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成都市新都区首批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学校,旃檀小学承担着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探索教育创新持续发展新路径的双重任务。在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在着力思考如何让国家的教育方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地。“我们希望学校在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新方法和新路径。”在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史良静为核心的领导层的探索中,五育并举的落地要有具体的载体,不应该是割裂的五个内容领域的累加,而应该是对同一学科内容的五个目标维度的追求。基于以上认识,旃檀小学在对数学文化的研究中发现,数学教育就是五育并举落地的最佳载体。在系统工程的加持下,旃檀小学的数学文化建设以五年磨一剑的精神大胆变革,成就了如今的“厚积薄发”。
不是冰冷符号,而是“鲜活生命”
旃檀小学在建校之初,学生构成情况较复杂,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这些学生的父母要么因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要么缺乏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就数学学科而言,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概念抽象、推理严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传统的数学课堂普遍显得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
“当数学这门学科成为短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会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希望打开一扇通往数学世界的窗,让阳光照射进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并不是冰冷的数字和符号,而是有鲜活生命和文化底蕴的。”史良静表示,忽视数学文化的熏陶,只重视形式化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悲哀。她要将数学文化作为一项“拯救”工程,不只“拯救”后进生,还要“拯救”优秀生,真正让数学文化在旃檀小学“全面开花”。
学校以“守护本真,静待花开”为办学理念,以培养“真知、真行、真性情的本真学子”为目标,构建了“本真教育”体系;主动引入数学文化,为师生提供相对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以数学课程建设、数学课堂创生、数学文化课题引领为主,辅以数学文化活动,为学生打造独具一格的数学文化校园,并将数学文化作为一个“探测器”,开启发现学生兴趣和教师梦想的新征程。史良静认为,“本真教育”体系的核心目的是以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方式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数学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学校的办学追求高度契合。
优秀的师资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亦是旃檀小学构建数学文化的核心力量。目前,学校数学专职教师队伍中有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8名。强有力的师资给学校带来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数学文化迅速在教师群体中得到认同和实践。
“为什么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教师们自主开发数学文化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满足学生需要,加深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数学文化的教育不能脱离数学课程本身。”副校长王英豪介绍,旃檀小学的数学文化课程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对数学教育目的的理解,全方位地构建起数学文化教育课程群。学校还立足教学实际,围绕数学文化开设了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学数学”变成“玩数学”
芬兰一位数学教育家曾说,在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和生活现象之间有一条鸿沟,数学教育的任务就是把这条鸿沟填平。而对旃檀小学来说,将鸿沟填平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将数学文化渗透于数学教育的活动中,运用“减震器”的理论给师生减负,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同时帮助教师轻松地达成教学目的,真正将“学数学”“教数学”变成“玩数学”。
采访当天,旃檀小学五年级数学组正在举办一场数字华容道竞赛。华容道是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游戏。比赛开始后,只见一双双灵巧的小手熟练地移动着滑块,速度之快,令人赞叹。经过几番激烈地角逐,前五名学生很快脱颖而出。
“学校的数学文化活动或竞赛,是根据学校数学文化活动指南,有计划、成体系地组织和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精神、提升思维能力、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育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发展部部长胡玉兰表示。
勋勋和菲菲是一对龙凤胎,他们在此次华容道竞赛中分别取得了第一名和第三名的佳绩。哥哥勋勋是一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妹妹菲菲则有点内向。他们怀着对小学生活的无限期待,来到了旃檀小学这个大家庭,玩魔方和华容道等益智项目是两个人的共同爱好,每次的成绩也都不相上下。在春风般的校园里、在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中,他们沐浴着阳光,幸福成长。
走在旃檀小学的校园里,处处能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浸润。如各班的楼道文化墙上均开辟了数学文化专版,学生可以出点子和创意,教师协助支持。内容包括对数学家的介绍、丰富多彩的智力闯关数学小游戏等,让学生多角度地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不知不覺间,也解决了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
天天是个敏感的小男孩,爸爸的脾气不好,经常打骂天天。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天天,性格有点急躁,不能接受挫折和失败,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得顺着他。他一发脾气就会在教室里大喊大叫,需要教师们一起配合才能制止他。数学教师宋伟特别关注天天,经常开导和鼓励他,一段时间后,天天的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会出现突然不想上课的情况。一次偶然的机会,宋伟发现天天喜欢玩魔方,还在学校组织的一次魔方比赛中获了奖,于是邀请天天当其他学生的“小师傅”,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如何将魔方快速复原”。慢慢地,天天与其他学生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也能平静地跟教师沟通交流了。
