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政府为主体的铁路沿线景观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何创造优美宜人的铁路沿线景观,吸引旅客关注地方特色风貌,提高城市形象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当前铁路景观常常缺少从旅客、人的认知及心理角度出发,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本文通过行动观察、问卷调查和SD法分别从观察、访问、捕捉意识三个角度全方位对旅客进行调查,从旅客角度出发,明晰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评价方式及评价重点。
关键词:铁路景观;视觉景观;以人为本;评价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ir actions, observations, surveys, and the SD method from observation, access, three angles to capture the sense of all-round investigation, from the passenger point of view, clear the railway along the visual landscap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of priorities.Key words: railway landscape; visual landscape; people-oriented;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53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市化进程加快,铁路运输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交通方式,选择铁路交通方式出行的旅客日益增多。以2011年为例,全国铁路总客运量已达到18.6亿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对铁路景观的审美要求也日益增高。大量旅客在乘坐列车时会产生观赏及评判着沿途的景色的行为,并由此评判地方面貌和城市形象。同时,以各地方政府为主体的铁路沿线“景观长廊”改造工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然而目前的铁路沿线景观长廊的打造工程主要集中在绿化方面,缺少从旅客角度出发,从人的认知和心理追求出发,以人为本而进行的铁路沿线景观设计。而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设计服务的主体人群正是列车中通过车窗向外观景的旅客们。在当下铁路景观的创造中,并没有一个较为完备的评价标准作为指导来创造宜人的铁路沿线景观。因此,一个铁路沿线景观评价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本文力图从旅客的角度出发,探究人对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评价标准。
2.研究过程
2.1样本选取
选取滨绥铁路哈尔滨——尚志段铁路沿线景观作为样本,进行铁路景观视觉评价研究,基于以下几点考虑:哈尔滨——尚志铁路段经由哈尔滨这个省会城市到帽儿山山区,经由平原过渡到山地,自然景观类型基质丰富。此段铁路沿线景观包括自然山水、农田、山地、林地、城市、村落等多种景观基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所提到的研究均在此段铁路沿线进行。
2.2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研究分别从社会调查方法中观察、访问、捕捉意识三个角度分别选取典型调查方法,以较易实行的行动观察、问卷调查和SD法力图全方位从旅客的角度出发,探究人对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认知和感受,进而得出较为全面的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评价标准。
2.2.1.行动观察
进行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供旅客观赏。因此,符和旅客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感受的景观才会真正为人所关注。通过行动观察法来调查旅客的行为特征,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列车旅客行为倾向记录,为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评价标准和具体的铁路沿线景观设计提供有力的前提保证。
本文采用非完全参与观察法(Quasi-participant Observation),在相对狭窄的列车车厢环境中,尽量保持被观察旅客不受干扰的状态,记录旅客的行为。见表1
表1 列车旅客行动观察表
观景行为 大多数旅客有向窗外观赏风景的行为
当旅客长时间进行某种活动(如睡觉、玩牌、看书)之后,常常会有向外观赏的行为
观景倾向 大范围的优美自然景色吸引大多数旅客关注
当列车经过有明显景观变化的区域时(如平地出现水景时),旅客向窗外观赏景观行为的几率加大
外界因素影响
观景行为 当有提示性因素出现时(如某一旅客提到“到哈尔滨了”;或列车乘务员提示:亲爱的旅客朋友们,现在驶入哈尔滨……;或到某一车站时),旅客向窗外观赏景观行为的几率更会明显加大
当车速过快,而窗外景色过近时,大部分旅客会有将窗帘拉下,不继续关注窗外景色的行为
根据上表得出结论,人在此过程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在重要的节点及优美景色处有想向窗外观赏的倾向:大多数旅客有向窗外观赏风景的行为。此外,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列车中旅客的部分行为。
2.2.2.问卷调查
根据行为观察初步得出的结论,作者在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室及站前广场餐厅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1份。经调查研究发现,在列车上旅客常有的行为中,看风景的人所占比重最大。见表2
旅客倾向于通过车窗向外观景缓解旅途疲劳。并且大多数旅客认为窗外优美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途中的焦虑感和疲劳感。因此,通过创造优美景观可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广大旅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途疲劳。见表3-5。
