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像绘画艺术中的画家一样“蜻蜓点水”,留出大片“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补充这些“空白”,更让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
一、在语言情感表达上留出空间,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悟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悠闲、愤恨、同情等,这种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
就总体而言,无论教什么样式的语文课,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入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
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硬的剖析会成为多余。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情感才能自然流露,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思考上留出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 而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或者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没有关注到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的事实。
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讲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时,就可这样问: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学习环境、学习的内容上各有什么不同?作者向往的是哪种儿童教育?这样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寻找答案。
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看课文,自己独立思考,想出办法反驳楚王的问题,从而诱导学生深入理解晏子的反驳技巧,也同时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又如在教《最后一课》时,教师提问:“小弗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和判断。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当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独立思考,放飞思维,特别是鼓励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是见解不成熟或有缺陷。因为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我们不必追求完满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若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三、在知识上留出空间,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或许能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课外,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这样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外探索过程中,如果能有效积累,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另外,在课堂上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处于暂时的不平衡心理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正是这种主体性的具体显现,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留白”也就是留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填补空白内容,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河北省辛集市辛集镇第二中学)
教学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用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像绘画艺术中的画家一样“蜻蜓点水”,留出大片“空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补充这些“空白”,更让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
一、在语言情感表达上留出空间,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悟不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悠闲、愤恨、同情等,这种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
就总体而言,无论教什么样式的语文课,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入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留出情感体验的空白,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
一首诗,一篇散文,一个充满真情催人泪下的故事,朗读完或听录音、观录像结束,教师不必急于讲解。须知,“此时无声胜有声”,生硬的剖析会成为多余。只有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情感才能自然流露,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在思考上留出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 而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或者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没有关注到学生由于经历和情感的差异使得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尽相同的事实。
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想象的翅膀,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讲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时,就可这样问: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学习环境、学习的内容上各有什么不同?作者向往的是哪种儿童教育?这样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寻找答案。
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看课文,自己独立思考,想出办法反驳楚王的问题,从而诱导学生深入理解晏子的反驳技巧,也同时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又如在教《最后一课》时,教师提问:“小弗郎士在放学以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思维情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和判断。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当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独立思考,放飞思维,特别是鼓励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是见解不成熟或有缺陷。因为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我们不必追求完满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若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提问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三、在知识上留出空间,让学生自我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或许能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课外,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这样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课外探索过程中,如果能有效积累,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另外,在课堂上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处于暂时的不平衡心理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正是这种主体性的具体显现,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留白”也就是留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填补空白内容,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河北省辛集市辛集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