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的学与用都与学生的生活直接相关,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既利于学生理解接收和使用知识,又益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同时是一种语文积累的渠道——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对生活化教学掌控不当的问题,影响了生活化教学效用的发挥,这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和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思考
语文知识是源于生活又反馈于生活的,因而要想学好、用好语文,就离不开生活。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起到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将学习与生活关联,具有生动性,因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通过生活化可以使学生认同学科学习的价值,也利于其积极性的调动;第二,生活化利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就具有了直观性,与小学生习惯于感性思维的特征相符合,因而,生活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理解、接受语文知识的效率和质量;第三,语文需要大量的积累作为支撑,比如写作和表达的时候,学生的素材积累、情感积累越多,其水平就越高。通常,教师比较注重阅读来帮助学生积累,而其实,生活是提升学生积累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渠道。也就是说,生活化有益于学生增加积累。基于以上优势,大多语文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化策略的运用——但是,由于对生活化内容、方式等把握不当等问题,小学语文的生活化质量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需要我们教师需要进行反思和优化的。
一、应引入适宜的生活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是要考虑引入什么样的生活作为资源的问题——有些語文教师忽略了这个因素,以为只要是课本之外的、生活实践中的内容都可以用于生活化教学。这就出现了大量成人化的现象,也就是教师所引入的“生活”其实是小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超出了其接收和理解的范围。显然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会起到助学的作用。比如我所教的二年级学生,我们就应该在考虑哪些是他们接触过的、感兴趣的、能理解的。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前应进行调查,选取一些学生家庭中普遍养殖的、本地区较常见的植物来带领学生拓展到生活中。而南方的学校以白杨树为例、北方的学校去讨论香蕉树,显然是不合适的。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我们现在的教学特别强调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比如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而这些素养的培养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独立的思考和体验才能达到目标。而现在有不少的教师,不太注重生活化教学的生成性作用。因为,让学生独立的思考和体验,就会消耗很多课堂学习时间,就不如教师直接讲授来得快。这种理念在素养教育目标体系下,显然是要不得的。因而,在组织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重视生成性的教育,给学生机会、平台,引导他们主动的、有效地对生活问题进行思考判断,从而使之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比如《我是什么》这一课的学习。教师读这篇文章,显然从第一句话就能判断出文章写的是“水”,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成小组去研究——“课文中写的到底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明吗?”这样,学生们通过交流分析,自己判断出文章所写的“主角”,而且会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证明。如“妈妈洗了衣服放到太阳下,就晒干了。就是‘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汽’”——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是完成了对文章的解读,而且其思维能力也就同时得到了培养。
三、注重满足学生个性
生活化教学和紧扣教材的教学有个特别明显的差异,就是学习资源的不同。教材中的内容是规定性的、统一的,而生活则是多彩的、丰富的。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即便是生活在同一个地区,有着很大的生活共性特征,但具体到学生个人,他们的生活经验、体验却又是千姿百态的。因而,在这种情态下,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知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语文素养的建设也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化,比如他们的写作,越个性越能写出好文章。基于这样的学情,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既要帮助学生寻找生活素材,又应开放性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引入学习。比如,在学习了《妈妈睡了》这篇文章后,教师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来描绘自己的妈妈,就不要给他们定框架,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妈妈的实际情况来写,哪怕是写妈妈的“缺点”也不要教条地去套课本上的“美丽”“累”,要写出真情来——这样满足学生个性生活经验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之,生活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可以提升学生积累水平——但生活化教学效用的发挥,教师如何组织是个关键因素。并不是用了生活,就一定是有效的。这一点,需要教师特别引起注意。比如,生活要与学生的心智、经验水平相当,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等素养的培养,应满足学生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程大妹.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 考试周刊, 2013, 000(074):37-38.
[2]余桂英. 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 魅力中国, 2016, 000(040):66-66.
谢裕普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打鼓坪学校 湖南 永州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思考
语文知识是源于生活又反馈于生活的,因而要想学好、用好语文,就离不开生活。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起到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将学习与生活关联,具有生动性,因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通过生活化可以使学生认同学科学习的价值,也利于其积极性的调动;第二,生活化利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就具有了直观性,与小学生习惯于感性思维的特征相符合,因而,生活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理解、接受语文知识的效率和质量;第三,语文需要大量的积累作为支撑,比如写作和表达的时候,学生的素材积累、情感积累越多,其水平就越高。通常,教师比较注重阅读来帮助学生积累,而其实,生活是提升学生积累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渠道。也就是说,生活化有益于学生增加积累。基于以上优势,大多语文教师都会在教学中注重生活化策略的运用——但是,由于对生活化内容、方式等把握不当等问题,小学语文的生活化质量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是需要我们教师需要进行反思和优化的。
一、应引入适宜的生活
语文教学的生活化,首先是要考虑引入什么样的生活作为资源的问题——有些語文教师忽略了这个因素,以为只要是课本之外的、生活实践中的内容都可以用于生活化教学。这就出现了大量成人化的现象,也就是教师所引入的“生活”其实是小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超出了其接收和理解的范围。显然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会起到助学的作用。比如我所教的二年级学生,我们就应该在考虑哪些是他们接触过的、感兴趣的、能理解的。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前应进行调查,选取一些学生家庭中普遍养殖的、本地区较常见的植物来带领学生拓展到生活中。而南方的学校以白杨树为例、北方的学校去讨论香蕉树,显然是不合适的。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我们现在的教学特别强调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比如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而这些素养的培养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独立的思考和体验才能达到目标。而现在有不少的教师,不太注重生活化教学的生成性作用。因为,让学生独立的思考和体验,就会消耗很多课堂学习时间,就不如教师直接讲授来得快。这种理念在素养教育目标体系下,显然是要不得的。因而,在组织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重视生成性的教育,给学生机会、平台,引导他们主动的、有效地对生活问题进行思考判断,从而使之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比如《我是什么》这一课的学习。教师读这篇文章,显然从第一句话就能判断出文章写的是“水”,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成小组去研究——“课文中写的到底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明吗?”这样,学生们通过交流分析,自己判断出文章所写的“主角”,而且会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证明。如“妈妈洗了衣服放到太阳下,就晒干了。就是‘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汽’”——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是完成了对文章的解读,而且其思维能力也就同时得到了培养。
三、注重满足学生个性
生活化教学和紧扣教材的教学有个特别明显的差异,就是学习资源的不同。教材中的内容是规定性的、统一的,而生活则是多彩的、丰富的。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即便是生活在同一个地区,有着很大的生活共性特征,但具体到学生个人,他们的生活经验、体验却又是千姿百态的。因而,在这种情态下,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知也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语文素养的建设也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化,比如他们的写作,越个性越能写出好文章。基于这样的学情,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既要帮助学生寻找生活素材,又应开放性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引入学习。比如,在学习了《妈妈睡了》这篇文章后,教师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来描绘自己的妈妈,就不要给他们定框架,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妈妈的实际情况来写,哪怕是写妈妈的“缺点”也不要教条地去套课本上的“美丽”“累”,要写出真情来——这样满足学生个性生活经验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
总之,生活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可以提升学生积累水平——但生活化教学效用的发挥,教师如何组织是个关键因素。并不是用了生活,就一定是有效的。这一点,需要教师特别引起注意。比如,生活要与学生的心智、经验水平相当,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等素养的培养,应满足学生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程大妹.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 考试周刊, 2013, 000(074):37-38.
[2]余桂英. 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 魅力中国, 2016, 000(040):66-66.
谢裕普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打鼓坪学校 湖南 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