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ad2的推出再次掀起“果粉”(苹果产品的粉丝)的狂热。尽管专业评论将其仅归为iPad1的改良版,而非革新版,却依然无法阻挡纽约苹果总部地下营业厅里的排队长龙。不过,上市一周iPad2售出近100万台并不出人意料,让人无语的是,据统计,在购买iPad 2的用户中有60%已经拥有iPad1,另外40%是第一次购买iPad产品,而所有用户至少拥有一款苹果的产品。消费者会毫不吝啬地掏钱再次购买性能差异度不大的产品,这足以让全世界的企业羡慕嫉妒恨,不服气者亦大有人在,联想即是其一:比之苹果近乎变态的不兼容性,联想认为自己的乐Pad不仅兼容了当下最普及的安卓系统与WINDOWS系统,且在实用性、本土化上比iPad动辄几十万个应用软件的花里胡哨要踏实得多,结果仅预售出1500台。为何独独苹果能拥有让人“二次购买”的能量?
苹果产品普遍不便宜,要想成为忠实拥趸所费不赀,“果粉”已演变为相对富裕的特有阶层。而所谓富人,恰是最怕没有差别、如果没有差别也一定要制造差别的阶层,苹果产品极富个性的工业美学设计,正好满足了这样的心理,更何况,人们往往通过购买同一产品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及阶层认同感。极而言之,在苹果文化神话:我个性故我在,而苹果就等于个性化的格式化下,消费者变“二”了(如被催眠般地重复购买),苹果自己也变成世界上最“二”的公司:别人都在以包容性换空间,它却特立独行地将自有封闭系统的蹊径变成盈利的康庄大道。仅iPad1从2010年4月首发至12月,全球销售1500万台,总营收高达95亿美元。苹果之所以拥有这么“二”的品牌能量,在于其产品早已异化为某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符号、标榜自我个性的标识,直至升华为共同信仰。就此而言,善解人意的乐Pad干不过iPad,关键就在于不够“二”。
输在不够“二”上,对于广大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企业来说,既是莫大委屈、亦是极大讽刺。然而,委屈也好,讽刺也罢,对“二”时代大行其道缺乏深刻理解是根源所在。目前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呈现“二分化”趋势。一是市场二分化:国际化、国内化。做国际市场无不兢兢业业,利润却越做越薄,外贸企业当前的窘境即是明证。而做国内市场全都大大咧咧,质劣价高反而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中石油日进4.6亿元人民币、汽油平均要比美国贵2元人民币,这让濒临破产的英国BP石油情何以堪?莫非中国企业的管理与运营已超国际水平?二是利润二分化:暴利化、微利化。企业经营利润也开始出现分化,要么是令人咋舌的暴利,如房地产、金融业等,要么是仅够苟延残喘的微利,如社会平均利润率仅在8%左右,比CPI高不了多少。三是品牌二分化:高端化、低端化。危机之后,外需受挫,内需被寄予厚望。但纵观国内消费市场,要么追求高端化,将目光紧盯着富人,却难敌高额关税与人民币升值对高端消费的挤出效应,高端消费基本流失境外;要么是低端化,各种价廉质次山寨品牌充斥市场,不仅无助于促进内需,反而形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陶土资源被大量用于生产低廉产品,身为陶瓷大国,中国却很难找到品牌日用瓷,相当于国土被大量贱卖与浪费。四是经营二分化:资本化、实业化。正因为做实业日益薄利化,不少企业开始涌向资本金融领域,转做VC、PE,导致企业经营出现两大极端,要么向左转坚守实业却囿于版本升级困境,要么向右转走资本化道路,沦为货币蒸发的战场。
不仅如此,消费者也变“二”了。众所周知,发达国家消费者地位近似于上帝,其各种层出不穷、稀奇古怪、看似很“二”的要求,不仅成为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且对树立品牌形象大有裨益。最近微博上流传一个段子:某用户要求退回新买的iPad2,并附退货理由为“老婆不让”。幸运的是,这位很“二”的顾客遭遇了同样很“二”的苹果,后者决定将退货免费赠送,并附纸条:“苹果说行”。在国内,不少企业发现,消费者也有变“二”的趋势。各种消费需求或取向的确令人匪夷所思,如有人会持续购买同一款手机,甚至为防其停产不惜一次购买多部待用,只因不想学习新用法。一首没有歌词、仅由“嗯、啊、呔、哟”等叹词组成、音律杂乱无章的神曲《忐忑》,哼唱起来颇“二”,居然在国内网友推动下风靡海内外,大赚其钱,亦是一例。
综上,当外部环境变得让人无所适从,若无法洞悉种种“二”背后的本质,企业很可能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事实上,“二”只是个相对概念,当外部环境变“二”,企业没有随之变“二”,那么相对而言,此时企业才是真正的“二”。如上面提到的苹果与退货客户,在围观者看来都很“二”,但在这两者共同构建的系统里,他们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其实很正常。照此思路,以上这些趋势在为企业提出新命题之余,更多地是指出了企业未来的出路所在。
