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校长,在他的十年任期内,出了三位特级教师,五位
小中高:在厦门首届十佳校长和30位杰出教师的评选中,学校有三位教师赫然在榜。所有这些人才,都是土生土长的,没有一个是外校引进的。这些,都与陈荣艺这位原同安第一实小的掌门人紧紧连在一起!
好校长是“学”出来的
陈荣艺说,学习是他不断攀升的梯子。“偷学”专家,活学活用,是陈荣艺的学校管理艺术之一。
1997年,陈荣艺当上了厦门同安第一实验小学的校长。这一年,他参加了省里的“校长高级研修班”,结识了王永、余文森、张文质老师,初次接触到“指导一自主学习”课题和“人文教育”的精神。当时的中国应试教育的沉疴让人忧心忡忡,许多人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在全国各地开展教育改革。这是一个珍珠与泡沫并存的年代,如果把握住机遇,可能很快就可以开创出一片新开地。敏锐的他在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精神的熏陶下。领悟到:百年老校,真正有价值的是其历史传承的文化和精神。
在陈荣艺的“偷学”辞典上,“生命化教育”是一个关键的辞条,他说,生命化教育让他学会反思,学会直面现实,学会“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陈荣艺在同安第一实小当了10年校长,“生命化教育”也践行了10年。他拒绝轰轰烈烈、急功近利的花架子,拒绝任何增加教师负担的假、大、空的政绩工程。
“偷学”老师,以师为友,以师为师,是陈荣艺学校管理艺术的另一个闪光点。陈荣艺离开同安第一实小调到东渡二小,一个学期下来,他就听了六十多节课,以至于市教育学院的教研员转告他,在思明区小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陈荣艺哪天不昕上两节课,就不算上班。”随堂听课成了他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学年听七、八十节课是很正常的。他认为,只有关注课堂,才能真芷关注到师生真实的生命状态。
“偷学”教师的过程,也是与教师交往互动的过程,陈荣艺有很多独到的“绝招”。
其一是赞赏。赞赏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是教师间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同安第一实小的叶莹老师是陈荣艺“慧眼识珠”推出的教坛新秀。提及老校长,她兴奋地说:“陈校长人太好了,太会表扬人了,他一表扬啊,老师就商兴。他一表扬啊,老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比困难多多了!”
其二是倾听。曾经有这样一位教师,可能因年龄变化,心理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什么都看不顺眼。她知道自身出了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她经常找陈荣艺倾诉,每次他不管手头的活有多忙,都会立即停下来倾听。倾听,需要有如水般的耐性和细腻的关怀,需要真诚地把教师当成朋友。
在现行教育背景下,以师为师,并非易事,因为理解教师的现实处境,需要勇气;理解教师的抱怨、牢骚和抵抗,则需要智慧。有一个学期,一年级的教师情绪特别低落,对学校的工作经常持反对意见,甚至为承担上研讨课任务而委屈流泪。这反常的现象引起了陈荣艺的注意,他特意安排了一次只有他参加的年段会,静静地倾听她们的苦衷:“一年级的工作原本就复杂,加上还得参加各级举办的培训工作,承担研讨课任务,实在不堪重负。”“我们每天旱上都得提前半个小时到校,下午提前40分钟进班。放学回家很晚,跟自己的孩子难得有相处的机会,说不定哪天孩子跟自己的妈妈疏远了。”说到动情处,不少教师泪流满面。会后,他把这件事提请校务会研究,订出新规:在没课的情况下。子女未上幼儿园的女教师,可以提前回家照顾孩子。其实,这次“对话”以后,教师们的工作量依然有增无减,但她们却能特别开心地接受和完成任务。道理很简单:在校长理解教师苦衷的同时。教师也理解了校长的苦衷。
他对教师心贴心的理解,也换来了教师们对他的理解和崇敬,在他的博客上,类似的留言随处可见:“校长,您是一位教育的大行家,有着一颗教育的热忱之心。我逢人便夸我们陈校长有多好,只可惜您调到厦门去了。”
好校长是“做”出来的
陈荣艺说,当好校长,关键是要实实在在去“做”。在他刚到东渡二小的时候,整个学校还不到六位老师做教育博客,他无需任何行政命令,无需任何考核要求,短短两个多月,学校70%的教师白发建起了教育博客。做博客,给老师留言,成了他日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博客一下子就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
