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作文教学,相信大家和我有共识:那就是现实的小学作文现状不尽人意,学生怕作文,烦作文,讲空话假话,敷衍应对,抄文摘段。通俗地讲,学生没得写,不愿写,不会写。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做了如下分析:
原因之一:远离生活,失去自我。
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程序,每天没完没了的作业练习,科目繁多的考试测验,双休日家长还要让孩子参加特长培训班。孩子无时间无空间顾及校园、家庭或社会上的趣事,再加上教师传统封闭的教,只预设,不创设,一堂课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就没的写!于是课堂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体验,如: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唱一唱,读一读等等,但演的,做的,唱的,说的,读的都是文中作者的语言,也不是学生自己的。每节课后教师都有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等。)但是这些都是教师的体会,还不是学生自己的。家庭中,家长每天的重复教育的一句话,(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将来考个好大学,是你唯一的出路。)这是家长的想法和认识,仍然不是学生自己的。所以说,学生听的,说的,做的都是别人的。学生找不到自我,身疲惫,心冷漠,没有放松投入生活的心态, “无我之思,无我之情,写出的就是无我之文。”这是不争的事实。怎么办呢?再帮助孩子找回自我。带孩子去看看动物园,玩玩娱乐场,听听音乐会等亲身参与体验,热热闹闹活动了,玩了,看了。孩子真正的拥有了自己的生活了。但回来还是写不出文章,为什么?没有建构生活的能力和基础。组织语言困难,布局谋篇无路。
原因之二:缺失方法,浮浅评价。
写作无方法,肯定是教育惹的祸。纠其原因一是教师方面:1随意性:作文教学课大多由老师自行安排,随意布置作文题,要求无目标,指导无方法。有的教师自己写文章都无法可寻,怎么指导学生?2无序性:作文训练在教师心里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小学各年段缺乏有效的侧重训练内容方法和步骤,使得作文教学没有规律,更谈不上效率。当然,我们把这些都归结为语文教师的不称职也不公平。因为目前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写作技巧方面的培训,所以作文教学只能以教科书为纲领,照本宣科。二是教材方面:1教材中写作内容的编排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小学一年级有难忘的事,四年级还有难忘的事,并且教材里没有循序渐进的梯度要求和不同的评价标准);2作文课时安排有限,一学期作文训练篇数7、8篇,再加上教材频频更换,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久而久之,师生产生了不良的写作心理。教师失去了指导的悟性,不会指导。学生没有了写作灵性,不愿写作。又何谈作文教学的灵魂与创新?
我们借鉴英国的课标:“写作是一种生存的工具,是一种享受。”日本则强调:写作是交流表达的一种渴望,要建立在内驱力上。美国提出:作文能力可以转化为一种社会沟通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是一种需要。看来目前,世界各国对作文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以内容为中心,向生活靠拢”。
具体操作:多渠道寻找习作素材 ,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家庭社会
家里、学校的事……每天事事不断,但现在的独身子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必须从现实教育着手,家校统一思想和认识。否则,就是5小于2,5天的学校教育抵不上2天的家庭熏陶。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每年开学的新生家长培训会我都亲自培训。让家长明白学校的办学理念、思路、策略。家庭与学校要合拍。我提出家长三打造:一是打造和谐家庭。要求家庭中不能轻易打骂孩子,以示范教育为主,让孩子感到家的温馨平等,快乐和幸福。目的是感召孩子爱生活,有兴趣。二是打造书香家庭。家长首先要读书,钻研自己业务书,百科全书。当然有的家长没文化,但要求他们床头桌边放小说,闲书也可以。以身示范,目的熏陶孩子爱读书,有积累。三是打造放手的家庭。让家长意识到要让孩子有出息。必须“放手”承担家务劳动。在孩子干活做事时思维在动,情感在变,父母的艰辛孩子真切体会到!目的是爱他人,有情感。
我们还设计了“大手牵小手”家庭评价表,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孩子每天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写事,家长写评价。二是家长做表率的事,孩子转述写,家长写评价。开始我们定期对家长、学生进行调查问卷。(问孩子调查家长,问家长调查孩子)学期末评选学习型家庭。由开始强制监督到后来自觉主动。生活的体验,情感的升华,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真情书写成长历程的欣慰。家里的小喜悦,小矛盾都能促进学生写作内容的充实和亲情的自然流露。家长和孩子同学习、同玩耍、同进步,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边作文、边做人。
引导学生要关注左邻右舍,小区路边事和物的细小变化,我们建议家长常领孩子去别家做客,或让别的孩子大人到自家作客,礼节的注重,不同的谈话主题,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交流氛围,构成特殊的交际情境。调动了孩子自身语言的积累。渐渐的孩子们有了一双观察周围、细品生活的慧眼,在耳闻目睹交谈中,孩子们也轻松地意识到,作文就是写生活,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让孩子走进自然,游览古迹是引导家长又一举措。观光游玩也是一种生活,一种学习,一种走出教育的狭隘,超越了课本的学习。建议家长在寒暑假、五一、十一或双休日,进行长途或短程的观光旅游,海的秀美,山的险峻,尽在眼底。哪怕领孩子去去公园,在小区散散步,生活也会返朴归真。游玩生活的经历让孩子灵性大发,作文思维拓宽拓展。
2.媒体信息
学生会写首先要会说。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一些家庭作业。如: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少儿节目,动画片,守望都市,新闻联播,晚会娱乐,同一首歌),就国内外新闻,时事热点,科普知识进行口述广播。并让孩子走进网络、画创意画,查询搜剪资料,与同学交流,达到资源共享。这样的家庭作业减轻了学生负担,交流过程中的口头作文也很受学生欢迎。
3.校园文化
知识的求索并不只在课堂,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舞台上,操场上,活动中,都有思想的放射,兴趣的牵引,作文的源泉。
多套校本广播操,健美操,球操,呼啦圈,校园集体舞等给学生创设了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我们还力求给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作文机会,让他们有时间、有空间、有机会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如:课前2分钟演讲活动的开设;艺术节、文化节中的全员参与;小广播站的开设;多彩的少队活动,捐款活动。六一儿童节放飞千纸鹤,入队仪式,夏令营,秋游;虚拟超市进行现场叫卖;课本剧创编表演;再现情境小实验;举办家务比赛竞技活动,五典型家庭现场展示活动,家长积极参与的亲子课堂,亲情家长会等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了真实体验,习作时学生不但大显身手,而且充满真情!