大多数旅客对于现有铁路沿线景观评价一般,并且认为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设计及改造。同时,自然类景观仍是更加吸引旅客目光的景观类型。见表6
根据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知,旅客对铁路景观的期待值很高,并愿意通过窗外优美的景观来缓解疲劳感。然而,在实际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设计却存在这很多问题,如种植过密过近带来的视觉眩晕感、单纯绿化引起的视觉疲劳感、景观序列缺少观赏高潮等等。因而这种现实与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设计的现状产生了矛盾。在路沿线视觉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设计的科学性、观赏的舒适性、景观的序列性和环境的融合性。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评价应从3方面入手:人的视觉感知,即避免因视距过近等问题造成乘客的眩晕等不适的问题;地域特色体现,即避免千篇一律的绿化美化,注意结合地域设置重點的观景高潮点(景观节点);总体景观的融合性,即注意与铁路沿线的总体地貌特征、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的融合,从而创造舒适的、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的铁路沿线视觉景观。
2.2.3.SD法
2.2.3.1.研究方法
SD法是Semantic Differential法的略称,是C·E·奥斯古德1957年作为一种心理测定的方法。它运用语义学中“言语”为尺度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对各既定尺度的分析,定量地描述研究对象的概念和构造。本文希望通过对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感知研究,为建设以人为本的铁路周边环境提供参考。
2.2.3.1.1.样本的选定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哈尔滨——尚志铁路沿线空间环境特征,选取了6张有代表性的照片作为本文研究的分析样本。照片的选取主要依据铁路沿线景观类型和其典型性。见图1~图6。图1~图3为以自然景色为主的景观基质,图4~图6为以人工景致为主的景观基质。
2.2.3.1.2.形容词对与评价尺度的选取
评价项目 SD法的评价尺度(-2~+2)
(01)空间感 封闭的~开敞的
(02)体积感 体量渺小的~体量巨大的
(03)层次感 层次模糊的~层次分明的
(04)形体感 俊秀的~雄伟的
(05)幽静度 环境喧闹的~环境幽静的
(06)熟悉度 新奇的~熟悉的
(07)色彩丰富度 色彩单调的~色彩丰富的
(08)关联度 没有关联的~呼应有效的
(09)变化度 缺少变化的~变化丰富的
(10)整齐度 凌乱的~一致的
(11)吸引力 无吸引力的~有吸引力的
(12)光感 阴暗的~明亮的
(13)氛围度 无气氛的~有气氛的
(14)山水关系 山水关系不好的~山水关系良好的
(15)植物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不高的~植被覆盖度高的
(16)生命力 无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
(17)美感 不美的~富有美感的
(18)愉悦度 不愉快的~愉悦的
在对哈尔滨——尚志铁路沿线景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形容词对”的选择。除去不常用词汇以及与本研究关联性较小的词汇,最后确定19对形容词。根据SD法的特点,所选评价尺度为5级,排序为-2,-1,0,1,2.具体内容见表7
2.2.3.1.3.被测对象的选定
由于本研究是对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调查与评价,主要从游客的角度来考虑,因此被测对象因行业、年龄等方面的不同,而导致对景观环境描述和理解上的认识差别,对本研究并无影响.故随机选取了100名调查者作为被测对象,年龄从20-79岁不等,职业各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3.1.4.测试过程与问卷的整理
首先,向每位被测对象介绍本次评定测试的具体规定与要求,解释描述目标景观环境各形容词对的含义与完成调查表的方法。其次,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向被测对象展示:样本照片,每张幻灯片放映1.5 min。最后,待被测对象完成调查问卷后,将问卷回收.本次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100份,回收率及有效问卷率均为100%。根据《社会调查法》,样本数为100时,误差范围在±10%。调查问卷100%为有效问卷。
2.2.3.2.结果与分析
根据计算整理,得到的具体数据如表9,表8-10所示
3.结论与讨论
基于以上讨论,及研究中对行为观察、问卷调查、SD法调查结论的综合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人性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如下,见表12
①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评价体系主要由景观因素和其他因素两方面构成。
②其中,景观因素方面主要通过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两方面进行评价。
③对自然景观评价主要标准为距离是否适宜,色彩变化是否合适,层次是否丰富、空间变化是否明显、整体是否和谐等。
④人工景观方面主要从景观特色是否突出、整体是否齐整、环境是否具有生命活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⑤其他因素主要考虑外界刺激对景观造成的影响。
鉴于学术水准、时间、精力等方面的不足,我们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定性研究的阶段,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定性支撑。研究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待于日后深化讨论。
參考文献:
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理论篇[J].中国园林,2008,10:82-87.
戴菲,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4——行动观察法[J].中国园林,2009,02:82-87.