好校长是切切实实“做”出来的,校长怎么“做”往往决定了学校的面貌。许多学校的领导容不得教师比自己出色,评优、评先、评职称,都得校长先。陈荣艺最不屑此等做法,相反,他总是绞尽脑汁去“逼”学校的老师,逼材料,逼论文,逼上公开课。逼课题研讨,一个又一个人才在他强“逼”之下脱颖而出。周秀珊老师参评小中高,周小青老师参评市杰出教师、拔尖人才,都是他再三鼓励,反复做工作才申报的。他的“逼”,成全了那么多的优秀教师,也“逼”出了学校那么多的成绩。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这是陈荣艺“做”的心得。让“国旗下讲话”形成一个瑰丽的校园文化阵地,是陈荣艺“做”的“小事”之一。“国旗下讲话”是一项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是肃穆的升旗仪式下,学生的表情却一个比一个木讷呆板。陈荣艺急了,但百思不得其解。接触“生命化教育”理念后,他开窍了:这个活动效果不佳的症结,在于师生的“生命不在场”,没有情感的沟通、交流与互动。他着手“做”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彻底改变国旗下讲话的主讲角色,让更多人参与主讲,教师有少先队总辅导员、各年段长、骨干教师,学生有班干部、三好生以及各种学生代表;除重要节日或活动以外,全由学生承担主讲。内容主要结合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选取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中的小事、趣事。升旗仪式很快成为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当此时,学生纪律就出奇的好,掌声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响起。
让少先队入队仪式魅力四射,是陈荣艺“做”的另一件“小事”。首先,把红领巾和最基本的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设定成具体的小朋友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要求:遇见教师说“老师好”。放学回家对父母说“我回来了”,自己穿衣叠被、整理书包和房间,过马路走斑马线……其次,把入队仪式的时间由“六一”改在“元旦”。南方的六月,天气非常炎热,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在操场上晒太阳集会,很容易中暑。其三,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入队仪式。这样的活动,不但是一次亲子行动,也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提高的过程。许多家长参加之后都感触极深。
这样的“小事”,陈荣艺一件接一件地“做”着。同安实小的校园文化也就在这样的“小事”中,悄然滋润着师生的心田。调到东渡二小,他还是这么做,这已经成为他的“工作文化”。
来到东渡二小不久,陈荣艺提出“营造书香校园,构建校园文化”的实施方案。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很快,教师们反弹很厉害,有叫苦连天的,也有消极怠工的……陈荣艺在震惊之余,不批评,不发火,冷静、理智地进行反思,终于找出了症结所在:负责部门在推行过程当中,把方案细化成一个个琐碎的 任务,诸如要求学生一周要读多少本书,写多少篇读书笔记,要求老师必须推荐、阅读多少本书等等。他一条条对照下来,发现这给老师的负担实在太大,与“营造书香校园”的初衷相去甚远。于是。他及时向教师们阐述他一贯践行的“不唯书,不唯风”的务实理念,学校一定不会把“书香校园”活动变成与教师教学、学生成长毫无关系的负担,变成空洞的“走过场”式的闹剧。他调整了活动方案和评价方式,让“书香校园”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
他的宽容与务实,他的灵活与认真,赢得了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阅读之星”、“读书排行榜”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如今的东渡二小,每当放学后,随处可见坐在石阶上沉浸书海的学生。
好校长是“闲”出来的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又觅得了陈荣艺学校管理艺术的又一秘笈:让校园始终弥散着一种互相信任的气氛。他常常感慨,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各种制度和措施,其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可怕的思想观念:老师也是人,而人是有惰性的,所以必须加以监督和限制。就这样,我们的教育不知不觉就把老师当作对立面来管理。预设在不信任前提下的管理,绝对是低下的,有害的。在同安第一实小,他通过细心的观察,反复的思考,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以下制度:教师不用签到坐班;五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免写教案,只要求将上课程序和查获的资料写在书上;下放对学生的评价权,把评价内容、方法、过程交给与学生亲密接触的老师……
