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作者借助华南师范大学的讲座及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模教学”的学习,这种学习是最好的一种读人学习(向不同的名师、名教、学者学习),也是职业教师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
【关键词】 教师成长 重要他人 捷径
我的从教成长离不开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从精神上引领我成长,从专业教学上引领我成长,从个人阅读方向上引领我成长。华南师范大学是我成长的“标杆”,也有我不解的缘份。
1影响我的“重要他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人的影响,我也不例外。在教育这条路上,我幸运地遇上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刘良华老师,刘老师便成了影响我的“重要他人”。我曾四次有幸当刘老师的学生,且每一次当他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现在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1.1好老师的感觉。第一次听刘良华老师的课是在2005年的1月15、16日和22、23日的四天里,我随当老师的大妹妹一起参加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教本科班“现代教育学”的学习。刘教师的课题是“教育的学问”,讲解了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好学生等等。其实,他自己就是一位好老师的榜样,听了他的课,就想做一个好老师,或努力去做一位好老师。
1.2怎样做的感觉。第二次听刘良华老师的课是在2005年的5月2~5日的四天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教本科的寒暑假班。虽然主题还是“教育的学问”,可他的教学案例和故事却增加和变化了许多。这次的感觉是好老师要做到积极、乐观、热爱,且快乐比成功更重要;快乐的老师会感染学生快乐;快乐的老师才会有机会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
1.3走自己路的感觉。第三次听刘良华老师的课是在2005年的12月16日晚上,他为宁波市的“校长研究课程班”上课。课题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宁静阅读习惯的培养”。课后我检讨自己这一学期来(忙碌的教学——周课时19节,操心的班主任工作),也没有宁静地阅读。在这次听课中,我感觉到好老师就是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把生活和情感融入课堂,让学生轻松些、快乐些、活得开心点儿。
1.4教学尝试的感觉。第四次听刘良华老师的课是在2006年的1月22、23日,课题是“叙事教育学”。虽然只上了二天,可我依然是在舒服地享受,同时更多的是联系自己的教学品味刘老师的教育理念。“在这舒服地享受中”,总会得到一点启示,让我有所思考和行动——下学期的“实用组织行为学”这门课,原计划从“个体、群体、团队、领导”四个方面搜集资料备课;现在我却在想,如果从“做人、处事、合作、探究”这四个方面切入:会通俗易懂些吗?会更好地联系学生生活和情感吗?会融入教育学达到教育的目的吗?这是我第四次听课的感觉——真好!
2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听课
2.1“培训课”的感觉。2004年度第二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班”将我带进华南师范大学。想起10月6日至11月14日周末学习班,是有收获的日子。除了有证书的收获,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享受了一次大餐,体现了名校、名师的有益效应。四门课程的学习,安排了五位教师任教。
第一门课程是《高等教育学》,由陈伟博士和卢晓中教授各上两天。陈伟博士知识渊博,“飞马行空”的授课方式,将我带进浩瀚的知识海洋;唤醒、鼓舞了我——努力学习、终生学习、享受学习。关于大学理念、教育观念、理性思维、智慧发展、人文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等等第一次烙入我脑海,使我兴奋。卢晓中教授,从教师威信、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大学理念(四个角色)、教育理念(办学、管理、教学、学生学习)、大学发展(个性张扬,五光四射的地方)等方面进行阐述。采用了“内容丰富的综合串讲”方式,体现了有效教学的技巧性。
第二门课程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安排了张积家教授主讲。采用了传统的“线索”讲授方式:内容丰富多彩、知识宽广、语言风味幽默,最让人欣赏的是他“关于学术研究的四种方式”。
第三门课程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由陈岸涛副教授讲授。内容:为什么要有师德?师德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师德的内化和外化、师德的主体实践、教师的言表风纪。内容丰富生动,具有说服力;常常借助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优美的课件制作也给学生美感;是典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法”——引人入胜,轻松、开心的成功教学。
第四门课程是《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由葛新斌副教授任课。借用案例:“北大教师评聘制度的改革”来分析讲课,属案例教学法。
以上是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班”课的感觉——最实在。
2.2“旁听课”的感觉。《国防教育》——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特点。聘请海军学院的一位女教师任课,课程资源丰富、知识面广、理论联系实际,讲课生动、引人入胜;授课思路清晰:以发展阶段为线索,借助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著作、思想来展开,并通过古今中外对比分析讲述,让学生掌握课程目的。