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16——SD法[J].中国园林,2004,10:54-58.
刘滨谊 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J].建筑学报,1990,08:48-5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铁路景观;视觉景观;以人为本;评价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ir actions, observations, surveys, and the SD method from observation, access, three angles to capture the sense of all-round investigation, from the passenger point of view, clear the railway along the visual landscap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of priorities.Key words: railway landscape; visual landscape; people-oriented;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53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市化进程加快,铁路运输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交通方式,选择铁路交通方式出行的旅客日益增多。以2011年为例,全国铁路总客运量已达到18.6亿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对铁路景观的审美要求也日益增高。大量旅客在乘坐列车时会产生观赏及评判着沿途的景色的行为,并由此评判地方面貌和城市形象。同时,以各地方政府为主体的铁路沿线“景观长廊”改造工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然而目前的铁路沿线景观长廊的打造工程主要集中在绿化方面,缺少从旅客角度出发,从人的认知和心理追求出发,以人为本而进行的铁路沿线景观设计。而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设计服务的主体人群正是列车中通过车窗向外观景的旅客们。在当下铁路景观的创造中,并没有一个较为完备的评价标准作为指导来创造宜人的铁路沿线景观。因此,一个铁路沿线景观评价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本文力图从旅客的角度出发,探究人对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评价标准。
2.研究过程
2.1样本选取
选取滨绥铁路哈尔滨——尚志段铁路沿线景观作为样本,进行铁路景观视觉评价研究,基于以下几点考虑:哈尔滨——尚志铁路段经由哈尔滨这个省会城市到帽儿山山区,经由平原过渡到山地,自然景观类型基质丰富。此段铁路沿线景观包括自然山水、农田、山地、林地、城市、村落等多种景观基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所提到的研究均在此段铁路沿线进行。
2.2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
研究分别从社会调查方法中观察、访问、捕捉意识三个角度分别选取典型调查方法,以较易实行的行动观察、问卷调查和SD法力图全方位从旅客的角度出发,探究人对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认知和感受,进而得出较为全面的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评价标准。
2.2.1.行动观察
进行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供旅客观赏。因此,符和旅客的行为模式和心理感受的景观才会真正为人所关注。通过行动观察法来调查旅客的行为特征,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列车旅客行为倾向记录,为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评价标准和具体的铁路沿线景观设计提供有力的前提保证。
本文采用非完全参与观察法(Quasi-participant Observation),在相对狭窄的列车车厢环境中,尽量保持被观察旅客不受干扰的状态,记录旅客的行为。见表1
表1 列车旅客行动观察表
观景行为 大多数旅客有向窗外观赏风景的行为
当旅客长时间进行某种活动(如睡觉、玩牌、看书)之后,常常会有向外观赏的行为
观景倾向 大范围的优美自然景色吸引大多数旅客关注
当列车经过有明显景观变化的区域时(如平地出现水景时),旅客向窗外观赏景观行为的几率加大
外界因素影响
观景行为 当有提示性因素出现时(如某一旅客提到“到哈尔滨了”;或列车乘务员提示:亲爱的旅客朋友们,现在驶入哈尔滨……;或到某一车站时),旅客向窗外观赏景观行为的几率更会明显加大
当车速过快,而窗外景色过近时,大部分旅客会有将窗帘拉下,不继续关注窗外景色的行为
根据上表得出结论,人在此过程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在重要的节点及优美景色处有想向窗外观赏的倾向:大多数旅客有向窗外观赏风景的行为。此外,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列车中旅客的部分行为。
2.2.2.问卷调查
根据行为观察初步得出的结论,作者在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室及站前广场餐厅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11份。经调查研究发现,在列车上旅客常有的行为中,看风景的人所占比重最大。见表2
旅客倾向于通过车窗向外观景缓解旅途疲劳。并且大多数旅客认为窗外优美的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途中的焦虑感和疲劳感。因此,通过创造优美景观可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广大旅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途疲劳。见表3-5。
大多数旅客对于现有铁路沿线景观评价一般,并且认为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设计及改造。同时,自然类景观仍是更加吸引旅客目光的景观类型。见表6