这些管理上看似简单的变革,是以充分信任教师、站在教师立场上为基础的,是对教育科学管理的人文补充。实践证明,它不仅呵护,而且激活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在同安实小后期的管理中,陈荣艺曾不无得意地自诩道,他是全校最不忙碌的那个“闲人”。他的“闲人哲学”,实际源于他的清醒认识,源于他对身边行政伙伴的充分信任。他时常这样提醒自己:“当你忙得不可开交时,你是否把属下应该做的事也做了?”他深刻认识到,把属下应该做的也做了的人,除了让人们觉得分工不明确、职责不到位之外,最直接的印象是专权和对属下的不信任。因此,在学校管理上,他尽量避免集权制,把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有序分管,学校的校级领导、处室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基本实现职责、权、利统一,他们各得其所,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成全了一个又一个的教师。经陈荣艺培养起来的教师。有四五个已经在厦门各个学区的学校担任一把手,“有声有色”地践行着他们从同安第一实验小学带去的教育理念和经验。
到了东渡二小后。陈荣艺又成了厦门湖里学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不用签到。真是平地起惊雷,在人们为他捏一把汗的时候,沉浸在被解放的喜悦中的老师们却更努力,更拼命了,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竟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陈荣艺所谓的“闲”,其实是管理上的一种有效策略,他本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校工作上,尽量做到不应酬,少应酬。在他心中,学校是他的另一个家:开蒙启智,生命成全生命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陈玉龙)
小中高:在厦门首届十佳校长和30位杰出教师的评选中,学校有三位教师赫然在榜。所有这些人才,都是土生土长的,没有一个是外校引进的。这些,都与陈荣艺这位原同安第一实小的掌门人紧紧连在一起!
好校长是“学”出来的
陈荣艺说,学习是他不断攀升的梯子。“偷学”专家,活学活用,是陈荣艺的学校管理艺术之一。
1997年,陈荣艺当上了厦门同安第一实验小学的校长。这一年,他参加了省里的“校长高级研修班”,结识了王永、余文森、张文质老师,初次接触到“指导一自主学习”课题和“人文教育”的精神。当时的中国应试教育的沉疴让人忧心忡忡,许多人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在全国各地开展教育改革。这是一个珍珠与泡沫并存的年代,如果把握住机遇,可能很快就可以开创出一片新开地。敏锐的他在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精神的熏陶下。领悟到:百年老校,真正有价值的是其历史传承的文化和精神。
在陈荣艺的“偷学”辞典上,“生命化教育”是一个关键的辞条,他说,生命化教育让他学会反思,学会直面现实,学会“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陈荣艺在同安第一实小当了10年校长,“生命化教育”也践行了10年。他拒绝轰轰烈烈、急功近利的花架子,拒绝任何增加教师负担的假、大、空的政绩工程。
“偷学”老师,以师为友,以师为师,是陈荣艺学校管理艺术的另一个闪光点。陈荣艺离开同安第一实小调到东渡二小,一个学期下来,他就听了六十多节课,以至于市教育学院的教研员转告他,在思明区小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陈荣艺哪天不昕上两节课,就不算上班。”随堂听课成了他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学年听七、八十节课是很正常的。他认为,只有关注课堂,才能真芷关注到师生真实的生命状态。
“偷学”教师的过程,也是与教师交往互动的过程,陈荣艺有很多独到的“绝招”。
其一是赞赏。赞赏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是教师间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同安第一实小的叶莹老师是陈荣艺“慧眼识珠”推出的教坛新秀。提及老校长,她兴奋地说:“陈校长人太好了,太会表扬人了,他一表扬啊,老师就商兴。他一表扬啊,老师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比困难多多了!”
