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强调保证血液质量对于检验结果的重要性。方法:选择在一次健康体检中的血液检测样本200 份,均为受检者空腹一次性成功抽取静脉血,所有血液标本均为健康血液样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标本分为对照组和溶血组。按照分组,对于溶血组的样本进行处理。对于200例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的检测,结果:只有血尿素氮的检测结果没有受到溶血的影响,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生化指标中除了乳酸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检测值下降,其余指标均上升。结论:血生化的检测结果显示溶血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
关键词:溶血现象;血液检验;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052-01
血液检查是医院中最为常见的检查,所有的住院和门诊手术的患者都要进行血液化验。血液化验的结果能够为临床诊断结果直接或间接的依据。部分血液检查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金标准,特别是一些感染性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等。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并且某些疾病血液检查的结果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从而决定治疗计划。然而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决定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溶血是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观察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强调了保证血液质量对于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在一次健康体检中的血液检测样本200 份,均为受检者空腹一次性成功抽取静脉血,所有血液标本均为健康血液样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标本分为对照组和溶血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有可比性。溶血组中年龄21-63 岁; 非溶血组中年龄23-64 岁。(表1)
1.2方法
按照分组,对于溶血组的样本进行处理。处理后对于200例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的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有:白蛋白(Alb)、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一Bil)、尿素氮、血清钙(Ca)、血清磷(P)、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血糖(GLU)等生化指标,每一个样本测定3次去平均值。比较2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评价标准
将溶血支血液标本置入可调温的冰箱中,保存温度为-40℃,保存20min 后取出,置入温水中进行速融,其中,血清中血红蛋白浓度达4g/L判定为溶血。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按照α=0.05的检验水准, 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血生化的检测结果显示溶血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
结果中只有血尿素氮的检测结果没有受到溶血的影响,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生化指标中除了乳酸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检测值下降,其余指标均上升。
3讨论
血液检测是常规临床检测的项目,检验科每天接触最多的标本就是血液,血液检测的结果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辅助指标。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际的符合程度,对受检者意义重大[1]。血液标本的质量是能够得出与实际情况一致的结果的基础。但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或者是采集过程中仪器设备的限制,不能完全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
血液样本在获取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好控制的原因可以引起溶血,比如:真空管质量不合格,容器内不干净; 注射器或抽血时使用的针头过小,负压过大;血液流出过快,产生气泡抽血用力过大、较长时间用止血带等。溶血现象发生后,红细胞一些物质释放至血清中造成检测干扰,浓度低的某些物质会渗透到红细胞中造成血清中某些成分浓度随之降低[2]溶血引起很多指标明显异常,影响医师对于疾病的判断,延误治疗,甚至于误诊。
对于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对溶血的预防,事关检测的准确性,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密切相关。首先规范化的操作是前提,所有参与采集血液的医务人员必须参加严格的培训,定期进行规范化操作的考核。对于采集血液所用到的一起设备必须严格要求,注射器的规格要规范,收集管要清洁干燥,保证无菌,最好采用一次性抗凝管。对于溶血的预防需要所有参与到的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情况下,为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应对血液检测前、检测中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杜绝可能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张苏, 唐先平, 沈朝辉.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 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29(18):187.
[2]赵俊芳,王学谦,李桂珍,等. 标本处理方法对ECP 水平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0,(4):90-91.
关键词:溶血现象;血液检验;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1-0052-01
血液检查是医院中最为常见的检查,所有的住院和门诊手术的患者都要进行血液化验。血液化验的结果能够为临床诊断结果直接或间接的依据。部分血液检查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金标准,特别是一些感染性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等。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并且某些疾病血液检查的结果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从而决定治疗计划。然而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决定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溶血是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观察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强调了保证血液质量对于检验结果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在一次健康体检中的血液检测样本200 份,均为受检者空腹一次性成功抽取静脉血,所有血液标本均为健康血液样本。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标本分为对照组和溶血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有可比性。溶血组中年龄21-63 岁; 非溶血组中年龄23-64 岁。(表1)
1.2方法
按照分组,对于溶血组的样本进行处理。处理后对于200例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的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有:白蛋白(Alb)、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一Bil)、尿素氮、血清钙(Ca)、血清磷(P)、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血糖(GLU)等生化指标,每一个样本测定3次去平均值。比较2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评价标准
将溶血支血液标本置入可调温的冰箱中,保存温度为-40℃,保存20min 后取出,置入温水中进行速融,其中,血清中血红蛋白浓度达4g/L判定为溶血。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按照α=0.05的检验水准, 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血生化的检测结果显示溶血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
结果中只有血尿素氮的检测结果没有受到溶血的影响,其余均有统计学差异。血生化指标中除了乳酸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检测值下降,其余指标均上升。
3讨论
血液检测是常规临床检测的项目,检验科每天接触最多的标本就是血液,血液检测的结果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辅助指标。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实际的符合程度,对受检者意义重大[1]。血液标本的质量是能够得出与实际情况一致的结果的基础。但是由于操作不规范,或者是采集过程中仪器设备的限制,不能完全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
血液样本在获取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好控制的原因可以引起溶血,比如:真空管质量不合格,容器内不干净; 注射器或抽血时使用的针头过小,负压过大;血液流出过快,产生气泡抽血用力过大、较长时间用止血带等。溶血现象发生后,红细胞一些物质释放至血清中造成检测干扰,浓度低的某些物质会渗透到红细胞中造成血清中某些成分浓度随之降低[2]溶血引起很多指标明显异常,影响医师对于疾病的判断,延误治疗,甚至于误诊。
对于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对溶血的预防,事关检测的准确性,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密切相关。首先规范化的操作是前提,所有参与采集血液的医务人员必须参加严格的培训,定期进行规范化操作的考核。对于采集血液所用到的一起设备必须严格要求,注射器的规格要规范,收集管要清洁干燥,保证无菌,最好采用一次性抗凝管。对于溶血的预防需要所有参与到的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情况下,为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应对血液检测前、检测中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杜绝可能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张苏, 唐先平, 沈朝辉.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 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29(18):187.
[2]赵俊芳,王学谦,李桂珍,等. 标本处理方法对ECP 水平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0,(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