根据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知,旅客对铁路景观的期待值很高,并愿意通过窗外优美的景观来缓解疲劳感。然而,在实际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设计却存在这很多问题,如种植过密过近带来的视觉眩晕感、单纯绿化引起的视觉疲劳感、景观序列缺少观赏高潮等等。因而这种现实与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设计的现状产生了矛盾。在路沿线视觉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设计的科学性、观赏的舒适性、景观的序列性和环境的融合性。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评价应从3方面入手:人的视觉感知,即避免因视距过近等问题造成乘客的眩晕等不适的问题;地域特色体现,即避免千篇一律的绿化美化,注意结合地域设置重點的观景高潮点(景观节点);总体景观的融合性,即注意与铁路沿线的总体地貌特征、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的融合,从而创造舒适的、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的铁路沿线视觉景观。
2.2.3.SD法
2.2.3.1.研究方法
SD法是Semantic Differential法的略称,是C·E·奥斯古德1957年作为一种心理测定的方法。它运用语义学中“言语”为尺度进行心理实验,通过对各既定尺度的分析,定量地描述研究对象的概念和构造。本文希望通过对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感知研究,为建设以人为本的铁路周边环境提供参考。
2.2.3.1.1.样本的选定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哈尔滨——尚志铁路沿线空间环境特征,选取了6张有代表性的照片作为本文研究的分析样本。照片的选取主要依据铁路沿线景观类型和其典型性。见图1~图6。图1~图3为以自然景色为主的景观基质,图4~图6为以人工景致为主的景观基质。
2.2.3.1.2.形容词对与评价尺度的选取
评价项目 SD法的评价尺度(-2~+2)
(01)空间感 封闭的~开敞的
(02)体积感 体量渺小的~体量巨大的
(03)层次感 层次模糊的~层次分明的
(04)形体感 俊秀的~雄伟的
(05)幽静度 环境喧闹的~环境幽静的
(06)熟悉度 新奇的~熟悉的
(07)色彩丰富度 色彩单调的~色彩丰富的
(08)关联度 没有关联的~呼应有效的
(09)变化度 缺少变化的~变化丰富的
(10)整齐度 凌乱的~一致的
(11)吸引力 无吸引力的~有吸引力的
(12)光感 阴暗的~明亮的
(13)氛围度 无气氛的~有气氛的
(14)山水关系 山水关系不好的~山水关系良好的
(15)植物覆盖度 植被覆盖度不高的~植被覆盖度高的
(16)生命力 无生命力的~有生命力的
(17)美感 不美的~富有美感的
(18)愉悦度 不愉快的~愉悦的
在对哈尔滨——尚志铁路沿线景观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形容词对”的选择。除去不常用词汇以及与本研究关联性较小的词汇,最后确定19对形容词。根据SD法的特点,所选评价尺度为5级,排序为-2,-1,0,1,2.具体内容见表7
2.2.3.1.3.被测对象的选定
由于本研究是对铁路沿线视觉景观的调查与评价,主要从游客的角度来考虑,因此被测对象因行业、年龄等方面的不同,而导致对景观环境描述和理解上的认识差别,对本研究并无影响.故随机选取了100名调查者作为被测对象,年龄从20-79岁不等,职业各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3.1.4.测试过程与问卷的整理
首先,向每位被测对象介绍本次评定测试的具体规定与要求,解释描述目标景观环境各形容词对的含义与完成调查表的方法。其次,采用幻灯片的方式向被测对象展示:样本照片,每张幻灯片放映1.5 min。最后,待被测对象完成调查问卷后,将问卷回收.本次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100份,回收率及有效问卷率均为100%。根据《社会调查法》,样本数为100时,误差范围在±10%。调查问卷100%为有效问卷。
2.2.3.2.结果与分析
根据计算整理,得到的具体数据如表9,表8-10所示
3.结论与讨论
基于以上讨论,及研究中对行为观察、问卷调查、SD法调查结论的综合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人性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如下,见表12
①铁路沿线视觉景观评价体系主要由景观因素和其他因素两方面构成。
②其中,景观因素方面主要通过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两方面进行评价。
③对自然景观评价主要标准为距离是否适宜,色彩变化是否合适,层次是否丰富、空间变化是否明显、整体是否和谐等。
④人工景观方面主要从景观特色是否突出、整体是否齐整、环境是否具有生命活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⑤其他因素主要考虑外界刺激对景观造成的影响。
鉴于学术水准、时间、精力等方面的不足,我们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定性研究的阶段,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定性支撑。研究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待于日后深化讨论。
參考文献:
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理论篇[J].中国园林,2008,10:82-87.
戴菲,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4——行动观察法[J].中国园林,2009,02:82-87.
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16——SD法[J].中国园林,2004,10:54-58.
刘滨谊 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J].建筑学报,1990,08:48-5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