其二是倾听。曾经有这样一位教师,可能因年龄变化,心理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什么都看不顺眼。她知道自身出了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她经常找陈荣艺倾诉,每次他不管手头的活有多忙,都会立即停下来倾听。倾听,需要有如水般的耐性和细腻的关怀,需要真诚地把教师当成朋友。
在现行教育背景下,以师为师,并非易事,因为理解教师的现实处境,需要勇气;理解教师的抱怨、牢骚和抵抗,则需要智慧。有一个学期,一年级的教师情绪特别低落,对学校的工作经常持反对意见,甚至为承担上研讨课任务而委屈流泪。这反常的现象引起了陈荣艺的注意,他特意安排了一次只有他参加的年段会,静静地倾听她们的苦衷:“一年级的工作原本就复杂,加上还得参加各级举办的培训工作,承担研讨课任务,实在不堪重负。”“我们每天旱上都得提前半个小时到校,下午提前40分钟进班。放学回家很晚,跟自己的孩子难得有相处的机会,说不定哪天孩子跟自己的妈妈疏远了。”说到动情处,不少教师泪流满面。会后,他把这件事提请校务会研究,订出新规:在没课的情况下。子女未上幼儿园的女教师,可以提前回家照顾孩子。其实,这次“对话”以后,教师们的工作量依然有增无减,但她们却能特别开心地接受和完成任务。道理很简单:在校长理解教师苦衷的同时。教师也理解了校长的苦衷。
他对教师心贴心的理解,也换来了教师们对他的理解和崇敬,在他的博客上,类似的留言随处可见:“校长,您是一位教育的大行家,有着一颗教育的热忱之心。我逢人便夸我们陈校长有多好,只可惜您调到厦门去了。”
好校长是“做”出来的
陈荣艺说,当好校长,关键是要实实在在去“做”。在他刚到东渡二小的时候,整个学校还不到六位老师做教育博客,他无需任何行政命令,无需任何考核要求,短短两个多月,学校70%的教师白发建起了教育博客。做博客,给老师留言,成了他日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博客一下子就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
好校长是切切实实“做”出来的,校长怎么“做”往往决定了学校的面貌。许多学校的领导容不得教师比自己出色,评优、评先、评职称,都得校长先。陈荣艺最不屑此等做法,相反,他总是绞尽脑汁去“逼”学校的老师,逼材料,逼论文,逼上公开课。逼课题研讨,一个又一个人才在他强“逼”之下脱颖而出。周秀珊老师参评小中高,周小青老师参评市杰出教师、拔尖人才,都是他再三鼓励,反复做工作才申报的。他的“逼”,成全了那么多的优秀教师,也“逼”出了学校那么多的成绩。
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这是陈荣艺“做”的心得。让“国旗下讲话”形成一个瑰丽的校园文化阵地,是陈荣艺“做”的“小事”之一。“国旗下讲话”是一项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是肃穆的升旗仪式下,学生的表情却一个比一个木讷呆板。陈荣艺急了,但百思不得其解。接触“生命化教育”理念后,他开窍了:这个活动效果不佳的症结,在于师生的“生命不在场”,没有情感的沟通、交流与互动。他着手“做”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彻底改变国旗下讲话的主讲角色,让更多人参与主讲,教师有少先队总辅导员、各年段长、骨干教师,学生有班干部、三好生以及各种学生代表;除重要节日或活动以外,全由学生承担主讲。内容主要结合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选取学生熟悉的学习生活中的小事、趣事。升旗仪式很快成为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当此时,学生纪律就出奇的好,掌声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响起。
让少先队入队仪式魅力四射,是陈荣艺“做”的另一件“小事”。首先,把红领巾和最基本的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设定成具体的小朋友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要求:遇见教师说“老师好”。放学回家对父母说“我回来了”,自己穿衣叠被、整理书包和房间,过马路走斑马线……其次,把入队仪式的时间由“六一”改在“元旦”。南方的六月,天气非常炎热,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在操场上晒太阳集会,很容易中暑。其三,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入队仪式。这样的活动,不但是一次亲子行动,也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提高的过程。许多家长参加之后都感触极深。
