入数据库,侵害了用户隐私。
| 对使用方法的探讨 |
毫无疑问,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在不断提升,但在严苛的现实社会环境下,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英国伦敦尝试引入人脸识别系统后,实际操作的识别准确率只有81%,居民纷纷要求停止使用该系统。前不久,亚马逊Rekognition将28名美国议员识别为罪犯,它还被质疑存在种族歧视问题。对有色人种进行面部识别时,Rekognition的误判率高达40%,有人认为这会导致更多有色人种因此被误捕。
一些地方政府对此作出了回应。美国旧金山市从今年五月开始禁止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和警察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奥克兰市和萨莫维尔市也相继作出同样的规定。美国安全局相关人员说:“可以预见,今后禁用人脸识别的州、市会越来越多,美国联邦政府也开始对相关法规的制定展开探讨。州政府的想法是在‘科学怪人’般的‘怪物系统’诞生之前,就将它扼杀在摇篮里。”
人脸识别在欧洲也引发了激烈的探讨。有批评者说这项技术违背了欧盟去年出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今年八月,瑞典某学校用人脸识别系统确认学生的出勤情况,被政府判定为违反条例,处以了超过两万美元的罚款。
然而,美国纽约州洛克波特市则采取了完全相反的做法,该市的十所学校均引入了人脸识别系统。前文提到的安全局相关人员说:“在美国学校,枪击事件时有发生,人脸识别系统能够识别出对学校有重大威胁的人。”
毫无疑问,只要用法得当,人脸识别系统会在安保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有它的未来是光明的、令人兴奋的。但是,如果使用者误入歧途,这项技术也会切实威胁到他人的隐私。现在的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先进技术的具体用法进行深入探讨。
[译自日本《新闻周刊》]
编辑: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