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滋味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h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老真可怕。比死可怕。这是雪小禅说的。
  读了,心里凛冽,萧疏,颤抖。
  没有不老的事物,甚至日月。人老在日月的背后,短到无暇看到行走在眼前岁月的老,也就该走了。像去邻居家串了个门儿,再没回来。
  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最后,觉得光头赤脚,身披大红斗篷,走在白茫茫大地的贾二爷真不该出家,傻,发冏,愣头青一个儿。
  那光、那赤、那红、那白,触目惊心了我好长时间。
  万丈红尘,灯红酒绿,在少男少女的青春王国里穿行,徜徉在琴棋书画诗酒茶之间,风流倜傥,去哪找这么美的时光。美中不足,也就是老子贾政顽冥不化,时长了来几句伪到骨髓的呵斥。那有啥?春天不刮一两场黄风,哪还是个春天?一生不谈一两次死去活来的恋爱,还算人生?
  中年再读红楼,读到这一节,心里对宝二爷的怨怪没有了,甚至有和他一起出家的冲动。岁月经年,不经意间,与二爷的灵魂有了很多的契合,渐渐懂了他,也懂了人生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况味。一个可爱的小朋友曾对我说,谁痛谁知道,禅意的表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总是来不及,总是没赶上,总是错过去,靠得住的只剩下了过程,而过程就是不断不断地老去。
  真正体味老,不是突然发现母亲发间多了一根银发,或者眼角平添了一道细微的皱纹,老是恍兮惚兮的事儿,从来就没那么细微和诗意。
  那天,记不清是哪天,人一生有许多日子是重复的,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那天,像A4纸复印的那天,有人从后背、最好是后背,猛地扳住了你的肩膀,你愤怒回转头:你?谁呀?你找谁呀?几乎是恶狠狠地推下那只焊在你肩膀、不地道的手,鼻子不屑地“哼”了他。那人不再扳,而是走到前面,挡住了你的去路。拦路抢劫?不像。找茬泄火?也不像。“你是首尾呼应?”“你是塞翁失马?”一通捶胸捣背,一通唏嘘感慨,像地下党终于找见了组织。三十年了,三十年的风霜雨雪就在这个时候过去了,像借记卡消费,一刷就老了!老得触目惊心,老得惨不忍睹,老得不堪。像白露过后门前那片土豆地。眼前还是那个戴着银项圈儿的闰土吗?像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不知不觉,糊里糊涂就走出去好远。如今遭人厌弃了,站在旷野,才发觉,青春的容颜、激情、热血,还有那时的日出、黄昏、鸟鸣、狗叫,都回不去了。“回顾所来径,荒野横翠微”。没等年轻,倒老了;面朝东方日出,一转身,满天彩霞。有谁说,转身,就是一辈子!
  他是你丢了三十年的那面镜子, 毫不留情地照见了你的老。
  二
  小区院子里,有许多老人,他们大多住在一楼,晌午后像村子里农家喂养的鸡,一个一个,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深一脚浅一脚从楼道摇晃出来。在一片阳光或阴凉最好的地方停了下来。那阳光那阴凉的地方,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像牧民的冬营盘夏营盘。先是三个五个,后来十个八个,极不稳定,有时多些,有时少些。昨天老王还说子女忙顾不了他,得找个老伴,不为别的,就为拉话。今天老李说,老王来不了了,去了那边。他们每天靠在一幢楼下坐着或站着,有柱手拐的;有拿小折叠凳子的;有蹲在地上的;有斜靠墙的,像一盘没下完棋的棋子,自己把自己摆在那里。他们不说话,看着远方,目光闲散,姿势一动不动,面向阴凉或太阳。阳光或阴凉洒在他们脸上,像洒在秋后的树叶上,斑驳到昏暗。谁困了先走,不打招呼,或咳一声,或佝着腰走了。第二天谁没来,或者早走了,就可能再也不来了。
