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老真可怕。比死可怕。这是雪小禅说的。
读了,心里凛冽,萧疏,颤抖。
没有不老的事物,甚至日月。人老在日月的背后,短到无暇看到行走在眼前岁月的老,也就该走了。像去邻居家串了个门儿,再没回来。
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最后,觉得光头赤脚,身披大红斗篷,走在白茫茫大地的贾二爷真不该出家,傻,发冏,愣头青一个儿。
那光、那赤、那红、那白,触目惊心了我好长时间。
万丈红尘,灯红酒绿,在少男少女的青春王国里穿行,徜徉在琴棋书画诗酒茶之间,风流倜傥,去哪找这么美的时光。美中不足,也就是老子贾政顽冥不化,时长了来几句伪到骨髓的呵斥。那有啥?春天不刮一两场黄风,哪还是个春天?一生不谈一两次死去活来的恋爱,还算人生?
中年再读红楼,读到这一节,心里对宝二爷的怨怪没有了,甚至有和他一起出家的冲动。岁月经年,不经意间,与二爷的灵魂有了很多的契合,渐渐懂了他,也懂了人生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况味。一个可爱的小朋友曾对我说,谁痛谁知道,禅意的表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总是来不及,总是没赶上,总是错过去,靠得住的只剩下了过程,而过程就是不断不断地老去。
真正体味老,不是突然发现母亲发间多了一根银发,或者眼角平添了一道细微的皱纹,老是恍兮惚兮的事儿,从来就没那么细微和诗意。
那天,记不清是哪天,人一生有许多日子是重复的,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那天,像A4纸复印的那天,有人从后背、最好是后背,猛地扳住了你的肩膀,你愤怒回转头:你?谁呀?你找谁呀?几乎是恶狠狠地推下那只焊在你肩膀、不地道的手,鼻子不屑地“哼”了他。那人不再扳,而是走到前面,挡住了你的去路。拦路抢劫?不像。找茬泄火?也不像。“你是首尾呼应?”“你是塞翁失马?”一通捶胸捣背,一通唏嘘感慨,像地下党终于找见了组织。三十年了,三十年的风霜雨雪就在这个时候过去了,像借记卡消费,一刷就老了!老得触目惊心,老得惨不忍睹,老得不堪。像白露过后门前那片土豆地。眼前还是那个戴着银项圈儿的闰土吗?像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不知不觉,糊里糊涂就走出去好远。如今遭人厌弃了,站在旷野,才发觉,青春的容颜、激情、热血,还有那时的日出、黄昏、鸟鸣、狗叫,都回不去了。“回顾所来径,荒野横翠微”。没等年轻,倒老了;面朝东方日出,一转身,满天彩霞。有谁说,转身,就是一辈子!
他是你丢了三十年的那面镜子, 毫不留情地照见了你的老。
二
小区院子里,有许多老人,他们大多住在一楼,晌午后像村子里农家喂养的鸡,一个一个,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深一脚浅一脚从楼道摇晃出来。在一片阳光或阴凉最好的地方停了下来。那阳光那阴凉的地方,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像牧民的冬营盘夏营盘。先是三个五个,后来十个八个,极不稳定,有时多些,有时少些。昨天老王还说子女忙顾不了他,得找个老伴,不为别的,就为拉话。今天老李说,老王来不了了,去了那边。他们每天靠在一幢楼下坐着或站着,有柱手拐的;有拿小折叠凳子的;有蹲在地上的;有斜靠墙的,像一盘没下完棋的棋子,自己把自己摆在那里。他们不说话,看着远方,目光闲散,姿势一动不动,面向阴凉或太阳。阳光或阴凉洒在他们脸上,像洒在秋后的树叶上,斑驳到昏暗。谁困了先走,不打招呼,或咳一声,或佝着腰走了。第二天谁没来,或者早走了,就可能再也不来了。
这是小区离幼儿园最近的一道风景,一个群体,走了一个,又来一个,来了又走了。巍峨的是没有表情的楼群,直插蓝天。
每次路过,总觉得该跟他们打个招呼,又不知道该如何打这个招呼,说什么。后来想,就告诉他们,我过一段时间也会来这里吧。其实是提早跟未来打个招呼。从他们淡然的眼神里知道,他们从不关心谁来,也不关心谁走。他们自己哪天来,哪天不来,也不去想。来就来了,走就走了。
母亲三十七岁去世,从未老过,老去的是岁月,年轻的是她。
