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觉创作,物我交融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或“书道”,是指文字书写的一种艺术形式。“法”和“道”是指达到目的的手段、方法,“艺”是达到目的的高技手段。所以“法”与“道”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艺道者,本源于心,因此“心”又是“无心”,“无心”才是心的本性。禅宗以为“有念即有心,有心即乖道,无念即无心,无心即真道”。“无心即无物,无物即天真,天真即大道”。所谓“书法”“书道”乃是借助于书而显示法与道,借助于点画而显示生机。这样看来,“书”是中国特色的轨道,“法”是高扬了人本有的“心”迹,“艺”是延续了“无我”的体验。所以文字是语言的再现,是描述研究“法”“道”的佳肴。
  众多的书法爱好者、书法家、艺术家,在形式、形象等种种物象中苦苦探求,或在法帖中、物象中跳不出来,为什么?心静不下来,反复摹习,不去用“心”。不去用心,即没有本性,没有个性。没有个性,你的作品必会丧身失命,就无法将作品传给后人。学书之法在乎一心,意在笔先,心手共运,熟则生巧,亦有险绝,犹养生拙无往不宜矣。但要切记:有法、无法都是对技法的执著,对技法的超越,不为法所缚,才有他的生命,才有生机,作出的作品才是新鲜的。
  一位书法家,尤其是实力派书法家,必须具备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是由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气质组成。文化素养,指的是后天的主观修养,而文化素养又与气质有关。气质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风骨,也就是个性。再就是悟性,悟性的获得是指境界拓展后的创新程式,是给后人留下个别最富有创造性风格的自我表现及重要标识,也能体现一个书法家的艺术品位。一位合格的、品位高的书法家理应如此。
  书法要重法,法就是规则,也是方法的应用;线条是笔法的灵魂,无论是篆、隶、楷、行、草书都要突出法对线条的应用,才能求得作品的精神,篆书笔法通然。我认为,笔法和线条的交融是高品位书法的特性。传统要学,要深究,规则的要领要掌握到,其关键在于你能否达到脱胎换骨,用情感逐渐产生扩展的效果,以达到“物我交融”之境,这样才能保持你的愿望,秉持你的实践,穿透时间的检验,达到一个诚实的记录,让后人去评判你的素养,你的作品。总之深研书法篆刻,一要品高,二要学富,三要心静,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进入创造书法篆刻的真正境界,才会訇然洞开。这就是我的书法观。
  我从1968年开始学书法篆刻,是书法篆刻痴迷者。1972年拜黄龙先生为师,继得书法大家沙曼翁、潘玉兰、陈大羽、尉天池、戴明贤、沈鹏、黄惇、徐利明、马士达等教授,1985年获徐州市政府“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又力办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徐州分校,1987年入南京艺术学院书法进修班学习三年。
  如今潜下心来,读书、写字、刻石,挥金买纸,秃笔破砚,无功利之贪,无斗艳之争,“玩”得痴迷,“玩”得认真,“玩”得轻松快乐。人生苦短,试想无激情、无感慨、无趣味的人生,将是何等乏味!时下仍争议着性灵、学养、境界诸问题,我认为:艺之形,神必谈气,神气大者,个性特别;神气小者,个性平平。善掘吾之特质,方能玩出门道,方能更智慧地劳作与思考,神可守,意可思,思而后得,才能进入“禅”之境,其作品风格方可迥异于他人。下面我就篆书笔法谈谈个人心得。
  书法是一门专业艺术,又是一种人生修为,只能靠长期慢养渐修,“造”或“抄”都不能成气候。书法家、艺人都应该是具有综合性修养的文化人,琴棋诗书画印都应该懂得,没有捷径可走。常言道,心境好,走正路;勤苦学,实力生。古人云,“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下立功”,塑造自己的品格和操守最关紧要,所谓“到得那深处,大道自然开”是我所理解的专业艺术,即“专业精神”。
  那么如何学习?从商周时期的甲骨金文、春秋战国的墨迹古文,到刻古装饰书体和秦代小篆等,均统一为篆书,差异极大。因为篆书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书体演变,各地域风尚,作品风格,文化内涵,以及方方面面的滋养。最基础的篆书笔法,又是最高的书法技法。我的师兄言恭达先生曾发表《篆学探真》一文,从十个方面谈到篆书之道的高妙之处。学习篆隶的书法爱好者,尤其学楷、行、草的书法爱好者要多读几遍,深刻理解,将篆书笔法解决好,再运用到“楷、行、草”法之中。