尽管“二”在中文语境里并非好词,但换个角度,所谓“二”仅意味着为传统理念所不容,很多时候却暗含创新与突破。当下,做企业几乎到了不“二”不行的境地。一方面,不“二”就意味着随大流,那么选择路径只能是在上面的二分化里各取一端,结果都是死路一条;另一方面,要在“二”的环境下突围,企业自身先要变“二”。具体而言,“二”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反其道行之。就拿市场两分化来说,国际市场为何越做越苦,原因就在于外贸企业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一味压低自己的人工、原料成本,反把利润让给老外,既然中国制造性价比短期内几乎无可替代,外贸企业何不“二”一点,该涨工资涨工资、该涨价涨价,谁享受谁埋单。再换个角度,既然国际市场这么难做,不如转向国内市场,只要拿出过去“伺候”老外十分之一的用心,就足以打动从未被善待过的国内消费者。实际上,当国内对消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二”,也为这些习惯于苛刻条件、富有服务经验的外贸企业打开了另一片天空。当然,很多外贸企业由于担心国内的消费实力而无意内销,但看看跨境购物日益转向酱油、日化用品等生活必需品,消费最“二”的中产阶层带来的中端消费崛起不容置疑,而目前国内这一市场几乎是一片蓝海。二是个性化。个性化也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以个性化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这已成共识,毋庸多言,但另一方面在让消费者以购买企业产品而显得有个性上,却鲜有建树。一般企业往往把这归因于品牌建设不足或品牌文化沉淀需要时间,但山寨版爱马仕大肆流行的事例却提供了有力的反证。一家日本公司利用印刷技术将奢侈品牌爱马仕Birkin包的纹路、皮质凸点印刷在帆布或高强度尼龙材料上,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吸引到大批买得起正版的明星潮人争相追捧。照理,背山寨包很“二”,但这种“二”如果看起来很“酷”则另当别论,这家日本企业正是通过看似很“二”的思路,为用户彰显自我个性提供了空间,受宠自然不足为奇。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变“二”?很简单,把自己当“傻子”。当人人都自认聪明,勇于把自己当“傻子”就是“二”。在民营企业中,职业经理人被信任度很低,遑论基层员工,而海底捞火锅店却把自己当“傻子”,把员工当聪明人,充分信任与授权、让服务员个个都是管理者,如此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在聪明爆棚的企业界,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复制的,最终造就了海底捞的成功。做人所不敢做、不愿做,“二”的背后是新天地。
苹果产品普遍不便宜,要想成为忠实拥趸所费不赀,“果粉”已演变为相对富裕的特有阶层。而所谓富人,恰是最怕没有差别、如果没有差别也一定要制造差别的阶层,苹果产品极富个性的工业美学设计,正好满足了这样的心理,更何况,人们往往通过购买同一产品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及阶层认同感。极而言之,在苹果文化神话:我个性故我在,而苹果就等于个性化的格式化下,消费者变“二”了(如被催眠般地重复购买),苹果自己也变成世界上最“二”的公司:别人都在以包容性换空间,它却特立独行地将自有封闭系统的蹊径变成盈利的康庄大道。仅iPad1从2010年4月首发至12月,全球销售1500万台,总营收高达95亿美元。苹果之所以拥有这么“二”的品牌能量,在于其产品早已异化为某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符号、标榜自我个性的标识,直至升华为共同信仰。就此而言,善解人意的乐Pad干不过iPad,关键就在于不够“二”。
输在不够“二”上,对于广大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企业来说,既是莫大委屈、亦是极大讽刺。然而,委屈也好,讽刺也罢,对“二”时代大行其道缺乏深刻理解是根源所在。目前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呈现“二分化”趋势。一是市场二分化:国际化、国内化。做国际市场无不兢兢业业,利润却越做越薄,外贸企业当前的窘境即是明证。而做国内市场全都大大咧咧,质劣价高反而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中石油日进4.6亿元人民币、汽油平均要比美国贵2元人民币,这让濒临破产的英国BP石油情何以堪?莫非中国企业的管理与运营已超国际水平?二是利润二分化:暴利化、微利化。企业经营利润也开始出现分化,要么是令人咋舌的暴利,如房地产、金融业等,要么是仅够苟延残喘的微利,如社会平均利润率仅在8%左右,比CPI高不了多少。三是品牌二分化:高端化、低端化。危机之后,外需受挫,内需被寄予厚望。但纵观国内消费市场,要么追求高端化,将目光紧盯着富人,却难敌高额关税与人民币升值对高端消费的挤出效应,高端消费基本流失境外;要么是低端化,各种价廉质次山寨品牌充斥市场,不仅无助于促进内需,反而形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陶土资源被大量用于生产低廉产品,身为陶瓷大国,中国却很难找到品牌日用瓷,相当于国土被大量贱卖与浪费。四是经营二分化:资本化、实业化。正因为做实业日益薄利化,不少企业开始涌向资本金融领域,转做VC、PE,导致企业经营出现两大极端,要么向左转坚守实业却囿于版本升级困境,要么向右转走资本化道路,沦为货币蒸发的战场。
