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在省级各学校即将实施。新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上都是新的,蕴涵着素质教育的理念,它使体育教学有了重大的创新与突破。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无疑会给教育部门和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会引发体育教师这一角色的一系列历史性转变。本文主要是对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学的研究,论述中学体育教学的观念的转变,积极地推行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发挥体育课堂的成效,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保持与新课程的同步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新课程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
1 前言
2006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发表讲话指出: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体育工作的大事。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重视。会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还宣布启动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与发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并下发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这次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 理性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1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体育一词在《学校体育学》书上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都有明确解释,在其释义之末都有通过身体练习即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之含义。众人均知,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遗传、自然环境、教育、生活习惯、个性心理、营养、体育锻炼,还有社会文化环境等。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体育锻炼是最能积极促进身体健康的。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免疫功能,全面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能磨炼意志,培养自信心,提高抗挫力,陶冶美的性情,增强社会与适应能力。
2.2 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和不同国家,对课程的理解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解释。新大纲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深化了原有体育课程改革,融入了健康教育内容。从以增进学生大脑为核心的学生身心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综合水平上,包含学生生理、心理、社会三要素的完整组合等方面体现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但课程目标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换而言之,就是目标统领内容。在内容方面,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施教方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同时新课程标准还建立了评价体系。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差异,强调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把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和体能、技能的进展幅度纳入评价范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了过去有的人不练也跑得快而得到好成绩,有的人怎么练也不行体育成绩差的现象。
3 对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
3.1正确理解课程的名称和性质的变化
新课程不是传统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合并的综合课程,而是更加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能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
3.2深刻理解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教学模式除了具有教学模式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我们将其加以概括,把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依据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规律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的教学样式,以及体育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3.3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3.3.1体育教学思想
体育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模式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使人们能够了解教学模式的来龙去脉。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课程结构,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3.3.2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和策略等方面。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五个领域目标得到部分或全部的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使得构成体育教育模式的结构要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体育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4体育教学则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
4.1体育教学要紧扣“健康第一”的课程指导思想
作为一线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能够做的工作,就是坚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第一”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法中注重体育与健康的内在联系,达成三维健康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与不同需求,要确保每一学生受益。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要紧扣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全体学生的“三维健康”,即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同时也要明确“身体健康”是“三维健康”的基础。
4.2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体育课的核心,是一节体育课教什么、为什么教的直接反映,是一节体育课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根据预先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去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要为学生体育发展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技术,能为学生未来的体育学习与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技术和体能基础。
4.3重视体育课教与学的体验过程
体育课堂教学应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体育教学又是思维与身体运动相结合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体育学习是在多维空间进行的,具有不固定、难控制、难把握等特征,学生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困难,如果有的学生在学习一个有危险、难度大的技术时,几经努力仍达不到目标要求,止时,教师要肯定学生此时的情绪体验,给予相关的诱导和评价。
4.4教学注重运动兴趣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对将要进行的练习感兴趣,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会让学生在心理上顿感厌倦和无味。如中长跑。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来加以引导。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各种的练习“花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进行中长跑教学,可用变线跑、计时跑、追逐跑、定向跑、越野跑等练习方法来发展有氧耐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科学合理的场地器材布置,使练习场地整洁,练习器材整齐有序,能够给学生一种美感和安全感,同样可以诱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教学语言精炼简洁,最好把繁杂难记的动作要领口诀化,这样学生又易记又易理解掌握,直接提高教学效果。
4.5以最好的精神面貌组织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教师的心境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的心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仪表、语言、表情及每个示范动作,对学生的学习心境都能产生影响,要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学习的心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样就要求教师仪表要整洁大方,着装整齐,表情喜悦,乐观向上。讲解要扼要简练,易懂,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示范要正确到位,动作优美,产生强烈艺术感。课堂组织要规范,有开始,有结束,教师精神饱满,学生就信心百倍;教师要和蔼可亲,耐心辅导,多加鼓励,及时肯定。21世纪是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学生也普遍喜爱看体育竞赛和体育比赛。在体育课上学生一听说要比赛,马上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奋无比。在体育教学中,要组织好多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胜利与失败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5 小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新时期体育教师如何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贯彻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完成学校体育健康总目标。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新课程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
