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年,在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忙碌的日子里,关于苏州快速发展的一个个“为什么”,在我脑中一直挥之不去,总感觉说不清楚道不透。满脑子除了苏州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组组数字,就是苏州几个工业园区一家家像模像样的企业。思考之间,突然闪过几位一起吃过饭的苏州官员文雅的谈吐和形象,让我顿觉眼前一亮:我们应该去思考的是人!是苏州人中苏州官员这个特殊群体!
政府官员群体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团体责任人,要有所不为,更应该有所为,应该是那只引导经济向积极方向发展的有力的“有形之手”。这个群体的形象、这个群体的作为、这个群体的价值取向,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这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一说到苏州的官员,我马上联想到梁保华、王珉、陈德铭这三位从苏州市长的位置上走出的省长,又想到杨卫泽、阎立两位刚交替不久的博士市长。他们都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博学文雅;他们都在壮年被委以部门重任,懂行守规;他们都在苏州发展的不同阶段担负过特殊的使命,负重敬业。用组织建设的行话来说,他们这个干部梯队及所带领的队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知识、专业化、外向型;有胆识、能亲民、不做秀。这些特点,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官员群体的先进文化吗?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要发展,尤其是持续健康发展,少不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我们从历史中也看到,那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有着长期积淀下来的有着显著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晋商、徽商、苏商、浙商无一例外。所以我们有理由在考察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时,认真地考察研究这个地区官员的群体文化的某些重要特点,以资学习借鉴。
苏州自古就是文化繁盛之地。学而仕,在宁静中追求显达;富而隐,在辉煌中返朴宁静。这使得苏州这个鱼米之乡,盛产状元、进士,大学问家、名官吏。这块土地上操吴言软话的儒雅群体能在今天成为全国的“赶超明星”、“全能选手”,与这一传统文化不无关系。
很宁静却很辉煌,很辉煌又很宁静,这就是苏州,这就是苏州人,这也是苏州官员群体文化的实质。
官员们能静下心来,或许就是苏州20多年来埋头赶超、持续高速发展的秘密之一。心静能够谋大事,心静能够思全局,心静能够想得远。官员群体的心态平静正是一个班子理性执政的基本素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在中央新闻单位供职若干年,细思起来,这20多年里,苏州没有一位市委书记或市长在位时,成为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的“风云人物”,无让人追捧的光辉事迹,也无让人鄙夷的笑料丑闻。多年来,这个官员群体宁静谋划于办公室里,埋头奔走在招商路上;不唱高调,不悄悄地“犯规”;不装门脸,慢慢地招财。多年来,这个官员群体承前启后,萧规曹随,把20世纪90年代末规划在纸上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个现实。几个工业园十几年来日标如初,稳中求进,从小到大,新官上任也无三把火,文火炖骨头,慢慢烂。
官员们静下心来,或许正是东北振兴大业中东北官员群体要学习的经验之一。东北曾兴旺了20多年,但现在掉队了,其振兴合民心、顺民意,但何以能带领东北人民重振雄风?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是那个辉煌时期风风火火的作派,也不应是那个特殊年代“辽沈战役”的打法。领头时昂首自信敲锣打鼓尚可以,但追赶时却需冷静思考,坚韧、埋头用力,时时把一个生锈的军功章顶在头上,把一大堆“老大情结”缠在胸中,Jb不静、嘴不停、脚不动,难期振兴!
能宁静,是因为官员群体中有相当一批儒雅学者,这或许正是20多年来苏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儒雅未必是战争年代使用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让儒雅之风润及官员,则应该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儒雅是装不出来的,是吹不出来的。他是读书、做学问,进而做人、读社会磨炼出来的,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大河中洗涤出来的。儒雅之风,能使人正确对待权威,瘦弱之躯也能气宇轩昂;儒雅之风,能使人懂得尊重法律,身处逆境也能心安理得;儒雅之风,能教人爱人及物,退身官场,也觉得人生有味;儒雅之风,能教人勤俭节约,不发外财也可舒服如意。一个平视权威、人格健全的官员,不会把升官作为唯一的人生目标,这样也就不会哗众取宠,进而不会搞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一个尊重法律、维护秩序的官员,不会无视国家利益,这样也就不会恣意妄为,进而鱼肉百姓、为害一方;一个关切万物、爱护百姓的官员,也就不会无睹民情、社风;一个真正勤俭节约的官员,一般也不会糟蹋挥霍百姓血汗钱的。苏州的官员群体有从文之风,我看过几本很不错的修身养性的书,就是苏州一个退下来的副市长写的。最近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讨论中极有分量的学者,就是苏州主管文教的副市长。说到园林,苏州的一位人大副主任是国内几个最著名的专家之一。
