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已被多数院校及教育工作者关注并了解,其灵活的教学流程设计,推动了教学实践的创新。本文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把握学生学习现状及课程特点,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展开教学实践。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总结实践成果、反思不足。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206-02
一、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也可称为“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辅助(学习推动者),课上、课下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师Maureen J.Lage在教授“经济学入门”课程时,采用了最初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比较好。
二、独立院校授课现状
经过多年的应试教育,学子们已非常习惯于老师将知识点磨到最容易消化的程度直接灌下,再以较短的时间强制消化吸收。而大学教育截然不同,一门专业课通常只有32—48学时不等,教师须在此期间将所有重要的知识点全部传递给学生并予以一定拓展,这势必让许多缺乏学习自主性、自律性和拓展性的学生大感“消化不良”,而这样的学生在班级里有时甚至能占到50%以上。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当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被多数教师所了解,应用范围也从最早的经济学入门课程、化学课程等发展到大学计算机课程、英语课程、医学相关课程等多个领域。但在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却非常少见。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独立院校《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尝试
(一)关于《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主干课之一,32学时,开设于大四上学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汽车保险的发展历程;掌握汽车保险的保险内容、相关条款与原则及存在的风险;掌握汽车保险费用的制定原则;掌握汽车理赔的概念、原则、理赔流程;初步掌握车险事故现场查勘、损失评估等能力。
(二)“翻转课堂”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针对保险条款学生必须理解掌握,但授课内容又单调、枯燥的现状,笔者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车险主要险种的教学中,如表1所示。选取“车损险”与“三责险”两大商业险种分别以“翻转”模式与传统模式展开教学,从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参与度、知识点掌握与应用、语表能力等几方面进行对比,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从而进一步检验该模式对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自主性产生的影响。
1.“翻转”教学模式之课前任务,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备课,但采取“翻转”模式后,任课教师提前熟悉、内化上课内容是基础,重点工作是制作针对专业知识点的视频。每个视频通常5—8分钟,包括一个大的知识点或几个小的知识点,如:车损险的定义、赔偿责任、免除责任等。
2.课中设计,课前有了准备,课中教师就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取代传统的教师讲授而展开教学了,但如何开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课中第一阶段,笔者以课前视频结尾的案例为引子引出本次课主要知识点,要求学生6人左右为一组,就视频最后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随后由教师任意抽取几位同学,代表所在组汇报。当几组意见较一致时则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接着进行课中第二阶段;若小组意见不一致,则由教师引导小组间展开短时自由辩论,辩论结束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课中第二阶段,课前视频知识点检验。针对知识点深浅程度和复杂程度的不同,教师可采用判断、选择、问答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当出现多数学生对某个问题解答不清或理解不透时,教师应注意记录并详细解答;课中第三阶段,综合案例分析。
3.课后巩固与拓展,对于课中多数学生解答不清或理解不透的某个知识点,指导教师记录后,应在课后通过交流互动平台(QQ、微信、微博等)提出并强调,甚至可以在下次课中第二阶段进行提问,以巩固和强化。
4.课程考核,传统授课考核中,卷面成绩一般占70%—100%,基本决定了学生该课程的学习状况,而平时成绩产生的影响很小。这样的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较片面。采用“翻转”教学模式的课程,在考核时则不适用。笔者认为,“翻转”教学模式考核应分为三块,第一块是课前成绩,占30%,反映学生课前是否认真主动观看视频并展开思考;第二块是课上成绩,占30%,反映学生对每课知識点的掌握程度;第三块是卷面成绩,占40%,反映课程知识点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总结与反思
与传统授课模式相比,采用“翻转”模式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人数大幅增多,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有效提升;课中问题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部分语表能力较弱的学生得到了有效锻炼,集体场合表达更加流畅、自如,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对于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如图1所示。
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也暴露出以下困难与问题。
第一,为了制作出简短精悍的课前视频,任课教师课前需投入多于传统授课模式一倍以上的时间与精力。
第二,课中设计必须明确、合理才能承上启下,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第三,专业案例选取时须真实生动、知识点突出、难易层次分明,才能配合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近两轮的教学尝试,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给大家的不仅是教学流程的创新,更是教育实践思维的创新,既不局限于“课前看视频”、“课上讨论”、“课后总结”的“1 1 1”模式,也不必在一门课程中至始至终的运用,而应依据具体的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2]杨斌,王义宁,任建四,张海.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8-122.