这样的“小事”,陈荣艺一件接一件地“做”着。同安实小的校园文化也就在这样的“小事”中,悄然滋润着师生的心田。调到东渡二小,他还是这么做,这已经成为他的“工作文化”。
来到东渡二小不久,陈荣艺提出“营造书香校园,构建校园文化”的实施方案。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很快,教师们反弹很厉害,有叫苦连天的,也有消极怠工的……陈荣艺在震惊之余,不批评,不发火,冷静、理智地进行反思,终于找出了症结所在:负责部门在推行过程当中,把方案细化成一个个琐碎的 任务,诸如要求学生一周要读多少本书,写多少篇读书笔记,要求老师必须推荐、阅读多少本书等等。他一条条对照下来,发现这给老师的负担实在太大,与“营造书香校园”的初衷相去甚远。于是。他及时向教师们阐述他一贯践行的“不唯书,不唯风”的务实理念,学校一定不会把“书香校园”活动变成与教师教学、学生成长毫无关系的负担,变成空洞的“走过场”式的闹剧。他调整了活动方案和评价方式,让“书香校园”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
他的宽容与务实,他的灵活与认真,赢得了老师们的理解和支持,“阅读之星”、“读书排行榜”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如今的东渡二小,每当放学后,随处可见坐在石阶上沉浸书海的学生。
好校长是“闲”出来的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又觅得了陈荣艺学校管理艺术的又一秘笈:让校园始终弥散着一种互相信任的气氛。他常常感慨,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各种制度和措施,其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可怕的思想观念:老师也是人,而人是有惰性的,所以必须加以监督和限制。就这样,我们的教育不知不觉就把老师当作对立面来管理。预设在不信任前提下的管理,绝对是低下的,有害的。在同安第一实小,他通过细心的观察,反复的思考,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以下制度:教师不用签到坐班;五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免写教案,只要求将上课程序和查获的资料写在书上;下放对学生的评价权,把评价内容、方法、过程交给与学生亲密接触的老师……
这些管理上看似简单的变革,是以充分信任教师、站在教师立场上为基础的,是对教育科学管理的人文补充。实践证明,它不仅呵护,而且激活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在同安实小后期的管理中,陈荣艺曾不无得意地自诩道,他是全校最不忙碌的那个“闲人”。他的“闲人哲学”,实际源于他的清醒认识,源于他对身边行政伙伴的充分信任。他时常这样提醒自己:“当你忙得不可开交时,你是否把属下应该做的事也做了?”他深刻认识到,把属下应该做的也做了的人,除了让人们觉得分工不明确、职责不到位之外,最直接的印象是专权和对属下的不信任。因此,在学校管理上,他尽量避免集权制,把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有序分管,学校的校级领导、处室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基本实现职责、权、利统一,他们各得其所,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信任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成全了一个又一个的教师。经陈荣艺培养起来的教师。有四五个已经在厦门各个学区的学校担任一把手,“有声有色”地践行着他们从同安第一实验小学带去的教育理念和经验。
到了东渡二小后。陈荣艺又成了厦门湖里学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不用签到。真是平地起惊雷,在人们为他捏一把汗的时候,沉浸在被解放的喜悦中的老师们却更努力,更拼命了,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竟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陈荣艺所谓的“闲”,其实是管理上的一种有效策略,他本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校工作上,尽量做到不应酬,少应酬。在他心中,学校是他的另一个家:开蒙启智,生命成全生命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陈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