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大学 810008)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当前学生不良心理影响现状及其原因来分析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出於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出於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当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学校体育;心理健康
前言
近年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展趋势正越来越多地威胁着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心理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高校体育工作者也通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当前学生不良心理影响现状及其原因来分析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
1心理健康
1.1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适应与发展的心理状态。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省市大中小学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发展很不平衡,尚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许多学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还难以适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二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处理好与德育、健康教育等的关系,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课程化、医学化、德育化等倾向。
1.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以心理保健为手段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它以心理适应为重点达到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它以心理发展为目标达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1.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涉及学生的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和升学与择业问题的教育与辅导。主要包括:
(1)培养健康人格;
(2)树立自尊、自主、自强的主体意识;
(3)进行情绪教育;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其他诸如性心理卫生指导及升学就业指导等。
2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身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一个延续,二者间存在着"鱼和水"之关系。如何将二者有效地结合并发挥各自最大的功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同终生体育目标的统一。
2.1 促进学校体育目标与终生体育目标的统一
按体育对象的特点,遵循人体发展的年序分类为婴幼儿体育、少年儿童体育、青年体育、以及中老年体育,更能体现终生体育的连续性,而按体育运动进行的场所分类的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体现终生体育的连续性则有所不足。加上长期受“学校教育的阶段为中心”的影响,我们常把体育看成只是学校的事,对于展望作为终生体育的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一贯性或综合性的目标,可以说还不够充分。普及体育分类学知识,让人们普遍了解各类体育范围的划分,不同的目的,各自承担的任务,知道在各个年龄时期,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如何坚持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在终生体育总目标下,实现学校体育同终生体育目标的统一。
2.2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强化终生体育的观念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重身体(生理)方面的内容,忽视精神方面的内容,“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之任务,至今完成不好,大部分毕业生终生体育观念不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体育能力差,未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所以,很有必要强化终生体育的观念,对现有运动项目必须有针对地取舍,树立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而所有的目标都是要为终生体育这一目标服务的。
3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影响
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将突破德育的范畴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立一育。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体育教学中育心功能应和育体同等重要,互为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一功能是育体育心,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4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运动水平相辅相成,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将突破德育的范畴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立一育。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体育教学中育心功能应和育体同等重要,互为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一功能是育体育心,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校体育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任何其他方式、手段无法替代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的问題在于体育教师的素质,一是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二是教师的心理卫生意识、知识和相关理论水平。体育教师没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丰富的心理卫生知識是不可能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标准与体育学科特点有机结合并具体化,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和心理环境,使学校体育从传统的“补救式”教育成为“发展式”教育,不断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准,使之便于体育教师具体操作和检验。学校体育中要制定出适合各种学生群体、各个年龄阶段、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心理健康的检测和评量,需要研究者作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学金》钦昌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4.3
[2]刘光肃等.试论学校体育与终生体育[J].体育科学,1993,(4)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当前学生不良心理影响现状及其原因来分析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出於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出於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当然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学校体育;心理健康
前言
近年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展趋势正越来越多地威胁着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心理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高校体育工作者也通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当前学生不良心理影响现状及其原因来分析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
1心理健康
1.1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适应与发展的心理状态。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省市大中小学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发展很不平衡,尚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许多学校从思想认识、师资水平到必要的条件还难以适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二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处理好与德育、健康教育等的关系,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课程化、医学化、德育化等倾向。
1.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以心理保健为手段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它以心理适应为重点达到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它以心理发展为目标达到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1.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涉及学生的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和升学与择业问题的教育与辅导。主要包括:
(1)培养健康人格;
(2)树立自尊、自主、自强的主体意识;
(3)进行情绪教育;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其他诸如性心理卫生指导及升学就业指导等。
2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身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一个延续,二者间存在着"鱼和水"之关系。如何将二者有效地结合并发挥各自最大的功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同终生体育目标的统一。
2.1 促进学校体育目标与终生体育目标的统一
按体育对象的特点,遵循人体发展的年序分类为婴幼儿体育、少年儿童体育、青年体育、以及中老年体育,更能体现终生体育的连续性,而按体育运动进行的场所分类的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体现终生体育的连续性则有所不足。加上长期受“学校教育的阶段为中心”的影响,我们常把体育看成只是学校的事,对于展望作为终生体育的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一贯性或综合性的目标,可以说还不够充分。普及体育分类学知识,让人们普遍了解各类体育范围的划分,不同的目的,各自承担的任务,知道在各个年龄时期,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如何坚持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在终生体育总目标下,实现学校体育同终生体育目标的统一。
2.2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强化终生体育的观念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重身体(生理)方面的内容,忽视精神方面的内容,“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之任务,至今完成不好,大部分毕业生终生体育观念不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体育能力差,未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所以,很有必要强化终生体育的观念,对现有运动项目必须有针对地取舍,树立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而所有的目标都是要为终生体育这一目标服务的。
3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影响
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将突破德育的范畴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立一育。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体育教学中育心功能应和育体同等重要,互为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一功能是育体育心,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4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运动水平相辅相成,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将突破德育的范畴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立一育。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体育教学中育心功能应和育体同等重要,互为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一功能是育体育心,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校体育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任何其他方式、手段无法替代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的问題在于体育教师的素质,一是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二是教师的心理卫生意识、知识和相关理论水平。体育教师没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丰富的心理卫生知識是不可能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标准与体育学科特点有机结合并具体化,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和心理环境,使学校体育从传统的“补救式”教育成为“发展式”教育,不断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准,使之便于体育教师具体操作和检验。学校体育中要制定出适合各种学生群体、各个年龄阶段、具有一定信度和效度的心理健康的检测和评量,需要研究者作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学金》钦昌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4.3
[2]刘光肃等.试论学校体育与终生体育[J].体育科学,1993,(4)
[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