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只有通过交往,人们才能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在幼儿园里,中班幼儿经过小班一年的集体生活,已经有了初步的交往意识,懂得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主动向老师和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请求,表现出不怕生、喜欢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性的特点。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缺乏正确的交往方式,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会尽可能的取自己所需,易与同伴发生冲突,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合群不懂合作等现象。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的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为培养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笔者和教研团队做了如下探索。
一、拓宽交往渠道,丰富幼儿交往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1、在集体活动中提供交往的机会
我们针对领域教育活动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努力安排各种类型的交往活动。如: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相互讨论、表演故事;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开展小组观察、合作实验;在数学活动中提示幼儿交换使用材料;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对唱、合唱、结伴跳集体舞;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与不同的游戏伙伴协作完成任务等。我们会定期的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把东西给谁吃了?为什么?等等,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2、在生活活動中创设交往的条件
我们在中班组建立了“跨班交往”的一日生活制度。每两周进行一次打破班级的幼儿交往活动,内容和形式都由各班教师根据孩子的意愿来定。采取自愿和推荐相结合:有打破班级界限的全组幼儿互动的游园活动;有部分幼儿参与他班游戏与表演的活动;有特长生到各班巡回讲故事、跳舞、弹琴等活动……活动中教师不当“裁判”,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中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共同遵守活动规则,从而获得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我们还利用每天晨间锻炼后、进餐前、午休起床后,为幼儿安排20到30分钟的自由交谈时间,来通报自己听到的新闻,介绍自己感到高兴的事情,畅谈一日活动的体会,进行热点问题的讨论,讲述有趣的动画片等。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表示感谢。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交往语言。如“对不起”“没有关系”“请你转告我”“我能不能问你一个问题”“给我玩一下好吗”“你讲得太好了”“我们一起来吧”等等。
3、在主题活动中习得交往的技能
中班幼儿思维比较活跃,但生活经验缺乏,生活范围相对较小,对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了解,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交往认识和基本的交往技能,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交往活动:(1)主题活动《我的朋友》。让幼儿了解同伴的喜好、兴趣和特点,说说怎么处理和同伴的争执、怎么与同伴分享快乐、怎么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班上有小朋友生病时。老师组织大家打电话慰问等。(2)主题活动《我爱我家》。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家里每一个成员的分工和称谓,自己与他们的关系。懂得我是家庭的一员。我要爱我家。(3)主题活动《可爱的幼儿园》。带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各室各班,了解幼儿园名称、环境、设施、幼儿园工作人员,及其与自己的关系,幼儿园是大家共同生活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热爱它。(4)主题活动《我们的社区》。带幼儿到距园最近的休闲园、超市、菜场、公园、福利院,参观、感知社区中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社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我们要感谢与尊重为社区繁荣默默奉献的人们。
另外,我们还根据节日的特点,组织了系列的主题活动:母亲节“说给妈妈一句话”、父亲节“送给爸爸一幅画”、教师节“亲亲我的好老师”、重阳节“我给爷爷奶奶捶捶背”。幼儿在不同的情景中、与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人进行交往,自然的习得了交往的一些技能和礼仪。如主动的向他人问好,用温和的语气和他人说话,对别人的帮助说“谢谢”,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帮助别人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4、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
中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自主性及“朋友”意识增强,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但还没有完全脱离自我中心,主动配合、分工协作、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能力还不够。各班充分利用一切空间设立了4到6个游戏活动区,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利用可变易动的游戏材料进行自主游戏。老师通过观察幼儿游戏,有目的地在游戏中设置一定的难度,让孩子产生合作的需求,让幼儿相互间的协作变得顺理成章。
二、发挥多方合力,巩固幼儿交往实效
幼儿是交往活动的主体,只能让他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他人交往,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但这并不能否定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家长的引导。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幼儿主动交往。在幼儿的交往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幼儿的自主性越强,其交往的频率也越快,质量也越高。