官员们多一点儒雅之风,或许是东北振兴大业的大背景下,东北官员群体有所借鉴的经验之一。东北男子汉是一个品牌,豪爽、彪悍,世人称赞。但温和一点也无坏处,温和的官员不极端、不狂热。读书能使人温和,读书能使人变得儒雅,读书能让“东北振兴”这个口号有内容,读书能让东北经济社会走向协调发展之路。让文雅之风润及官员,让东北官员群体文化更有内涵,应该是一个新命题。
(作者单位:辽宁省信息产业厅)
责任编辑 王安庆
政府官员群体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团体责任人,要有所不为,更应该有所为,应该是那只引导经济向积极方向发展的有力的“有形之手”。这个群体的形象、这个群体的作为、这个群体的价值取向,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这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一说到苏州的官员,我马上联想到梁保华、王珉、陈德铭这三位从苏州市长的位置上走出的省长,又想到杨卫泽、阎立两位刚交替不久的博士市长。他们都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博学文雅;他们都在壮年被委以部门重任,懂行守规;他们都在苏州发展的不同阶段担负过特殊的使命,负重敬业。用组织建设的行话来说,他们这个干部梯队及所带领的队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知识、专业化、外向型;有胆识、能亲民、不做秀。这些特点,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官员群体的先进文化吗?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要发展,尤其是持续健康发展,少不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我们从历史中也看到,那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有着长期积淀下来的有着显著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晋商、徽商、苏商、浙商无一例外。所以我们有理由在考察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时,认真地考察研究这个地区官员的群体文化的某些重要特点,以资学习借鉴。
苏州自古就是文化繁盛之地。学而仕,在宁静中追求显达;富而隐,在辉煌中返朴宁静。这使得苏州这个鱼米之乡,盛产状元、进士,大学问家、名官吏。这块土地上操吴言软话的儒雅群体能在今天成为全国的“赶超明星”、“全能选手”,与这一传统文化不无关系。
很宁静却很辉煌,很辉煌又很宁静,这就是苏州,这就是苏州人,这也是苏州官员群体文化的实质。
官员们能静下心来,或许就是苏州20多年来埋头赶超、持续高速发展的秘密之一。心静能够谋大事,心静能够思全局,心静能够想得远。官员群体的心态平静正是一个班子理性执政的基本素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在中央新闻单位供职若干年,细思起来,这20多年里,苏州没有一位市委书记或市长在位时,成为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的“风云人物”,无让人追捧的光辉事迹,也无让人鄙夷的笑料丑闻。多年来,这个官员群体宁静谋划于办公室里,埋头奔走在招商路上;不唱高调,不悄悄地“犯规”;不装门脸,慢慢地招财。多年来,这个官员群体承前启后,萧规曹随,把20世纪90年代末规划在纸上的东西,变成了一个个现实。几个工业园十几年来日标如初,稳中求进,从小到大,新官上任也无三把火,文火炖骨头,慢慢烂。
官员们静下心来,或许正是东北振兴大业中东北官员群体要学习的经验之一。东北曾兴旺了20多年,但现在掉队了,其振兴合民心、顺民意,但何以能带领东北人民重振雄风?我个人认为,不应该是那个辉煌时期风风火火的作派,也不应是那个特殊年代“辽沈战役”的打法。领头时昂首自信敲锣打鼓尚可以,但追赶时却需冷静思考,坚韧、埋头用力,时时把一个生锈的军功章顶在头上,把一大堆“老大情结”缠在胸中,Jb不静、嘴不停、脚不动,难期振兴!
能宁静,是因为官员群体中有相当一批儒雅学者,这或许正是20多年来苏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儒雅未必是战争年代使用干部的一项重要标准,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让儒雅之风润及官员,则应该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儒雅是装不出来的,是吹不出来的。他是读书、做学问,进而做人、读社会磨炼出来的,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大河中洗涤出来的。儒雅之风,能使人正确对待权威,瘦弱之躯也能气宇轩昂;儒雅之风,能使人懂得尊重法律,身处逆境也能心安理得;儒雅之风,能教人爱人及物,退身官场,也觉得人生有味;儒雅之风,能教人勤俭节约,不发外财也可舒服如意。一个平视权威、人格健全的官员,不会把升官作为唯一的人生目标,这样也就不会哗众取宠,进而不会搞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一个尊重法律、维护秩序的官员,不会无视国家利益,这样也就不会恣意妄为,进而鱼肉百姓、为害一方;一个关切万物、爱护百姓的官员,也就不会无睹民情、社风;一个真正勤俭节约的官员,一般也不会糟蹋挥霍百姓血汗钱的。苏州的官员群体有从文之风,我看过几本很不错的修身养性的书,就是苏州一个退下来的副市长写的。最近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讨论中极有分量的学者,就是苏州主管文教的副市长。说到园林,苏州的一位人大副主任是国内几个最著名的专家之一。
官员们多一点儒雅之风,或许是东北振兴大业的大背景下,东北官员群体有所借鉴的经验之一。东北男子汉是一个品牌,豪爽、彪悍,世人称赞。但温和一点也无坏处,温和的官员不极端、不狂热。读书能使人温和,读书能使人变得儒雅,读书能让“东北振兴”这个口号有内容,读书能让东北经济社会走向协调发展之路。让文雅之风润及官员,让东北官员群体文化更有内涵,应该是一个新命题。
(作者单位:辽宁省信息产业厅)
责任编辑 王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