去年照全家福,照相师傅在父亲的右侧,用电脑把母亲三十七的照片试着合成了进去,不用看衣服、发式、比例,整体就给人以说不出的难堪。母亲像旧社会的童养媳,被放在了命运安排的那个位置。不知道母亲是否愿意,她的脸上没有表情,木然、安静。我似乎看到了母亲的大脚一下子被缠了起来,身材也矮瘦了下来,裤腿宽松,两条细腿在瑟瑟抖动。母亲的脚上是自己为自己精心赶做的绣花布鞋,黑面上绽开几朵腊梅,简约,清丽,是母亲那种内敛的美!美得自然,素静,让人忧伤。我很冷漠地告诉他别整了,其实我的心里想对他说,为了活人的自尊和圆满,不要去惊扰一颗死去的灵魂了,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母亲的三十七岁,是我们这个家像公元纪年的年份,是这个家的过去和现在,完整和破碎。
母亲是去了,她从未老过,始终年轻。
父亲年轻时,驯烈马,赶大车,一身浩然英雄气。如今年逾古稀,终究也不是时间的对手,败下阵来。一轮红日,正当午热火朝天,到下午也就逐渐温婉,甚至开始薄凉。孤寂的父亲住在城里,没了去处。状态差了,走出楼道站站,又返了回去。状态好了,走出去,在有老人坐的地方,屁股下垫一张废报纸或硬纸片,择一个水泥台阶坐下,和他们有一句没一句扯一些家长里短,耳力不聪听不到漏听的也不去寻问,能听一句是一句。临走时多是自言自语,看似打招呼实则是说给自个儿听。日子长了,耐不住寂寞,逐个给子女打一圈儿电话,“不回来吃个饭?”于是,姊妹几个相约,提溜大包小包的吃吃喝喝,去了父亲家。买的东西大多是烟,父亲嗜烟。
肉一块一块是父亲给你夹在碗里,汤是父亲一勺一勺给你盛满到溢出。父亲满脸笑容,嘴里不停说:吃!吃!一顿饭的时间父亲最忙,拿起勺,举起筷,顾了这个,又怕落下那个。忙一小会儿,抽空抽一支烟,眯缝着眼瞅着众人憨笑。这天父亲又起了个大早,把头一天买的缺下的东西又跑了两趟农贸市场补齐。父亲俨然像原始荒蛮之地部落的族长,为族人昼伏夜出打猎捕食,精心准备了这顿大餐。父亲看着我们吃他准备的食物,高兴从脸上往出溢,他说他吃过了:你们吃!你们吃!甭让俺!
稀里哗啦一顿饭吃完,一个一个要走了,父亲挨个嘱咐衣服要扣紧,头上的汗要晾干,开车要慢些。站在楼下的父亲矮小单薄,不再魁伟。倚靠在墙,一只手背抄,一只手夹着烟缓缓抽着。
烟雾飘渺,藏在烟雾背后的父亲老了,我没有回头,极速上了车,在关上车门的一瞬间,忽然发现,我的后背长满了父亲的眼睛。
父亲嗫嚅的一句“再回来”随风飘散。父亲期待我们下一次到来,这是他生活的全部和仅有。
老真可怕。比死可怕。这是雪小禅说的。
读了,心里凛冽,萧疏,颤抖。
没有不老的事物,甚至日月。人老在日月的背后,短到无暇看到行走在眼前岁月的老,也就该走了。像去邻居家串了个门儿,再没回来。
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最后,觉得光头赤脚,身披大红斗篷,走在白茫茫大地的贾二爷真不该出家,傻,发冏,愣头青一个儿。
那光、那赤、那红、那白,触目惊心了我好长时间。
万丈红尘,灯红酒绿,在少男少女的青春王国里穿行,徜徉在琴棋书画诗酒茶之间,风流倜傥,去哪找这么美的时光。美中不足,也就是老子贾政顽冥不化,时长了来几句伪到骨髓的呵斥。那有啥?春天不刮一两场黄风,哪还是个春天?一生不谈一两次死去活来的恋爱,还算人生?
中年再读红楼,读到这一节,心里对宝二爷的怨怪没有了,甚至有和他一起出家的冲动。岁月经年,不经意间,与二爷的灵魂有了很多的契合,渐渐懂了他,也懂了人生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况味。一个可爱的小朋友曾对我说,谁痛谁知道,禅意的表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总是来不及,总是没赶上,总是错过去,靠得住的只剩下了过程,而过程就是不断不断地老去。
真正体味老,不是突然发现母亲发间多了一根银发,或者眼角平添了一道细微的皱纹,老是恍兮惚兮的事儿,从来就没那么细微和诗意。
那天,记不清是哪天,人一生有许多日子是重复的,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那天,像A4纸复印的那天,有人从后背、最好是后背,猛地扳住了你的肩膀,你愤怒回转头:你?谁呀?你找谁呀?几乎是恶狠狠地推下那只焊在你肩膀、不地道的手,鼻子不屑地“哼”了他。那人不再扳,而是走到前面,挡住了你的去路。拦路抢劫?不像。找茬泄火?也不像。“你是首尾呼应?”“你是塞翁失马?”一通捶胸捣背,一通唏嘘感慨,像地下党终于找见了组织。三十年了,三十年的风霜雨雪就在这个时候过去了,像借记卡消费,一刷就老了!老得触目惊心,老得惨不忍睹,老得不堪。像白露过后门前那片土豆地。眼前还是那个戴着银项圈儿的闰土吗?像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不知不觉,糊里糊涂就走出去好远。如今遭人厌弃了,站在旷野,才发觉,青春的容颜、激情、热血,还有那时的日出、黄昏、鸟鸣、狗叫,都回不去了。“回顾所来径,荒野横翠微”。没等年轻,倒老了;面朝东方日出,一转身,满天彩霞。有谁说,转身,就是一辈子!