通过实践与探讨我们认为:教师应为幼儿建构相互交往的教育环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交往活动必须的材料;引发幼儿交往的内部动机;以朋友或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交往活动;有意识的与幼儿交流,帮助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耐心倾听幼儿谈话,适时的给以点拨;以自身的热情、礼貌及交往艺术,给幼儿积极的暗示;在幼儿的交往活动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等。 如:中班游戏“娃娃餐厅”中的服务员因为生意冷清正闲着没事做,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也逐渐减弱,主班老师趁机当了回顾客询问服务员:“请问,娃娃餐厅今天有没有买儿童套餐送玩具的优惠活动呀?”这时,幼儿像是得到什么启发,兴奋的寻找着一些小玩意儿当儿童套餐的玩具来吸引顾客,另一个经过餐厅的小朋友连忙向服务员要优惠券。起初,服务员们说没有优惠券,但经过讨论后在百宝箱里找到的卡片当替代物后,他们推选一位服务员到其他区角里分发优惠券,这时娃娃餐厅的游戏气氛又高涨起来,拿到优惠券的顾客都兴奋的到娃娃餐厅消费,有的还带着娃娃要换儿童套餐的玩具,整个活动幼儿相互交流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游戏时的兴致、乐趣与水平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只有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有利于幼儿的交往活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幼儿的交往活动才能表现出健康的交往动机。
2、争取家长主动配合,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的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有的孩子从小自私,不愿意、不善于和别人交往;有的孩子在家受宠过度,霸道的性情常与同伴发生冲突。
为了协调家与园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举行家长开放活动、专题家长会、家园联系册、互动专栏、家访、微信群答疑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良好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主动的配合,家园携手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要求家長要做孩子交往的表率;欢迎孩子的同伴来家里做客;鼓励孩子和熟人热情打招呼;暗示孩子把自己的玩具给伙伴玩;逢年过节教孩子学说祝福的话;带孩子串门时礼貌做客;带孩子逛超市时,鼓励孩子主动和导购员交流等。
家长要时时留意与纠正孩子交往中出现的不良动机和方式,对孩子文明正确的交往方式要及时肯定与鼓励。如:家中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来,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玩的过程中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要学会谦让。时间长了,孩子就能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除了与同龄人交往外,家长还应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可以共同玩角色游戏,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您好、请进、请坐、请问您找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家园亲子活动、结伴户外郊游等,利用种种方式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总之,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和习惯,我们所有的成人必须顺应幼儿发展天性,通过各种活动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给孩子积极健康的人际环境,帮助幼儿体验共同生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自我与他人的意识。全力帮助幼儿最终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交往能力。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只有通过交往,人们才能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在幼儿园里,中班幼儿经过小班一年的集体生活,已经有了初步的交往意识,懂得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主动向老师和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请求,表现出不怕生、喜欢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性的特点。但还没有完全摆脱自我中心,缺乏正确的交往方式,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会尽可能的取自己所需,易与同伴发生冲突,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合群不懂合作等现象。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的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为培养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笔者和教研团队做了如下探索。
一、拓宽交往渠道,丰富幼儿交往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1、在集体活动中提供交往的机会
我们针对领域教育活动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努力安排各种类型的交往活动。如: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相互讨论、表演故事;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开展小组观察、合作实验;在数学活动中提示幼儿交换使用材料;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对唱、合唱、结伴跳集体舞;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与不同的游戏伙伴协作完成任务等。我们会定期的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把东西给谁吃了?为什么?等等,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2、在生活活動中创设交往的条件
我们在中班组建立了“跨班交往”的一日生活制度。每两周进行一次打破班级的幼儿交往活动,内容和形式都由各班教师根据孩子的意愿来定。采取自愿和推荐相结合:有打破班级界限的全组幼儿互动的游园活动;有部分幼儿参与他班游戏与表演的活动;有特长生到各班巡回讲故事、跳舞、弹琴等活动……活动中教师不当“裁判”,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中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共同遵守活动规则,从而获得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我们还利用每天晨间锻炼后、进餐前、午休起床后,为幼儿安排20到30分钟的自由交谈时间,来通报自己听到的新闻,介绍自己感到高兴的事情,畅谈一日活动的体会,进行热点问题的讨论,讲述有趣的动画片等。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表示感谢。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交往语言。如“对不起”“没有关系”“请你转告我”“我能不能问你一个问题”“给我玩一下好吗”“你讲得太好了”“我们一起来吧”等等。
3、在主题活动中习得交往的技能