在课堂的学习中,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有独特性,这份独特也激发了他们个性化的想象和幻想。如学习完《狼和小羊》、《乌鸦和狐狸》等充满童趣的课文后,让学生进行续写。续写故事情境中的悬念处与空白处。如:學完课文《温柔的手》,让学生去摸一摸妈妈的手,老师的手,想想这双手的付出,这双手的鼓励,在习作中情感的涌现让学生的人品与文品结合。学完《去年的树》后,结尾那意味深长的省略号,感叹号,破折号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学生想象鸟儿和树的对话,体会友情的珍贵,奉献的无价。这是知识的迁移。还可以课堂迁移。如:博物馆,展览馆,名胜古迹都是移动的教室。孩子们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地点上课,理解思维的角度不同,结局不同,创新点就不断。
校本人文日历的创作,也是我研究作文教学的轨迹。我们现在创编的这个人文日历,每班墙上都有一张。如:父亲节,母亲节,孩子送节日祝福,生日贺词,以书信的方式跟自己的爸妈交流。节约用水日,世界环境日:孩子们写资源与环保类习作等等。师生觉得天天都过节,天天都有新素材可写,丰富了语言,创新了内容。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有讲评地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强化写法,力求让习作在学生脑海里构建体系。
原因之一:远离生活,失去自我。
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程序,每天没完没了的作业练习,科目繁多的考试测验,双休日家长还要让孩子参加特长培训班。孩子无时间无空间顾及校园、家庭或社会上的趣事,再加上教师传统封闭的教,只预设,不创设,一堂课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长此以往,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就没的写!于是课堂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体验,如: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唱一唱,读一读等等,但演的,做的,唱的,说的,读的都是文中作者的语言,也不是学生自己的。每节课后教师都有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等。)但是这些都是教师的体会,还不是学生自己的。家庭中,家长每天的重复教育的一句话,(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将来考个好大学,是你唯一的出路。)这是家长的想法和认识,仍然不是学生自己的。所以说,学生听的,说的,做的都是别人的。学生找不到自我,身疲惫,心冷漠,没有放松投入生活的心态, “无我之思,无我之情,写出的就是无我之文。”这是不争的事实。怎么办呢?再帮助孩子找回自我。带孩子去看看动物园,玩玩娱乐场,听听音乐会等亲身参与体验,热热闹闹活动了,玩了,看了。孩子真正的拥有了自己的生活了。但回来还是写不出文章,为什么?没有建构生活的能力和基础。组织语言困难,布局谋篇无路。
原因之二:缺失方法,浮浅评价。
写作无方法,肯定是教育惹的祸。纠其原因一是教师方面:1随意性:作文教学课大多由老师自行安排,随意布置作文题,要求无目标,指导无方法。有的教师自己写文章都无法可寻,怎么指导学生?2无序性:作文训练在教师心里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小学各年段缺乏有效的侧重训练内容方法和步骤,使得作文教学没有规律,更谈不上效率。当然,我们把这些都归结为语文教师的不称职也不公平。因为目前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写作技巧方面的培训,所以作文教学只能以教科书为纲领,照本宣科。二是教材方面:1教材中写作内容的编排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小学一年级有难忘的事,四年级还有难忘的事,并且教材里没有循序渐进的梯度要求和不同的评价标准);2作文课时安排有限,一学期作文训练篇数7、8篇,再加上教材频频更换,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久而久之,师生产生了不良的写作心理。教师失去了指导的悟性,不会指导。学生没有了写作灵性,不愿写作。又何谈作文教学的灵魂与创新?