《管理学基础》课,由梁永丰教授任课。以关键字词、事件为线索,融入“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理论,联系生活和社会讲课,内容丰富多彩。
姜凤华教授的“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陈俊副教授的“个案心理分析”、吴忠培副教授的“管理的精髓——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湛新民教授的“做个精明的人力资源部门总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将峦教授的“航空母舰使向何方——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旁听课”的感觉——最有用的教学观模学习。
2.3“网络课”的感觉。周末,我到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听课。①文学与写作:有闵定庆老师的《中国近代文学作品导读》、李金涛老师的《中国现代文学》、张承良老师的《写作应用》、李静老师的《大学写作》;②教育:袁锐锷老师的《外国教育管理吏》、王建军老师的《中国教育管理吏》、马林老师的《教育法学》、卢勃老师的《现代教学论》、胡中锋老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法》、王新如老师的《学校管理心理学》、陈筱洁老师的《心理学》、刘学兰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③其他:莫岳云老师的《行政决策学》……“网络课”的感觉——最简易明了(教材选用很好)。
3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听讲座
3.1人文知识讲座。我听的第一场讲座,是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主讲的“人文学与知识社会”,领略到大师的风采,他的讲座似乎指导了我今后阅读的方向。第二场讲座,是中国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孟健伟教授主讲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场讲座引我到科学精神的海洋与人文精神的海洋巡视了一遍,享受了一次丰富的精神大餐。感悟人文精神的作用——就是积极向上的精神;中国的发展要人文精神,个人的成长更要人文精神,知识的最深层还是人文精神。第三场讲座,是老舍的儿子——舒乙主讲:“我的生活——文章与绘画”。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不成作家;没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写不好文章;艺术来源于生活,重视文化底蕴的熏陶。“我的生活——文章与绘画”,体现人文精神的最深层、最深奥的高原之境!第四场讲座,是郑千一老人:“与经典同行,拓中华未来”。第五场讲座,是历史系杨皑教授:“欣赏古籍中经典篇目及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杜维明教授推崇“人文学教育——基础教育”,孟健伟教授“从科学的角度推崇人文精神的作用”,舒乙学者重视“文化修养的熏陶”,郑千一老人读经典创“童子功”,杨皑教授 “欣赏古籍中经典篇目及其思想——建文化底蕴”。五位名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人文精神,使我受益匪浅。
3.2欣赏好课(讲座)。清华、北大特约讲师,自由赞稿人汪大正主讲:“观念也是就业力”。名师的风采:一堂好课,让听者动脑并动心,回味并期待;课程意识,丰富、有用、有趣(课程资源丰富——声、图、文并茂);教学意识,健康、实用(有生活、社会、工作、思想等方面内容),引人入胜;评价意识,体现辩正的统一性、矛盾的两面性(客观地对待一切事物)。
清华、北大特约讲师,中国成功学作家丁远峙主讲:“人生控制论——成功学”。人生的改变在一瞬间,人生的目标(方向和定位);你必须学会学习,行动中的学习;必须积极主动地进入“良性循环”中去——人生要出成果,就要享受过程;当过程更快乐,就会出成果。案例教学,实用、风趣,又是别开生面的一堂好课。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国健教授主讲:“立志、定向、成才”。这场讲座的导入特别的棒:一个“放羊的故事”片段。燎阔的草原上,一群羊群、一长一少的放羊人,一段对话,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三场精彩的讲座,我理解为“如何让大学生‘精神成人’”。汪大正老师的主题,人(大学生)——观念的转变;丁远峙老师的主题,人(大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王国健老师的主题,人(大学生)——培养方向的转变。
3.3相关知识讲座。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启升教授主讲:“考研英语应试辅导”。教学风格,采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解惑、传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使听者受益也。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梁锦祥教授主讲:“漫谈考研”。课程资源丰富,数据说服有力,讲座中隐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听者受益。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恒教授主讲:“走向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化”。阐述我国立法、施法、执法中的全方位存在的问题,以及追求实现全社会的法制制度的思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高级法官、律师、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陶凯元主讲:“加拿大法官遴选制度”。