  这是小区离幼儿园最近的一道风景,一个群体,走了一个,又来一个,来了又走了。巍峨的是没有表情的楼群,直插蓝天。
  每次路过,总觉得该跟他们打个招呼,又不知道该如何打这个招呼,说什么。后来想,就告诉他们,我过一段时间也会来这里吧。其实是提早跟未来打个招呼。从他们淡然的眼神里知道,他们从不关心谁来,也不关心谁走。他们自己哪天来,哪天不来,也不去想。来就来了,走就走了。
  母亲三十七岁去世,从未老过,老去的是岁月,年轻的是她。
  去年照全家福,照相师傅在父亲的右侧,用电脑把母亲三十七的照片试着合成了进去,不用看衣服、发式、比例,整体就给人以说不出的难堪。母亲像旧社会的童养媳,被放在了命运安排的那个位置。不知道母亲是否愿意,她的脸上没有表情,木然、安静。我似乎看到了母亲的大脚一下子被缠了起来,身材也矮瘦了下来,裤腿宽松,两条细腿在瑟瑟抖动。母亲的脚上是自己为自己精心赶做的绣花布鞋,黑面上绽开几朵腊梅,简约,清丽,是母亲那种内敛的美!美得自然,素静,让人忧伤。我很冷漠地告诉他别整了,其实我的心里想对他说,为了活人的自尊和圆满,不要去惊扰一颗死去的灵魂了,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母亲的三十七岁,是我们这个家像公元纪年的年份,是这个家的过去和现在,完整和破碎。
  母亲是去了,她从未老过,始终年轻。
  父亲年轻时,驯烈马,赶大车,一身浩然英雄气。如今年逾古稀,终究也不是时间的对手,败下阵来。一轮红日,正当午热火朝天,到下午也就逐渐温婉,甚至开始薄凉。孤寂的父亲住在城里,没了去处。状态差了,走出楼道站站,又返了回去。状态好了,走出去,在有老人坐的地方,屁股下垫一张废报纸或硬纸片,择一个水泥台阶坐下,和他们有一句没一句扯一些家长里短,耳力不聪听不到漏听的也不去寻问,能听一句是一句。临走时多是自言自语,看似打招呼实则是说给自个儿听。日子长了,耐不住寂寞,逐个给子女打一圈儿电话,“不回来吃个饭?”于是,姊妹几个相约,提溜大包小包的吃吃喝喝,去了父亲家。买的东西大多是烟,父亲嗜烟。
  肉一块一块是父亲给你夹在碗里,汤是父亲一勺一勺给你盛满到溢出。父亲满脸笑容,嘴里不停说:吃!吃!一顿饭的时间父亲最忙,拿起勺,举起筷,顾了这个,又怕落下那个。忙一小会儿,抽空抽一支烟,眯缝着眼瞅着众人憨笑。这天父亲又起了个大早,把头一天买的缺下的东西又跑了两趟农贸市场补齐。父亲俨然像原始荒蛮之地部落的族长,为族人昼伏夜出打猎捕食,精心准备了这顿大餐。父亲看着我们吃他准备的食物,高兴从脸上往出溢,他说他吃过了:你们吃!你们吃!甭让俺!
  稀里哗啦一顿饭吃完,一个一个要走了,父亲挨个嘱咐衣服要扣紧,头上的汗要晾干,开车要慢些。站在楼下的父亲矮小单薄,不再魁伟。倚靠在墙,一只手背抄,一只手夹着烟缓缓抽着。
  烟雾飘渺,藏在烟雾背后的父亲老了,我没有回头,极速上了车,在关上车门的一瞬间,忽然发现,我的后背长满了父亲的眼睛。
  父亲嗫嚅的一句“再回来”随风飘散。父亲期待我们下一次到来,这是他生活的全部和仅有。
其他文献
我是打球回来,站在六楼新宿舍的阳台上,风无视我,急急地远离这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向原野窜去。不远处是一座孤零零的山,我想,在大学最后的这一年中,我需要不断地描述这个光秃秃的山坡。  最近我总在重复一些事,如比想同一段往事,听同一首歌,看同一篇文,即使这样并没多大意义,仅是在新环境里对一些旧事物的怀念,似乎这会变成一种习惯,就像每天在阳台站一会儿,看一看那座孤独的山。  一座没有花朵树木的山坡,适合埋
期刊
何志这个男人看上去是个称心如意的对象。高大个子、长相标准,在体面的政府单位上班,性格也算温和。家里的地征了后,又得了一套房子还有几十万的钱。知道的人都羡慕亚丽命好。亚丽就是个小学老师,还在农村教学。周围的女老师太多,交际狭窄,找不上对象或者岁数一大凑凑合合结婚完工的女老师大有人在。亚丽心高气傲点,就是不想凑合。亚丽傲气一点是有原因的。亚丽家虽是普通工人家庭,可亚丽长得好看,有人说像周惠敏,还有人说
期刊
在这里,虚幻就是美——  轻纱罩远山,浮云腰间过  一匹匹悠然的白马  在浩瀚天地间驰骋  在这里,人世的烦忧  多么渺小  群峰绵延,仿佛一首逶迤、雄浑的诗  其铿锵的语调,拔去了  我拥塞的昏暗与萎顿  登临拔仙台,就是登临了  孤美的仙绝之境  除了惊叹,还羞愧地  将一颗沉重的俗心  放入博大、壮阔的光泽里清濯  获得澄净、轻盈和洁白的羽翅  获得天地无言的恩赐  在拔仙台,生命像只神灵的