我们借鉴英国的课标:“写作是一种生存的工具,是一种享受。”日本则强调:写作是交流表达的一种渴望,要建立在内驱力上。美国提出:作文能力可以转化为一种社会沟通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是一种需要。看来目前,世界各国对作文教学有一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以内容为中心,向生活靠拢”。
具体操作:多渠道寻找习作素材 ,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1.家庭社会
家里、学校的事……每天事事不断,但现在的独身子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必须从现实教育着手,家校统一思想和认识。否则,就是5小于2,5天的学校教育抵不上2天的家庭熏陶。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每年开学的新生家长培训会我都亲自培训。让家长明白学校的办学理念、思路、策略。家庭与学校要合拍。我提出家长三打造:一是打造和谐家庭。要求家庭中不能轻易打骂孩子,以示范教育为主,让孩子感到家的温馨平等,快乐和幸福。目的是感召孩子爱生活,有兴趣。二是打造书香家庭。家长首先要读书,钻研自己业务书,百科全书。当然有的家长没文化,但要求他们床头桌边放小说,闲书也可以。以身示范,目的熏陶孩子爱读书,有积累。三是打造放手的家庭。让家长意识到要让孩子有出息。必须“放手”承担家务劳动。在孩子干活做事时思维在动,情感在变,父母的艰辛孩子真切体会到!目的是爱他人,有情感。
我们还设计了“大手牵小手”家庭评价表,内容分两部分。一是孩子每天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写事,家长写评价。二是家长做表率的事,孩子转述写,家长写评价。开始我们定期对家长、学生进行调查问卷。(问孩子调查家长,问家长调查孩子)学期末评选学习型家庭。由开始强制监督到后来自觉主动。生活的体验,情感的升华,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真情书写成长历程的欣慰。家里的小喜悦,小矛盾都能促进学生写作内容的充实和亲情的自然流露。家长和孩子同学习、同玩耍、同进步,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边作文、边做人。
引导学生要关注左邻右舍,小区路边事和物的细小变化,我们建议家长常领孩子去别家做客,或让别的孩子大人到自家作客,礼节的注重,不同的谈话主题,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交流氛围,构成特殊的交际情境。调动了孩子自身语言的积累。渐渐的孩子们有了一双观察周围、细品生活的慧眼,在耳闻目睹交谈中,孩子们也轻松地意识到,作文就是写生活,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让孩子走进自然,游览古迹是引导家长又一举措。观光游玩也是一种生活,一种学习,一种走出教育的狭隘,超越了课本的学习。建议家长在寒暑假、五一、十一或双休日,进行长途或短程的观光旅游,海的秀美,山的险峻,尽在眼底。哪怕领孩子去去公园,在小区散散步,生活也会返朴归真。游玩生活的经历让孩子灵性大发,作文思维拓宽拓展。
2.媒体信息
学生会写首先要会说。有计划、有目的地留一些家庭作业。如: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少儿节目,动画片,守望都市,新闻联播,晚会娱乐,同一首歌),就国内外新闻,时事热点,科普知识进行口述广播。并让孩子走进网络、画创意画,查询搜剪资料,与同学交流,达到资源共享。这样的家庭作业减轻了学生负担,交流过程中的口头作文也很受学生欢迎。
3.校园文化
知识的求索并不只在课堂,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舞台上,操场上,活动中,都有思想的放射,兴趣的牵引,作文的源泉。
多套校本广播操,健美操,球操,呼啦圈,校园集体舞等给学生创设了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我们还力求给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作文机会,让他们有时间、有空间、有机会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如:课前2分钟演讲活动的开设;艺术节、文化节中的全员参与;小广播站的开设;多彩的少队活动,捐款活动。六一儿童节放飞千纸鹤,入队仪式,夏令营,秋游;虚拟超市进行现场叫卖;课本剧创编表演;再现情境小实验;举办家务比赛竞技活动,五典型家庭现场展示活动,家长积极参与的亲子课堂,亲情家长会等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了真实体验,习作时学生不但大显身手,而且充满真情!
在课堂的学习中,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有独特性,这份独特也激发了他们个性化的想象和幻想。如学习完《狼和小羊》、《乌鸦和狐狸》等充满童趣的课文后,让学生进行续写。续写故事情境中的悬念处与空白处。如:學完课文《温柔的手》,让学生去摸一摸妈妈的手,老师的手,想想这双手的付出,这双手的鼓励,在习作中情感的涌现让学生的人品与文品结合。学完《去年的树》后,结尾那意味深长的省略号,感叹号,破折号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学生想象鸟儿和树的对话,体会友情的珍贵,奉献的无价。这是知识的迁移。还可以课堂迁移。如:博物馆,展览馆,名胜古迹都是移动的教室。孩子们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地点上课,理解思维的角度不同,结局不同,创新点就不断。
校本人文日历的创作,也是我研究作文教学的轨迹。我们现在创编的这个人文日历,每班墙上都有一张。如:父亲节,母亲节,孩子送节日祝福,生日贺词,以书信的方式跟自己的爸妈交流。节约用水日,世界环境日:孩子们写资源与环保类习作等等。师生觉得天天都过节,天天都有新素材可写,丰富了语言,创新了内容。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有讲评地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强化写法,力求让习作在学生脑海里构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