整场讲座,透视着讲者不断追寻,善于沟通、善于协调发展,享受快乐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陶老师的人格魅力如出于亏泥而不染的荷花,人靓、声美、知识渊博,气质高雅,体现了女性最高境界的风采!中央编译局、王学东博士、研究员主讲:“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西文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经济(企业),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产物;市场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必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与时俱进,互相并存、互相相容的经济全球化。华南师范大学公共关系学院陈开先教授主讲:“‘10+1’制度框架下的‘9+2’合作问题”。站在哲学的深层次研究国家大事——“9+2”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意义;“克拉地夹”战略方案已由云南大学的学者提出,破解了“马六甲困局”——石油输纽。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周炽成教授主讲:“百年流学潮与中西文化交流”。内容丰富,大开眼界。武汉大学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齐勇教授主讲:“儒家伦理与哲学理论——以亲亲互隐为中心”。揭示中国现代化的缺席,基层伦理(底层伦理),分析社会现象。湖南师范大学唐凯麟教授主讲:“市场经济与政治思想”。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文化精神、价值理性。广东省原知识产权局局长郭喜泉老师主讲:“知识产权制度和科学创新”。敞开了他了如指掌而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知识产权问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王一江主讲:“国家与经济”。袁国兴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新人文主义思潮与现代化”。……
名师、学者的讲座及课堂,是最好的一种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扩大信息量);是最好的一种观模教学的方法(教学风格的充分展现),是最好的一种读人学习(向不同的名师、名教、学者学习)。华南师范大学的讲座及课堂,使我有幸接触到众多的名师、学者们,也是我作为职业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
我的从教工作,虽然教龄不长;虽然教育之路是无止境的,且教育工作是不轻松的。但我依然会喜欢、快乐地走下去,依然会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依然会慢慢地走,欣赏着!
参考文献
1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M].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28
【关键词】 教师成长 重要他人 捷径
我的从教成长离不开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从精神上引领我成长,从专业教学上引领我成长,从个人阅读方向上引领我成长。华南师范大学是我成长的“标杆”,也有我不解的缘份。
1影响我的“重要他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人的影响,我也不例外。在教育这条路上,我幸运地遇上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刘良华老师,刘老师便成了影响我的“重要他人”。我曾四次有幸当刘老师的学生,且每一次当他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现在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1.1好老师的感觉。第一次听刘良华老师的课是在2005年的1月15、16日和22、23日的四天里,我随当老师的大妹妹一起参加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教本科班“现代教育学”的学习。刘教师的课题是“教育的学问”,讲解了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好学生等等。其实,他自己就是一位好老师的榜样,听了他的课,就想做一个好老师,或努力去做一位好老师。
1.2怎样做的感觉。第二次听刘良华老师的课是在2005年的5月2~5日的四天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教本科的寒暑假班。虽然主题还是“教育的学问”,可他的教学案例和故事却增加和变化了许多。这次的感觉是好老师要做到积极、乐观、热爱,且快乐比成功更重要;快乐的老师会感染学生快乐;快乐的老师才会有机会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
1.3走自己路的感觉。第三次听刘良华老师的课是在2005年的12月16日晚上,他为宁波市的“校长研究课程班”上课。课题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宁静阅读习惯的培养”。课后我检讨自己这一学期来(忙碌的教学——周课时19节,操心的班主任工作),也没有宁静地阅读。在这次听课中,我感觉到好老师就是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把生活和情感融入课堂,让学生轻松些、快乐些、活得开心点儿。
1.4教学尝试的感觉。第四次听刘良华老师的课是在2006年的1月22、23日,课题是“叙事教育学”。虽然只上了二天,可我依然是在舒服地享受,同时更多的是联系自己的教学品味刘老师的教育理念。“在这舒服地享受中”,总会得到一点启示,让我有所思考和行动——下学期的“实用组织行为学”这门课,原计划从“个体、群体、团队、领导”四个方面搜集资料备课;现在我却在想,如果从“做人、处事、合作、探究”这四个方面切入:会通俗易懂些吗?会更好地联系学生生活和情感吗?会融入教育学达到教育的目的吗?这是我第四次听课的感觉——真好!