  书法是一种技法,是中国特有的国学文化,始学书法,必须首先理解它的文化内涵。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篆、隶、楷、行、草之别,“学”后达到目的是一种手段、方法,“艺”是达到目的高技手段。文字是语言的再现,是描述研究“技”“法”“道”的佳肴。
  中国书法的技法之高,是书法家们在法帖中苦苦探求的问题。篆书笔法究竟怎么写、怎么练?记得我四十多年前学习篆书时,恩师黄龙先生送我一诀:“学篆首先习横竖,横平竖直要停匀。画圆若是练成后,甲骨鼎文不费神。”我理解,篆书笔法应该这样作:笔笔中锋,横平必须平、竖一定要直,左弧、右弧、内弧、外弧画圆,对称半圆(右捻杆、左捻杆)要一笔画圆,即捻杆一圈,画曲线从上往下左右捻杆延续练习;其次才是篆书的偏旁部首的练习,才能达成篆书笔法。
  篆书笔法要求的是笔笔中锋,线条匀称,它要求非常严格,细思忖,艺术痴迷始于悟。悟能觉,觉能化,化者方可入道。其道有法,法就是笔法技法。顺其自然每天练上两小时,把方法熟练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方知人生苦短,才感艺道艰难。这样做很多人认为乏味,不愿苟同。想想在书法艺术上要想取得成功,其关键的关键在于篆书笔法、技法的反复练习,左右捻杆,调锋,再就是反复写稿,篆隶楷行草都须要写稿,特别是篆隶,少字、多字的要经过深思熟虑,有的篆字还要查字典。
  书法创作,特别是行草,可以因一时之兴,收到很好的效果,但篆书一般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篆字少的,在技法很熟练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好作品,写多字的作品就不一样了。写篆书的执笔方法很重要,也是关键,其运笔动作、笔笔中锋,不紧不慢,快慢相兼,纸笔相恋,落笔藏锋,行笔顺畅,收笔处要空收。写出的线条,不论粗细轻重,都显得圆活矫健,没有半点轻飘,非常自然。
  还有三点要强调:一是执笔,二是用笔,三是得笔。执笔要站势,站于肩宽即11步,手四指并拢,大拇指掐捏笔杆中下部,顺势往下,以中锋势。用笔就是使毫行墨,做到万毫齐力,笔画在运行时不拖笔,起笔处藏锋,运行笔要匀,收笔处空收,不能回锋收笔。整个字用线条组成,上下左右不能偏枯,每一笔画都要像钢丝一般的弹性,圆而活。所谓得笔是指字的精神色泽而言,不得笔字就没有生气,不见性情。
  选笔也很重要,我认为以中长锋为宜,软硬兼适,全靠你悬肘驾驭它,要写得圆润、劲健,要练大字,大字写好,小字宜写。多练,勤写。另外还要对古迹、古代书法遗产钻研,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然后创自己的风格,才能成为一代书家。
  篆书笔法通于一切笔法。篆书笔法即技法掌握熟练了,就将篆书技法融入隶法、楷法、行法、草法当中去。这就是你个人用笔的悟觉,悟觉即心迹。技法是高扬了人本有的“心”“迹”,“艺”才是延续了“无我”的体验。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用心创作出来的。对技法的超越,不为法所缚,才有它的生命,才有生机,创作的作品才是新鲜的,才能留传后世。
  一位书家,必须具备文化修养,文化素质,精神风骨,个性加上悟性,以及悟觉的拓展,创新程式,才能交融你个人的才识,创作出好的作品。之所以称线条是书法的灵魂,只有练好篆书笔法,并融入隶、楷、行、草法之中,才能实现篆书笔法通然,达到“物我交融”之境,才能配得上“书法家”之称誉。
  艺术简历
  张孝征:男,1955年3月生,江苏铜山人,就职于江苏徐州矿务集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民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彭城印社副社长,江苏省两汉书画院院长。
  其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入选(获奖)国际、国家级大展五十余次,作品被国内博物馆、美术馆及海外友好人士收藏百十余件,出版多部《张孝征书法篆刻作品集》。
其他文献
我出生在黄河中游的岸边,四十多年来,我不曾远离这条诞生了华夏文明的河流。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得天独厚地享受着这条母亲河带给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的滋养。  闲暇时,驱车到黄河边走走,也仅需要三十分钟的时间。在书斋里伏案久了,到河边的湿地走走,一边是田野望不到边际的绿,另一边是望不到尽头的河流。书本的知识、思想与天地间的开阔、鲜活相交变成达观、淡定,舒展着你心灵的翅膀,使你可以跨越脚下时空的限制任意飞翔。 