期刊
凝固的波涛,凝固的呐喊,凝固的力量,凝固的大合唱。  凝固中生出五谷的芳香,凝固中生出百鸟的歌唱,凝固中生出小亲圪蛋的乡情,凝固中塑造出龙的雕像。  太行山,华夏民族盘根错节的渊源;太行山,把龙的图腾雕刻在了大地上。  二  山崩地裂,电闪雷鸣,奔跑的生命,哭号的祖先……一幅幅画面走入了历史的线装书。  一个女人,羞处遮着几片树叶,裸露着饱满而硕大的乳房,将惊慌失措的人们召集到了一起,取得了中华民
期刊
我坐在沟边的一棵槐树跟前,看着大片的云涌过来,身后的村庄却仍在沉睡着。狗在狂吠,烟在升腾,于断裂的墙垣下面,蚂蚁们成群结队,集合好队伍,仿佛正要赶赴参加什么重要的活动。女人们坐在一起,或说谁家的男人,或干着自己手里的活计,人生况味,人情世故,尽显于她们粗犷的话语中。这是村庄,具体说,这是我们的村庄:王家咀村。它卑微、渺小,却沉于隐没之处,安静地抗争着岁月,显然它的力量太过薄弱,它笨拙的动作,繁琐,
期刊
猫头鹰啄去经年落寞  扑棱一声,逃离栖身的枝头  古树叶纷纷坠落  风避开哭泣  茶花谢了,马樱花小脸憋得通红  面对枝头上诱人的阳光  几个表情夸张的游人  举起相机,绽开朵朵绚烂的爱  一群当地彝族青年扯开嗓门  火辣辣的山歌,瞬间打开无声世界  传说中的十八连山  拽一把鸟鸣撒向天空……  马摆大山  一群野兽,血液里注满大风  狂奔在深秋的马摆大山  野生巴迪松睡眼惺忪  在刺骨的寒冷中苏
期刊
山不在高,不在险峻,一座山是否被人记住,在于山是否有灵气。一座没有灵气的山,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在西北,我看到过一座光秃秃的山,山上没有树,也没有草,像一个人,头上没有头发,这样的山,是不会被人记住的。是的,那座山,在我的眼前一掠而过,我至今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  但是,你去过一座有灵性的山,你就不会记不住山的名字。比如壶关太行大峡谷,你在那里走一走,一条峡谷,一帘瀑布,一座庙宇,一个溶
期刊
如果是画家,用线条素描“大山深处”不会太难;若是作家诗人,用文字去描摹却不容易。  那里群山如潮,绵延不绝;那里多云、多雾、多山溪,多草、多花、多树木;那里气候温润,无大灾大难,插柳成荫,遗豆结瓜。重山峻岭间,自然会有一些小河,缘小河缠绕着一些没有硬化的公路,弯弯曲曲,是通往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高速公路和铁路在其内穿梭而过,永不停留,只是一道眩目的风景。  四山合围中,有一些马蹄大的坝子,绳索似的
期刊
阴山山脉诸多山峰,其西部有一乌拉山,乌拉山主峰大桦背峰山势高耸,巍峨壮丽。山中沟谷无数。其中有一条木尼沟,林木茂密,景色出众,可直达大桦背峰顶,引得背包客、驴友等不断前来探寻观赏。“木尼”二字为当地语音,若翻译过来是“神”的意思,是说这沟这山带有神灵色彩。  有一牧人在这山中放羊,人们称他二毛蛋。夏天,山上草盛,二毛蛋住在山上的羊倌房里。冬天,二毛蛋便下山住在木尼沟口的自家土坯房中。羊在山中也不乱
期刊
郑亚洪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天涯》《散文》》等刊物上。著有《天鹅斯万的午后》《音乐为什么》《音乐会见》等。  云亮  真名李云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等多家报刊发表大量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著有诗集《云亮诗选》《深呼吸》和长篇小说《媳妇》《特殊统计》等。  郑万明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发表作品。诗作散见于《诗刊》《诗歌报月刊》《星星诗刊》《北京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