“魔方运动是一项健康向上的运动。魔方比赛的举办,不仅能让学生们体会玩魔方的乐趣,还可以让和天天一样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与教师拉近距离,让他们慢慢地学会调整和改变自己,最终步入学习的正轨。”宋伟说。
旃檀小学的教师不断运用教育智慧和策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在数学文化与德育方面,学校开展“数学趣味小故事”分享会,通过介绍古今数学家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数学文化与智育方面,通过“棋思妙想”“最强大脑”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数学文化与体育方面,开展“民间游戏与数学”活动,在游戏中增强学生的数感、量感,感悟体育精神,提升体育素养。在数学文化与美育方面,举办“环创艺术与数学”等创作活动,让学生们在剪、拼、画的创作中用数学眼光欣赏和创造数学之美。在数学文化与劳育方面,开展“校园农场与数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农场中找数学、用数学,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效率,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研组长叶娟告诉记者:“最初开展德、智、体、美、劳的各种活动时,我们很担心这些活动会耽误教学任务,但是尝试以后发现,这些活动不但没有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反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学生调查发现,学生参与数学文化课程和活动时长与其学习兴趣、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存在正相关。
“游戏”“玩”的背后,是在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探索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创造的快乐。原来,数学不仅是求解数学题目,也可以像语文一样进行阅读,还可以像玩游戏一样有趣。
摆脱枯燥,让课堂趣味横生
只有真正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增加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为使数学文化创新发展,教师们转变教学思维、探索教学改革的良机,从数学文化的视角挖掘数学概念内涵,并将其贯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探寻数学内容的本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对数学本质的深度理解,从文化的角度形成教学的意识与视野。”王英豪表示,学校不断探索各种路径,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定理公式的拓展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让抽象的数字、符号、公式变得形象生动,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趣味横生。
在旃檀小学的数学课上,可以看到教师们从数学史溯源,精准把握教学内容。教师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将数学价值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儿童立场为起点,科学构建课堂框架。教师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以理性思维为目标,积极落实课堂生成。在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积淀下,数学文化就像一个“变压器”,不断转型升级,把课堂解放出来,交给学生,学生开始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真正实现了自律、自主、自发地学习。
历经孕育萌发、发展演化的过程,数学文化在旃檀小学“开花结果”,家庭教育也成为丰沃的土壤。家长在肯定教师奉献的同时,十分惊喜地看到自己孩子的快速成长。
疫情期间,学生们有段时间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教师们组织了一场巧搭“牙签桥”的亲子活动,来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数学备课组长王洁表示,旃檀小学的家长群体特殊,平时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很少。可这次疫情期间,家长十分配合教师的工作,主动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各具特色的牙签桥作品,让教师甚感欣慰。
当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跳出来,就会打破各学科及家校之间的壁垒,与家长共建家校之桥,形成“1+1>2”的叠加效应。正如科学教师罗淇所说:“在旃檀小学,教师要思考整个学科背后的育人价值,而不仅仅思考所教学科的知识点。这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和提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旃檀小学的数学文化像“喷灌器”一样,引领着学校内涵发展,播撒在学生心中的真善美、积极向上的种子将助益终身。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了“數学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学生活动、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五位一体、具有系统性的数学文化教育实施路径,为五育并举落地提供了新的实践样例,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数学文化实验学校,成都市智慧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单位、阳光体育示范学校,新都区家庭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研究数学文化之余,旃檀小学不忘关注特殊孩子的发展,让特殊孩子和家庭因此受益。雷雷是一个唐氏综合征患儿,自理能力很弱,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祖辈包办。来到旃檀小学上学后,雷雷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还会影响其他学生上课。经过开会讨论,学校决定给雷雷私人订制一份成长计划,重点培养雷雷的自理能力。教师鼓励雷雷,在学习上给他降低要求,让他习惯课堂、能够坐得住,并给他安排力所能及的事情,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给学校领导送一份文件、比赛时帮同学加油助威……都会让雷雷感到开心快乐。现在,他已经能够安心上课,并具备良好的自理能力了。
在教师们的眼中,雷雷很聪明,他只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要让雷雷这样的特殊孩子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让他找回自信,健康成长。
