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为官程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w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熙宁年间,大文豪苏轼曾作《六事廉为本赋》。短短五百余字,借古喻今,切中时弊,叫人击节称赏。
  六事,系《周礼》所载官员须遵循的六条准则:“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苏轼阐发说,“事有六者,本归一焉。各以廉而为首,盖尚德以求全”。周天子治下之地方官员,职责有别、位分高下,可“吏功旌别,皆清慎以居先”。考核官员的德、能、勤、绩等,都要把是否清慎摆在首位。他强调说,人各有德、人各有能,“是故分为六事,悉本廉而作程;用启庶官,俾厉节而为政”。考核、评判官员虽然分设六事,但均须本着廉洁的准绳去衡量,以便使官员先砥砺名节,而后去处理政务。
  廉为官程,立论鲜明。在苏轼眼里,廉洁清白,乃是为官的最高范式和做人底线。一个官员,能力再强,业绩再大,但只要违背廉洁,便“一票否决”。
  官员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良善、德行好,有的精明、能力强,有的恭谨,有的正直,有的勤恳敬业,有的明辨是非,专长各异,业绩不一。如何评判其功业、分出等次呢?“举其要兮,廉一贯之”,要把是否廉洁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朝廷奖赏官员的美善治绩,但是否清慎廉洁,则是最根本的评判标准。苏轼又用比喻、形象化地说明廉为官程的道理,“拟之网罟,先纲而后目;况之布帛,先经而后纬”。抓住廉洁这个“纲”和“经”,方能纲举目张,经纬错落,正确无误地评判官员的称职与否及其功绩大小。丢了廉洁准则,评判就会误入歧途、迷失方向。
  官程对官员的引领、导向作用,尤为巨大。从历代考核、任用官员标准的变化中,苏轼得出一条经验:坚持廉为官程、清廉第一的标准,则大抵吏治清明,政风和畅;反之,廉洁准则的弱化,必然腐败丛生,风气污浊。周公为相,以廉作程,天下大治;可到了晋代,六事中仅第四条强调廉洁,这法令的缺陷就太大了;唐代考课的四条标准里,只有前两条说及廉洁,也未得要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苏轼说:“功废于贪,行成于廉。苛务渎货,都忘属厌,若是,则善与能者为汗而为滥,恭且正者为诐而为险。法焉不能守节,辨焉不能明贤。”贪恋事功、追求财货的用人标准和风气一开,即便是善良而有能力的官员也会急功近利而厚颜无耻,谦恭正直的官员也将蜕变为卑鄙小人;虽有法律,却无力让官员恪守名节;即使严加考课,也无法彰显贤明。因为官程、准则的失范、弱化,会使官员丧失廉耻、在贪腐的邪路上愈滑愈远。“故圣人恶彼败官,虽百能而莫赎;上兹洁行,在六计以相兼。”圣人周公之所以憎恶贪官污吏,其能力超强也绝不宽恕;要求六事均须与廉洁相结合考核,目的就是要崇尚、弘扬清廉的品行啊!
  “绩效皆烦,清名至美。故先責其立操,然后褒其善理。是以古者之治,必简而明,其术由此。”苏轼揭示的古代圣贤的治官、治国之术,即清廉第一、廉为官程,在于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六事廉为本赋》,非并苏轼心血来潮、发思古之幽情。他所针砭的,恰在熙宁变法过分注重官员的能力、治绩,忽视对官员的廉洁要求,以致小人得势、腐败盛行,弄得朝野怨声四起,政局动荡不安。字里行间每每透出讽谏之意的苏轼,期望宋神宗、王安石等主政者仿效先贤,改弦更张,恢复廉为官程,简明而治。可悲的是,主政者听不进去,一意孤行,而熙宁变法的失策、失败,也终成宋王朝由盛及衰的历史拐点。“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宋孝宗对苏轼的赞誉,倒不是溢美之词。
  “悉本廉而作程。”应把廉洁作为考察、任用官员的根本准则,置于能力、政绩之上,将廉洁贯穿于吏治的全过程,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使之落地生根,长驻官心。
其他文献
有一个自以为很有才华的人,一直感到自己怀才不遇,因此愁眉苦脸,整天生活在烦恼苦闷之中。有一天,他责问上帝:“命运怎么对我如此不公呢?”上帝随手从地上捡起一颗石子扔到乱石堆中,对他说:“你去把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捡回来。”结果那个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沮丧着无功而返。上帝又取下自己手上的那枚金戒指,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那人很快就找回了那枚闪闪发光的戒指。  上帝没有再说什么,但那人却一下子醒悟了
期刊
