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学校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让劳动教育进课堂是学校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文章从劳动教育与艺术、劳动教育与生活教学、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深刻领会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发挥重要的育人功能,当前形势下,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让学生动手实践、亲力亲为、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因此,学校应把劳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快速成长和发育期,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面对困难的意志,此外,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生的思想境界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学校劳动教育密不可分,学校及家庭是引导孩子参与劳动教育的主体。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当、适时地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在饭前摆放和分发碗筷、饭后收拾卫生等活动。通过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优良的传统美德,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频繁而高效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会独立地思考,为完成任务,孩子会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且会努力解决。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开发孩子智力的玩具,譬如乐高、托马斯等,这些玩具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和发散思维,通过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作品,让孩子产生获得感、成就感。
劳动教育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逐渐走入小学课堂。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校劳动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生源差异性明显
我校目前的生源现状,大致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学生来源于农村地区,一部分学生是本地城区长住居民子女,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从外地随父母搬迁而来的。不同的地域、经济文化导致学生的家庭背景存在客观的复杂性,劳动意识及观念也存在较大差异,劳动体验性水平参差不齐。
(二)家长教育观念良莠不齐
一是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通常會由几个长辈照顾一个孩子的生活起居,长辈的事无巨细、溺爱,会导致学生的劳动能力、自理能力差。二是农村或多孩家庭。因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有限,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对于孩子的教育只是注重看得见的关爱,没有意识到应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三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庭。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利用课余时间将孩子送去“补课”已成为常态。大量的补课时间挤占了孩子的业余劳动时间,即使家长有让孩子劳动锻炼的意识,孩子也无参加劳动体验的时间。
(三)学生缺乏自主性
部分小学生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王子”,在劳动方面缺乏相应的基本常识,导致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安排的个别劳动任务未能有效完成。生活在农村家庭的孩子,在节假日会有一些机会帮助父母、爷爷奶奶干农活的经历。但生活在城市中的大多数孩子,缺乏适合开展劳动教育的岗位和机会,部分城市中的街道或社区由于现实环境的局限性,也未能为社区生活的孩子提供合适的劳动教学场地以及劳动技能的锻炼机会,这些造成个别学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不愿意、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乃至不具备或者丧失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意识淡薄。
(四)学校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
一是在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和减负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存在重教育轻劳动的功利性教育理念,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二是在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结合劳动教育实际全面进行劳动教学设计,甚至劳动教学计划的制订还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失。三是劳动课程未能走出去。因为主客观原因,劳动课程大都拘泥于课堂,进行形式上的劳动教育,不能让孩子们走出去,孩子们无法体会劳动带给的快乐和满足。
要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劳动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必定不能缺失。结合我们学校现如今开展的劳动教育教学及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社会、家长及学生都应该进行自我反省,尽最大努力改善目前的劳动教育现状,让青少年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
(一)推进劳动教育与艺术融合
劳动产生艺术、艺术寓于劳动,二者紧密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启发和引导,可以通过模型、视频、道具等一些实物课件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领会其创造的美学意义及实用价值。学校要结合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争取建设完善的劳动教育教学实验基地,例如布制品创作、木制品创作等手工制作室、3D打印实验室等。靠近郊区、有场地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实践建设学校农场,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劳动教学的意义和乐趣。劳动教育与生活中的艺术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可以让孩子通过绘画、剪纸、拼图等艺术表现形式,明白其中的劳动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推进劳动教育与生活教学融合
劳动教育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一门独特的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相同的教学体验和认知过程,但也有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特点。我校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合理编制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劳动教育教学大纲。首先,大纲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师资力量、学生自身素质、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其次,大纲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年龄段进行劳动课程大纲的编排,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课程计划,课程内容要详略得当。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年龄、体力等原因不适合力量强的课程内容,应当选择室内娱乐性较强的劳动课程,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体力相对较好,可以开展一些植树、种花之类的教学课程,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意义,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种植的过程,对开拓学生思维有很好的教学意义。
(三)推进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融合
劳动教育教学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教育,是教育实践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探索,主动思考教育方式,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体验劳动过程,珍惜劳动成果,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品质、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教师要引导每个学生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深植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中。通过劳动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们思考、发明和创新的潜在能力,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及认知习惯,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四)推进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
一是要让劳动教育成为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通过调查报告和参考文献,家长比较偏向重智轻德、重成绩轻素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诸多不利。为避免这种教育观念的恶性循环,关键是要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加大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喜爱。二是劳动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与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密不可分,教孩子做事情的过程就是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要从小引导和启发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劳动,以边劳动边学习的方式增进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亲子教育沟通方式,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互相融合,最大程度的发挥劳动的教育魅力。三是要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教学意义。劳动教育作为当前家庭德育的有效方式,劳动过程也是学习、理解、体验的过程,通过劳动孩子可以学会尊重劳动和尊重他人。