中班幼儿思维比较活跃,但生活经验缺乏,生活范围相对较小,对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了解,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交往认识和基本的交往技能,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交往活动:(1)主题活动《我的朋友》。让幼儿了解同伴的喜好、兴趣和特点,说说怎么处理和同伴的争执、怎么与同伴分享快乐、怎么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班上有小朋友生病时。老师组织大家打电话慰问等。(2)主题活动《我爱我家》。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家里每一个成员的分工和称谓,自己与他们的关系。懂得我是家庭的一员。我要爱我家。(3)主题活动《可爱的幼儿园》。带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各室各班,了解幼儿园名称、环境、设施、幼儿园工作人员,及其与自己的关系,幼儿园是大家共同生活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热爱它。(4)主题活动《我们的社区》。带幼儿到距园最近的休闲园、超市、菜场、公园、福利院,参观、感知社区中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社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我们要感谢与尊重为社区繁荣默默奉献的人们。
另外,我们还根据节日的特点,组织了系列的主题活动:母亲节“说给妈妈一句话”、父亲节“送给爸爸一幅画”、教师节“亲亲我的好老师”、重阳节“我给爷爷奶奶捶捶背”。幼儿在不同的情景中、与自己最熟悉最亲近的人进行交往,自然的习得了交往的一些技能和礼仪。如主动的向他人问好,用温和的语气和他人说话,对别人的帮助说“谢谢”,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帮助别人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4、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
中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自主性及“朋友”意识增强,有一定的合作意识。但还没有完全脱离自我中心,主动配合、分工协作、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能力还不够。各班充分利用一切空间设立了4到6个游戏活动区,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利用可变易动的游戏材料进行自主游戏。老师通过观察幼儿游戏,有目的地在游戏中设置一定的难度,让孩子产生合作的需求,让幼儿相互间的协作变得顺理成章。
二、发挥多方合力,巩固幼儿交往实效
幼儿是交往活动的主体,只能让他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他人交往,才能真正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但这并不能否定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家长的引导。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幼儿主动交往。在幼儿的交往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幼儿的自主性越强,其交往的频率也越快,质量也越高。
通过实践与探讨我们认为:教师应为幼儿建构相互交往的教育环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交往活动必须的材料;引发幼儿交往的内部动机;以朋友或角色的身份参与幼儿的交往活动;有意识的与幼儿交流,帮助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耐心倾听幼儿谈话,适时的给以点拨;以自身的热情、礼貌及交往艺术,给幼儿积极的暗示;在幼儿的交往活动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等。 如:中班游戏“娃娃餐厅”中的服务员因为生意冷清正闲着没事做,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也逐渐减弱,主班老师趁机当了回顾客询问服务员:“请问,娃娃餐厅今天有没有买儿童套餐送玩具的优惠活动呀?”这时,幼儿像是得到什么启发,兴奋的寻找着一些小玩意儿当儿童套餐的玩具来吸引顾客,另一个经过餐厅的小朋友连忙向服务员要优惠券。起初,服务员们说没有优惠券,但经过讨论后在百宝箱里找到的卡片当替代物后,他们推选一位服务员到其他区角里分发优惠券,这时娃娃餐厅的游戏气氛又高涨起来,拿到优惠券的顾客都兴奋的到娃娃餐厅消费,有的还带着娃娃要换儿童套餐的玩具,整个活动幼儿相互交流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游戏时的兴致、乐趣与水平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只有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有利于幼儿的交往活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幼儿的交往活动才能表现出健康的交往动机。
2、争取家长主动配合,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的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有的孩子从小自私,不愿意、不善于和别人交往;有的孩子在家受宠过度,霸道的性情常与同伴发生冲突。
为了协调家与园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举行家长开放活动、专题家长会、家园联系册、互动专栏、家访、微信群答疑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良好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主动的配合,家园携手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能力。要求家長要做孩子交往的表率;欢迎孩子的同伴来家里做客;鼓励孩子和熟人热情打招呼;暗示孩子把自己的玩具给伙伴玩;逢年过节教孩子学说祝福的话;带孩子串门时礼貌做客;带孩子逛超市时,鼓励孩子主动和导购员交流等。
家长要时时留意与纠正孩子交往中出现的不良动机和方式,对孩子文明正确的交往方式要及时肯定与鼓励。如:家中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来,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玩的过程中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要学会谦让。时间长了,孩子就能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除了与同龄人交往外,家长还应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可以共同玩角色游戏,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您好、请进、请坐、请问您找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家园亲子活动、结伴户外郊游等,利用种种方式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总之,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和习惯,我们所有的成人必须顺应幼儿发展天性,通过各种活动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给孩子积极健康的人际环境,帮助幼儿体验共同生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自我与他人的意识。全力帮助幼儿最终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