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tz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民监督员制度在近六年时间的不断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但是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践也遭遇了难解的逻辑困境,而这些困境却不是检察机关所能破除,必须依靠立法予以解决,本文从我国当前立法趋势及立法倾向出发,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应尽快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单独立法,尽快制定《人民监督员法》。
  关键词:立法趋势;待选模式;人民监督员法建议稿
  
  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人民监督员制度并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作用,有利于协调人民监督员制度与相关制度的衔接,亦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提高检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模式,学界和实务界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问题提出了诸多方案,有力地促进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进程。
  
  一、当前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的倾向及立法趋势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到十届全国人大任期届满,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立法工作计划,2009年法律案审议工作中需要继续安排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就有10件,其中包括食品安全法、保险法、邮政法等;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的法律草案有11件,其中包括常委会议事规则(修改)、国防动员法、海岛保护法、保守国家秘密法(修改)、外交人员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精神卫生法、社会救助法、选举法(修改)、土地管理法(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等;还有包括人民调解法、慈善事业法、出境入境管理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在内的7件预备项目。②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信春鹰曾表示,“成熟和比较完善的法律领域可以法典化”,③从全国人大立法计划及立法实践中亦不难看出,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律已逐步扮演了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规范的角色,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对国家社会事物专项立法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立法的法典化和细节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可以认为,“一个注重法律细节的法治社会正在形成”④,对国家某一全国性事务进行单独立法的做法是目前全国人大立法的倾向及立法趋势。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的现有待选模式
  
  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学界及实务界提出了不同模式:
  (一)模式选择之一:分散立法
  学界及实务界提出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模式其一就是将人民监督员制度分散规定在其他部门法中,而不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单独立法。在这种立法模式下,学界及实务界又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具体方案:
  1、全国人大代表何素斌的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何素斌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对于人民监督员制度,可考虑在《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增加相应的规定。具体操作是:
  首先在《刑事诉讼法》中增加确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一条原则性规定:“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人民检察院应当保障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认真对待人民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明确规定:“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三类情形实施监督:被逮捕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拟撤销案件;拟不起诉的。但涉及国家秘密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以及犯罪嫌疑人死亡的除外。”
  2、全国人大代表靳军的法律修改方案
  全国人大代表靳军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在提出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方案,具体操作是:
  首先在《刑事诉讼法》总则第一章中增加一条原则性条款,一是确立人民监督员制度;二是明确人民监督员的权限;其次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总则部分增加一条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概括性规定,以明确人民监督员制度在检察制度中的地位。
  3、全国人大代表陈文清在法律修改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陈文清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建议,具体操作是:
  首先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三章增加一条关于人民监督员应具备的条件和产生方式的内容,以规范人民监督员的产生;
  其次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三章增加一条关于人民监督员任期的内容,以明确和规范人民监督员的任职期限。
  对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的模式选择之一而言,该模式下,均采取将人民监督员制度相关规定分散于其他各相关法律,并不制定出台《人民监督员法》。
  (二)模式选择之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决定》,并辅以《实施细则》
  对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模式的选择,亦有观点认为,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决定》,并辅以《实施细则》。⑥具体操作是:
  首先,在《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增加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原则性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应规定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适用的案件范围、人民监督员监督的组织形式以及人民监督员的权利和人民监督员的回避及原则性的程序性规定;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规定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适用的案件范围和具体情形、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的效力等。对于人民监督员资格、人民监督员的权利、监督员的经济补偿等问题不宜规定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
  其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决定》。由全国人大常委制定专门的规定,对人民监督员制度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该决定可借鉴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相关内容,可吸收高检院已有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有关内容。该决定内容应涉及人民监督员的权利义务、人民监督员的产生、监督程序、人民监督员的职责保障等。
  再次,由高检院会同司法部制定《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实施细则》。该细则主要关于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具体操作办法和程序。
  