期刊
按照以往文学批评的经验,在阅读煤矿作家老九新近发表的小说《差点以为是他杀》(载《雨花》2015年第10期,以下简称《他杀》)时,我感到我的批评常识遇到了困惑和难题:虽然我凭一个文学批评人的直觉,感到这是一篇有价值的小说,但是却不能够用我们一贯的方法去归纳和界定它,因为,我的批评设想越是蓄意接近它的某一个特征,便越是觉得这样做就会掩盖或遮蔽它的另一些——虽然不一定是强烈的、成熟的,但已经雏形初见的—
期刊
我在狱中待了五年,走出监狱大门时,不知道要去哪里。身无分文没吃没喝,又不愿回那个让我生厌的破烂家。我就在一座城市里闲游逛,很快就和当地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了,我们同吃同住同玩乐,满足我的欲望和要求,我感到了温暖和幸福,却丝毫没有想到这是陷阱。就这样混了近一个月,我才见到了帮头。  那是夏末秋初的一天,虽然太阳残酷得滚烫,但白云开恩降了温,使太阳若隐若现,失去了威力,给大地送些凉意。我们带着野餐,游
期刊
二○一○年的初夏,我有机会到广饶,特地去了一趟邻近的湿地东营。  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东营湿地是亚洲最大的湿地,也是离河南最近的湿地。湿地不是人定胜天人工建造的,而是上天对人类的馈赠,是生态环境自然形成的。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黄河,在丰水的年份,每年能携带近十亿吨的泥沙汇入大海,淤积成近三万亩新生陆地,随着日积月累,在黄河最后汇入渤海的入海口东营,在河、海、陆相互作用下,这里形成了独特地貌。一
期刊
越千山万水跨寒冬酷夏  从四面八方排过重重屏障  蜂拥而至  在深藏不露的大地神秘处  智取黑色的诱惑  展开黑色的翅膀  穿插在幽深的岩层中  灵巧的触角 探寻火热的根源  紧啄不放弃的承诺  敞开智慧的大门  破译深奥的密码  黑色瀑布倾泻 激情流淌  在坚韧中进取  在阵痛中分娩  永无止境深入地心无悔抗争  乌云过后必见晴空  沉寂背后深藏喧响  继续融化 直入内脏  久而久之 蝶化成钢 
期刊
乌 金  一  一块煤也有花朵  从它乌黑而坚固的身体掏出来  它纹丝不动,任由火焰舞蹈  我无法触及这种完美  我徒有羡慕,并想象自己是另外的一块煤  这个冬日,在令人难以忍受的雪中  我在一条街上徘徊着  撞见了夜色和寒冷  我退缩着  躲避寒冷的袭击,这时  我就想到一块煤美丽的自然的花朵  它接近离死亡如此从容  像接受一次能够得到的爱  除了美丽的自然的花朵  以及露珠,它体内  黑暗的
期刊
一块煤,安放着桃花的芳香  安放着苍穹和大地,安放着  袅袅的晚钟和晨曲  此刻,春风挽着手臂  把我送往温暖的源头  在这里,我用我的前世与今生  做一块纯种的煤,让自己  绽放成桃花的模样  请相信,煤的内心是一朵桃花  我抚摸着它,就像抚摸着  时光里的音乐和歌唱  打开的矿井是桃花的家园  是我血脉里生长的风光  成吨的煤层里,排列着  匍匐在地的光亮和火把,走动着  矿工的语言和智慧  
期刊
一朵花,从春天醒过来  一朵花,在三月的最后一天  才从绿树枝头醒过来  从神秘的事物中走出来  走进我诗歌的第一行  刻下神圣的印记  仿佛抒情年代  那一段美好的爱情  在春天安静的山坡上  美丽的花朵头顶蓝天  献出了所有的星星  二月书  二月之后  我就不再反应迟钝  假装冬眠  深夜的桃花  一遍又一遍  敲打窗棂  叫醒春天  叫醒蝶  亲爱的  你不必俯身向我  再向我  也不必点
期刊
杀 猪  老家有句俗谚:“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时候过年,最盼望的事就是杀猪了。农村杀猪热闹、好玩,更重要的是解馋,杀猪菜的香气是时常缭绕在梦境里的。  杀猪的仪式很隆重。抓猪就很热闹,猪要被杀了,先从圈里放出来蹓蹓,几个帮忙抓猪脚的跟在后面,虚张声势,赶着猪满院子跑。待猪折腾得累乏了,便有那身手敏捷的抢上几步,扯住猪的一条后腿,顺势一扯一扭,一二百斤的猪一下子就被掀倒在地上,众人一
期刊
孙如打来电话说:“姨,和你说个悄悄话。”我当时正忙,不耐烦地说:“快说吧。”她大概听出了我的不耐烦情绪,说:“我有了。”“有了,有啥了?”“当然是有孩子了,你一定要悄悄的,别让别人知道,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孙如的喜悦是从电话那头传来的。  我还是弄不清楚她为何要给我打个电话,我们至少有三年没联系了,她是我姑父的孙女,没念过书,也不认识字。四十岁的人不识字的没有几个,孙如算一个。几年前她从乡下来找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