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斜汉耿清宵,丽中天远势迢迢。 夜阑干清光隐映,横断澄宵, 露下疑飞沫,风过乍闻涛。 正是那天街曙色微茫里,秋河出落月中潮。 (过板)望晴空清辉的的,远景萧萧。 夜将分,天欲晓,灵鹊已辞河,仙客应反棹。 瀑布寒不落,轻云淡欲销。 孤星远汛若沉珠,残月斜临如垂钓。 晨风吹匹练,晓色卷轻绡。 牵牛归去秋波冷,织女机空北渚遥。 秋光同耿耿,曙景共昭昭。 玩清辉余景亭亭,(卧牛)晨光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汉耿清宵,丽中天远势迢迢。
夜阑干清光隐映,横断澄宵,
露下疑飞沫,风过乍闻涛。
正是那天街曙色微茫里,秋河出落月中潮。
(过板)望晴空清辉的的,远景萧萧。
夜将分,天欲晓,灵鹊已辞河,仙客应反棹。
瀑布寒不落,轻云淡欲销。
孤星远汛若沉珠,残月斜临如垂钓。
晨风吹匹练,晓色卷轻绡。
牵牛归去秋波冷,织女机空北渚遥。
秋光同耿耿,曙景共昭昭。
玩清辉余景亭亭,(卧牛)晨光相照。
晓入逾清浅,风来若动摇。
虚明涵爽气,澄澈带清朝。
盈盈一水间,红尘飞不到。
却安能乘槎直过星桥去,满擢天风泛泬寥。
(文选自溥叔明著 吴光辉整理《蕉雪堂曲文集》 图/忘川)
其他文献
苏州评弹自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余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扶持和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良好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推动了基层一线的评弹人才培养、艺术创作,激发了演出热情。 一、评弹“非遗”专业院校教育之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在现当代,对包括评弹“非遗”在内的所有传统表演艺术而言,专业院校教育都是其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较之“传帮带”、口传心授的传统师徒传
按照我父亲侯宝林的说法,要做一个好的相声演员,必须得具备“五家”的条件。哪“五家”呢?就是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外交家,杂家。从这个讲法可以看出,当初家父对自己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也确实是按照这个讲法一直在督促着自己不断地向一个又一个高度去攀升。我父亲的这个说法,不仅是对他自己的要求,并且还影响了相声界的其他人。当然,能受影响的人一定得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如果人家自己根本就没有要当好演员的想法,
张家港,不仅是全国县域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前三甲,也是中国曲艺事业发展的排头兵。 张家港的曲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这里就有唱“滩簧”,听“说书”的习惯,评弹、河阳宝卷、塘桥唱春、沙上滩簧等传统说唱形式,更是深入民间,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部分。 大道似水水自流,海纳百川川自归。一直以来,张家港市从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目标,始终高度重视曲艺事业的发展,张家港的曲艺工作也取
最近天津文艺广播《曲苑大观》“曲艺大讲堂”播出了由天津市藝术研究所周春玲老师讲述的“津京曲艺艺术特色之异同”节目。随即,在6月20日的节目中我安排了小岚云(钟俊峰)演唱的京韵大鼓传统曲目《游武庙》。这是一段1988年10月在天津举办的“中国鼓曲艺术展览演出·京韵大鼓专场”中的实况录音。其后又适时对应播出了岚云老师的胞妹、久在北京的新岚云的唱段。听众朋友认为,先后播出这一对亲姊妹的唱段,确实是津京曲
“铁马冰河丹心谱,七十春秋话当年。”一个简短的开场白,田连元又开始了一天的评书录制。76岁的田连元先生受辽宁省曲协的邀请,录制由协会组织创作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20集纪实电视评书《铁马冰河丹心谱》。 连续5天,每天4集高强度的录制,田先生说,他身体好的时候也就是这样的工作量。为了尽快完成录制,他克服了身体上的种种不适。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他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却决不放松。从文本策划到细节修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我们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坚定对中华文化审美风范的自觉与自信。近日,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把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
元问题:青年能否救评弹? 无奈的现实表现为:面对“过去时”——新青年们“去市场”? 先从我女儿说起。形式逻辑不认可“以偏概全”,“四海皆准”偏却离不开个例。 女儿小学时,因为在班上“苏州话说得比较像”,所以被校长推荐参加“三话(普通话、英语、苏州话)”比赛。比赛时,女儿出了大洋相。那次著名的评弹演员、评弹界的才女吴静做评委,她要我女儿说苏州话,“我到观前街,用掉7块7角7,吃了一碗小馄饨。”
7月15日晚,辽宁大剧院掌声不断,笑声连连。《欢乐七月天》——鼎泰乐和成立三周年相声专场晚会在音乐厅上演。鼎泰乐和艺术团艺术指导、相声表演艺术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沈阳相声的传承人杨振华携该团演员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曲艺视听盛宴,让大家在笑声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鼎泰乐和艺术团成立于2014年7月,是一家演出曲艺类节目为主的民营演出机构。该团自成立以来,坚持常年演出,为振兴繁荣辽沈地区
十六岁的大姑娘王二妞, 她眉清目秀身条儿又顺溜。 这一天要去看她的亲娘舅, 梳洗打扮还挺讲究: 黝黑的辫子双蝶扣儿, 鬓角儿戴朵红石榴。 淡青的上衣是南洋绉, 绿中衣儿,粉缎儿绣鞋衬绒球。 她锁好家门儿出了村口, 路过南洼果树沟。 抬起头朝着两边树上瞅, 嗬!麦黄杏结得密又稠。 想吃杏,树高坡陡没法够, 用东西投,找不着石块儿和砖头。 低头一看有有有, 我何不脫下绣鞋
这篇西河大鼓小段儿《大姑娘偷杏》是在1997-2004年出版的《中国传统山东快书大全》《中国传统西河大鼓鼓词大全》同一书段的基础上再度整理的版本。而一篇书帽,反复修订(曾向本刊编辑提供八篇参阅样本),意在敬重经典曲目原貌,求之完美传唱久远。诚然,这个段子同本人从艺情缘、所获教益、所从传承皆有关联。 讲情缘:八岁时(即1943年)父亲曾教我演唱西河鼓书小段,其中就有二十二句一篇的《二妞偷杏》;19