不仅如此,消费者也变“二”了。众所周知,发达国家消费者地位近似于上帝,其各种层出不穷、稀奇古怪、看似很“二”的要求,不仅成为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且对树立品牌形象大有裨益。最近微博上流传一个段子:某用户要求退回新买的iPad2,并附退货理由为“老婆不让”。幸运的是,这位很“二”的顾客遭遇了同样很“二”的苹果,后者决定将退货免费赠送,并附纸条:“苹果说行”。在国内,不少企业发现,消费者也有变“二”的趋势。各种消费需求或取向的确令人匪夷所思,如有人会持续购买同一款手机,甚至为防其停产不惜一次购买多部待用,只因不想学习新用法。一首没有歌词、仅由“嗯、啊、呔、哟”等叹词组成、音律杂乱无章的神曲《忐忑》,哼唱起来颇“二”,居然在国内网友推动下风靡海内外,大赚其钱,亦是一例。
综上,当外部环境变得让人无所适从,若无法洞悉种种“二”背后的本质,企业很可能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事实上,“二”只是个相对概念,当外部环境变“二”,企业没有随之变“二”,那么相对而言,此时企业才是真正的“二”。如上面提到的苹果与退货客户,在围观者看来都很“二”,但在这两者共同构建的系统里,他们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其实很正常。照此思路,以上这些趋势在为企业提出新命题之余,更多地是指出了企业未来的出路所在。
尽管“二”在中文语境里并非好词,但换个角度,所谓“二”仅意味着为传统理念所不容,很多时候却暗含创新与突破。当下,做企业几乎到了不“二”不行的境地。一方面,不“二”就意味着随大流,那么选择路径只能是在上面的二分化里各取一端,结果都是死路一条;另一方面,要在“二”的环境下突围,企业自身先要变“二”。具体而言,“二”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反其道行之。就拿市场两分化来说,国际市场为何越做越苦,原因就在于外贸企业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一味压低自己的人工、原料成本,反把利润让给老外,既然中国制造性价比短期内几乎无可替代,外贸企业何不“二”一点,该涨工资涨工资、该涨价涨价,谁享受谁埋单。再换个角度,既然国际市场这么难做,不如转向国内市场,只要拿出过去“伺候”老外十分之一的用心,就足以打动从未被善待过的国内消费者。实际上,当国内对消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二”,也为这些习惯于苛刻条件、富有服务经验的外贸企业打开了另一片天空。当然,很多外贸企业由于担心国内的消费实力而无意内销,但看看跨境购物日益转向酱油、日化用品等生活必需品,消费最“二”的中产阶层带来的中端消费崛起不容置疑,而目前国内这一市场几乎是一片蓝海。二是个性化。个性化也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以个性化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这已成共识,毋庸多言,但另一方面在让消费者以购买企业产品而显得有个性上,却鲜有建树。一般企业往往把这归因于品牌建设不足或品牌文化沉淀需要时间,但山寨版爱马仕大肆流行的事例却提供了有力的反证。一家日本公司利用印刷技术将奢侈品牌爱马仕Birkin包的纹路、皮质凸点印刷在帆布或高强度尼龙材料上,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吸引到大批买得起正版的明星潮人争相追捧。照理,背山寨包很“二”,但这种“二”如果看起来很“酷”则另当别论,这家日本企业正是通过看似很“二”的思路,为用户彰显自我个性提供了空间,受宠自然不足为奇。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变“二”?很简单,把自己当“傻子”。当人人都自认聪明,勇于把自己当“傻子”就是“二”。在民营企业中,职业经理人被信任度很低,遑论基层员工,而海底捞火锅店却把自己当“傻子”,把员工当聪明人,充分信任与授权、让服务员个个都是管理者,如此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在聪明爆棚的企业界,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复制的,最终造就了海底捞的成功。做人所不敢做、不愿做,“二”的背后是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