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探究性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3mx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已有观察和对生产技术的已有感性认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交流评价,自己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理性认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和“成功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该模式的具体过程为: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收集资料,找出研究的方向和实施操作过程(教师引导性作用,学生主体性作用)、以实验为依据的实验事实→科学抽象→发现规律性的知识并得出相关结论→应用于生产、生活和学习中。
  一、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在物理教学中发现问题我们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用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一开始,我们设置了两组实验:第一组,把同一只小灯泡分别接在不同的电路中(电压不同);第二组,把不同的小灯泡(电阻不同)分别接在同一组电路中。让学生们注意观察每一组小灯泡发光的亮度有何变化。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小灯光发光的亮度跟什么因素有关?有怎样确定的关系?
  (2)通过类比等方法合理地将学生当前无法解决的需要学习新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引出,提供给学生思考,以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例如执教“电压”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大家知道水流的形成是由于水压的作用,那么电流的形成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3)借助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并从中引出问题。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例如执教“光的折射”时,一开始,教师可以将一根筷子斜插在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学生观察到筷子折了一段,教师可以问:为什么会折了一段?其原理是什么?这时许多学生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
  2、大胆假设,猜想问题
  当问题发现之后,不要急于用实验去检验,更不能直接说出答案,此时,正是启动思维的大好时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大胆假设,去猜想问题可能的答案。例如在“并联电路的电阻”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出示问题:现修理收音机,急需10Ω的电阻,但手边只有R1=15Ω,R2=20Ω,R3=30Ω,能否修好?应该怎么办?有部分学生会做出假设猜想,将其中两个电阻并联起来,这时教师不要给出正确答案,应给予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猜想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使问题进一步明确化,使实验有了明确的目标,纯化了实验动机;(2)产生悬念,维持了动机的强度;(3)启发了直觉思维。因此,当问题不够具体,不足以激发和维持实验动机的时候,或者指向性并非唯一时,应更多地运用猜想。当然,学生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假设、猜想,可能与正确的结果不一致,甚至差之千里或毫不相干,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的“异想天开”,至少要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
  二、实验探索
  1、设计实验
  有了假设和猜想作为铺垫,学生便跃跃欲试,很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自然学生会想到通过实验的途径来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应该点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再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器材。例如:上面谈到在执教“并联电路的电阻”一节中,部分学生作出猜想,将R1=15Ω和R3=30Ω两个电阻并联起来代替10Ω的电阻能修好收音机,那么自然有学生会联想到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阻值的方案,从而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2、实验探索,归纳总结
  明确了实验的设计方案、器材和实验步骤后,学生可以开始进行探索研究了。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启发,及时做好实验记录,根据现象找出本质,尝试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并将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猜想进行比较,以检验假设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体验人类认识自然的艰辛过程。
  三、教学评价中的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新课程的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在探究性教学中,对实验探究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不仅要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实验探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索性教学的思考
  学生是探索性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探索活动要以实验为基础,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但探索过程中的各方面都要受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实施探索性教学时,在探索内容、探索方法以及要达到的程度上都应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
  学生主体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还不能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索主体,探索活动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当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出现困难时,及时给予启发、提示、点拨,以帮助学生顺利进行探索活动,既不是注入式也不是撒手不管,使学生逐步成为真正独立的探索活动的主体。
  总之,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施后,探索性物理课堂教学只是一种模式,不是要求总是按照这个模式去上课,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整堂课选择这一模式,也可以是一堂课的某个环节选择这一模式。
  
  
其他文献
摘 要:预习一直是很多教师积极采用的教学方法,但预习的一种实质性值得我们去深思,本文将就预习内容选择的适切性、如何科学进行组织,以及对于学生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把握等等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有利于 科学组织 可操作 把握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认为预习是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学习。因此,有些老师每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那么,在当前新课改理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在导入中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上课之初学生就能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数学认知结构的核心环节,因此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概念教学应由“知识型”向“过程型”转变;概念教学应由“讲授型”向“探索型”转变;概念教学应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概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重解题、轻概念,造成了数学概念
期刊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难度最大”是语文教师们的共识。尽管文言文教学依然遭受“白眼”的待遇,但并不影响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更是成为我们教师课改中的关键点之一。 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的教学,是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工作。所谓教无定法、殊途同归,笔者只想从“重文但不轻语”这一点来浅谈文言文的课堂教学。   一、要把文言文当做“文”来教   阅读现代文,我们都知道按
期刊
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作文考查形式,大都以话题作文居多。所谓话题作文,是指围绕一个谈话中心,按一定要求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虽然话题作文的出题形式有一定的优越性——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开放的空间,文体可自选,题目可自拟,立意可自定,但要审好题写好文并非易事。针对同学们在话题作文实践中存在的困惑,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问题的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话题作文的自由度更大了,但同时对同学们的作文积累和自主要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全社会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作为学校教育更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此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天想就初中语文新课程中的社会环境和谐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我们说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与社会相互关联、相互映照、互为因果。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种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做了明确的界定,那就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队,然后得出学生学习的结论,未免过于简单。因为教育的功能不在于区分、甄别学生的优劣,而是在于让在不同层面上的学生、学习能力程度不同的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自己原有的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力,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
期刊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号角也响彻全国,它作为素质教育的延续和内容无疑是我国教育改革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教师的观念、素质、角色、行为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这将是我们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物理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理解新课程标准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它起着指导和统帅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化学课第一节是启蒙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结构的同时,我们增设了《有趣的化学》专题,把有关的“化学史知识”(商代制造精美的青铜器)、“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如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及生活中的化学(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