[3]黄阳,刘见阳,印培培,陈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24):100-106.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206-02
一、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也可称为“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辅助(学习推动者),课上、课下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师Maureen J.Lage在教授“经济学入门”课程时,采用了最初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比较好。
二、独立院校授课现状
经过多年的应试教育,学子们已非常习惯于老师将知识点磨到最容易消化的程度直接灌下,再以较短的时间强制消化吸收。而大学教育截然不同,一门专业课通常只有32—48学时不等,教师须在此期间将所有重要的知识点全部传递给学生并予以一定拓展,这势必让许多缺乏学习自主性、自律性和拓展性的学生大感“消化不良”,而这样的学生在班级里有时甚至能占到50%以上。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当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被多数教师所了解,应用范围也从最早的经济学入门课程、化学课程等发展到大学计算机课程、英语课程、医学相关课程等多个领域。但在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却非常少见。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独立院校《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尝试
(一)关于《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
《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主干课之一,32学时,开设于大四上学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汽车保险的发展历程;掌握汽车保险的保险内容、相关条款与原则及存在的风险;掌握汽车保险费用的制定原则;掌握汽车理赔的概念、原则、理赔流程;初步掌握车险事故现场查勘、损失评估等能力。
(二)“翻转课堂”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针对保险条款学生必须理解掌握,但授课内容又单调、枯燥的现状,笔者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车险主要险种的教学中,如表1所示。选取“车损险”与“三责险”两大商业险种分别以“翻转”模式与传统模式展开教学,从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参与度、知识点掌握与应用、语表能力等几方面进行对比,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从而进一步检验该模式对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自主性产生的影响。
1.“翻转”教学模式之课前任务,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备课,但采取“翻转”模式后,任课教师提前熟悉、内化上课内容是基础,重点工作是制作针对专业知识点的视频。每个视频通常5—8分钟,包括一个大的知识点或几个小的知识点,如:车损险的定义、赔偿责任、免除责任等。
2.课中设计,课前有了准备,课中教师就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取代传统的教师讲授而展开教学了,但如何开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课中第一阶段,笔者以课前视频结尾的案例为引子引出本次课主要知识点,要求学生6人左右为一组,就视频最后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随后由教师任意抽取几位同学,代表所在组汇报。当几组意见较一致时则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接着进行课中第二阶段;若小组意见不一致,则由教师引导小组间展开短时自由辩论,辩论结束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课中第二阶段,课前视频知识点检验。针对知识点深浅程度和复杂程度的不同,教师可采用判断、选择、问答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当出现多数学生对某个问题解答不清或理解不透时,教师应注意记录并详细解答;课中第三阶段,综合案例分析。
3.课后巩固与拓展,对于课中多数学生解答不清或理解不透的某个知识点,指导教师记录后,应在课后通过交流互动平台(QQ、微信、微博等)提出并强调,甚至可以在下次课中第二阶段进行提问,以巩固和强化。
4.课程考核,传统授课考核中,卷面成绩一般占70%—100%,基本决定了学生该课程的学习状况,而平时成绩产生的影响很小。这样的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较片面。采用“翻转”教学模式的课程,在考核时则不适用。笔者认为,“翻转”教学模式考核应分为三块,第一块是课前成绩,占30%,反映学生课前是否认真主动观看视频并展开思考;第二块是课上成绩,占30%,反映学生对每课知識点的掌握程度;第三块是卷面成绩,占40%,反映课程知识点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总结与反思
与传统授课模式相比,采用“翻转”模式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人数大幅增多,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有效提升;课中问题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部分语表能力较弱的学生得到了有效锻炼,集体场合表达更加流畅、自如,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对于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如图1所示。
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也暴露出以下困难与问题。
第一,为了制作出简短精悍的课前视频,任课教师课前需投入多于传统授课模式一倍以上的时间与精力。
第二,课中设计必须明确、合理才能承上启下,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第三,专业案例选取时须真实生动、知识点突出、难易层次分明,才能配合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近两轮的教学尝试,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给大家的不仅是教学流程的创新,更是教育实践思维的创新,既不局限于“课前看视频”、“课上讨论”、“课后总结”的“1 1 1”模式,也不必在一门课程中至始至终的运用,而应依据具体的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2]杨斌,王义宁,任建四,张海.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8-122.
[3]黄阳,刘见阳,印培培,陈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24):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