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活里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她和语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为我们培养活生生的人,培养和社会紧密联系的人,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提供了最好的实践、检验和锻炼的场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生活的资源,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生活化的情境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活。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现实也要注重实效性,注意提升生活,强化针对性和凸现个性。
【关键词】语文 生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活里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她和语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为我们培养活生生的人,培养和社会紧密联系的人,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提供了最好的实践、检验和锻炼的场所,《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充分挖掘生活的资源,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生活为教学服务,让生活的气息充溢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课文,及其中录用的大量生字词,大多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所以要让学生读懂、理解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在教学时,我们光凭嘴巴说可不行,因为说得再多,学生不明白都没用。所以不妨改变思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搬到现实生活中来,让他们通过现实的情景和感受去理解书中的内容,感受书中的情怀,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学语文的乐趣,培养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区分并理解“泼”和“灌”,我就拿着杯子分别做出这两个动作,让学生说说是“泼”还是“灌”,接着让学生一边模仿,一边声情并茂地读读这段文字,词语就在这一演一读中灵动了起来,学生在文字中得来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和生活产生了共鸣,对泼水节上人们那欢快的心情也体会更深。情感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二、让生活化的情境走进语文课堂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让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返的情景,让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这就为教师讲课达到这种境界创造了条件,为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学习语文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许多课文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生活,感悟语文。如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由于实际的莫高窟真景离孩子们太远,不能亲临现场,但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她的艺术价值——黄沙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教学时,我在孩子们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生动地展示了莫高窟那险要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不禁感叹:莫高窟真不愧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此时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内容,优美的画面和生动的文字相契合,壮美而自豪的情感和孩子们的心灵相碰撞,课文的主旨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也随之不断升华。
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活
生活是兒童存在的方式,是儿童存在与发展的过程,儿童对于自然、社会、人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追问的欲望,正是因为这种探究和追问,生活对于儿童才会呈现多姿多彩的内容。《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好: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田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语文教材中表达好思想、好行为、好习惯、好品德的文章比比皆是,我们必须善加利用,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叶圣陶先生早在80年前谈到小学国文教育时就明确提出了“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的著名论断。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生命发展,不能不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文本中提炼生活的真谛,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建构学生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苏教版第十册《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净,素雅温馨。文中那些平淡的小事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使我们明白真爱的含义。在教学时,我就问:“妈妈说‘爱如茉莉’,小作者相信吗?”学生通过作者的语气判断她不信,接着我问“你们信吗?请告诉我原因。”学生们纷纷动笔在书上勾勾画画,不到一会儿就在书上找出了许多证明爸爸妈妈真爱的证据。接着,我并没有就此止步,话锋一转,便问大家:“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同学们都说“爱”,接着我又问:“有证据吗?”同学们有的说给他买蛋糕了,有的说给他买新衣服了,有的说带他去吃肯德基了……接着我又问:“那当你们犯错误时,打你们,惩罚你们是不是爱呢?”一语激起千层浪,这无疑激起了孩子们对自己生活的思考,激起了孩子们对父母的爱的重新体验与认识。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品味了文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到了爱的真谛,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更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这一命题本身也标示出语文教学不能等同于生活,即既不能不联系生活实际,也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实际,也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高于生活;联系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应当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同时也要注重实效性,注意提升生活,强化针对性和凸现个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小语教学才是有生活味的教学,才是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解读
[2]《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3]《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
【关键词】语文 生活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生活里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教学资源,她和语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为我们培养活生生的人,培养和社会紧密联系的人,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提供了最好的实践、检验和锻炼的场所,《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充分挖掘生活的资源,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生活为教学服务,让生活的气息充溢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录的课文,及其中录用的大量生字词,大多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所以要让学生读懂、理解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在教学时,我们光凭嘴巴说可不行,因为说得再多,学生不明白都没用。所以不妨改变思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搬到现实生活中来,让他们通过现实的情景和感受去理解书中的内容,感受书中的情怀,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学语文的乐趣,培养学语文的兴趣。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区分并理解“泼”和“灌”,我就拿着杯子分别做出这两个动作,让学生说说是“泼”还是“灌”,接着让学生一边模仿,一边声情并茂地读读这段文字,词语就在这一演一读中灵动了起来,学生在文字中得来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和生活产生了共鸣,对泼水节上人们那欢快的心情也体会更深。情感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净化。
二、让生活化的情境走进语文课堂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让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返的情景,让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这就为教师讲课达到这种境界创造了条件,为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学习语文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许多课文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生活,感悟语文。如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由于实际的莫高窟真景离孩子们太远,不能亲临现场,但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她的艺术价值——黄沙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教学时,我在孩子们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生动地展示了莫高窟那险要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不禁感叹:莫高窟真不愧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此时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内容,优美的画面和生动的文字相契合,壮美而自豪的情感和孩子们的心灵相碰撞,课文的主旨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也随之不断升华。
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活
生活是兒童存在的方式,是儿童存在与发展的过程,儿童对于自然、社会、人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和追问的欲望,正是因为这种探究和追问,生活对于儿童才会呈现多姿多彩的内容。《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好: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田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语文教材中表达好思想、好行为、好习惯、好品德的文章比比皆是,我们必须善加利用,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叶圣陶先生早在80年前谈到小学国文教育时就明确提出了“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的著名论断。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生命发展,不能不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价值取向。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从文本中提炼生活的真谛,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建构学生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苏教版第十册《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净,素雅温馨。文中那些平淡的小事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使我们明白真爱的含义。在教学时,我就问:“妈妈说‘爱如茉莉’,小作者相信吗?”学生通过作者的语气判断她不信,接着我问“你们信吗?请告诉我原因。”学生们纷纷动笔在书上勾勾画画,不到一会儿就在书上找出了许多证明爸爸妈妈真爱的证据。接着,我并没有就此止步,话锋一转,便问大家:“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同学们都说“爱”,接着我又问:“有证据吗?”同学们有的说给他买蛋糕了,有的说给他买新衣服了,有的说带他去吃肯德基了……接着我又问:“那当你们犯错误时,打你们,惩罚你们是不是爱呢?”一语激起千层浪,这无疑激起了孩子们对自己生活的思考,激起了孩子们对父母的爱的重新体验与认识。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品味了文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到了爱的真谛,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更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感悟。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这一命题本身也标示出语文教学不能等同于生活,即既不能不联系生活实际,也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实际,也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高于生活;联系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应当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同时也要注重实效性,注意提升生活,强化针对性和凸现个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小语教学才是有生活味的教学,才是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解读
[2]《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3]《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