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认为教育必须从建立教育关系入手。师生关系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它限定了学校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教学过程的性质、组织学生的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和标准等。师生关系又是教师和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心理背景,它限定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觉、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这种关系是由教师来创造的。因此,要改革教育,首先就要改变学校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哥顿说过,师生之间应该是坦诚相对、彼此关怀、独立而不依赖、尊重对方、彼此适应对方的需求。也就是说,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合作,在这样的关系中师生相处和谐、融洽、愉快。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心里特点,以及他们对师生关系的心理需求,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方式,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罗杰斯认为,“一旦教师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创造性”。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育改革首先要着眼于师生关系,建立师生和谐关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应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形式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活动中逐渐成熟。
一、不替代,让他们独立思考
教育应该造就具有独立人格、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熟练教育自我的人,而且,尤其重要的是,他们能在社会生活中自如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时地选择着自己的人生坐标。
首先,让学生学会把握自己,然后才有做好其他事情的可能。在面对学生经常以“老师你说呢,听你的”、“老师,你说怎么办”的借口把自己的“自主权”让给我时,总感觉到这时很尴尬,甚至有些学生把家庭中的问题也让我拿主意,面对着这一切,我有时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学生虽然对自己的老师是信任的,但是当他们有一天真的脱离开老师设立好的圈子和轨道时,就会感到天旋地转,无从下手,所以我在这时就会用一个朋友的身份,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与他们一起分析利害,拿回自己的“自主权”,让学生最终自己决定如何去做。
二、不求全,让他们品尝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准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们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質。可是仅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有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班级中我采取:尊重学生人格,扬长避短,鼓励冒尖,凡是学习达标、又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都可以评为好学生。如班级最佳礼仪标兵、劳动小模范、优秀通信员等。在一次辩论会之后评出最佳辩手,一次足球比赛中评出最佳球员。这种评选活动随时进行,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评价的尺子增加了,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学生得到了肯定,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对于形成理想、增强自信心、激励进取心产生了直接的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的成绩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三、不包揽,让学生学会自主
在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尝试着向学生提出了从班级干部开始轮流主持班队会,主题内容和形式自定。开始学生感到困难,但在准备过程中他们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一次关于最喜欢的动画人物的班队会中,主持的学生先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为同学们介绍,这些资料让我和其他同学大开眼界,而参与讨论的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也让我感到很惊讶。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我有了很多的意外收获,学生也能从班队会中学到许多的知识。
四、不懈怠,与他们同享“阳光”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每一个时刻,都应该把阳光洒向每一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造就学生中成就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塑造适合学生要求的自我,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始终具有“阳光心态”,具有职业的激情和热情,教师对学生要面带微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自己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心田。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的大写的“人”。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作为教师,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真实想法,要容忍学生想法的存在,应该鼓励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以朋友相处,以心相交,师生之间,心心相印。在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广播操;课间与学生一起聊天、一起谈心,一起娱乐的同时,我感受到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幸福,感受到和谐校园的美丽风景中有我与学生的身影,感受到了一个教育者成功的快乐。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实现教学相长。
哥顿说过,师生之间应该是坦诚相对、彼此关怀、独立而不依赖、尊重对方、彼此适应对方的需求。也就是说,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合作,在这样的关系中师生相处和谐、融洽、愉快。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心里特点,以及他们对师生关系的心理需求,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适当的行为方式,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罗杰斯认为,“一旦教师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创造性”。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育改革首先要着眼于师生关系,建立师生和谐关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应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形式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活动中逐渐成熟。
一、不替代,让他们独立思考
教育应该造就具有独立人格、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熟练教育自我的人,而且,尤其重要的是,他们能在社会生活中自如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时地选择着自己的人生坐标。
首先,让学生学会把握自己,然后才有做好其他事情的可能。在面对学生经常以“老师你说呢,听你的”、“老师,你说怎么办”的借口把自己的“自主权”让给我时,总感觉到这时很尴尬,甚至有些学生把家庭中的问题也让我拿主意,面对着这一切,我有时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学生虽然对自己的老师是信任的,但是当他们有一天真的脱离开老师设立好的圈子和轨道时,就会感到天旋地转,无从下手,所以我在这时就会用一个朋友的身份,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与他们一起分析利害,拿回自己的“自主权”,让学生最终自己决定如何去做。
二、不求全,让他们品尝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准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们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質。可是仅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有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班级中我采取:尊重学生人格,扬长避短,鼓励冒尖,凡是学习达标、又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都可以评为好学生。如班级最佳礼仪标兵、劳动小模范、优秀通信员等。在一次辩论会之后评出最佳辩手,一次足球比赛中评出最佳球员。这种评选活动随时进行,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评价的尺子增加了,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学生得到了肯定,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对于形成理想、增强自信心、激励进取心产生了直接的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的成绩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三、不包揽,让学生学会自主
在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尝试着向学生提出了从班级干部开始轮流主持班队会,主题内容和形式自定。开始学生感到困难,但在准备过程中他们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一次关于最喜欢的动画人物的班队会中,主持的学生先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为同学们介绍,这些资料让我和其他同学大开眼界,而参与讨论的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也让我感到很惊讶。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我有了很多的意外收获,学生也能从班队会中学到许多的知识。
四、不懈怠,与他们同享“阳光”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一名教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每一个时刻,都应该把阳光洒向每一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造就学生中成就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塑造适合学生要求的自我,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始终具有“阳光心态”,具有职业的激情和热情,教师对学生要面带微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自己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心田。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的大写的“人”。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作为教师,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真实想法,要容忍学生想法的存在,应该鼓励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以朋友相处,以心相交,师生之间,心心相印。在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广播操;课间与学生一起聊天、一起谈心,一起娱乐的同时,我感受到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幸福,感受到和谐校园的美丽风景中有我与学生的身影,感受到了一个教育者成功的快乐。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见解的共享,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