1 前言
2006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务委员陈至立发表讲话指出: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体育工作的大事。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重视。会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还宣布启动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与发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并下发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这次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 理性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1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体育一词在《学校体育学》书上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都有明确解释,在其释义之末都有通过身体练习即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之含义。众人均知,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遗传、自然环境、教育、生活习惯、个性心理、营养、体育锻炼,还有社会文化环境等。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体育锻炼是最能积极促进身体健康的。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免疫功能,全面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能磨炼意志,培养自信心,提高抗挫力,陶冶美的性情,增强社会与适应能力。
2.2 认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和不同国家,对课程的理解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解释。新大纲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深化了原有体育课程改革,融入了健康教育内容。从以增进学生大脑为核心的学生身心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综合水平上,包含学生生理、心理、社会三要素的完整组合等方面体现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课程目标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但课程目标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换而言之,就是目标统领内容。在内容方面,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施教方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同时新课程标准还建立了评价体系。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差异,强调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把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和体能、技能的进展幅度纳入评价范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了过去有的人不练也跑得快而得到好成绩,有的人怎么练也不行体育成绩差的现象。
3 对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解
3.1正确理解课程的名称和性质的变化
新课程不是传统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合并的综合课程,而是更加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能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
3.2深刻理解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教学模式除了具有教学模式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我们将其加以概括,把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依据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规律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的教学样式,以及体育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
3.3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3.3.1体育教学思想
体育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模式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使人们能够了解教学模式的来龙去脉。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课程结构,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3.3.2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和策略等方面。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五个领域目标得到部分或全部的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使得构成体育教育模式的结构要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体育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4体育教学则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
4.1体育教学要紧扣“健康第一”的课程指导思想
作为一线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体育教师能够做的工作,就是坚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第一”基本理念,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法中注重体育与健康的内在联系,达成三维健康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与不同需求,要确保每一学生受益。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要紧扣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全体学生的“三维健康”,即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同时也要明确“身体健康”是“三维健康”的基础。
4.2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体育课的核心,是一节体育课教什么、为什么教的直接反映,是一节体育课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又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一定要根据预先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去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要为学生体育发展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技术,能为学生未来的体育学习与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技术和体能基础。
4.3重视体育课教与学的体验过程
体育课堂教学应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过程。体育教学又是思维与身体运动相结合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体育学习是在多维空间进行的,具有不固定、难控制、难把握等特征,学生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困难,如果有的学生在学习一个有危险、难度大的技术时,几经努力仍达不到目标要求,止时,教师要肯定学生此时的情绪体验,给予相关的诱导和评价。
4.4教学注重运动兴趣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对将要进行的练习感兴趣,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产生直接兴趣,而有些内容会让学生在心理上顿感厌倦和无味。如中长跑。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来加以引导。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各种的练习“花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进行中长跑教学,可用变线跑、计时跑、追逐跑、定向跑、越野跑等练习方法来发展有氧耐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科学合理的场地器材布置,使练习场地整洁,练习器材整齐有序,能够给学生一种美感和安全感,同样可以诱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教学语言精炼简洁,最好把繁杂难记的动作要领口诀化,这样学生又易记又易理解掌握,直接提高教学效果。
4.5以最好的精神面貌组织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教师的心境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的心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仪表、语言、表情及每个示范动作,对学生的学习心境都能产生影响,要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学习的心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样就要求教师仪表要整洁大方,着装整齐,表情喜悦,乐观向上。讲解要扼要简练,易懂,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示范要正确到位,动作优美,产生强烈艺术感。课堂组织要规范,有开始,有结束,教师精神饱满,学生就信心百倍;教师要和蔼可亲,耐心辅导,多加鼓励,及时肯定。21世纪是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学生也普遍喜爱看体育竞赛和体育比赛。在体育课上学生一听说要比赛,马上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奋无比。在体育教学中,要组织好多种形式和类型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胜利与失败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5 小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新时期体育教师如何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贯彻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完成学校体育健康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