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乐趣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el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其中,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充分享受运动参与的乐趣被列为首位。因为只有激发学生锻炼的潜在内部动机,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通过充分的运动参与得以实现后续增进健康与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
  一、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学校因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爱好对学生学习投入程度十分重要。然而研究表明,我国大、中、小学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在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即随学段提高而兴趣递减;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参与程度存在性别和城乡的不均衡现象,男生优于女生,城市学生优于乡村学生[1]。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因素,如,社交媒体、学生家庭、教育制度、体育资源、观念意识等;也有学校体育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和学生个体3个方面。
  1.体育课程:自主运动与课堂教学
  社会舆论和学术界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多归因于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师教学能力,却忽视了运动转化为教育之后的必然改变与异化问题。自主性的运动锻炼转化为规范化的课堂教学,会导致运动自主性、学生小群体、比赛竞争、深入学习、系统训练、展示表现、非功利性的遗失[2]。
  学生在课余锻炼时,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可以和同伴在比赛中享受挑战的激情和自我表现的成就,无论是胜利后的欢乐还是失败时的悲伤,都会令其充分体验体育运动的魅力与乐趣。然而,当自主运动转化为体育课程之后,受制于学习时间、班级规模、教学计划、师资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上述运动乐趣或多或少都会被削弱。因此,体育课程的变革是解决“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根本。
  目前,从国家课程标准到地方学校体育工作方案,再到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实践,都在积极探索改革的路径与方式。如,选项走班制教学,增强了学生选择运动项目和团队同伴的自主性;突出竞赛功能,无论是构建学校联赛体系还是学练赛的教学模式,都有助于学生通过比赛感受乐趣,从而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2001年基础教育第八轮课程改革以来,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性是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学校体育如何克服场地、器材、教师、学时等资源限制,最大限度减少自主运动转化为体育课程之后学生自主性的遗失,尽可能还原真实运动场景,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现实问题。
  2.体育教师:教学热情与执教能力
  教师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学界对此研究主要聚焦在教师的教学热情、专业性和师生关系等方面。
  工作投入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学领域的热点主题,是指个体对其所从事工作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工作投入包括3个维度:生理投入,指工作中保持生理的高度卷入;认知投入,指个体能够保持认知上的高度活跃和唤醒状态,并意识到自己在工作情境中的角色和使命;情绪投入,指个体保持自己与他人的联系及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敏感性[3]。由此可见,真正的工作投入是身体、认知、情绪的全方位投入,而不是人在心不在的游离状态。工作投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2条路径,直接路径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热情,间接路径是通过教师的执教能力。研究结果和课堂观察均显示,教师的教育热情对学生学习兴趣有积极影响。学生感知到教师的教学行为热情越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快乐体验就越高,教学满意度也越高。体育教师通过挺拔的身姿、洪亮的声音、清晰的口令、敏捷的动作、及时的反馈、敏锐的观察,将饱满的教学热情传递到课堂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并深受鼓舞,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积极情绪与情感,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教师的工作投入也可以通过执教能力的提高间接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即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如,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优秀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具有系统层次且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知晓学习的明确目标,感受学习的清晰进程,体会学习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具有方向感和成就感,有助于激发学生掌握取向信念,即学习是为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而非单纯取得好成绩的内部动机,从而提升体育学习的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先要清晰告知学生本次课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要将目标设置为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不是考试成绩。同时,对不同学生要明确分层任务要求,并在教学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准确且充分的评价反馈,用积极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进步。积极和谐而非消极控制性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
  3.学生个体:性别差异与项目偏好
  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参与的性别差异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即男生高于女生,特別是进入青春期后,女生会显著降低运动参与程度。在社会刻板印象中,多数人认为运动是更加男性化的行为,且对男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学习期望更高。而动作技能的掌握会促使学生对运动项目更感兴趣,因为个体乐于参与的运动往往是他擅长的项目。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榜样树立等方法鼓励女生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并将目标设置为清晰明确的动作技能掌握,以提高女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参与动机。
  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由高到低依次为休闲运动类、球类、田径类、表现难美类;随着学段的提升,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呈升高趋势,而对其他3类运动的兴趣下降;女生倾向于难美类和休闲类运动项目,而男生则对球类项目和田径类项目兴趣程度更高;田径类运动项目对体育学习兴趣和中小学生锻炼行为的预测效果最好[4]。基于以上研究成果,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应注意以下3个方面:低学段的课堂教学内容可适当增加休闲运动、难美类项目,高学段则可增加球类运动项目;积极深化因材施教方略,充分考虑男生与女生的不同项目偏好;增加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对田径类运动项目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路径   心理学将兴趣分为两类(表1),一是个人兴趣,来自于个体本身,基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绪,是个体对一项活动或一种行为比较稳定的心理偏爱倾向。如,学生对某项运动的兴趣是其运动参与的内部动机,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能够享受运动的乐趣。二是情境兴趣,来自于周围的情境,是基于情境相关的因素,是活动或学习任务的特征对个体产生吸引力,进而激发个体产生一种即时性、积极的心理状态[5]。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的游戏教学情境,引发小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关注,从而产生情境兴趣。
  个人兴趣是通过知识和价值观被确定的,改变的难度较大。教学中往往需要所有学生学习相同的内容,而每名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偏好存在差异,教师难以在教学中利用每名学生的个人兴趣安排教学。因为情境兴趣更具有可控制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相应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展成为个人兴趣。
  1.加强运动原理的知识传授和体育文化的价值引领
  由于个人兴趣是通过知识和价值观被确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还要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知晓运动原理与锻炼机制。如,初中生普遍畏惧耐久跑,但作为中考必考项目不得不练习,从而产生厌烦抵触情绪。体育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这项运动对人的心脑血管健康、认知发展、心理坚韧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继而增强其个人成长需要的内部动力。由于个人兴趣受社会价值导向影响,如果学生所在班级或学校多数人群熱爱体育锻炼,那么他对运动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改变学生对体育的不良刻板印象,引导学生树立热爱运动的价值取向。
  2.增加认知冲突的情境问题设置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或说明一些与他们目前信念不一致的内容,让学生产生认知不平衡的好奇,从而激发继续学习探究的兴趣。如,很多学生误以为运动天才都是与生俱来的,而天才其实离不开长期的刻意训练。教师可以讲述著名体育明星刻苦训练的故事,如,科比的名言“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菲尔普斯一年365天无间断训练等,既可以改变学生的观念误区,也能够通过有影响力的榜样引领作用,激发学生效仿学习的动机。
  3.设计新颖有趣的体育游戏
  愉悦感和探索意向是激发情境兴趣的主要因素。在体育教育教学设计中,可先安排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或提出引发学生探索意愿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参考文献:
  [1]林加彬,柴娇.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现状及培养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9(6):64-69.