“作为一所办学只有5年的学校,我们在数学教育上已形成了自身特色,当然,我们不仅仅局限于数学文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才是我们始终在坚持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史良静深知,办学思路的进一步明晰和对如何培养人的进一步认识,会成为学校后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打破思路,找到全新且独一无二的路径,旃檀小学从未放弃,也从未止步。
(文中天天、雷雷均为化名)
不是冰冷符号,而是“鲜活生命”
旃檀小学在建校之初,学生构成情况较复杂,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这些学生的父母要么因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要么缺乏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就数学学科而言,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概念抽象、推理严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传统的数学课堂普遍显得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
“当数学这门学科成为短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会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希望打开一扇通往数学世界的窗,让阳光照射进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并不是冰冷的数字和符号,而是有鲜活生命和文化底蕴的。”史良静表示,忽视数学文化的熏陶,只重视形式化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悲哀。她要将数学文化作为一项“拯救”工程,不只“拯救”后进生,还要“拯救”优秀生,真正让数学文化在旃檀小学“全面开花”。
学校以“守护本真,静待花开”为办学理念,以培养“真知、真行、真性情的本真学子”为目标,构建了“本真教育”体系;主动引入数学文化,为师生提供相对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以数学课程建设、数学课堂创生、数学文化课题引领为主,辅以数学文化活动,为学生打造独具一格的数学文化校园,并将数学文化作为一个“探测器”,开启发现学生兴趣和教师梦想的新征程。史良静认为,“本真教育”体系的核心目的是以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方式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数学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学校的办学追求高度契合。
优秀的师资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亦是旃檀小学构建数学文化的核心力量。目前,学校数学专职教师队伍中有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8名。强有力的师资给学校带来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数学文化迅速在教师群体中得到认同和实践。
“为什么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教师们自主开发数学文化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满足学生需要,加深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数学文化的教育不能脱离数学课程本身。”副校长王英豪介绍,旃檀小学的数学文化课程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对数学教育目的的理解,全方位地构建起数学文化教育课程群。学校还立足教学实际,围绕数学文化开设了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学数学”变成“玩数学”
芬兰一位数学教育家曾说,在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和生活现象之间有一条鸿沟,数学教育的任务就是把这条鸿沟填平。而对旃檀小学来说,将鸿沟填平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将数学文化渗透于数学教育的活动中,运用“减震器”的理论给师生减负,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同时帮助教师轻松地达成教学目的,真正将“学数学”“教数学”变成“玩数学”。
采访当天,旃檀小学五年级数学组正在举办一场数字华容道竞赛。华容道是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游戏。比赛开始后,只见一双双灵巧的小手熟练地移动着滑块,速度之快,令人赞叹。经过几番激烈地角逐,前五名学生很快脱颖而出。
“学校的数学文化活动或竞赛,是根据学校数学文化活动指南,有计划、成体系地组织和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精神、提升思维能力、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育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发展部部长胡玉兰表示。
勋勋和菲菲是一对龙凤胎,他们在此次华容道竞赛中分别取得了第一名和第三名的佳绩。哥哥勋勋是一个阳光开朗的男孩,妹妹菲菲则有点内向。他们怀着对小学生活的无限期待,来到了旃檀小学这个大家庭,玩魔方和华容道等益智项目是两个人的共同爱好,每次的成绩也都不相上下。在春风般的校园里、在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中,他们沐浴着阳光,幸福成长。
走在旃檀小学的校园里,处处能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浸润。如各班的楼道文化墙上均开辟了数学文化专版,学生可以出点子和创意,教师协助支持。内容包括对数学家的介绍、丰富多彩的智力闯关数学小游戏等,让学生多角度地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不知不覺间,也解决了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
天天是个敏感的小男孩,爸爸的脾气不好,经常打骂天天。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天天,性格有点急躁,不能接受挫折和失败,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得顺着他。他一发脾气就会在教室里大喊大叫,需要教师们一起配合才能制止他。数学教师宋伟特别关注天天,经常开导和鼓励他,一段时间后,天天的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会出现突然不想上课的情况。一次偶然的机会,宋伟发现天天喜欢玩魔方,还在学校组织的一次魔方比赛中获了奖,于是邀请天天当其他学生的“小师傅”,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如何将魔方快速复原”。慢慢地,天天与其他学生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也能平静地跟教师沟通交流了。
“魔方运动是一项健康向上的运动。魔方比赛的举办,不仅能让学生们体会玩魔方的乐趣,还可以让和天天一样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与教师拉近距离,让他们慢慢地学会调整和改变自己,最终步入学习的正轨。”宋伟说。