西晋太康初年(公元281-285年),无名小子左思,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推出了自己的作品《三都赋》。  《三都赋》包括《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计有万余字。为了它的出世,左思耗费了十年心血。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和文献,考核各种图志;还不辞辛劳,奔走几千里,亲赴“三都”故地作实地考察,采集了大量的民谣故事,准备了无数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史书上说他:“构思十年,门庭藩溷(
期刊
在辽阔的燕赵大地上,从燕山脚下到太行深处,再到冀中平原、渤海之滨,都能见到不同年代的古村落。重视古村落保护中的文化传承是一个时代的主题。  只要是古村落,总有其深远的文化内涵。如果沿太行山走一走,就可以如数家珍般讲出一连串的古村落,诸如于家石头村、大梁江、小梁江、英谈、王硇(同瑙、碯)村等。每个古村落都有自己传奇般的村史、古色古香的民居、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都是最能勾起浓郁乡愁的地方。比如王硇村,
期刊
记得2008年,主流14英寸笔记本机身厚度还在30mm左右,含电池重量在2.5kg左右,而今天,14英寸超极本厚度已经成功降到18mm以内,整机重量也成功瘦身到1.4kg内,其中更不乏华硕UX21这样最薄处仅3mm(最厚处仅17mm),重仅1.14kg,追求极致纤薄的产品。笔记本市场多年来对轻薄风潮的推崇,为消费者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Intel Ultrabook笔记本概念的提出,更重新定义了主
期刊
淮阴侯韩信曾经低头,忍受胯下之辱;三国刘备曾经低头,屈身恭请孔明出山;勾践曾经低头,卧薪尝胆。他们之所以屈尊俯首,甚至甘受奇耻大辱,就在他们在低头那一刻,就坚信他们的头会高高扬起。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去一座低矮的茅屋请教于一位老科学家。他挺胸昂首走向小茅屋,一进门,额头就重重撞在门框上,立时青肿了一大块。老科学家看他这副样子,笑道:“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
期刊
《人情味儿》让我受益匪浅  郭明进  近日,读了《杂文月刊》2017年4月上刊登的《人情味儿》,受益匪浅。  一是这篇杂文语言丰富多彩,看了觉得是一种享受,不像有些杂文的文字枯燥乏味,看了一段就不想看下去。  二是文中充满人情味儿。作者把原来住了九年的老房子情况生动活泼地反映了出来。现在人们住的房子比过去好多了,但互相常常没有往来,没有人情味。这不是个别情况,而是普遍现象,值得引起注意。  这篇作
期刊
一位作者,写了一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先是变成了猪,后来又变成了狗,用猪眼和狗眼看人间世态炎凉。作者解释说,他近来读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作品,有意模仿一下,尝试先锋写作。  读过这位作者刻意模仿的“先锋写作”作品后,一头雾水——不知作品要表达什么,信马由缰,变来变去,作为读者的我,只看到了变戏法。  所谓“先锋”,即走在前列。  有人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派、
期刊
对错误视若无睹,包庇遮掩,不叫真爱护。批评之、惩罚之,那才是。  所以,从媒体上读到一名某原国企女老总一误再误终入囹圄后的悔悟:“现在才觉得严肃查处是爱护干部。当初我的行为,如果有一两件不遮瞒、遭惩罚,也许我后来就不会走那么远。”小洞不罚,大洞吃苦,感覺是她此刻总算懂得“罚中情”了,虽说未免嫌迟。  我以为,这个道理,不仅位高权重者,就是咱平民百姓也该弄懂才好。譬如,《外卖哥骑行违法,上海浦东警方
期刊
看到昔日的一位朋友,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三十几岁的人已经稳居一家大公司的中层,正在参评高级职称。虽然笑脸依然谦和、真诚、烂漫,一如刚刚入职的样子,但待人接物格外干練、稳健、自信、从容。他衣冠楚楚,春风满面,不折不扣一个青年才俊的标配。  和我刚认识他时完全不同,那时刚从大学出来工作的他,非常努力、非常勤奋,聪明肯学,个性也蛮纯真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上司就是看他不顺眼,考核标准也仿佛专门为他一个人
期刊
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哥俩去友人处赴宴。座上有歌妓或翩翩起舞、或引觞劝酒,一派歌舞升平景象。程颐见状,,拂袖而去;程颢却坦然处其间,与友人把盏甚欢。第二天,程颐见程颢,指责哥哥不该。程颢说:“昨日座中有妓,我心中无妓;今日斋中无妓,你心中却有妓!”程颐不觉大惭,直呼赶不上哥哥修为高。  “心中无妓”,则座上无论多妖娆魅惑的歌妓,都扰乱不了人心;“心中有妓”,则即使独对清风明月,也难拂内心的焦灼。饱读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