  三、人民監督员制度立法现有待选模式评价及本文选择
  
  从现有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模式研究状况看,大多数观点在许多问题是一致:一是均认为应该尽快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进一步规范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践,“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确立需要法律明确规定其地位”;⑦二是均认为在人民监督员法制化过程中,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与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联系在一起,认为“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结果会直接影响诉讼案件的实体决定,有可能产生间接性的法律效力,理应纳人刑事诉讼法规范”;⑧三是在条件成熟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国家立法机关提出立法建议,制定单行的《人民监督员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人民监督员的性质和地位,条件和产生,权利和责任,监督范围和效力,保障和制约机制等等”。
  笔者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已六年,各项配套制度已初步成型,学界及实务界对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探讨亦已取得较多成果,对其单独立法的条件已初步具备,另外,从前文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倾向及立法趋势的论述能够看出,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设计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某一全国性事务进行单独立法的做法是目前的立法倾向及立法趋势。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全国性的法律生活事件,其重要性不亚于其他全国性社会事务,理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人民监督员制度单独立法,制定《人民监督员法》,全面规范调整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践,同时,做好人民监督员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衔接协调工作,使人民监督员制度从试点走向实行,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促进我国法治建设进程。
  附:人民监督员法建议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监督员法》(建议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人民检察院查办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工作的监督,促进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制定本法。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查办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条 人民监督员是经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遴选、依法对人民检察院查办直接受理侦查案件进行监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第二章 人民监督员的产生
  第四条 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人民监督员的遴选工作,人民检察院可以予以辅助。
  第五条 人民监督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國宪法;
  (二)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年满二十三周岁。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被遴选为人民监督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第七条 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建立人民监督员数据库。
  人民监督员数据库应兼顾人民监督员的群众基础及专业需要。
  第八条 人民监督员由负责遴选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第九条 人民监督员的任期与对其进行任命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期相同。
  第十条 人民监督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任命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解除其任命:
  (一)辞职的;
  (二)出现本法第六条规定情况的。
  (三)因工作原因无法正常参加案件监督活动的。
  第三章 人民监督员的职责
  第十一条 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中下列情形进行监督: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
  (二)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
  (三)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
  (四)拟不起诉的;
  (五)拟撤销案件的;
  (六)超期羁押的;
  (七)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者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
  (八)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非法行为的。
  涉及国家秘密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以及犯罪嫌疑人死亡的职务犯罪案件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四章 人民监督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 人民监督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保守国家秘密和履行监督职责时知悉的检察工作秘密;
  第十三条 人民监督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根据本法第十一条规定对人民检察院查办直接受理侦查案件进行监督;
  (二)履行监督职责的工作条件保障;
  (三)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四)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
  (五)参加培训;
  (六)辞职。
  第五章 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作为人民监督员工作机构。
  第十五条 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人民监督员对案件实施监督的联络及协调工作;
  (二)人民检察院有关业务部门落实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
  (三)向检察长汇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情况;
  (四)对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五)其他应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负责的工作。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法的实施细则。
  第十七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注释:
  ①参见“中国立法向法典化迈进 拟废止和修改法律67件”,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news.sohu.com/20090624/n264714736.shtml.
  ②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立法工作计划”,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2009年7月3日.
  ③参见“中国立法向法典化迈进 拟废止和修改法律67件”,人民网-人民日报:http://news.sohu.com/20090624/n264714736.shtml.
  ④参见“中国立法进入‘细节时代’”,大公网:http://news.cnfol.com/080304/101,1594,3860302,00.shtml,2008年3月4日.
  ⑤参见周永年:“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的法理基础及模式选择”,载《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5期.
  ⑥参见周永年:“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的法理基础及模式选择”,载《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5期.
  ⑦参见罗长喜、周建高:“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立法思考”,载《人民检察》2005.1(上).
  ⑧参见文盛堂:“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依据与立法探析”,载《人民检察》2005.6(上).
  ⑨参见卞建林、田心则:“人民监督员制度立法刍议”,载《人民检察》2006.8(上).
其他文献
摘 要:很多化学教师认为,初中化学绪言课基本不涉及化学知识点,对提高学生化学考试成绩或化学能力水平毫无关系,因而对这堂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初中化学绪言课,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化学的第一课,第一课的成功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好化学的关键一环。因此,化学绪言课对初中生学好化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知识点;提高;重视程度;第一课;兴趣;关键    上好绪言课,就是要激发学
期刊
摘 要:生态补偿作为一个恢复、维持、发展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手段已成为法学界的研究热潮。但是生态补偿仍然没有在我国形成完善的制度,甚至关于生态补偿概念的观点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文章从不同学科对生态补偿的不同概念入手,着重分析环境法学界对生态补偿概念观点的异同,对环境法视野下的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论基础、含义及补偿范围的界定作了试探性的分析。  关键字:生态;生态补偿;生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一个久争不下的问题—死刑的存废,直到今天,死刑保留论者与死刑废除论者仍然是各执一词,谁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去说服对方。本文作者站在死刑废除论的立场,通过对死刑的人道主义和功利主义分析,并研究了死刑的历史演变过程,得出了死刑废除的必要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死刑废除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死刑;存废;人道主义;功利主义;刑罚    一、引言    1764年,贝卡里亚在《
期刊
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下面我简单谈谈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点滴看法。    一、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1、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
期刊
关键词:现代技术;教育改革;新型教育模式;    21世纪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加快,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新的形式下,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
期刊
摘 要: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必须强化实验教学改革,规范实验教学流程,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学生能力    一、中学物理实验的必要性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做好实验是学好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
期刊
墨子认为:“志不强者智不达”。人生的道路总有坎坷,生活的大海总有波澜。能否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前途和未来,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是决定学生一生成败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踏平人生坎坷,到达理想彼岸,是我们中学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主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在学习进程中拿起意志品质的钥匙,起开意志
期刊
我们学校实行了学案导学下的六环节教学法,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一、什么是学案导学。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
期刊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化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传统的体育课已不再受到学生的欢迎。2001年新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颁布,为我们高中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体育教学大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统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我校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室外体育课采取“半开放式”的形式;室内体育课使用电教多媒体手段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  我们首先对我校高中学生的现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教育”的理念,有益于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试图谈谈职高英语中的跨文化教育问题。  关键词:职高英语;跨文化教育;策略    文化内涵是语言交际的具体内容,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都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