旃檀小学的教师不断运用教育智慧和策略,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在数学文化与德育方面,学校开展“数学趣味小故事”分享会,通过介绍古今数学家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数学文化与智育方面,通过“棋思妙想”“最强大脑”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数学文化与体育方面,开展“民间游戏与数学”活动,在游戏中增强学生的数感、量感,感悟体育精神,提升体育素养。在数学文化与美育方面,举办“环创艺术与数学”等创作活动,让学生们在剪、拼、画的创作中用数学眼光欣赏和创造数学之美。在数学文化与劳育方面,开展“校园农场与数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农场中找数学、用数学,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效率,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研组长叶娟告诉记者:“最初开展德、智、体、美、劳的各种活动时,我们很担心这些活动会耽误教学任务,但是尝试以后发现,这些活动不但没有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反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学生调查发现,学生参与数学文化课程和活动时长与其学习兴趣、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存在正相关。
“游戏”“玩”的背后,是在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探索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创造的快乐。原来,数学不仅是求解数学题目,也可以像语文一样进行阅读,还可以像玩游戏一样有趣。
摆脱枯燥,让课堂趣味横生
只有真正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增加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为使数学文化创新发展,教师们转变教学思维、探索教学改革的良机,从数学文化的视角挖掘数学概念内涵,并将其贯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探寻数学内容的本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对数学本质的深度理解,从文化的角度形成教学的意识与视野。”王英豪表示,学校不断探索各种路径,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定理公式的拓展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让抽象的数字、符号、公式变得形象生动,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趣味横生。
在旃檀小学的数学课上,可以看到教师们从数学史溯源,精准把握教学内容。教师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将数学价值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儿童立场为起点,科学构建课堂框架。教师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以理性思维为目标,积极落实课堂生成。在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积淀下,数学文化就像一个“变压器”,不断转型升级,把课堂解放出来,交给学生,学生开始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真正实现了自律、自主、自发地学习。
历经孕育萌发、发展演化的过程,数学文化在旃檀小学“开花结果”,家庭教育也成为丰沃的土壤。家长在肯定教师奉献的同时,十分惊喜地看到自己孩子的快速成长。
疫情期间,学生们有段时间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教师们组织了一场巧搭“牙签桥”的亲子活动,来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数学备课组长王洁表示,旃檀小学的家长群体特殊,平时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很少。可这次疫情期间,家长十分配合教师的工作,主动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各具特色的牙签桥作品,让教师甚感欣慰。
当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跳出来,就会打破各学科及家校之间的壁垒,与家长共建家校之桥,形成“1+1>2”的叠加效应。正如科学教师罗淇所说:“在旃檀小学,教师要思考整个学科背后的育人价值,而不仅仅思考所教学科的知识点。这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和提升。”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旃檀小学的数学文化像“喷灌器”一样,引领着学校内涵发展,播撒在学生心中的真善美、积极向上的种子将助益终身。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了“數学课堂教学、校本课程、学生活动、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五位一体、具有系统性的数学文化教育实施路径,为五育并举落地提供了新的实践样例,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数学文化实验学校,成都市智慧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德育先进单位、阳光体育示范学校,新都区家庭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研究数学文化之余,旃檀小学不忘关注特殊孩子的发展,让特殊孩子和家庭因此受益。雷雷是一个唐氏综合征患儿,自理能力很弱,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祖辈包办。来到旃檀小学上学后,雷雷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还会影响其他学生上课。经过开会讨论,学校决定给雷雷私人订制一份成长计划,重点培养雷雷的自理能力。教师鼓励雷雷,在学习上给他降低要求,让他习惯课堂、能够坐得住,并给他安排力所能及的事情,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给学校领导送一份文件、比赛时帮同学加油助威……都会让雷雷感到开心快乐。现在,他已经能够安心上课,并具备良好的自理能力了。
在教师们的眼中,雷雷很聪明,他只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要让雷雷这样的特殊孩子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让他找回自信,健康成长。
“作为一所办学只有5年的学校,我们在数学教育上已形成了自身特色,当然,我们不仅仅局限于数学文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才是我们始终在坚持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史良静深知,办学思路的进一步明晰和对如何培养人的进一步认识,会成为学校后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打破思路,找到全新且独一无二的路径,旃檀小学从未放弃,也从未止步。
(文中天天、雷雷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