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小班游戏中如何让规则“满足儿童的需要”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卓娅老师在《“满足儿童的需要”应是首要的追求目标》一文中,写道“共同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常规”更重要。许老师认为“要让孩子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在这样的良性氛围下帮助幼儿建立常规,他们才能产生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秩序感”。结合近两年来我们深入研究的游戏指导工作,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尊重、适合幼儿的发展为前提,对如何建立更适合孩子发展的游戏规则,在本学期的游戏指导中我们有了自己想法和做法。
  众所周知,幼儿游戏的主题、内容、空间设置等都是随着幼儿兴趣而发展变化的,一些细微的游戏规则当然也会随之变化。我们本着许老师提出的“‘满足儿童的需要’应是首要的追求目标”这一指导原则,针对不同游戏的特点,和幼儿游戏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在规则上进行调整,使幼儿在游戏中能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充分发挥游戏的实效性。对于游戏规则的调整,我们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简单、有效且能满足幼儿需要的方法。
  一、标记引导,提高幼儿的整理能力
  小班的孩子在游戏中喜欢反复摆弄操作材料,可是他们整理材料的能力是极差的,他们还没有整理材料的常规意识。在小班初期,我们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和游戏结束时,经常会看到“娃娃家”“菜场”等游戏区域的材料被弄得一片狼藉,而教师在一旁也显得有些束手无策,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会反复提醒孩子“要把物品摆放整齐了”,可最后不得不亲自动手将各类游戏材料放好才算了事。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设计了很多的“标记”,让“标记”来引导幼儿养成主动、有序的整理习惯。如在“娃娃家”,我们分别设计了幼儿能清晰辨出的锅、碗、瓢、盆的标记;抹布、扫帚、拖把的标记;娃娃睡觉头朝向的标记;衣柜的标记;各类清洁用品的标记;等等,将不同的标记分别贴在对应需要整理摆放的位置。有了标记以后,以往教师费力费心、幼儿枯燥盲目的整理环节,成了孩子们快乐游戏的一部分,变被动为主动,变杂乱为有序,幼儿整理材料的良好常规就在这些小标记的作用下悄然形成。
  二、材料暗示,满足幼儿的操作想象
  记得“小吃街”开张时,大家都想去“小吃街”“尝尝鲜”,可游戏时间是相对固定的,那么多人要忙着去排队领钱、购买小吃,“服务质量”势必会降低,游戏中幼儿的操作想象、语言交流基本没有了。面对这样的游戏场景,靠教师的三令五申来强调游戏要求,效果不会明显。那么怎么做才能既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使孩子们投入在自然有序的游戏状态中呢?结合我们对游戏现场的观察,针对孩子们爱操作的特点,我们组织孩子们围绕服务员的工作展开谈话,确定需要增添哪些操作材料。于是大家一起抽时间制作了一些操作材料,如夹子、防烫手套等。相信有了这些操作材料,孩子们会更投入、更快乐。
  又一次游戏开始了,我发现他们很喜欢这些新添的材料:夹子夹面包很慢,但他们很耐心;装口袋的时候必须双手配合协调才能装进去,他们也不厌其烦一次次地尝试着,因为这样才卫生;防烫手套戴了手指不灵活,但他们也努力遵守着这项规则,因为他们进入了情景:怕小手烫着了。而原本急于要拿到食物的小客人,现在也会比较安静地站在一旁耐心等待,看着服务员有序地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有时看到服务员在装口袋不顺利的时候,还会伸出小手帮着张开口袋。而排在队伍后面的孩子,他们看到前面的客人要等一些时间才能买好东西,索性离开了小吃街,先去别的游戏了。看来他们还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游戏时间呢!在这次游戏中,正是这些操作材料,满足了幼儿的操作想象,让他们获得了更愉快的游戏体验,让原本喧闹杂乱的游戏场景变得自然而生动。
  三、后果体验,促进幼儿的自我调整
  班中开设了“大大小小鞋子店”的游戏,孩子们可以体会穿上大鞋或小鞋后走路的不同感受,同时也可以满足他们平时就爱穿爸爸妈妈大鞋子的爱好。游戏中,孩子们都去买了鞋子,不管是高跟鞋还是平底鞋,不管是爸爸的大皮鞋还是北京老布鞋,都被销售一空。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孩子们买了新鞋,自己原来的鞋就不当回事了,换了新鞋以后,对自己的鞋不管不顾,活动室中到处都有鞋子。游戏中怎么处理这些换下的鞋子?游戏结束后换回的鞋子要怎么摆?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涉及每一个游戏的孩子,游戏结束时,他们把鞋换回来的时候,一定会去找自己的鞋。因此,这个问题可以放在幼儿的游戏体验之后,由幼儿间相互讨论、分享经验,从而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我首先在结束游戏前,提醒幼儿感受鞋子随处摆放的“乱”;然后引导部分幼儿体验找不到鞋的“苦”;最后鼓励幼儿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之后的游戏中,孩子们一次次相互提醒与调整,游戏中的活动室又恢复了以往的欢腾和有序。
  四、顺水推舟,支持幼儿的大胆创新
