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充分发挥数学课的优势,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下面结合自己的数学课堂实践经验,浅谈几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看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否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最重要的要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服务,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为了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教学时尽量把题目改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学习目的的题型。
二、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师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对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其次,有了问题意识后,应进一步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可以问这一章节、这一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可以问这一概念如何运用;可以问公式该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形应用)等等。总之,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学,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真正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运用已经掌握知识、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在实践中我们可能都有类似的体验,比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这节课时,我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用自备的正方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方法越多越好。同学们很快折出了常见的几种。我再引导,又有两种新的折法被发现了。把正方形紙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对角折、得到的小三角形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把正方形纸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相对的任意两个顶点重合对折,此时得到的小梯形也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心理学认为,技能水平随联系而提高。通过探索和研讨,初步认识新知识后,还需要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课堂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这个环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组织练习目的要明确,形式要新颖多样,要强调练习的独立性,应创造一个使全体学生都能独立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练习的空间。带有激励性的练习,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在练习中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
四、生活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
学习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书面测试并不是考察的真正目的,关键是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有意义的场合,即现实生活中去。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学生活提供方便,才是数学课学习的真正目的。
五、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
数学新课改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数学学习的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着。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能自主探索。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教师要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下面结合自己的数学课堂实践经验,浅谈几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看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否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最重要的要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服务,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为了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教学时尽量把题目改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学习目的的题型。
二、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师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对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其次,有了问题意识后,应进一步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可以问这一章节、这一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可以问这一概念如何运用;可以问公式该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形应用)等等。总之,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组织教学,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真正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运用已经掌握知识、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在实践中我们可能都有类似的体验,比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这节课时,我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用自备的正方形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方法越多越好。同学们很快折出了常见的几种。我再引导,又有两种新的折法被发现了。把正方形紙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对角折、得到的小三角形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把正方形纸对折、得到长方形,再将长方形相对的任意两个顶点重合对折,此时得到的小梯形也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心理学认为,技能水平随联系而提高。通过探索和研讨,初步认识新知识后,还需要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课堂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能暴露学生在理解、应用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这个环节,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组织练习目的要明确,形式要新颖多样,要强调练习的独立性,应创造一个使全体学生都能独立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练习的空间。带有激励性的练习,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在练习中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
四、生活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障
学习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书面测试并不是考察的真正目的,关键是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有意义的场合,即现实生活中去。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我们的工学生活提供方便,才是数学课学习的真正目的。
五、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
数学新课改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变数学学习的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着。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能自主探索。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教师要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