他是你丢了三十年的那面镜子, 毫不留情地照见了你的老。
二
小区院子里,有许多老人,他们大多住在一楼,晌午后像村子里农家喂养的鸡,一个一个,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深一脚浅一脚从楼道摇晃出来。在一片阳光或阴凉最好的地方停了下来。那阳光那阴凉的地方,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像牧民的冬营盘夏营盘。先是三个五个,后来十个八个,极不稳定,有时多些,有时少些。昨天老王还说子女忙顾不了他,得找个老伴,不为别的,就为拉话。今天老李说,老王来不了了,去了那边。他们每天靠在一幢楼下坐着或站着,有柱手拐的;有拿小折叠凳子的;有蹲在地上的;有斜靠墙的,像一盘没下完棋的棋子,自己把自己摆在那里。他们不说话,看着远方,目光闲散,姿势一动不动,面向阴凉或太阳。阳光或阴凉洒在他们脸上,像洒在秋后的树叶上,斑驳到昏暗。谁困了先走,不打招呼,或咳一声,或佝着腰走了。第二天谁没来,或者早走了,就可能再也不来了。
这是小区离幼儿园最近的一道风景,一个群体,走了一个,又来一个,来了又走了。巍峨的是没有表情的楼群,直插蓝天。
每次路过,总觉得该跟他们打个招呼,又不知道该如何打这个招呼,说什么。后来想,就告诉他们,我过一段时间也会来这里吧。其实是提早跟未来打个招呼。从他们淡然的眼神里知道,他们从不关心谁来,也不关心谁走。他们自己哪天来,哪天不来,也不去想。来就来了,走就走了。
母亲三十七岁去世,从未老过,老去的是岁月,年轻的是她。
去年照全家福,照相师傅在父亲的右侧,用电脑把母亲三十七的照片试着合成了进去,不用看衣服、发式、比例,整体就给人以说不出的难堪。母亲像旧社会的童养媳,被放在了命运安排的那个位置。不知道母亲是否愿意,她的脸上没有表情,木然、安静。我似乎看到了母亲的大脚一下子被缠了起来,身材也矮瘦了下来,裤腿宽松,两条细腿在瑟瑟抖动。母亲的脚上是自己为自己精心赶做的绣花布鞋,黑面上绽开几朵腊梅,简约,清丽,是母亲那种内敛的美!美得自然,素静,让人忧伤。我很冷漠地告诉他别整了,其实我的心里想对他说,为了活人的自尊和圆满,不要去惊扰一颗死去的灵魂了,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母亲的三十七岁,是我们这个家像公元纪年的年份,是这个家的过去和现在,完整和破碎。
母亲是去了,她从未老过,始终年轻。
父亲年轻时,驯烈马,赶大车,一身浩然英雄气。如今年逾古稀,终究也不是时间的对手,败下阵来。一轮红日,正当午热火朝天,到下午也就逐渐温婉,甚至开始薄凉。孤寂的父亲住在城里,没了去处。状态差了,走出楼道站站,又返了回去。状态好了,走出去,在有老人坐的地方,屁股下垫一张废报纸或硬纸片,择一个水泥台阶坐下,和他们有一句没一句扯一些家长里短,耳力不聪听不到漏听的也不去寻问,能听一句是一句。临走时多是自言自语,看似打招呼实则是说给自个儿听。日子长了,耐不住寂寞,逐个给子女打一圈儿电话,“不回来吃个饭?”于是,姊妹几个相约,提溜大包小包的吃吃喝喝,去了父亲家。买的东西大多是烟,父亲嗜烟。
肉一块一块是父亲给你夹在碗里,汤是父亲一勺一勺给你盛满到溢出。父亲满脸笑容,嘴里不停说:吃!吃!一顿饭的时间父亲最忙,拿起勺,举起筷,顾了这个,又怕落下那个。忙一小会儿,抽空抽一支烟,眯缝着眼瞅着众人憨笑。这天父亲又起了个大早,把头一天买的缺下的东西又跑了两趟农贸市场补齐。父亲俨然像原始荒蛮之地部落的族长,为族人昼伏夜出打猎捕食,精心准备了这顿大餐。父亲看着我们吃他准备的食物,高兴从脸上往出溢,他说他吃过了:你们吃!你们吃!甭让俺!
稀里哗啦一顿饭吃完,一个一个要走了,父亲挨个嘱咐衣服要扣紧,头上的汗要晾干,开车要慢些。站在楼下的父亲矮小单薄,不再魁伟。倚靠在墙,一只手背抄,一只手夹着烟缓缓抽着。
烟雾飘渺,藏在烟雾背后的父亲老了,我没有回头,极速上了车,在关上车门的一瞬间,忽然发现,我的后背长满了父亲的眼睛。
父亲嗫嚅的一句“再回来”随风飘散。父亲期待我们下一次到来,这是他生活的全部和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