2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听课
2.1“培训课”的感觉。2004年度第二期“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班”将我带进华南师范大学。想起10月6日至11月14日周末学习班,是有收获的日子。除了有证书的收获,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享受了一次大餐,体现了名校、名师的有益效应。四门课程的学习,安排了五位教师任教。
第一门课程是《高等教育学》,由陈伟博士和卢晓中教授各上两天。陈伟博士知识渊博,“飞马行空”的授课方式,将我带进浩瀚的知识海洋;唤醒、鼓舞了我——努力学习、终生学习、享受学习。关于大学理念、教育观念、理性思维、智慧发展、人文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等等第一次烙入我脑海,使我兴奋。卢晓中教授,从教师威信、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大学理念(四个角色)、教育理念(办学、管理、教学、学生学习)、大学发展(个性张扬,五光四射的地方)等方面进行阐述。采用了“内容丰富的综合串讲”方式,体现了有效教学的技巧性。
第二门课程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安排了张积家教授主讲。采用了传统的“线索”讲授方式:内容丰富多彩、知识宽广、语言风味幽默,最让人欣赏的是他“关于学术研究的四种方式”。
第三门课程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由陈岸涛副教授讲授。内容:为什么要有师德?师德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师德的内化和外化、师德的主体实践、教师的言表风纪。内容丰富生动,具有说服力;常常借助提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优美的课件制作也给学生美感;是典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法”——引人入胜,轻松、开心的成功教学。
第四门课程是《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由葛新斌副教授任课。借用案例:“北大教师评聘制度的改革”来分析讲课,属案例教学法。
以上是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班”课的感觉——最实在。
2.2“旁听课”的感觉。《国防教育》——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特点。聘请海军学院的一位女教师任课,课程资源丰富、知识面广、理论联系实际,讲课生动、引人入胜;授课思路清晰:以发展阶段为线索,借助每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著作、思想来展开,并通过古今中外对比分析讲述,让学生掌握课程目的。
《管理学基础》课,由梁永丰教授任课。以关键字词、事件为线索,融入“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理论,联系生活和社会讲课,内容丰富多彩。
姜凤华教授的“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陈俊副教授的“个案心理分析”、吴忠培副教授的“管理的精髓——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湛新民教授的“做个精明的人力资源部门总管——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将峦教授的“航空母舰使向何方——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旁听课”的感觉——最有用的教学观模学习。
2.3“网络课”的感觉。周末,我到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听课。①文学与写作:有闵定庆老师的《中国近代文学作品导读》、李金涛老师的《中国现代文学》、张承良老师的《写作应用》、李静老师的《大学写作》;②教育:袁锐锷老师的《外国教育管理吏》、王建军老师的《中国教育管理吏》、马林老师的《教育法学》、卢勃老师的《现代教学论》、胡中锋老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法》、王新如老师的《学校管理心理学》、陈筱洁老师的《心理学》、刘学兰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③其他:莫岳云老师的《行政决策学》……“网络课”的感觉——最简易明了(教材选用很好)。
3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听讲座
3.1人文知识讲座。我听的第一场讲座,是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主讲的“人文学与知识社会”,领略到大师的风采,他的讲座似乎指导了我今后阅读的方向。第二场讲座,是中国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孟健伟教授主讲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场讲座引我到科学精神的海洋与人文精神的海洋巡视了一遍,享受了一次丰富的精神大餐。感悟人文精神的作用——就是积极向上的精神;中国的发展要人文精神,个人的成长更要人文精神,知识的最深层还是人文精神。第三场讲座,是老舍的儿子——舒乙主讲:“我的生活——文章与绘画”。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不成作家;没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写不好文章;艺术来源于生活,重视文化底蕴的熏陶。“我的生活——文章与绘画”,体现人文精神的最深层、最深奥的高原之境!第四场讲座,是郑千一老人:“与经典同行,拓中华未来”。第五场讲座,是历史系杨皑教授:“欣赏古籍中经典篇目及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杜维明教授推崇“人文学教育——基础教育”,孟健伟教授“从科学的角度推崇人文精神的作用”,舒乙学者重视“文化修养的熏陶”,郑千一老人读经典创“童子功”,杨皑教授 “欣赏古籍中经典篇目及其思想——建文化底蕴”。五位名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人文精神,使我受益匪浅。