  [2]毛振明,张媛媛,叶玲.论运动乐趣在体育课堂中的迷失与回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2):31-37.
  [3]Kahn,W.A.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personal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at work.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0,33(4):692-724.
  [4]柴娇,林加彬.我国中小学生体育运动项目学习兴趣变化规律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2):80-88.
  [5]李洪玉,徐良森,张龙梅.情境兴趣的研究进展 [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3):235-240.
其他文献
201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区)创建(2018-2025)和2018年“满天星”训练营遴选工作的通知》发布,自2015年以来的第4年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遴选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万所中小学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根据遴选计划,到2025年再创建3万所左右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足球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对于青少年的
近期笔者阅读学术专著《身体练习体验探索》一书,感受颇深,特别对“体育教学思维”的问题尤为深刻。作者通过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积淀,构建了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理论,其理论框的第一个方面是“教师的体育教学思维方式”,并指出“形成‘教师体育教学的思维方式’是前提,解释体育教学为何而教的问题,以此在目前体育名词概念混乱的状态下,控制体育教学主导者的思维活动,形成有利于学生身体发展和完善的身体教育思维,不至于思
体育课堂是通过身体运动和思维参与的动态性课堂。因此,如何设计出有效、趣味、可实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成为体育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下午第二节课,我拿着夹板,朝着学生们走来,大老远就听见学生们叽叽喳喳,抱怨着今天又要进行体能训练和测试。  “看来大家不怎么乐意啊?那我们今天就进行小游戏、小比赛吧。”讲到这里,队伍中顿时响起一片掌聲。接着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了解路线图和场地器材。“这个小栏架要
体育教育实习,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胜任体育教师工作的必经阶段,是大学生形成职业意识、掌握职业素养的关键阶段。实习阶段,普遍只注重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培养目标单一,对新时期的体育实习生指导,不能仅停留在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层面,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越显迫切,需注重对个人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培养,拓宽学习领域,优化教育实习的各环节,进而让实习生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一、优化实习指导制  教育实习常采用一师
2019年9月,笔者从《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主页看到了杂志社要举办《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其中“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变为实实在在、可操作的教育教学行为,满足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师发展需要;交流和展示全国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为大家提供一批优质、可供借鉴的、能引发思考的案例”的活动宗旨,不仅引起了烟台市体育教研理念上强烈的共鸣,而且烟台市教育局倡导的“多渠道打造
为响应“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的号召,争取能有机会登上《中国学校体育》“一线话题”栏目组为广大体育教师辛勤搭建的展示平台,海盐县教育研究中心本着为海盐一线体育教师服务、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案例的撰写和研究水平,在海盐教育奉献、耕耘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地组织、参与了本次全国性的体育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  一、发文参评,规范体例  县教育研究中心看到《中国学校体育》网站发布《第四届全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健康第一”為指导思想,强调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调动学生听、视、动等各种感觉协同合作。运用平衡练习,将音乐有机渗透于体能练习方法中,通过学生参与和体验,改变体能练习枯燥、学生情绪紧张的状况,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习惯,塑造体育品德。  二、教材分析  
国际大体联冬季大运会学术大会(The FISU Winter Universiade Conference)作为国际大体联传统教育活动之一,在冬季大运会期间举行,始于2009年哈尔滨冬季大运会,每两年一届,每届三天。国际大体联从2016年起将冬季大运会学术大会更名为国际大体联创新、教育与体育世界大会(FISU World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Education-Spo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现有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00余人。学校以“为孩子打好未来人生的基础”为办学宗旨,秉承“有中国灵魂,具世界眼光”的校训。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头等大事来抓,努力打造“有趣、有效”的活力大课间。通过精心选择、科学搭配,开发实施了“集体展示 自主趣味”的活动模式。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情况简介  (一)列队入场(3.5min)  上午第二节课
一、案例的优点  案例以“育人”为主线,结构清晰、主题鲜明、理论充实,教学过程的描述清晰、组织合理、方法得当、重难点突出。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正能量的“爱国教育”素材,及时地进行提炼和加工,形成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并能够将这种“爱国教育”的思想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不仅符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同时也是对习总书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指示的响应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