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当前《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的培养,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对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有着重要意义。随着音乐新课程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传统要求的能力素质外还应具备哪些能力呢?文章认为还应具备与人协调、合作的能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教学反思和对学生进行合理全面评价的能力;具备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能力;音乐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具备音乐教育科研能力。惟其如此,小学音乐教师才能与新课程同步成长、与时俱进,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改;教学方式发方法
一、立足教学实际。设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目标
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都放在了对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在许多人看来,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在这节课掌握了多少乐理知识,学会了多少歌谱。但这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索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以一种传统的条条框框禁锢了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与学习兴趣。我们站在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大纲要求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与创造力。使其在感悟音乐的过程中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这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虽然培养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技能训练活动虽然是必须的课程内容,但不能成为唯一而绝对的课程目标。我们应站在小学生学习主体的角度,立足教学实际,设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目标,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也达到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要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小学各门课程中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1、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2、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四、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五、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范唱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说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一首歌曲学生能否完全接受、学会,与教师的范唱有着一定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范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自我情感以声音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形成学生情感上的共识,而这是无法用乐器、高科技设备等音乐器材来代替的。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用如此的重要,原因在于:
1、范唱在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2、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一般将范唱安排到新歌学习之前,旨在以教师的声音和形象来引导学生认知、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体验、感受歌曲的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仍处于模糊状态,对教师有着莫名的崇拜感,认为教师的任何举动都是正确的,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那么,教师范唱对学生学习歌曲会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增强音乐素养,同时,还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音乐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不仅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人们的情感,更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要使音乐新课程能有效的实施,音乐教师就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惟其如此,音乐教师才能与新课程同步成长、与时俱进,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音乐教师一定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其基本的歌唱技能,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改;教学方式发方法
一、立足教学实际。设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目标
我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都放在了对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训练上。在许多人看来,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在这节课掌握了多少乐理知识,学会了多少歌谱。但这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索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以一种传统的条条框框禁锢了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与学习兴趣。我们站在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大纲要求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与创造力。使其在感悟音乐的过程中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这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因此,虽然培养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技能训练活动虽然是必须的课程内容,但不能成为唯一而绝对的课程目标。我们应站在小学生学习主体的角度,立足教学实际,设立科学、开放的教学目标,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也达到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要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小学各门课程中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三、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1、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
2、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四、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五、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范唱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说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一首歌曲学生能否完全接受、学会,与教师的范唱有着一定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范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自我情感以声音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形成学生情感上的共识,而这是无法用乐器、高科技设备等音乐器材来代替的。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用如此的重要,原因在于:
1、范唱在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式,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2、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一般将范唱安排到新歌学习之前,旨在以教师的声音和形象来引导学生认知、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体验、感受歌曲的情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仍处于模糊状态,对教师有着莫名的崇拜感,认为教师的任何举动都是正确的,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那么,教师范唱对学生学习歌曲会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增强音乐素养,同时,还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音乐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不仅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人们的情感,更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要使音乐新课程能有效的实施,音乐教师就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惟其如此,音乐教师才能与新课程同步成长、与时俱进,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音乐教师一定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其基本的歌唱技能,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