  在“蔬果舞会”单元活动中,我们开了个果汁店的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不同颜色的果汁粉(彩色泡沫纸剪成的细小粒子),当初共同商讨明确的规则:活动过程中要说清楚买哪一种果汁,不能随意将不同颜色的果汁混在一起。而玩着玩着就有孩子想到喝“混合果汁”,孩子们在游戏中能整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展开想象这当然是好事儿。当老师了解了幼儿的想法后,我们就顺水推舟,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混合的果汁粉怎么處理?还可以将哪几种颜色的果汁粉混在一起?……就这样,果汁店游戏在孩子们大胆的想象中生命力更加旺盛了。在下一次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兴奋地介绍着店里的新品种,果汁店生意兴隆,好不热闹。
  今日再读文章《“满足儿童的需要”应是首要的追求目标》,我颇感欣慰,因为在游戏的指导过程中,我能以“满足幼儿需要”为前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轻松愉悦的情绪体验,并产生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秩序感。在幼儿游戏的规则指导中,不管是标记引导法、材料暗示法,还是后果体验法和顺水推舟法,我始终能支持并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大胆想象和创新,使游戏的规则更适合孩子的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江苏]
其他文献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就如同一幅意境幽远的中国传统山水画,需层层晕染,环环相扣,不断赋予新的元素,才能为教师展现出更为灵动的绘画主题。游戏也是如此,如何在游戏中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游戏情节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临
在全国的教育改革热潮中,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用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探索进行分析,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几条建议。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小学阶段正是他们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
今天上学的时候,看到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来到了学校,我很纳闷,难道是谁生病了吗?后来才知道,原来她们是来给我们打防疫针的。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紧张不已,这可怎么办呢?我最害怕打针了,让我吃什么药都可以,就是不能打针。我一遍一遍地想象着打针的疼痛,身上起了很多的鸡皮疙瘩。老师让我们站成一队,我排在第二个位置,这更加让我紧张不已。医生熟练地操作着,而我的心也随着她的操作狂跳不止。这时,我实在受不了了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需要关注到多方面问题,学生的实际能力、知识情况、教学条件等,要认真分析教学工作问题,针对学生的弱点做相应的练习强化,保证教学的灵活多样,分层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整体的教学成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力、理解力,提升知识吸收效果。在具体的操作上,需要充分地认识学生实际状况,掌握知识教学规律,提升课堂
嘎嘎嘎,嘎嘎嘎,  妈妈放出栏里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你会看吗?或许你会说,只要张开眼睛,连刚出世的婴儿都会看。而笔者的看法是:“看”的学问范围广、内容多,要讲究方式,讨论方法,探索“看之秘訣”永无止境。本文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看数学。
德育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采用言教、身教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1.对学生内在情感激发  学生的思想道德有一个逐渐形成和完善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2.结合教学特点  体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教育应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生动的故事,传授给处于数学萌芽期的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无疑是绘本教学。本文旨在针对当前绘本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提高数学绘本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绘本兼具趣味性、文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及娱乐性等,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少儿读物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一、材料准备——有效探究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科学课来说,“米”
喜欢音乐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领。音乐能消除疲劳,能抚慰受伤的心灵,能激发人们昂扬的斗志。欣赏和体验音乐之美是人类的天性。孩子喜欢在音乐中用体态来表现美。《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丰富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但对于农村的幼教来说,由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