劳动教育对每个学生成长成才都十分重要,学校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力宣扬劳动精神,健全和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教学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劳动教育教学,培养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形成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担当向前看的优秀品格。学校要牢牢抓住劳动教育教学的魂,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认知理念。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小学)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劳动教育在小学阶段发挥重要的育人功能,当前形势下,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让学生动手实践、亲力亲为、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因此,学校应把劳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快速成长和发育期,适当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面对困难的意志,此外,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生的思想境界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学校劳动教育密不可分,学校及家庭是引导孩子参与劳动教育的主体。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当、适时地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在饭前摆放和分发碗筷、饭后收拾卫生等活动。通过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优良的传统美德,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三)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频繁而高效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会独立地思考,为完成任务,孩子会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且会努力解决。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开发孩子智力的玩具,譬如乐高、托马斯等,这些玩具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和发散思维,通过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作品,让孩子产生获得感、成就感。
二、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劳动教育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逐渐走入小学课堂。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校劳动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生源差异性明显
我校目前的生源现状,大致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学生来源于农村地区,一部分学生是本地城区长住居民子女,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从外地随父母搬迁而来的。不同的地域、经济文化导致学生的家庭背景存在客观的复杂性,劳动意识及观念也存在较大差异,劳动体验性水平参差不齐。
(二)家长教育观念良莠不齐
一是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通常會由几个长辈照顾一个孩子的生活起居,长辈的事无巨细、溺爱,会导致学生的劳动能力、自理能力差。二是农村或多孩家庭。因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有限,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对于孩子的教育只是注重看得见的关爱,没有意识到应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三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庭。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利用课余时间将孩子送去“补课”已成为常态。大量的补课时间挤占了孩子的业余劳动时间,即使家长有让孩子劳动锻炼的意识,孩子也无参加劳动体验的时间。
(三)学生缺乏自主性
部分小学生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王子”,在劳动方面缺乏相应的基本常识,导致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安排的个别劳动任务未能有效完成。生活在农村家庭的孩子,在节假日会有一些机会帮助父母、爷爷奶奶干农活的经历。但生活在城市中的大多数孩子,缺乏适合开展劳动教育的岗位和机会,部分城市中的街道或社区由于现实环境的局限性,也未能为社区生活的孩子提供合适的劳动教学场地以及劳动技能的锻炼机会,这些造成个别学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不愿意、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乃至不具备或者丧失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意识淡薄。
(四)学校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
一是在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和减负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存在重教育轻劳动的功利性教育理念,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二是在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结合劳动教育实际全面进行劳动教学设计,甚至劳动教学计划的制订还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学生劳动教育缺失。三是劳动课程未能走出去。因为主客观原因,劳动课程大都拘泥于课堂,进行形式上的劳动教育,不能让孩子们走出去,孩子们无法体会劳动带给的快乐和满足。
三、普及和推广劳动教育的建议
要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劳动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必定不能缺失。结合我们学校现如今开展的劳动教育教学及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社会、家长及学生都应该进行自我反省,尽最大努力改善目前的劳动教育现状,让青少年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
(一)推进劳动教育与艺术融合
劳动产生艺术、艺术寓于劳动,二者紧密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启发和引导,可以通过模型、视频、道具等一些实物课件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领会其创造的美学意义及实用价值。学校要结合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争取建设完善的劳动教育教学实验基地,例如布制品创作、木制品创作等手工制作室、3D打印实验室等。靠近郊区、有场地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实践建设学校农场,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劳动教学的意义和乐趣。劳动教育与生活中的艺术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可以让孩子通过绘画、剪纸、拼图等艺术表现形式,明白其中的劳动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推进劳动教育与生活教学融合
劳动教育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一门独特的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相同的教学体验和认知过程,但也有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特点。我校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合理编制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劳动教育教学大纲。首先,大纲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师资力量、学生自身素质、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其次,大纲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年龄段进行劳动课程大纲的编排,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课程计划,课程内容要详略得当。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年龄、体力等原因不适合力量强的课程内容,应当选择室内娱乐性较强的劳动课程,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体力相对较好,可以开展一些植树、种花之类的教学课程,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意义,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种植的过程,对开拓学生思维有很好的教学意义。
(三)推进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融合
劳动教育教学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教育,是教育实践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探索,主动思考教育方式,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体验劳动过程,珍惜劳动成果,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品质、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教师要引导每个学生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深植于学生的思想意识中。通过劳动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们思考、发明和创新的潜在能力,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及认知习惯,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四)推进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
一是要让劳动教育成为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通过调查报告和参考文献,家长比较偏向重智轻德、重成绩轻素质,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诸多不利。为避免这种教育观念的恶性循环,关键是要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加大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喜爱。二是劳动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与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的成长和生活密不可分,教孩子做事情的过程就是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要从小引导和启发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步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劳动,以边劳动边学习的方式增进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亲子教育沟通方式,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互相融合,最大程度的发挥劳动的教育魅力。三是要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教学意义。劳动教育作为当前家庭德育的有效方式,劳动过程也是学习、理解、体验的过程,通过劳动孩子可以学会尊重劳动和尊重他人。
劳动教育对每个学生成长成才都十分重要,学校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力宣扬劳动精神,健全和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教学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劳动教育教学,培养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形成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担当向前看的优秀品格。学校要牢牢抓住劳动教育教学的魂,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认知理念。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