3.2欣赏好课(讲座)。清华、北大特约讲师,自由赞稿人汪大正主讲:“观念也是就业力”。名师的风采:一堂好课,让听者动脑并动心,回味并期待;课程意识,丰富、有用、有趣(课程资源丰富——声、图、文并茂);教学意识,健康、实用(有生活、社会、工作、思想等方面内容),引人入胜;评价意识,体现辩正的统一性、矛盾的两面性(客观地对待一切事物)。
清华、北大特约讲师,中国成功学作家丁远峙主讲:“人生控制论——成功学”。人生的改变在一瞬间,人生的目标(方向和定位);你必须学会学习,行动中的学习;必须积极主动地进入“良性循环”中去——人生要出成果,就要享受过程;当过程更快乐,就会出成果。案例教学,实用、风趣,又是别开生面的一堂好课。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国健教授主讲:“立志、定向、成才”。这场讲座的导入特别的棒:一个“放羊的故事”片段。燎阔的草原上,一群羊群、一长一少的放羊人,一段对话,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三场精彩的讲座,我理解为“如何让大学生‘精神成人’”。汪大正老师的主题,人(大学生)——观念的转变;丁远峙老师的主题,人(大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王国健老师的主题,人(大学生)——培养方向的转变。
3.3相关知识讲座。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启升教授主讲:“考研英语应试辅导”。教学风格,采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解惑、传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使听者受益也。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梁锦祥教授主讲:“漫谈考研”。课程资源丰富,数据说服有力,讲座中隐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听者受益。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恒教授主讲:“走向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化”。阐述我国立法、施法、执法中的全方位存在的问题,以及追求实现全社会的法制制度的思想。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高级法官、律师、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陶凯元主讲:“加拿大法官遴选制度”。整场讲座,透视着讲者不断追寻,善于沟通、善于协调发展,享受快乐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陶老师的人格魅力如出于亏泥而不染的荷花,人靓、声美、知识渊博,气质高雅,体现了女性最高境界的风采!中央编译局、王学东博士、研究员主讲:“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西文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经济(企业),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产物;市场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必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与时俱进,互相并存、互相相容的经济全球化。华南师范大学公共关系学院陈开先教授主讲:“‘10+1’制度框架下的‘9+2’合作问题”。站在哲学的深层次研究国家大事——“9+2”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意义;“克拉地夹”战略方案已由云南大学的学者提出,破解了“马六甲困局”——石油输纽。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周炽成教授主讲:“百年流学潮与中西文化交流”。内容丰富,大开眼界。武汉大学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齐勇教授主讲:“儒家伦理与哲学理论——以亲亲互隐为中心”。揭示中国现代化的缺席,基层伦理(底层伦理),分析社会现象。湖南师范大学唐凯麟教授主讲:“市场经济与政治思想”。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文化精神、价值理性。广东省原知识产权局局长郭喜泉老师主讲:“知识产权制度和科学创新”。敞开了他了如指掌而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知识产权问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王一江主讲:“国家与经济”。袁国兴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新人文主义思潮与现代化”。……
名师、学者的讲座及课堂,是最好的一种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扩大信息量);是最好的一种观模教学的方法(教学风格的充分展现),是最好的一种读人学习(向不同的名师、名教、学者学习)。华南师范大学的讲座及课堂,使我有幸接触到众多的名师、学者们,也是我作为职业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
我的从教工作,虽然教龄不长;虽然教育之路是无止境的,且教育工作是不轻松的。但我依然会喜欢、快乐地走下去,依然会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依然会慢慢地走,欣赏着!
参考文献
1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M].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